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是垃圾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当代文学是不是垃圾?~

看了这个你自会明白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品德篇(60则)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寒冷的季节,众树凋而松柏青翠依旧,引申指越在艰苦中越能见人的品格。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坦荡荡:坦然宽广
戚戚:忧愁不安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才德的人不会孤独,必定有人追随。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眼见正义的事却不做,乃缺乏勇气。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一个人怎么能够没有信用呢?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有道德之人总是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人为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生淫乱之心,贫贱不改节操,武力不会屈服。引申指具有坚贞不屈的意志,不因任何外部压力而改变。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不忘:不怕
沟壑:此指弃尸山沟
元:首、脑袋
志士不惧怕死亡,勇士不惧怕掉脑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同天下人共乐忧。



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尽心上》

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



有德不可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高尚的道德不可战胜。



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善:正确的
如流:如顺流而下
接受正确的意见如同顺流而下,非常快意。



私仇不及公。——《左传·哀公五年》

不因私废公。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如登:如登山,比喻难
如崩:如崩塌,比喻易
接受正确的意见如登山一样的难,接受错误的意见像崩山一般容易。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季冬纪》

丹:朱砂
石头可以被击碎,但不能改变其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原有的红色。引申指高贵的品德可以倍受考验而绝不改变。



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尊重他人胜过自己,先为别人着想。



不食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

虽穷困潦倒仍保持人格尊严,不接受带侮辱性的施舍。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先考虑国家大事,然后再顾及个人恩怨。



至诚则金石为开。——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其真诚
真诚所至,最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打动。



疾风知劲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

猛烈的大风中展现草的刚劲,引申指越恶劣的环境越显坚贞的品格。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宁静修身,节俭修养品德。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抵御寒冷没有比加厚的毛皮服更好的了,想制止别人的诽谤,没有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更有效的了。



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人谁能不死,为国捐躯,大忠大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
不辞劳苦,默默贡献,至死方休。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北齐·刘昼《刘子·大质》

燔:焚烧
销:融化
朱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的红色,兰草可以被焚烧但不能消除它的芳香,玉可碎但不能改变它的洁白,金可融但不能改变它的刚韧。引申指坚贞的品格永不会改变.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宁可像玉被击碎,也不做一块完瓦,引申指宁可保全气节而死,也不愿苟且偷生。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预:参与
去:离开
好事就积极参与,坏事就立即离开。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源:水源
流:下游
水源洁净,下游自然清澈,品行端正则影子也直。



士穷乃见节义。——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穷:困苦
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在他穷困之时愈发显现出来。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荣:心喜
幸:侥幸
不惧怕为正义而死,不因侥幸存活而心喜。



名声之善恶存乎人。——唐·韩愈《与卫中行书》

一个人的名声好坏是由大家决定的。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

嫉:痛恨
仇雠:仇敌
痛恨坏人坏事像仇敌,看见好人好事像饿而求食、渴而思饮一样迫切需要。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抨击恶行,表彰善举。



立身一败,万事瓦裂。——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

品德修养破败了,其余的事也就像瓦片一样破裂,意指品德修养是成败的根本。



火不侵玉。——唐·刘禹锡《司空奚公神道碑》

火不能烧灼玉石,意指邪不压正。



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烈士:刚烈、积极进取的人
恒人:常人
仗节:保持节操
配谊:合乎正义
刚烈之士之所以不同于常人,就在于他能保持节操,坚持正义。



修身絜行,言必由绳墨。——宋·王安石《命解》

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絜:检查
绳墨:准则
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检查自己的行为,言出必须符合准则。意指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不违背道德准则。



君子出处不违道而无愧。——宋·欧阳修《与颜直讲》

君子:有品德的人
出:做官
处:不做官
道:道义
有品德的人无论做官还是闲居都不做违背道义的事,所以问心无愧。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宋·欧阳修《纵囚论》

