其实恐龙并没有消失,它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什么恐龙时代没有人类存在~

为什么存在上亿年的恐龙时代没有发展出文明,人类却形成了文明?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这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对,鸟类就是恐龙演化而来的。   鸟类被称作“活着的恐龙”或是“会飞的恐龙”。从对世界各地的化石研究发现,鸟类是从恐龙演化来的,这一论点在学术界几乎已成为共识。但是恐龙如何脱离地面演化成蓝天中的精灵——鸟类?演化的具体环节是什么?这些问题却一直是个谜。   对于这个谜,百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两大推断———树栖说和地栖说。树栖说认为飞翔是由栖息在树上的生物借助重力,经过一个滑翔阶段形成的;而地栖说则认为,居住在地面上的生物在用力奔跑的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最近,在中国辽西发现的四翼恐龙化石震惊了世界古生物学界,为人们了解鸟类的祖先如何学会飞翔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同时也为树栖说增加了更大的可信度。   《自然》杂志发表了《源自中国的四翼恐龙》,为人们了解鸟类的祖先如何学会飞翔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   1月23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撰写的封面文章《源自中国的四翼恐龙》。文章发表后,中外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徐星博士收到了上百封电子邮件,其中包括各国记者的询问和同行的祝贺。   所有的人,包括质疑者都认为这是一项重要发现,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保罗·塞里诺教授更是将其称之为“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   一直以来,地栖说在学术界占有主导地位,与树栖说相比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更容易被人接受。徐博士本人也曾一度倾向于该论断。   几乎是在《自然》杂志发表《源自中国的四翼恐龙》的同时,美国蒙大拿大学生物飞行实验室的肯·戴乐教授在美国《科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他发现一些幼鸟在爬坡时拍打翅膀,帮助它们向上爬。基于这一发现,他推测鸟类的祖先在奔跑的同时拍打翅膀,从而学会了飞翔。   徐博士认为,从逻辑上来讲,戴乐教授所支持的地栖说是可行的。他说:“对恐龙的行为研究表明,恐龙是典型的生活在地面的奔跑型动物。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测恐龙在奔跑的过程中演化出飞行需要的一切结构,并且能够达到起飞所需要的速度。有很好的模型和数据可以描述这一过程。”   但是,他又说,戴乐教授的推测是很冒险的。“我们是在用现代的眼光来推测古代的行为。古代行为产生的原因很多,我们并不知道。(地栖说)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说是可行的,但不一定代表真正的生物进化过程。”   相对于地栖说,树栖说也有自己的优势。与滑翔或飞行相关的动物几乎都生活在树上,比如蝙蝠。一般来说,飞行动物祖先的身体结构还不会完全适应飞行,因此飞行最初借助重力更容易。徐博士和同事的论文就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我们认为,鸟类的祖先最先利用重力学会了滑翔,然后才有了鸟类的拍打飞行。”论文中写到。   从恐龙前后肢上羽毛的形态和排列方式来看,它们与鸟类的翅膀完全相同   论文发表后,虽然学术界几乎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加州大学柏克力分校的帕丁教授评论说:“这一发现的潜在重要性和始祖鸟一样”;英国里兹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瑞讷博士称四翼恐龙是始祖鸟之后在鸟类演化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对徐星等人所做出的推论表示认同。   徐博士称他的一位美国朋友就计划组成一个国际小组到中国亲眼看看这些恐龙化石。也有些科学家提出四翼恐龙化石可以用其他方式进行解释,也就是说,四个翅膀不一定是恐龙向鸟进化的必经阶段,也许只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旁支。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保罗·塞里诺教授认为只有找到腿上长有羽毛的其他恐龙的化石之后才能肯定顾氏小盗龙(中国四翼恐龙)代表了鸟类进化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它是否代表所有的鸟都经历过的一种形式还是一个问题,需要对此进行激烈争论。”塞里诺教授说。   但是徐博士对他们的发现很有信心。他说研究飞行的起源需要对亿万年前的动物行为进行推测,这种推测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是具有冒险性的。