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当今经济,政治格局,金融危机对当前世界格局的影响?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与经济危机想伴随的是政治环境的不稳定,金融危机将促使世界格局发生怎样的演变?~

  美国金融危机的扩散效应和冲击波在不断加剧,不仅经济可能出现衰退,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也越陷越深,甚至俄罗斯、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也受到牵连,世界经济下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然目前来看,此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世界经济动荡会否超过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还难以定论,但从历次金融危机所的影响来看,此轮金融危机必将带来世界政治版图的变迁。
  国际思潮的转向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引发了各国政局大变动和世界思潮的转向。德国走向纳粹主义,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其他国家要么右翼保守势力上台,要么政局激烈波动。国家资本主义取代自由主义成为主流思潮。此后,大国关系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局势动荡加剧,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
  此轮金融危机不会使世界重蹈历史覆辙,但对各国政局、世界思潮和国际政治的影响会不断显现。
  危机首先使美国新自由主义模式受到沉重打击。美国一直鼓吹和推广新自由主义模式,但“华盛顿共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拉美接连碰壁。此次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被迫收购、吞并和接管众多金融机构,部分实现了金融领域的国家管理。随着危机的深入,美国政府还可能伸手接管更多金融机构甚至实体企业。新一届政府很可能在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之间做出抉择。
  欧盟一直奉行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福利制度,政府掌控着众多大型企业。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缺乏竞争力,增速放缓,法德等国一度出现了向新自由主义模式靠拢的趋势。而此次危机使欧盟可能重新思考,回归欧洲式国家社会主义。
  而中国、俄罗斯等将更加坚定走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管理模式。新自由主义模式对世界的吸引力将大大削弱,国家资本主义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世界范围的思潮和发展模式风向将面临转变。
  美国会否走向衰落?
  此次金融危机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金融危机的最大共同点,是战争导致财政透支。耗资6860多亿美元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财政赤字和国债大幅上升,加上石油危机,美元地位受到冲击。美国在内外交困下,最终宣布废除金本位体制,放弃美元固定汇率制。
  此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房地产次贷危机,但根源还在于战争导致财政过分透支。美国接连打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仅伊拉克战争就耗资6480亿美元。从克林顿时期的财政盈余,变为小布什政府时期最高达4000多亿美元的巨额财政赤字。而总债务达到53万亿美元,超出国民生产总值的13万亿美元。
  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金融危机引发国际金融体系变革,最终削弱了美国实力,美国被迫进行战略调整和收缩,美苏战略态势也由美攻苏守转为苏攻美守。
  此轮金融危机会否带来美国战略重大调整和国际格局的变动还很难断定,因为危机刚刚开始。如果危机不断恶化而导致美元危机,其对美国实力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冲击,将不亚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金融危机。
  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
  从目前形势看,金融危机可能会引起大国实力的消长变化。
  目前金融危机向全球扩散,对各国都产生冲击和影响,但性质是不同的,对美国的冲击是根本性的,关系到经济是继续增长还是衰退的问题,而对其他国家影响则是有限的,更多是经济增长的压力加大。
  以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为例。虽然金融危机导致股市大幅下挫,出口受到冲击,外汇储备大幅缩水,金融稳定受到威胁,但都不具致命性,并没有根本动摇实体经济。
  俄罗斯、印度今年的经济增速都在8%以上,而中国仍将可能接近两位数。金融危机对新兴大国的压力主要是增速下降多少的问题,而不是经济衰退的问题。国际权威机构预测,中国经济增速将可能从目前的两位数增长下调到明年的9%左右。即使如此,与美国的-0.1%相比不是同一概念。
  如果此轮金融危机按照一些专家估计持续2-5年的话,意味着美国与其他大国实力对比将进一步发生变化,一超多强的格局将面临调整。俄格冲突和随后美俄对抗升级,已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实力对比变化对大国关系的影响。
  像冰岛金融危机后的举动很值得关注。冰岛作为一个小国,金融创新十分发达,金融危机的冲击几乎使其面临经济崩溃,亟需外国资本救援。但美国自身难保,欧盟无暇他顾,冰岛只好向拥有5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俄罗斯求援。可是冰岛作为北约成员国,美欧在此刻束手无策和袖手旁观,而俄罗斯却能拉一把。如果更多欧盟中小国和都出现危机,俄罗斯出手相救,则对欧洲地缘战略格局会带来更大影响。
  争夺国际金融体系主导权
  不只是大国战略态势在变化,欧盟、日本与美国关系也可能发生变化。美国在面临股市崩盘时刻呼吁欧盟一起救市,但欧盟并不热心。欧盟四国峰会只是通过了不痛不痒的声明,没有采取一致行动。欧盟对主导未来国际金融体系兴趣有加。法国等正积极筹备召开由欧盟主导、邀请中印等新兴大国参与的紧急峰会,目的是建立新的全球金融体系。很显然,欧盟力图主导修改现有的国际金融规则和机制,改变长期以来由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
  欧盟与美国争夺未来国际金融体系和未来金融管理模式的竞争,还体现在德国政府的一个举措上。与美国向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注资、收购和兼并的做法不同,德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将向所有私人银行储户提供无限担保,德国力图向世界证明,德国把私人储蓄存款利益放在首位。这似乎在暗示着,欧盟的拯救方案与模式更具有人性化,更体现欧洲特色。