宁可为正义而死,也不苟且偷生,而是视死如归。



廉耻,士君子之大节。——宋·欧阳修《廉耻说》

廉洁知耻是一个正人君子最重要的节操。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宋·欧阳修《魏公卿上尊号表》

不知羞耻的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宋·欧阳修《上高司谏书》

痛斥邪恶小人全无羞耻之心。



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宋·欧阳修《祭丁学士文》

殊:不同
善与恶就像火和水一样完全对立,不能并存,意指有德才之人当疾恶如仇,有鲜明的是非观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意指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宋·苏洵《心术》

色:神色
意指在镇静沉着,在突发事变前毫不惊慌失措。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宋·杨万里《庸言》

人要做好事,一百件也不算多;若做坏事,一件就足够了,意指好事多多益善,坏事一件也不能做。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

毁:诋毁
一个人做好事,不必自夸,周围的人也会称许;一个人做坏事,不必自毁,周围的人也会诋毁,意指一个人的言行好坏瞒不过周围的人。



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宋·苏轼《留侯论》

英雄豪杰必定具有超过常人的节操。



涅于混浊而不缁。——宋·苏辙《冯京加恩制》

涅:染
不缁:染而不黑
虽然被混浊侵染依然不黑。比喻品格高洁,不受世俗污染。



不以私爱害公义。——宋·苏辙《论侯称少欠酒课以抵当子利充填札子》

私爱:一己偏爱
不能因为自己的偏爱而损害公正道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濯:洗涤
清涟:清澄的水
妖:不正派的艳丽
莲生污泥而纤尘不染,沐浴清水,艳而不妖。此处以莲花的洁净比喻君子的节操。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心中不胡思乱想,就不会轻举妄动。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不敢不为国事忧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读书人应当心怀天下。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仁义:古儒家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包括仁爱、谦恭、信义等。
对于一个有才德的人来说,钱财不过是粪土,仁义才价值千金。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姣鸾百年长恨》

接受了别人的委托,就要忠实地去办理。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匹夫:普通平民百姓
焉:于此
保卫国家,虽然是地位低微的平民百姓也有责任。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极言祖国山河之可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研人《痛史》第十回

国家兴亡大事,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

强调行善弃恶的意义。




回到菜单


--------------------------------------------------------------------------------


立志篇(23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天行:天体运行,自然界的运动变化
自然界的万物都在刚健地运动变化,一个有品德的人也应当自强不息。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统帅三军的将领可以被人夺取,但是人的意志却难以动摇,指人应当有坚定的意志。



后生可畏。——《论语·子罕》

年轻人有锐气,朝气勃勃,不能轻视。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圣君,此指圣人、贤人
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之人。



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Kou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尸子卷下》

驹:幼兽
文:花纹
鸿鹄:天鹅
Kou[类觳,角改鸟]:待哺食的幼鸟
虎豹的幼兽虽然皮毛还未长出花纹,但已有吞食牛的气势;天鹅的幼鸟虽然羽翼未丰,但已有遨游四海的志气。指从小应当有大志向。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不飞便罢,一飞便冲天而起;不鸣则罢,一鸣则令世惊异,喻指要干就干一番大事业。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安:怎么
小小的麻雀怎么理解天鹅的远大志向呢。



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汉·徐斡《中论》

恤:忧虑
君子不为年纪将衰而忧虑,而忧虑自己的意志倦怠。



有志者事竟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晏传》

竟:终于
有志气的人终究能成功。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马革裹尸:指牺牲在战场
何能:岂能
邪:表示疑问
男子汉应当战死沙场,岂能死在儿女手中。喻指男子汉当怀四方之志。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蛟龙一旦得到云雨就会腾空而去,终究不会长久屈服于池塘之中,意指有才能的人终将有所作为。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非怀细以害大。——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中道:中途
辍:停止
图:谋取
怀细:从小处打算
有志行走万里的人,不会中途停止;谋取四海之大的人,不能计较小利而妨碍大事。