化石是静态的,有时即便找到化石也很难做出正确的推断。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早在2001年就发现了第一块顾氏小盗龙化石,但直到收集到六块化石之后才开始进行研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观察的准确性。   “从恐龙前后肢上羽毛的形态和排列方式来看,它们与鸟类的翅膀完全相同,”徐博士说,“从骨骼特征上分析,小盗龙在起源关系上与鸟类最接近,而且用定量方法分析二者之间的谱系关系也可以证实这一点。从演化树的位置来看,四个翅膀的阶段不是旁支,而是鸟类进化的必经阶段。”   徐博士和他的小组现在还在继续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不只是顾氏小盗龙,其他种类的恐龙也有四个翅膀,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徐博士说。   据悉,世界上已经命名的恐龙一共有1200多个属,但其中很多是无效的,目前得到认可的恐龙大约有300到400属。在中国,除了海南、福建和港澳台地区外,其他地区都发现过恐龙化石,从化石的数量和种类上看,云南、四川、新疆、内蒙古、辽宁的恐龙化石资源最为丰富。尤其是近年来辽宁的化石发现正在使我国成为世界恐龙研究的中心。   顾氏小盗龙是以顾知微院士的名字命名的,因为顾院士对产出四翼恐龙的热河生物群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顾氏小盗龙生活在1.1到1.2亿年前,体长77厘米,前后肢上各长有一对翅膀。   徐博士说,顾氏小盗龙可能以昆虫和小型蜥蜴为食,大多数时间栖息在树上,在树上爬行,或是在树与树之间进行滑翔。   “它的前肢和胸骨发育得很好,控制身体的能力很强,滑翔能力很强。我们猜测它在滑翔中会做一些调整,轻微地拍打翅膀帮助它滑翔,”徐博士说。“也许它在以一种我们还不了解的方式结合其他方式进行滑翔。”   通过对顾氏小盗龙的研究,徐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自然》杂志的封面文章中写道:“在鸟类进入主动拍打翅膀的飞行阶段之前,必然会经历一个中间阶段。”而这一必经阶段即预示着飞行是从树上起飞的。   但是,现在只有顾氏小盗龙一种恐龙可以证明四个翅膀的滑翔阶段是向鸟类进化的必经阶段,要想在演化树上代表一种必经阶段还需要有其他的恐龙化石予以佐证。   至于恐龙化石的命名,徐博士说,发现某一恐龙化石并撰写有关研究文章的科学家在一定的命名规则基础上可以对恐龙随意命名。顾氏小盗龙是以顾知微院士的名字命名的,因为顾院士对产出四翼恐龙的热河生物群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辽西连续发现了“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龙、北漂龙、中国鸟龙、小盗龙等恐龙化石,这些化石都表明恐龙长着羽毛。   那篇引起世界轰动的有关四翼恐龙的论文是徐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通过对六块顾氏小盗龙的化石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研究后撰写而成,而这六块化石都是在2001年到2002期间在辽宁西部的朝阳市发现的。   “对古生物研究来说,辽西是个很有意思也很特殊的地方,”徐博士说。他从1993年开始研究辽西的恐龙化石。   辽宁西部地区多为丘陵地区,气候干旱。该地区发现的化石通常可追溯到1.1到1.3亿年前,从化石可以推测出古代这里曾经有高山、湖泊和森林,气候湿热。   早在上世纪40年代,日本人最先在辽西找到脊椎动物化石,包括一些爬行动物和鱼类的化石。从60年代起,中国的老一辈鱼类专家陆续找到鱼类化石,一直持续到80年代。   80年代末,辽西第一次发现鸟类化石。   1993到1994年间,辽西发现了距今1.25亿年前的孔子鸟化石,这在当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发现,因为从年代上来看,孔子鸟仅次于最原始的始祖鸟。始祖鸟长有牙齿,而孔子鸟是第一个长喙而不长牙齿的鸟。   1996年以来在辽西连续发现了“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龙、北票龙、中国鸟龙、小盗龙等恐龙化石,这些化石都表明恐龙长着羽毛,有的是原始羽毛,有的是现代羽毛。   “这一系列发现是很大的进步,因为羽毛和飞行是鸟类的两大主要特征,带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羽毛起源和鸟类飞行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徐博士说。   “虽然大家都赞成鸟类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有人预测一些恐龙长着羽毛,但是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发现过化石证据。相反,许多化石证明恐龙长着鳞片,像爬行动物一样。科学家们希望发现恐龙身上的鳞片是如何变成羽毛的,恐龙身上是否有羽毛。”   从1996年中华龙鸟发现以后,辽西的一系列带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表明羽毛起源于鸟类之前,羽毛不再是鸟类的鉴定特征。

