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基本知识是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有哪些关于对联的基本知识?~

对联的基础知识: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就是说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同。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每句之内词与词之间,平仄尽量交替。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也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另外,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相同位置上的词平仄应尽量相反。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扩展资料:
对联的由来:
相传桃木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周朝时期,人们便把写有"神荼"、"郁垒"名字的桃符悬挂在门上,以去除厉鬼。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后蜀主孟旭也亲自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句子。
明代时期,民间对对子的习俗开始流行,对联的名字便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到了今天,在春节这天贴春联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传统上特有的文学体裁,与汉字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基本知识【平仄】古人作诗区分汉语声调的一种术语。仄通[侧],即不平之意。
古音平仄:其中将“平”归划为平声调,“上、去、入”三声全部划分为仄声调。
今音平仄:“阴平、阳平”俱归划为平声调,“上声、去声”俱归划为仄声调。
【对仗】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的概念相当,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称、平仄相当。
【正格】无绝对定义。严格要求用字的平仄合符格律,对仗工整协调,上下联相应词句成对 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
【变格】亦无绝对定义,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的楹联。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相同者。无情对、当句对等等一般视为变格
【短联】无硬性规定,一般指上下联字数四至十一字的联语。
【长联】亦无硬性规定,一般指上下联字数各达十二字或以上的联语。
【片玉】只有上联而长时间无下联的称为片玉。
【绝对】对联中所谓的“绝对”有两重意思: 1.指对联在技巧上用词上空前绝后的好,甚至无与伦比的地步。 2.谓之联中的出句奇巧新颖到无人对出的地步,常被人称为绝对。
【正对】亦叫同类对,宽对,指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例: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反对】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亦称工对,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比,造成楹联强烈艺术效果。
【串对】亦称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顺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联贯而下的联语。
【自对】亦称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和下联自身之中也存在对仗。

对联的基本知识有:

1、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

2、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

3、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

4、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的对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统一点要求,固定的格式。

5、对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道特点相应地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



要求: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形式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断定对联,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

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

历史

从秦汉时起便有悬挂桃符的习惯,五代时开始在桃符上刻字,后蜀孟昶命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符板上题写吉祥词句。以后对联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三千年前,中国先民就已使用对偶句了。商周两汉以来诗人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以来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在文字上做了原始积累。

汉语词义和汉字字形的特点决定了使用汉语、书写汉字的文人对于“对偶”的修辞手法情有独钟。盛唐以后形成的格律诗、律赋,对偶严格精密,对偶句已经是诗文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独立性在渐渐加强。

对联就是由格律诗的对偶句和骈赋的俪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因此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

宋代以后,中国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北宋诗人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过年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从此,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进入清代,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民国时,刘师亮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年”。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华民国’四个字是“对不齐(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对联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

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扩展资料:

对联部分分类:

一、按字数: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二、对联按修辞技巧: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三、对联按联语来源: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  



对联又称春联、楹联、对对子。从传统对联角度来看,出题的对联叫出句,对应的对联叫对句。出律时要求有平仄,要求上联尾字为仄,即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下联尾字为平,即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不然就不会朗朗上口。平仄合律就是为了抑扬顿挫的韵律。
但从步入现代文化的范畴看,更多的人不在拘于对联一些枝末小节,也抛弃了一些约束的繁冗条框。更多的人更看重对联的意境和韵味,倒不怎么在乎上下联之间的字字平仄对仗,很多人也不去管或不懂什么是平仄,这让传统对联有了一种现代对联改革的味道。而且只要声母和韵母在上下联的首尾声调只要不是一致的,总会有些许抑扬顿挫的感觉,从而大都会有那么一些韵味的。
而着随着文化的变迁和时代的与世俱进,对于对联的压仄已经没有如从前这般传统和讲究了。只要对字工整,字意相对或相近,数字相同且不会上下重字,而且上下联之间首尾两字的音调不一样,音韵读起来朗朗顺口,且整个联对读起来有意境,则是为一个较合律的对联了。


对联的基本知识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3737997505对联基本知识是什么?
    徐花飞答: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传统上特有的文学体裁,与汉字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基本知识【平仄】古人作诗区分汉语声调的一种术语。仄通[侧],即不平之意。古音平仄:其中将“平”归划为平声调,“上、去、入”三声全部划分为仄声调。今音平仄:“阴平、阳平”俱归划为平声调,“上声...

  • 13737997505对联的基本知识
    徐花飞答:1、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知识。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2、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

  • 13737997505对联的基本知识
    徐花飞答:对联的基本知识:①书写字数及断句一致。对联上下联的书写字数一定要相同,同时有断句的地方也要相应。但对联对字数没有明确的限制,二言联、三言联、四言联、五言联、六言联、七言联等都有,以七言联、五言联系最为长见。其中七个字以上的对联称为长联,也就是说上下联的两句字数都超过七个字的以...

  • 13737997505对联的基本知识
    徐花飞答:对联的基本知识有: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内容相关、上下衔接。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首先第一点的意思就是字数一定要相同,中间有断句的地方也要同时断句。2、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相对的词要在相同的位置上面,相同位置上的词平仄尽量相...

  • 13737997505对联的基本知识是什么?
    徐花飞答:1. 对联的基本知识包括对仗工整,意义相关。例如,风与雨,山与水相对应,表现出自然景物的和谐。2. 对联中还常常运用季节和自然景观的对比,如春夏与秋冬,柳绿与桃红,形成鲜明的色彩和季节对照。3. 在对联中,植物和自然元素也经常相对,如松与柏,葡萄与橄榄,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4. ...

  • 13737997505对联的基本知识
    徐花飞答:对联的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应相等,断句的地方也应同步。2.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对联中的名词应对名词,动词应对动词,相对的词性应出现在相同的位置。同时,相同位置上的词在平仄上应尽量相对。3. 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上联的末尾字应使用仄声,下联的...

  • 13737997505对联基础知识大全
    徐花飞答:对联基础知识大全: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是我国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民族文化形式,在人民群众遇到婚丧喜庆、节假、寿辰等重要事件或时刻,都喜欢用它来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这种对联在春节时期应用最广,称之为春联。春联,也叫...

  • 13737997505对对联基本常识
    徐花飞答:1、字数相等 “字数相等”包含三层意思: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2、内容相关 对联上下联内容应有关联。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3、“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

  • 13737997505对联的基本知识
    徐花飞答: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是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对联一般不需要押韵(只有律诗中的部分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

  • 13737997505对联的基本知识,基本特点
    徐花飞答:一、对联的基本知识 (一)对联的相关术语 1. 上联:对联的第一部分,也称作出句、上比或上支。通常以仄声字结尾。2. 下联:对联的第二部分,也称作对句、下比或下支。通常以平声字结尾。3. 全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的完整对联。4. 半联:仅包含上联或下联的半副对联。5. 副:对联的计量单位,...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