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臻:达到
登山如果不畏艰险而止步,必能达到顶峰。



天生我才必有用。——唐·李白《将进酒》

坚信自己的天赋之才必有大用。



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苏轼《晁错论》

不唯:不仅
能成就大业者,不仅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华,也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

感叹壮美如画的江山,引发了无数英雄豪杰的雄心壮志。



宜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宋·苏轼《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允断来章批答》

可大之功:可能建树的大功业
应当抱定志向不动摇,以此成就可能建树的大功业。



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

天马:神马,喻杰出之人
神马在天空奔驰,步伐不同凡俗。



做第一等人,干第一等事,说第一等话,抱第一等识。——明·吕坤《续小儿语》

意指要高标准要求。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如果没有坚定远大的志向,天底下什么事也做不成。



英雄出少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鼓励少年人要从小立下雄心壮志。



丈夫之志,能屈能伸。——清·程允升《幼学琼林·武职》

不计较一时得失。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清·程允升《幼学琼林·身体》

只要还存一口气,就不能让自己的意志稍有松懈。




回到菜单


--------------------------------------------------------------------------------


好学篇(57则)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自用:自以为是
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丰富,自以为是,知识就浅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切:用刀切断,指加工骨器
磋:用锉磨平,指加工象牙
琢:用刀雕刻,指加工玉石
磨:磨光,指加工石头
比喻一个人品德的进修砥砺以及学问的研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下问: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
思想敏锐而勤奋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罔:迷惑不解
殆:精神疲倦
读书不思考,问题仍然不解;只思考而不读书,精神就会疲倦。指要有所收获就应多读书勤思考。



闻一以知十。——《论语·公冶长》

听到一个道理,可以推知十个道理,喻善于学习,会动脑筋。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温习旧的知识,可以从中学到新的知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疲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时:按时
说:悦,高兴
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也很高兴,指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我曾经整天不吃不睡去冥思苦想,但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发愤学习而忘记了吃饭,快乐的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自己快老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涯:边际,极限
生命有限而知识无边无际。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返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

强调教育对于文明人的重要性。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强调没有比培养人才更好的了。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学无止境。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青:靛青,染料
蓝:草名,叶可制染料
比喻经过努力学习可以超过前人。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锲:刀刻
镂:雕刻
强调学习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孟夏纪》

善于学习的人,借用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独自一个人学习而不与朋友一起探讨,往往孤陋寡闻,强调互相交流和互相促进。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石不精心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不刻苦学习就不明白道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弗:不
旨:滋味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亲自品尝就不知道个中滋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认真去学就不知道其好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困:不够
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才知道自己学识不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严师:尊师,敬师
在求学的所有方法中,尊师最难做到。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节目:树枝交接成结之处
会提问题的人,就像砍伐坚硬的木头,先砍容易之处,然后再砍结。喻要循序渐进。



谓学无暇者,虽暇亦不能学。——《淮南子·说山训》

暇:空闲
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的人,虽然有空闲也不会去学习。引申只要想学习,总能挤出时间。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不学习就不能成功,不请教别人就不知道。



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汉·王充《论衡·量知篇》

胸无学问,如手中没有钱一样。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人有了知识学问就有了力量。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刘向《说苑·建本》

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学如同燃烛照明。意指人的一生都要勤奋治学。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义:道理
书经过熟读,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人之学如渴而饮河海,大饮则大盈,小饮则小盈。——《意林》引《物理论》

盈:满
人学习知识如同渴了饮水,多饮则水多,少饮则水少。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

登:收获
学习如种树,春天赏花,秋天收获。首先可以玩味自得,还可以所有成就



学若牛毛,成如麟角。——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篇》

学习的人多如牛毛,学业有成的人很少。即学业成功是不容易的。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