同问
其实恐龙并没有消失,它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 2010-02-27 20:03 提问者: 小熙24 | 来自手机知道 |浏览次数:739次我来帮他解答
满意回答2010-02-28 14:28  对,鸟类就是恐龙演化而来的。
  鸟类被称作“活着的恐龙”或是“会飞的恐龙”。从对世界各地的化石研究发现,鸟类是从恐龙演化来的,这一论点在学术界几乎已成为共识。但是恐龙如何脱离地面演化成蓝天中的精灵——鸟类?演化的具体环节是什么?这些问题却一直是个谜。
  对于这个谜,百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两大推断———树栖说和地栖说。树栖说认为飞翔是由栖息在树上的生物借助重力,经过一个滑翔阶段形成的;而地栖说则认为,居住在地面上的生物在用力奔跑的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最近,在中国辽西发现的四翼恐龙化石震惊了世界古生物学界,为人们了解鸟类的祖先如何学会飞翔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同时也为树栖说增加了更大的可信度。

  《自然》杂志发表了《源自中国的四翼恐龙》,为人们了解鸟类的祖先如何学会飞翔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

  1月23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撰写的封面文章《源自中国的四翼恐龙》。文章发表后,中外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徐星博士收到了上百封电子邮件,其中包括各国记者的询问和同行的祝贺。

  所有的人,包括质疑者都认为这是一项重要发现,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保罗·塞里诺教授更是将其称之为“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

  一直以来,地栖说在学术界占有主导地位,与树栖说相比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更容易被人接受。徐博士本人也曾一度倾向于该论断。

  几乎是在《自然》杂志发表《源自中国的四翼恐龙》的同时,美国蒙大拿大学生物飞行实验室的肯·戴乐教授在美国《科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他发现一些幼鸟在爬坡时拍打翅膀,帮助它们向上爬。基于这一发现,他推测鸟类的祖先在奔跑的同时拍打翅膀,从而学会了飞翔。

  徐博士认为,从逻辑上来讲,戴乐教授所支持的地栖说是可行的。他说:“对恐龙的行为研究表明,恐龙是典型的生活在地面的奔跑型动物。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测恐龙在奔跑的过程中演化出飞行需要的一切结构,并且能够达到起飞所需要的速度。有很好的模型和数据可以描述这一过程。”

  但是,他又说,戴乐教授的推测是很冒险的。“我们是在用现代的眼光来推测古代的行为。古代行为产生的原因很多,我们并不知道。(地栖说)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说是可行的,但不一定代表真正的生物进化过程。”

  相对于地栖说,树栖说也有自己的优势。与滑翔或飞行相关的动物几乎都生活在树上,比如蝙蝠。一般来说,飞行动物祖先的身体结构还不会完全适应飞行,因此飞行最初借助重力更容易。徐博士和同事的论文就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我们认为,鸟类的祖先最先利用重力学会了滑翔,然后才有了鸟类的拍打飞行。”论文中写到。