世界经济增长由“双速增长”格局逐渐向低速增长收敛。
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中国强有力的政策刺激,及其对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带动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而发达经济体则总体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呈现双速增长格局。随着近几年的调整,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实体经济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

投资和消费信心有所回升,带动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并出现小幅回升。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则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自身潜在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速明显回落。
即便如此,全球经济增长重心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发展中国家相对力量上升态势并未逆转。在危机爆发前的2004年-2008年,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已经低于发展中国家(44%∶56%)。在危机爆发后的2008-2012年,二者的差距扩大至13%∶87%。

相应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之比,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约4∶1变为目前的约2∶1。受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近两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有所放慢,但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在新兴经济体当中,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

2008年以来,中国已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2012年中国的GDP占全球11.5%。伴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大幅提高,在国际上受关注的程度空前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也抱有越来越高的期待。
扩展资料:
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发展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不容低估,一些新的增长点正在形成,可能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也将对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为了共渡难关,曾及时搭建了G20平台,采取了协调一致的反危机措施,对于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形势渐趋稳定之后,各国进行政策协调的意愿明显降低,各种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快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南北经济力量博奕是促进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所谓南,系指南方国家,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获得独立与主权的发展中国家。所谓北,系指北方国家,即发达国家,集中在被称之为“富国俱乐部”的经合组织(OECD)之中。南北关系,体现为南北政治、经济、科技和安全、军事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与斗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南北经济实力对比逐渐发生的变化。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南方国家的GDP增速已高于北方国家,但人均GDP增速则低于北方国家。然而步入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在经济总量上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人口基数增加的前提下,人均GDP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在21世纪头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和人均GDP增速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三大要素”的增速都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势头。变是永恒的,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人们不应再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南北差距就会趋于缩小,世界经济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必然的结果。
  所谓国际经济格局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具体包括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三个方面的力量对比关系。从地缘角度划分,世界总体上可分为六大经济区域:即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
  一、亚洲率先走向崛起
  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在1997—2007年的10年里,亚洲国家和地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跃居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速超过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愈益增大。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在2008年4月4日报道中指出,2007年,中日韩、台湾、香港、东盟10国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万亿美元,是1980年的6倍。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业已替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早己不复存在。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指出,150年来,西方享受了进步与繁荣,而亚洲却遭受贫困与饥饿。现在,亚洲正走上经济复兴的道路,这将使他们重新得到他们以前文明所拥有的辉煌和荣耀。
  二、新兴大国的腾飞和“超高速”发展
  美国高盛集团于2007年推出了所谓“钻石十一国”概念( 菲律宾、孟加拉、埃及、印尼、伊朗、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指出在2004—2007年4年间,十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5.9%,是欧洲国家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新兴市场或新兴经济体现已遍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东欧及中东各个角落,形成了“新兴经济群体”。
  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发展模式、美国的金融创新制度、美国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及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等等,都受到了广泛的质疑。美国匹兹堡G20峰会弱化了八国集团的作用,将包括10个新兴经济体的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最重要论坛”和“世界经济新协调群体”,标志着主导世界经济的美日欧三强已无法单独解决全球性大问题,标志着影响力日益增长的大型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和话语权的扩大,标志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仍具备持续发展的基础