无过:不能超过,不如
知识最有价值。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唐太宗语

值:遇到
砾:小石头
玉石虽然有美好的质地,混杂在石头之内,不经过高明工匠的雕琢,也和普通石头一样。引申为人纵有良好潜质,不努力修身学习,也不会有成就。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唐·杜甫《柏学士茅居》

欲求富贵,必经勤奋刻苦,好男儿当饱读诗书以阔胸怀。



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进学解》

业:学业
嬉:散漫
学业精进在于勤奋,学业荒废在于懒散。



未尝一日去书不观。——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

未尝:从来没有
去:丢弃
表示日日勤读不辍。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唐·韩愈《师说》

没有贵贱老少的分别,道理所在就是我老师所在。



圣人无常师。——唐·韩愈《师说》

常:固定
意指圣人善于向各种人学习。



不耻相师。——唐·韩愈《师说》

不以从师学习为耻。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患:怕
义:义理
足己:自以为足够
行:实行
读书怕读得不多,思考道理怕不明白。怕自以为足够了不再学,既然学了又怕不继续。



强学力行。——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刻苦学习,努力实践。



学问勤中得。——宋·汪洙《神童诗》

学问是靠勤奋读书得来的。



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宋·欧阳修《杂说三首》

其:岂
息:停止
君子学习难道可以稍有懈怠吗?