  从恐龙前后肢上羽毛的形态和排列方式来看,它们与鸟类的翅膀完全相同

  论文发表后,虽然学术界几乎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加州大学柏克力分校的帕丁教授评论说:“这一发现的潜在重要性和始祖鸟一样”;英国里兹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瑞讷博士称四翼恐龙是始祖鸟之后在鸟类演化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对徐星等人所做出的推论表示认同。

  徐博士称他的一位美国朋友就计划组成一个国际小组到中国亲眼看看这些恐龙化石。也有些科学家提出四翼恐龙化石可以用其他方式进行解释,也就是说,四个翅膀不一定是恐龙向鸟进化的必经阶段,也许只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旁支。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保罗·塞里诺教授认为只有找到腿上长有羽毛的其他恐龙的化石之后才能肯定顾氏小盗龙(中国四翼恐龙)代表了鸟类进化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它是否代表所有的鸟都经历过的一种形式还是一个问题,需要对此进行激烈争论。”塞里诺教授说。

  但是徐博士对他们的发现很有信心。他说研究飞行的起源需要对亿万年前的动物行为进行推测,这种推测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是具有冒险性的。化石是静态的,有时即便找到化石也很难做出正确的推断。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早在2001年就发现了第一块顾氏小盗龙化石,但直到收集到六块化石之后才开始进行研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观察的准确性。

  “从恐龙前后肢上羽毛的形态和排列方式来看,它们与鸟类的翅膀完全相同,”徐博士说,“从骨骼特征上分析,小盗龙在起源关系上与鸟类最接近,而且用定量方法分析二者之间的谱系关系也可以证实这一点。从演化树的位置来看,四个翅膀的阶段不是旁支,而是鸟类进化的必经阶段。”

  徐博士和他的小组现在还在继续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不只是顾氏小盗龙,其他种类的恐龙也有四个翅膀,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徐博士说。

  据悉,世界上已经命名的恐龙一共有1200多个属,但其中很多是无效的,目前得到认可的恐龙大约有300到400属。在中国,除了海南、福建和港澳台地区外,其他地区都发现过恐龙化石,从化石的数量和种类上看,云南、四川、新疆、内蒙古、辽宁的恐龙化石资源最为丰富。尤其是近年来辽宁的化石发现正在使我国成为世界恐龙研究的中心。

  顾氏小盗龙是以顾知微院士的名字命名的,因为顾院士对产出四翼恐龙的热河生物群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顾氏小盗龙生活在1.1到1.2亿年前,体长77厘米,前后肢上各长有一对翅膀。

  徐博士说,顾氏小盗龙可能以昆虫和小型蜥蜴为食,大多数时间栖息在树上,在树上爬行,或是在树与树之间进行滑翔。

  “它的前肢和胸骨发育得很好,控制身体的能力很强,滑翔能力很强。我们猜测它在滑翔中会做一些调整,轻微地拍打翅膀帮助它滑翔,”徐博士说。“也许它在以一种我们还不了解的方式结合其他方式进行滑翔。”

  通过对顾氏小盗龙的研究,徐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自然》杂志的封面文章中写道:“在鸟类进入主动拍打翅膀的飞行阶段之前,必然会经历一个中间阶段。”而这一必经阶段即预示着飞行是从树上起飞的。

  但是,现在只有顾氏小盗龙一种恐龙可以证明四个翅膀的滑翔阶段是向鸟类进化的必经阶段,要想在演化树上代表一种必经阶段还需要有其他的恐龙化石予以佐证。

  至于恐龙化石的命名,徐博士说,发现某一恐龙化石并撰写有关研究文章的科学家在一定的命名规则基础上可以对恐龙随意命名。顾氏小盗龙是以顾知微院士的名字命名的,因为顾院士对产出四翼恐龙的热河生物群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辽西连续发现了“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龙、北漂龙、中国鸟龙、小盗龙等恐龙化石,这些化石都表明恐龙长着羽毛。

  那篇引起世界轰动的有关四翼恐龙的论文是徐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通过对六块顾氏小盗龙的化石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研究后撰写而成,而这六块化石都是在2001年到2002期间在辽宁西部的朝阳市发现的。