  2009年世界经济陷入二战后以 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尽管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收缩幅度变小,但世界经济和发达经济体衰退的总趋势已成定局,不会出现逆转。在经济全球化作用下,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迅速慢延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受到拖累和影响,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大型新兴经济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萎缩,然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表现依然好于发达国家。据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发展中国家的GDP约增长2.1%,与发达国家超过负3%的经济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在世界经济逆境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以高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向前发展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其发展前景仍具有持续性。2010年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将以5.1%的速度增长,其中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约为6%,而发达国家仅约为1.7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值为1.3%),由此可见,新兴经济体追赶发达经济体的空间依然十分巨大,在全球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趋势必将有助于世界经济格局及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变革。
  世界经济发展重心正向亚洲转移。在亚洲的引领下,预计2020年左右,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将占全球GDP的50%。
  四、经济实力是经济权力分配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基础
  世界经济发展新态势,必然导致国际经济关系、世界格局变化以及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调整的连锁反映。正如法国《青年非洲》所指出的“危机就像一场风暴或者龙卷风,所到之处景象改变。而当危机结束时,我们将发现一个不同的世界,世界格局己然改变”。事实表明,美国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遭受到多重挑战,具体表现为:美国第一经济强国地位受到挑战;美国治理全球能力受到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美元特权地位受到挑战,等等。
  新兴经济体的崛及世界经济格局转变,说到底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以来,世界格局大体经历了英国独领风骚,英法德群起称雄,美国充当救世主,称霸世界。从世界体系论的角度看,大国兴衰的实质是:有的国家从世界的“中心”向“外围”滑落,有的国家则从“外围”走向“中心”。大型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印两国的崛起是“历史的复归”,将逐渐改变世界经济现有版图和格局,对重振亚洲雄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新的时代条件下,新兴大国的崛起不能再沿袭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走依靠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而只能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亦即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南北差距虽然趋于缩小,但差距依然巨大,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不发达状态,中印等大型新兴经济体要想做到既受国际社会重视,又受国际社会尊敬,仍任重而道远。
  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这可能是过去400年来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尽管这个转移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然而2009年已标志着亚太地区正在成为全球新格局中的一个关键地区。这可非同小可,因为过去几百年,世界的中心一直在欧美,亚太地区长期是被边缘化的。今天情况逐渐出现了变化,亚太地区在全球的地位在上升。
  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高度,东亚经济一体化势头在增长
  。
  新旧格局交替,总会有一些国家的地位相对下降。欧洲曾经与美国一道是世界的中心,过去几个世纪大体上是西方主导的世纪,欧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随着国际关系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欧洲的重要性显然相对下降。这也是今天的欧洲人感到失落的根本原因。欧盟由27国组成,欧洲人自己也承认他们没有共同的外交政策,也没有共同的防务政策,因此欧盟很难在国际关系中作为一个统一的行为体发挥作用。欧盟本身也意识到这个弱点,在里斯本条约生效之后,他们选举了赫尔曼•范龙佩为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俗称“欧盟总统”)、凯瑟琳•阿什顿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俗称“欧盟外长”)。但这两位都不是欧洲的重量级人物,他们究竟能够发挥多少作用,尚待观察。当然,必须看到,欧盟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2008年在全球61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中,欧盟就占了18万亿。欧盟仍然是国际关系当中的重要力量,它的重要性下降只是相对而言而已。
  中国一下子走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心,说实在的,我们是缺乏思想准备的。正是因为缺乏思想准备,我们中国人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处在国际舞台中心的国家要防止什么、要做什么和要注意什么的问题了。
  去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世界各国普遍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目前已初见成效,但世界经济形势好转的基础并不牢靠,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同时,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已远远超出经济金融领域,正在对国际力量对比、国际格局演变和大国关系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新兴大国崛起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新兴大国的崛起。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新兴大国虽然也受到明显冲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较快经济增长,表现好于发达国家。新兴大国与传统大国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一升一降之势进一步加强。全球投资、贸易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向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双向平衡的格局转变。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相对均衡、有利于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取得突破,国际经济体系步入转型期。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诸多弊端,引发国际体系深刻变革,并率先在经济金融领域取得突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危机中应运而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匹兹堡峰会决定将G20峰会机制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的治理结构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为进一步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各大国加紧调整内外政策,牵动大国关系发展演变。