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物全息现象?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什么是生物全息理论?~

全息生物学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张颖清教授创立的,是研究全息胚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胚胎学观点看,由于在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分化为体细胞的过程中,DNA经历了半保留复制过程,所以体细胞也获得了与受精卵相同的一套基因,它也有发育成一个新机体的潜能。这在植物界表现得十分明显,如在吊兰长出软藤的末端或节枝处,可以萌发出一棵棵完整的植株。又如切下一块长芽的马铃薯,便可培育出一棵马铃薯,而更有力的证据是用胡萝卜的一个分离细胞或细胞团成功地培养成一棵胡萝植株。在动物界也可发现许多证据,如出芽繁殖,全息学说认为,每一个机体包括成体都是由若干全息胚组成的。任何一个全息胚都是机体的一个独立的功能和结构单位;或者说,机体的一个相对完整而独立的部分,就是一个全息胚。在每个全息胚内部镶嵌着机体各种器官或部位的对应点,或者全息胚上可以勾画出机体各器官或部位的定位图谱。全息胚犹如整体的缩影。这些对应点分别代表着相应的器官或部位,甚至可以把它们看做是处于滞育状态的器官或部位。在全息内,各个对应点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但是每一个对应点的特性都与其对应器官或部位的生物学特性相似。也可以把全息胚看做是处于某种滞育阶段的胚胎。因此,其内不仅含有全身的遗传信息和生理信息,而且在病理条件下,全身或局部的病理信息,也相应地出现在全息胚或其对应点内。因此说,足是一个全息胚,它包含有人体各器官或部位的定位图谱,即反射区分布图。因此,按摩、针刺反射区可以查出病症,调节和改善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收到增强体质,提高智力,健美抗衰的功效。

“全息”,是1948年物理学家弋柏和罗杰斯发明了光学全息术后提出的一个概念。在物理学上,全息的概念是明白易懂的。例如,一根磁棒将它折成几段,每个棒段的南北极特性依然不变,每个小段与它原来的整根棒全息。所谓“生物全息”,就是生物体每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化学组成模式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体的成比例的缩小。


植物的全息现象,在大自然中,已从形态、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多方面找到了论证的实例,马路边的棕榈树,它的一张叶子,由薄扇似的叶片和长长的叶柄组成,仔细观察一下叶子的整个外形,当把它竖在地上与全株外形相比时,你会发现,它们的外形是多么的一致,只是比例的大小不同而已。一只梨子,它的外形与它的整体果树外形吻合。行叶脉的植物,它们都是从茎的基部或下部分枝,主茎基本无分枝;相反,叶脉为网状的植物,它们的分枝多呈网状。在植物的生化组成上,也有明显的全息现象。例如,高粱一片叶上的氰酸分布形式与整个植株的分布形式相同。在整个植株上,上部的叶含氰酸较多,下部的叶含氰酸较少;在一张叶上,也是上部含量较多,下部含量较少。


有趣的是,当进行植物离体培养时,也发现了植物的全息现象。若将百合的鳞片经消毒用来离体培养,发现在鳞片基部较易诱导产生小鳞茎,即使把鳞片从上到下切成数段,同样发现小鳞茎的发生都是在每个植段基部首先产生,且每段鳞片上诱导产生小鳞茎的数量,遵循由下至上递增的规律。这种诱导产生小鳞茎的特性与整株生芽特性相一致,呈全息对应的关系。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以大蒜的蒜瓣、矩叶菊、花叶芋和彩叶草等多种植物叶片为外植体,进行同样的试验观察时,都能见到这种全息现象。


植物全息的规律应用于农作物的生产实践,已产生了惊人的效果。例如,马铃薯的栽种,习惯以块茎上的芽眼切下作“种子”。但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考虑到块茎上芽眼之间的遗传差异。根据植物全息的原理,想来这些芽眼之间必定会有特性的区别。马铃薯在全株的下部结块茎,对于全息对应的块茎来说,它的下部(远基端)芽跟结块茎的特性也一定较强。于是,为了证实上述的想法,科学家做了系统的试验。分别以“蛇皮粉”、“跃进”等5个马铃薯品种的块茎为材料,将它们的芽眼切块成远基端芽眼和近基端芽眼两组,进行种植比较试验。实验结果,以远基端芽切块制种生产时,各个品种均增产,平均增产达19.2%。


上述在农业上的全息应用实例给人以启示。人们自然会问,小麦、水稻……,它们的留种应该采用什么部位制种呢?这些有趣而具生产实践意义的全息课题,目前不少人正在试验观察中。不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个别的生产措施,也是符合生物全息规律的,只不过未意识到这点罢了。例如,我国不少地区种植玉米的农民,他们在留种时,习惯把玉米棒上中间(或偏下)的籽粒留下作种,而把两端的籽粒去除,确保玉米的年年丰收。这种玉米籽粒的留种方法是符合生物全息规律的。因为玉米棒子是在植株的中间或偏下部分着生的,而作为植株对应全息的玉米棒,其中间(或偏下)着生的籽粒,在遗传势上也一定较强。经试验,以这种方法制种,可以增产35.47%。