  “对古生物研究来说,辽西是个很有意思也很特殊的地方,”徐博士说。他从1993年开始研究辽西的恐龙化石。

  辽宁西部地区多为丘陵地区,气候干旱。该地区发现的化石通常可追溯到1.1到1.3亿年前,从化石可以推测出古代这里曾经有高山、湖泊和森林,气候湿热。

  早在上世纪40年代,日本人最先在辽西找到脊椎动物化石,包括一些爬行动物和鱼类的化石。从60年代起,中国的老一辈鱼类专家陆续找到鱼类化石,一直持续到80年代。

  80年代末,辽西第一次发现鸟类化石。

  1993到1994年间,辽西发现了距今1.25亿年前的孔子鸟化石,这在当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发现,因为从年代上来看,孔子鸟仅次于最原始的始祖鸟。始祖鸟长有牙齿,而孔子鸟是第一个长喙而不长牙齿的鸟。

  1996年以来在辽西连续发现了“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龙、北票龙、中国鸟龙、小盗龙等恐龙化石,这些化石都表明恐龙长着羽毛,有的是原始羽毛,有的是现代羽毛。

  “这一系列发现是很大的进步,因为羽毛和飞行是鸟类的两大主要特征,带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羽毛起源和鸟类飞行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徐博士说。

  “虽然大家都赞成鸟类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有人预测一些恐龙长着羽毛,但是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发现过化石证据。相反,许多化石证明恐龙长着鳞片,像爬行动物一样。科学家们希望发现恐龙身上的鳞片是如何变成羽毛的,恐龙身上是否有羽毛。”

  从1996年中华龙鸟发现以后,辽西的一系列带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表明羽毛起源于鸟类之前,羽毛不再

鸟类是由小型的食肉恐龙演化而来的。这一成果目前已经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鸟类起源研究者的认同。 这一假说是由英国科学家赫胥黎在1861年提出的。在其后的100多年间,也一直被“鸟类是由爬行动物演化而来”这一假说所压制。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科学家通过对恐爪龙、美颌龙和始祖鸟的比较研究,才使两大假说的阵营慢慢变得势均力敌。
2000年冬,季强在辽西凌源市大王杖子地区发现了一只长约80厘米、形态完美,全身长有羽毛的小型恐龙化石。2002年春,一块完整的小型恐龙化石在辽宁锦州义县被发现。这一化石嘴里无牙,前肢明显长于后肢,尾巴大约由25节骨节尾椎组成,叉骨呈“U”字型。季强根据以上情况认为新发现的“恐龙”真正具有了一定的飞行能力,应归为初鸟类,正式命名其为中华神州鸟,代表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又一个环节。
越来越多的实证,终于让恐龙起飞了。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鸟类起源研究者都相信:飞翔在蓝天的鸟儿的祖先,就是被认为已经全部灭绝的恐龙。
2007年,我国青年学者徐星、汪筱林和吴肖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公布了他们最新研究成果。他们认为,有证据表明鸟类很可能起源于一种形态上非常接近于驰龙的小型兽脚类恐龙。

你就是它吧?

同一楼!


其实恐龙并没有消失,它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视频

相关评论:
  • 13382814335恐龙,也许并未灭绝
    熊腾项答:假如把地球46亿年的 历史 浓缩成24小时,那么零时,地球形成;4时出现单细胞生物;20时30分,出现微生物,接着陆生动物出现; 22时48分左右,恐龙来了,23时40分左右消失;临近午夜,人类出现,迄今有记录的整个人类 历史 ,只有短短的几秒…… 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远远长于人类的恐龙,一直吸引着徐星。这位命名恐龙有效属...

  • 13382814335幸存至今的恐龙!难道恐龙并没有全部灭绝?
    熊腾项答:它的食量大得惊人,平均在1分钟之内就能吞下3千克肉。它主要以野猪和鹿为食,对体重比它们大3倍的水牛也敢袭击,有时竟然也吃人。它具有极灵敏的嗅觉,能嗅觅到8千米以外的猎物。它没有汗腺,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体温,体温一旦超过42.7℃,它就会因暴热而死亡。有人说,它就是恐龙的一个属种...