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各大国深刻反思。各方普遍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对外政策,抢抓危机后的战略制高点。美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内振兴经济,对外倡导“巧实力”外交,主张建立“多伙伴世界”,加强与大国的协调与合作。俄罗斯对内积极消弭危机影响,调整经济结构,整顿经济秩序,对外致力于加强和改善与各方关系。欧盟内部推动完成《里斯本条约》批约进程,对外积极参与国际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日本民主党首次上台执政,倡导“友爱外交”,倡建“东亚共同体”。新兴大国努力保持经济增长,联合自强势头加强。总体上看,大国间合作、协调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四是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相关多边外交日益活跃。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一项核心内容。核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核不扩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焦点。恐怖主义、能源、粮食和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的紧迫性、联动性增强。朝核、伊朗核等热点问题曲折发展。围绕各类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开展了空前密集的沟通、协调与合作。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快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南北经济力量博奕是促进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所谓南,系指南方国家,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获得独立与主权的发展中国家。所谓北,系指北方国家,即发达国家,集中在被称之为“富国俱乐部”的经合组织(OECD)之中。南北关系,体现为南北政治、经济、科技和安全、军事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与斗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南北经济实力对比逐渐发生的变化。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南方国家的GDP增速已高于北方国家,但人均GDP增速则低于北方国家。然而步入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在经济总量上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人口基数增加的前提下,人均GDP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在21世纪头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和人均GDP增速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三大要素”的增速都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势头。变是永恒的,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人们不应再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南北差距就会趋于缩小,世界经济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必然的结果。
  所谓国际经济格局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具体包括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三个方面的力量对比关系。从地缘角度划分,世界总体上可分为六大经济区域:即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
  一、亚洲率先走向崛起
  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在1997—2007年的10年里,亚洲国家和地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跃居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速超过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愈益增大。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在2008年4月4日报道中指出,2007年,中日韩、台湾、香港、东盟10国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万亿美元,是1980年的6倍。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业已替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早己不复存在。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指出,150年来,西方享受了进步与繁荣,而亚洲却遭受贫困与饥饿。现在,亚洲正走上经济复兴的道路,这将使他们重新得到他们以前文明所拥有的辉煌和荣耀。
  二、新兴大国的腾飞和“超高速”发展
  美国高盛集团于2007年推出了所谓“钻石十一国”概念( 菲律宾、孟加拉、埃及、印尼、伊朗、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指出在2004—2007年4年间,十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5.9%,是欧洲国家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新兴市场或新兴经济体现已遍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东欧及中东各个角落,形成了“新兴经济群体”。
  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发展模式、美国的金融创新制度、美国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及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等等,都受到了广泛的质疑。美国匹兹堡G20峰会弱化了八国集团的作用,将包括10个新兴经济体的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最重要论坛”和“世界经济新协调群体”,标志着主导世界经济的美日欧三强已无法单独解决全球性大问题,标志着影响力日益增长的大型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和话语权的扩大,标志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仍具备持续发展的基础
  2009年世界经济陷入二战后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尽管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收缩幅度变小,但世界经济和发达经济体衰退的总趋势已成定局,不会出现逆转。在经济全球化作用下,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迅速慢延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受到拖累和影响,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大型新兴经济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萎缩,然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表现依然好于发达国家。据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发展中国家的GDP约增长2.1%,与发达国家超过负3%的经济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在世界经济逆境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以高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向前发展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其发展前景仍具有持续性。2010年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将以5.1%的速度增长,其中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约为6%,而发达国家仅约为1.7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值为1.3%),由此可见,新兴经济体追赶发达经济体的空间依然十分巨大,在全球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趋势必将有助于世界经济格局及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变革。
