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故事是什么?

来自:流行资讯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朝三暮四的故事内容和寓意是什么?~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人,非常喜爱猴子。他在家里养了一大群猴子,时间长了,渐渐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理解主人的想法。他尽量节省家中的用度,买可口的东西喂给这群猴子吃。后来渐渐不支,养不起这么一大群猴子了,于是他便想限制它们的食量。
但又担心猴子们不听从,便骗它们说:"以后每天给你们的食物,早上是三枚栗子,晚上是四枚栗子,怎么样?"猴子们听了很生气,一个个跳了起来,吼叫不止。养猴人便改口说:"那么早上给你们四枚,晚上给你们三枚,行不行?"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顺从地爬在了地上。

寓意: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一种自己关于价值的习惯性判定里面。你习惯了先拿多一点儿,再拿少一点儿。结果有人给你讲,先少一点儿,后多一点儿,行不行?虽然总量一样,却受不了。
朝三暮四,是一种灵长类动物普遍拥有的心智模式。你我皆灵长,我们总是很习惯按照某一种内心设定的要求去作出判断,当别人给出的建议与之不符的时候,抱怨就产生了。
扩展资料:
朝三暮四 [ zhāo sān mù sì ]
【解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自】:《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翻译】:狙公(喂猴子的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三颗,晚上四颗,怎么样?”众狙(一群猴子)皆怒,说:“凭什么?凭什么早上三颗,晚上四颗?不高兴。”
于是,狙公就改了,说:“这样吧,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怎么样?”结果,庄子用的词很有意思——“众狙皆悦”。名义和实际都没有亏损而喜怒为用,也就是因为这样的
【示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象现在那样~的。 鲁迅《坟·灯下漫笔》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反复无常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三暮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扩展资料:
朝三暮四的释义:是聪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这个词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这个故事本来的寓意是对管理与被管理者两种愚的巧妙讽刺,被嘲讽的后者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贻笑大方’。
而看似得意的前者却仅为了解决眼前困境而惯使些‘自欺欺人权宜缓兵之下策’也自然终因非长久之计而实则遭怨。现在,被引申为目标不坚定或者感情上不专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朝三暮四

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人们叫他狙公。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人们叫他狙公。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更多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41294.html?wtp=tt


朝三暮四的故事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8792616996朝三暮四的故事是什么?
    谢呢胞答:《朝三暮四》注释:1、狙(jū):猕猴。2、公之心:懂得他的心意。3、家口:家中口粮。4、充:满足。5、驯(xùn):顺服。赏析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

  • 18792616996朝三暮四的故事
    谢呢胞答:1、朝三暮四的故事是: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位叫狙公的人,他在家养了一些的猴子。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话,他经常缩减家中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有一年,村子里闹了饥荒,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但他怕猴子们不高兴,就先和猴子们商量, 他说: 从明天开始 , 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

  • 18792616996朝三暮四的故事
    谢呢胞答: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这个故事本来的寓意是对管理与被管理者两种愚的巧妙讽刺,被嘲讽的后者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贻笑大方’;而看似得意的前者却仅为了解决眼前困境而惯使些‘自欺欺人权宜缓兵之下策’-也自然终因非长久之计而实则遭怨啊。现在,被引申为反复...

  • 18792616996庄子寓言故事:朝三暮四(又名:狙公赋芧)
    谢呢胞答:庄子的寓言故事“朝三暮四”讲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养猴人每天用橡子喂猴子,起初承诺早上给三升,晚上给四升,猴子们因此不满。随后,他调整为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却转而欣喜。这个看似简单的配给调整,实则揭示了猴子情绪的变化源于心理预期而非实际数量的增减。这个故事背后的成语“朝三暮...

  • 18792616996朝三暮四是寓言故事吗
    谢呢胞答:其实,是在主人的花言巧语面前,受到了愚弄和欺骗。寓言由此讽刺了那些只知盲目计较,其实无知的人。早上给三颗,晚上给四颗就是后来的成语“朝三暮四”,人们常引申用来指责那些反复无常的人。、寓言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指的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

  • 18792616996朝三暮四来源于哪个历史故事
    谢呢胞答:1. 朝三暮四成语的来源及含义:成语“朝三暮四”源于庄子的《庄子·齐物论》,最初用来形容用诡计欺骗人。后来,这个成语用以比喻人经常变换,缺乏稳定性,变化无常,难以捉摸。2. 朝三暮四的故事:宋国有个狙公,非常喜欢猴子。他专门养了一群猴子,为了更好地观赏这些似人非人的动物。狙公与猴子...

  • 18792616996成语故事朝三暮四
    谢呢胞答: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

  • 18792616996朝三暮四的故事
    谢呢胞答:”猴子们听后,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来,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狙公看了,马上就改口说:“这样好了,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上己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以为食粮已经增加了,都高兴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闹了。成语朝三暮四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

  • 18792616996朝三暮四的道理是什么?
    谢呢胞答:朝三暮四的道理是: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诱惑,而忘记考虑长远的得失,做决策时应该做全面的考量。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诫我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得失都是一时的,要看到事物在纷纭表象之下的本质。朝三暮四的故事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只猴子。

  • 18792616996朝三暮四的故事 朝三暮四的故事原文
    谢呢胞答:成语朝三暮四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齐物论》《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着,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