  • 13382814335恐龙没有灭绝,恐龙的后裔是我们餐桌的常客,你知道是什么吗?
    熊腾项答:大都知道,地球在很久以前处于侏罗纪的时候,大地上都是恐龙,那个时候人类还没有进化出来,各式各样他们才是地球的霸主。今天人们只能通过电视,电影,书本,动画等手段复原当初它们的模样和生活环境,作为什么都能吃,什么都爱吃的中国人,肯定思考过它们的味道,但是你知道吗,其实每个人都吃过它们哦,它...

  • 13382814335恐龙的消失,可能另有蹊跷,背后的始作俑者到底是谁?
    熊腾项答:恐龙消失的原因可能或许并没有这么简单,一切自有蹊跷在其中,而科学家们认为恐龙的灭绝可能和外星人脱不了干系,外星人究竟存不存在,至今为止也没被科学家们所证明,但是这并不妨碍科学家们对外星人的猜测,也许外星人是真的存在,甚至也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也说不定。当然,这只是科学家们的一种猜想...

  • 13382814335150年前与恐龙合影的士兵,未发现PS痕迹,恐龙真的消失了吗?
    熊腾项答:另外,一些网友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想法,比如这只大鸟是从恐龙没有灭绝的时空来的翼龙。这种平行时空的说法,是比较流行的。很多人认为自己的放弃的每一个选择会衍生出另一个时空,在这里他们做出的正是现实中放弃的那个选择。按照网友的说法,在另一个平行时空中,恐龙并没有灭绝,这只翼龙意外闯入了现实...

  • 13382814335世界上还有活的恐龙吗??
    熊腾项答:鳄鱼则是另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恐龙、鸟类、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初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首次出现于晚二叠纪,并在中三叠纪成为优势动物群。哺乳动物起源于爬行动物,它的前身是“似哺乳类的爬行动物”,早期则是“似爬行类的哺乳动物”。中生代的爬行动物,大部分 在中生代的...

  • 133828143351864年美国曾遇到“翼龙”还留下了一张合影,难道恐龙没有消失吗?
    熊腾项答:当年科学家们看到这张照片后,竟然猜测这就是消失已久的翼龙,可是翼龙在6500万年前已经灭绝了,有什么证据还能证明它存在呢?这张照片不排除是经过后后期电脑PS的,于是相关部门开始了检验,发现这张照片并没有任何PS的痕迹,难道说恐龙一直迟迟没有消失吗?科学界内有这样一种猜测,之所以会再次遇到恐龙...

  • 13382814335有关恐龙的资料知识
    熊腾项答:恐龙灭亡的原因至今没有定论,但应看到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当时外界环境的改变与恐龙内在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恐龙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之中生代的爬虫类。或为恐龙和与它同一时代的蛇颈龙、翼龙等的模糊总称。恐龙在某一时期突然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

  • 13382814335如果恐龙没有灭绝,来到现代的恐龙文明会是什么样的?
    熊腾项答:在恐龙灭绝以后,地球上曾出现了史上大冰河时期,那时地球上被冰层积雪覆盖,植物根本无法生存,动物也因为寒冷没有食物而相继消失,即使在冰河期前恐龙没有灭绝,它们在漫长的冰河时期也是难以生存的,那时植被都被冰雪覆盖,植物不能生存,以植物为食的恐龙会先死去到灭绝,而以食肉为生的恐龙,也会因为...

  • 13382814335证明:恐龙没有灭绝。(越多越好)
    熊腾项答:但是像恐龙这样一个庞大的占统治地位的家族,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种种猜测。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恐龙和另外一大批生物统统死去,科学家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是地球在那个时候发生了地质上的造山运动,因为平地上长出许多高山来,沼泽便减少了,气候...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