  世界经济发展重心正向亚洲转移。在亚洲的引领下,预计2020年左右,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将占全球GDP的50%。
  四、经济实力是经济权力分配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基础
  世界经济发展新态势,必然导致国际经济关系、世界格局变化以及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调整的连锁反映。正如法国《青年非洲》所指出的“危机就像一场风暴或者龙卷风,所到之处景象改变。而当危机结束时,我们将发现一个不同的世界,世界格局己然改变”。事实表明,美国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遭受到多重挑战,具体表现为:美国第一经济强国地位受到挑战;美国治理全球能力受到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美元特权地位受到挑战,等等。
  新兴经济体的崛及世界经济格局转变,说到底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以来,世界格局大体经历了英国独领风骚,英法德群起称雄,美国充当救世主,称霸世界。从世界体系论的角度看,大国兴衰的实质是:有的国家从世界的“中心”向“外围”滑落,有的国家则从“外围”走向“中心”。大型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印两国的崛起是“历史的复归”,将逐渐改变世界经济现有版图和格局,对重振亚洲雄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新的时代条件下,新兴大国的崛起不能再沿袭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走依靠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而只能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亦即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南北差距虽然趋于缩小,但差距依然巨大,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不发达状态,中印等大型新兴经济体要想做到既受国际社会重视,又受国际社会尊敬,仍任重而道远。
  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这可能是过去400年来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尽管这个转移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然而2009年已标志着亚太地区正在成为全球新格局中的一个关键地区。这可非同小可,因为过去几百年,世界的中心一直在欧美,亚太地区长期是被边缘化的。今天情况逐渐出现了变化,亚太地区在全球的地位在上升。
  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高度,东亚经济一体化势头在增长
  。
  新旧格局交替,总会有一些国家的地位相对下降。欧洲曾经与美国一道是世界的中心,过去几个世纪大体上是西方主导的世纪,欧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随着国际关系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欧洲的重要性显然相对下降。这也是今天的欧洲人感到失落的根本原因。欧盟由27国组成,欧洲人自己也承认他们没有共同的外交政策,也没有共同的防务政策,因此欧盟很难在国际关系中作为一个统一的行为体发挥作用。欧盟本身也意识到这个弱点,在里斯本条约生效之后,他们选举了赫尔曼•范龙佩为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俗称“欧盟总统”)、凯瑟琳•阿什顿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俗称“欧盟外长”)。但这两位都不是欧洲的重量级人物,他们究竟能够发挥多少作用,尚待观察。当然,必须看到,欧盟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2008年在全球61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中,欧盟就占了18万亿。欧盟仍然是国际关系当中的重要力量,它的重要性下降只是相对而言而已。
  中国一下子走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心,说实在的,我们是缺乏思想准备的。正是因为缺乏思想准备,我们中国人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处在国际舞台中心的国家要防止什么、要做什么和要注意什么的问题了。
  去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世界各国普遍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目前已初见成效,但世界经济形势好转的基础并不牢靠,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同时,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已远远超出经济金融领域,正在对国际力量对比、国际格局演变和大国关系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新兴大国崛起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新兴大国的崛起。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新兴大国虽然也受到明显冲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较快经济增长,表现好于发达国家。新兴大国与传统大国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一升一降之势进一步加强。全球投资、贸易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向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双向平衡的格局转变。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相对均衡、有利于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取得突破,国际经济体系步入转型期。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诸多弊端,引发国际体系深刻变革,并率先在经济金融领域取得突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危机中应运而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匹兹堡峰会决定将G20峰会机制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的治理结构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为进一步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各大国加紧调整内外政策,牵动大国关系发展演变。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各大国深刻反思。各方普遍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对外政策,抢抓危机后的战略制高点。美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内振兴经济,对外倡导“巧实力”外交,主张建立“多伙伴世界”,加强与大国的协调与合作。俄罗斯对内积极消弭危机影响,调整经济结构,整顿经济秩序,对外致力于加强和改善与各方关系。欧盟内部推动完成《里斯本条约》批约进程,对外积极参与国际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日本民主党首次上台执政,倡导“友爱外交”,倡建“东亚共同体”。新兴大国努力保持经济增长,联合自强势头加强。总体上看,大国间合作、协调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四是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相关多边外交日益活跃。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一项核心内容。核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核不扩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焦点。恐怖主义、能源、粮食和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的紧迫性、联动性增强。朝核、伊朗核等热点问题曲折发展。围绕各类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开展了空前密集的沟通、协调与合作。