全息生物学观点的提出,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但已引起了不少人的强烈兴趣,国内已先后4次召开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交流了各方面的研究信息,在国外,日本、巴西等国的有关学者对“全息生物学”的提出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目前,对植物全息现象的观察研究,方兴未艾,无数未解之谜还有待人们去揭开。

生物全息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这里仅仅从一个生物体的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来简单谈谈。树木的一个分枝,就是整棵树的缩影;吊兰的一个分枝,即是母本的再造;斑马一节肢体的斑纹数目,和躯干上的斑纹数目相等;金钱豹一节肢体的斑点数,和躯干上的斑点数相近……这是我们看得见的局部包含了整体全部信息的全息现象。月季花的一节枝条,经插枝养护,可以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动物的一个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生命。植物的一节枝条和动物的一个卵细胞,虽然在外观上不能直接看出是整体的缩影,但它们包含了整体的全部信息。无论是能直接看见的,或是不能直接看见的,生物体局部包含着整体全部信息的现象,则是一种普遍的规律,这叫生物的全息悻。

生物体为什么具有全息律呢?

张颖清《全息生物学》一书,从生物胚胎发育的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书中认为,一个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或起始细胞(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主要通过细胞有丝分裂的方式发育而来的。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含有遗传信息传递基础的染色体,被复制成完全一样的两份,分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小,于足就使每个于细胞,也就是体细胞,都具有了和原初的受精卵或起始细胞完全相同的一整套基因。体细胞的进一步分裂,并在整体的控制和需求下经过特化,形成了一个个形态、功能各异的局部器官。一个个局部器官有机地组合起来,便构成了生物整体,于是生物新个体就形成了。所以生物体上任何一个细胞、器官或部分,都有着与真正胚胎相同的发育原因,都含有与真正胚胎相同的基因,于是也就可以体现出是整体的缩影这样的胚胎性质。于是张颖清就把生物体上这样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叫作“全息胚”。象头、耳、鼻、眼、手、足皆是全息胚。

由于人体各个器官的发育,在卵细胞中都是预先有定位的,或者说在受精卵中早已画好了未来整体的图谱,所以这一未来整体的图谱,也应在卵细胞分裂而形成的体细胞、局部器官等任何一个全息胚中都存在着。而中医全息诊疗法中任何一个局部器官的穴区图,都可以看成是未来整体图谱的一部分。全息胚上的穴区,实际上是未来整体中某一器官发育的位点(比如耳穴图谱中的胃区、手诊图谱中的胃区,如果把耳或手比作月季花的一节枝条,让它继续发育的话,胃区将发育为胃腑)。因此也可以称穴区为“全息胚的未来器官”。

张颖清说:“全息胚有对应未来或现在整体全部器官和部位在内的未来器官的图谱;在动物高于原肠胚发育阶段的全息胚和植物的全息胚的未来器官图谱,基本址整体缩影式的;全息胚未来器官中的一部位,以该全息胚的其他部位为对照,与其他全息胚未来器官图谱中或整体的同名部位的生物学性质相似程度较大,”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某个局部器官的穴区和问名内脏器官,以其他部位为对照,其生物学性质相似程度较大。举例而言,耳、手、足的肝区或肾区,则与肝脏或肾脏的生物学性质相似程度较大,因为它们都相当于受精卵中同一个位点,有着共同的发育基础,这个位点在整体这个发育程度最高的全息胚上,得到了充分的发育,并特化为肝脏或肾脏,而在耳、手、足这些较大的全息胚上,却滞育在低级发育阶段,以极不发达的形式潜在地存在着,通常人们看到的只是耳、下、足的整体形态,实在是难以想到这其中还存在着肝、肾的发育基点或区域。

所以,中医学中的头针、耳针、手针、足针……等穴区图,实际就是头、耳、手、足……这些局部器官所包含的未来整体的图谱。人体的任何局部器官,也都包含了对应现在整体的全部信息。

生物全息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这里仅仅从一个生物体的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来简单谈谈。树木的一个分枝,就是整棵树的缩影;吊兰的一个分枝,即是母本的再造;斑马一节肢体的斑纹数目,和躯干上的斑纹数目相等;金钱豹一节肢体的斑点数,和躯干上的斑点数相近……这是我们看得见的局部包含了整体全部信息的全息现象。月季花的一节枝条,经插枝养护,可以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动物的一个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生命。植物的一节枝条和动物的一个卵细胞,虽然在外观上不能直接看出是整体的缩影,但它们包含了整体的全部信息。无论是能直接看见的,或是不能直接看见的,生物体局部包含着整体全部信息的现象,则是一种普遍的规律,这叫生物的全息现象。

I don't know


什么是生物全息现象?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