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人才的培养,成功在于专心致力,而失败于杂学而不精。

对中国当代文学如何评价,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德国汉学家顾彬为代表的“垃圾说”,把中国当代文学看得一无是处,形同“垃圾”;一种看法则认为中国当代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超越了中国现代文学。但持这两种看法的论者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没有阐明自己的评价标准。顾彬把中国当代文学视为“垃圾”,但为什么是“垃圾”则语焉不详;持肯定看法的论者,如陈晓明和孟繁华,也只是列举了一些作家和作品的名字,并没有进行具体分析,因此,我们同样不太清楚他们进行肯定的标准是什么。
有鉴于此,我认为评价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提,首先应该明确衡量标准,才有利于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出公允的、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才有利于讨论进一步地深入下去。
我认为,评价中国当代文学,不妨首先进行比较与鉴别。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说到文学,任何时代平庸的、二三流的作家和作品都占绝大多数。中国当代文学尤甚。但标志一个时代文学高度的作品,数量越多,这个时代的文学成就越高。以中国古代文学而论,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代表了各自时代的文学高度。我们今天看到的作家作品,是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后流传下来的,而当时那些海量的平庸之作则被过滤掉了。唐诗的兴盛,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之外,还有许多高质量的诗人及其作品,形成了一个众星闪耀、大师云集的景观。再看中国现代文学(五四至建国前),它的最高成就是由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体现的,而在这些大师之外,还有张爱玲、沈从文、叶圣陶等一大批作家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1978前30年为第一阶段;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前三十年,虽然有大量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存在,但代表这一时期最高创作水平和有影响力的作品,则是以“三红一创”为代表的“红色经典”。不管这些作品自身有什么局限性,但出版后都一版再版,广为流传。尔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当作毒草加以批判;到了新时期,由于受西方文学观念和思潮的影响,因这些作品的“革命”意识形态和“宏大叙事”而被贬损。但今天,人们在回望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时,又不得不承认它们是“红色经典”。这就是说,这些作品经受住了时间老人的检验。
新时期三十年,文艺得到了解放,作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先后出现了伤痕、反思、改革、先锋、实验、新写实、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学阶段,其中也有一些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但有没有堪称新时期的“三红一创”?有没有当今的“鲁郭茅巴老曹”?有没有堪称伟大或大师级的作家和作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大概都感到底气不足。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虽然一些作家的作品被介绍到国外,但真正堪称世界级的中国作家,似乎还没有。有人可能会说,高行健应该算一个。但遗憾的是,他在获得诺奖之时已经加入了法国国籍。不过,我觉得现在就断言中国当代没有伟大的作家和作品,还为时尚早。新时期文学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和过滤。莎士比亚、李白、杜甫在世时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倒是后人发现了他们的伟大。但愿当代作家也会有被后人重新发现的幸运。
就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来看,虽然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但一是数量太少,二是群龙无首,而二三流的、平庸的和不入流的作家和作品又实在太多。所以,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水平”不高。这种状况很像没有盖完的宝塔:有塔身而无塔顶。
然而,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好的文学?什么是堪称伟大或大师的作家?古今中外的研究者却难有一致的看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原因者何?我觉得与文学自身的复杂性、多面性、流变性有关。文学就像一个圆球体,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使得置身其中的作家和理论家无法窥其全貌,只能从自己的(有局限)角度来认识文学。这种情况颇像苏轼描写庐山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会有众多的文学流派和学说此起彼伏?其原因就在这里。所以,伟大的或大师级的作家,也都互不相同。相反,倘若他与某位大师类似了,恐怕也就难以被称为大师了。
尽管我们不能给文学下一个都能认可的定义,尽管大师与大师不同,我们仍然能可以从“不同”中找到“同”;从变化中寻找到某些不变的东西。正是有了这些“同”与“不变”的东西,文学才成其为“文学”。比如,伟大的作家一般都具有丰富、甚至是坎坷的生活经历和渊博学识;具有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和思想能力;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具有超强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意识;具有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而他们的作品,都具有特殊性、创造性、丰富性、新奇性和深刻性诸特征。
但是,大师毕竟是少数。所以,堪称伟大的作品也必然是少数。因此,文学是分层次的。具体来说,我粗略地把文学分为这样几个层次或级别:一是理念化和宣谕式的文学。这些作品大都来自某种既有的理念,由此结构故事、设置人物。因此,人物是理念的化身,其目的是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二是生活体验的层次。这些作品显示出作家有着深厚的生活积累,也有自己的某些体验和真情实感。但这些作品往往缺乏对生活与现实的整体把握而欠应有的深刻,让读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说,叫做不能“说明生活”。三是人生体验的层次。这些作家和作品既来自于生活又实现了对生活的超越,上升到了对人的命运及其精神世界的探寻,富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四是形象化的哲学层次。所谓“形象化的哲学”,是说这些作品具有哲学的高度和人类意识乃至进入了宇宙境界,然而这一切都被形象化了,即是说,作家的哲学观念是完全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细节融合在一起的,就像盐溶解于水一样。更为重要的是,作品所表现的哲学观,不是在重复、演绎某个哲学家的观念,而完全出自作家自己对人与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是哲学化了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红楼梦》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如果上述的划分可以成立的话,就不难得出如下的结论:处于一、二层次的作家和作品,在当代文学中占绝大多数;进入第三层次即人生体验层次的作家与作品已是屈指可数;而进入形象化哲学层次的作家和作品则几近于无。那么,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水平究竟如何,难道还用再多费口舌吗?
当代作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作家的文化水平也普遍高于建国初期的“工农兵”作家,历史转型期的大变革也为作家的创作提供着丰富的素材,可是为什么中国当代文学总是难以出现大作家和大作品呢?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和进一步探讨。

垃圾到不至于 但是据我观察 确实有些问题
比如说 第一人称泛滥 意识流泛滥 旁白流泛滥 魔幻现实主义泛滥。。。
我这么说是有依据的 你随便买一本中国当代文学 80%的作品是第一人称 90%是旁白流
另外很多作品 故事缺少逻辑性 。。还有的是句子的语法结构偏离了当代人的阅读习惯 无限的宾语前置 还有的抱着旧传统格式不放 黑压压一片几十行不分段。。
现在很多老派的人特别看重主题深刻 其实主题深刻是最不需要能力的
如果非要做个比喻 那就如同小女孩在学骑自行车之前先要做的那个滑跃动作


为什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是垃圾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