政治格局嘛 还是五大国权政
经济格局 美 日 欧盟 三足鼎立难以撼动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政治大国 但要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 还在于未来二三十年 能否成功跨过几道坎 跨过去你就是条龙 跨不过去南美的今天 菲律宾 南非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中国现在的领导班子绝对很强悍 跨过去只是时间问题
金融危机最遭殃的不是美欧发达国家 而是发展中国家(就那点家底 经不起折腾) 美国的霸主地位难以动摇 不仅是GDP远远把第二位的日本甩在后面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先进科技 ...

金融危机使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不再是世界货币
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向着多元化和多极化继续发展
发展中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靠 不会也是在问现当代的考题吧


如何认识当今经济,政治格局,金融危机对当前世界格局的影响?视频

相关评论:
  • 14732873167如何认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邬蓉秀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逐渐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当今世界新的中心崛起,相互间力量的消长、制约和均衡,以经济为基础和核心的...

  • 14732873167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趋势
    邬蓉秀趋势:世界格局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动荡与和平并存的局面。特征:1、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2、经济势力多极化。美国、欧盟、中国、日本经济各霸一方。3、以联合国为主的国际组织作用的不断加强。4、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

  • 14732873167如何认识当前国际经济形势
    邬蓉秀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七个特点。(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

  • 14732873167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
    邬蓉秀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多极化。1、经济全球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利益相互依存,从而在政治上形成了多极化的格局。2、政治民主化:随着许多国家逐渐实现政治民主化,各国之间的政治联系也变得越来散斗越紧密...

  • 14732873167如何认识当前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邬蓉秀要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看。百年在本质上是一个大历史的概念,是指一个相对较长,且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这个大变局之“大”、之“变”,具体来说,世界经济重心在发生变化:原来经济中心在大西洋两岸,现在经济中心向太平洋两岸开始转移。世界政治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传统的G7统领世界...

  • 14732873167怎样认识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的日益增大
    邬蓉秀科技和经济因素是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在经济 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际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综合国力竞争激烈。在当今世界,已没有哪 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反对构筑单极世界的各种力量共 同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其二,世界经济的...

  • 14732873167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邬蓉秀从表现形式上看,非传统安全问题比传统安全问题具有更强的社会性、跨国性和全球性。今天,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等,被提到空前的高度。传统战争边界的消失,意味着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多变,国家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多样,国际斗争更需讲究策略和艺术。2、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更加...

  • 14732873167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是什么?
    邬蓉秀趋势:世界格局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动荡与和平并存的局面。特征:1、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2、经济势力多极化。美国、欧盟、中国、日本经济各霸一方。3、以联合国为主的国际组织作用的不断加强。4、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

  • 14732873167我国当前的国际局势
    邬蓉秀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促使了很多的发展中国家正迅速崛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兴起,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也日益走向多极化。这不但对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非常有利,而且也非常有利于保持世界的多样性。从我们国家的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可以获得一个相对良好和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有利于我国通过独立自主的方...

  • 14732873167在后危机时代,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环境和国际形势及对我国经济政治的影响...
    邬蓉秀后危机时代的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 难点: 后危机时代的中美关系展望 一、后危机时代 是指危机缓和后,出现的一种较为平稳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是相对而言的,因为造成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而且危机也并没有结束,从而使得世界经济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危机时刻还会回来,甚至加剧。 二、后危机时代的世界政治与经济...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