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的特征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无脊椎动物”八大类型的特点 急~~~~

无脊椎动物中包括: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八大类.所以无脊椎动物占世界上所有动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特征:原物动物:身体微小,结构简单,单细胞,多水生
腔肠动物:体壁二胚层,有口无肛,辐射对称
扁形动物:三胚层,有口无肛,两侧对称,多雌雄同体
线形动物:有口有肛;身体线形或圆筒状,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多雌雄异体
环节动物:有口有肛,体筒状或扁平,分节,有真体腔,有较完整的系统
软体动物:多两侧对称,不分节,有外套膜和贝壳
节肢动物:体两侧对称,无贝壳,身体和附肢分节,头、胸、腹三部,有几丁质外骨骼,开管型循环,体腔内充满血液
棘皮动物:无贝壳,幼体两侧对称,成体多辐射对称,体表有棘状突起,皮鳃呼吸,管足运动和捕食,多有石灰质内骨骼

海绵动物门(Sponges) 海绵动物又被称为有孔动物(Porifera),是最原始的无脊椎生物,由一群原始的多细胞生物所构成,在演化中形成独立的一个分支。
现今已知的海绵动物大约有10000种,与其他无脊椎生物不同的是,海绵动物绝大多数栖息于海洋中,只有少数生活于淡水中。活体海绵有多种体色变化,从黄褐色、桔黄色到紫色,体高也从1-200cm不等,形状有扁平、球形、桶状以及壶状等等。 海绵固定附著于海底生活,它们利用内侧体壁上的鞭毛运动,在水中产生水流,水流由海绵多孔外表上的无数入水孔(Ostia)进入海绵体内,将水中所含的食物过滤吸收以后再由出水孔(Osculum)排出体外。这个简单的循环模式就是海绵的生存之道。 海绵的生理构造系统很简单。且尚未形成器官的阶段,体制仍保持在组织的层次。海绵的腔体是一个或多个呈辐射状对称或不对称,腔体由两个细胞层所组成,分别是内皮层和外皮层,它们的内骨骼称为“骨针(Spicule)”或“海绵质(Spongin)”,有些种类两者皆有,海绵的种类就是以内骨骼的形态来加以区分的,可分为三个纲:
1.石灰海绵纲(Calcarea):此纲海绵为碳酸钙质骨针,体型较小,大多数独立生活,是比较原始的种类,分布于陆地岸边的浅水区和潮间带,大约有50种。
2.六放海绵纲(Thexactinellida):此纲海绵为二氧化矽骨针,又被称为“玻璃海绵(Glass Sponges)”,体型中等,生活于水深500-1000公尺的深海之中,大多数独立生活,大约有450种。
3.寻常海绵纲(Demonspongiae):此纲海绵种类繁多,大约有9500种。除了少数种类之外大多数具有骨骼,骨骼为单放或四放的矽质骨针、有机成份的海绵纤维或两者皆有,但绝对没有钙质骨针以及六放的矽质骨针。少数种类产于淡水,绝大多数为海产,常常群体生长于一起,个体界限不明。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由身体的对称方式来分类,腔肠动物的体腔呈辐射状对称的形式,体内具有消化腔,称为“胃水管腔(Gastrovascular cavity)”,腔有口而无肛门,在口的四周有触须,它们具有特殊的刺细胞(Nematocyst),所以腔肠动物又被称为“刺细胞动物(Cnidaria)”,有纲状的散漫性神经系统,无排泄和呼吸系统。 腔肠动物虽然具有简单的器官,但是在分类上仍是将它们归类于具有组织级的动物。
腔肠动物分为三个纲:
1.水螅虫纲(Hydrozoa):此纲是腔肠动物最原始的种类,水螅虫身体构造十分简单,它们的体壁仅由两层细胞构成,具有一个简单的胃水管腔,体腔没有分隔,它们常常是群居性的。水螅虫的生殖细胞在外胚胎形成,它们具有世代交替的现象,也就是具有无性的水螅世代和有性的水母世代,这些水母体具有缘膜。有些水螅虫会分泌钙质的骨骼,而另外一些水螅虫的外形转化为水母的形式。
2.钵水母纲(Scyphozoa):此纲腔肠动物是以水母的形态为主的,也可以总称它们为水母,它们的水母翼不具有缘膜,身体有三个胚层,生殖细胞起源于内胚层,不会分泌骨骼。在身体构造上,钵水母具有口腕(Oral arm),口腕上有刺细胞,可以用来捕捉猎物,再将之送入口中,开口于中央,通往体内的胃囊(Gastric pouches),生殖腺就位于囊壁上,也具有世代交替的现象,水螅世代出现在幼体时期,而以水母世代较为发达。
3.珊瑚虫纲(Anthozoa):常见的海葵、珊瑚等等都是隶属于此纲,最主要的特征是:它们只有水螅体而无水母体,也就是说只有水螅世代。本纲又分为两个亚纲: 八放珊瑚亚纲(Octocorallia):具有八只羽毛状的触手,身体内部也分成八个等份,通常具有一条沟管(Groove),行固著性群体生活,它们会分泌钙质或角质的骨骼。在热带温暖的海域沿岸较常发现它们的踪影,如:走根珊瑚目、海鸡头目、海笔目等都属于此类。 六放珊瑚亚纲(Hexacorallia):具有六只或六的倍数的触手,极少有分支,隔膜极为复杂,具有两条纤毛状的沟管,骨骼均为外骨骼。如:海葵、石珊瑚目、纱巾目等都属于此类软体动物门(Mollusks) 除了辐射状对称之外,另一种体腔的形式是两侧对称(Bilateria),软体动物就如同它们的名字一样:身体柔软,通常有一个具有保护作用的外壳,但也有部份种类已经退化甚至消失,如:章鱼、乌贼便属于此类。它们的体腔不分节,腹部有发达的肌肉质足部,有外壳包背于体外,具有保护作用的壳就是由外套分泌的。软体动物可分为五个纲,包括了形形色色的生物,如:具有贝壳枚介壳的贝类、贝螺枚介壳的蜗牛、不具备介壳的章鱼和介壳退化的乌贼等等。
1.腹足纲(Gastropoda):腹足纲是动物界仅次于昆虫的第二大纲,包含的种类如:蜗牛、活蛞蝓(海兔)等等。最大特征是:腹部与足部合而成为一个特殊的运动器官。基于这个主要特征,腹足纲又分为三个亚纲: 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鳃部位于心脏之前,消化腔呈180度扭转,即是消化腔在成体时变成U字型,肛门的开口与头部同一方向,雌雄异体。有一对触角。这纲包括海水以及部份淡水的螺类。 后鳃亚纲(Opisthobrachia):介壳萎缩或完全退化,内脏部分扭转或无扭转,雌雄同体,全部生活于海水中,如:活蛞蝓(海兔)等等。 肺螺亚纲(Pulmonata):无鳃,以肺呼吸。主要为陆生、淡水生,只有极少数生活于海洋中。介壳外形小,呈简单螺旋形或无螺旋,如:蜗牛和淡水的螺类等等。
2.双壳纲(Bivalva):具有两枚对称的介壳,无头和齿、舌,具有斧状的腹足。身体边缘较薄的部分为腹面,而壳顶较厚的部分为背面,两壳由蝶铰(Hinge)相连,在两个介壳内,有外套包围的内脏,外套的后端变形为出水管和入水管,介壳上具有两块开闭壳肌,用来控制介壳的开闭。它们的外套膜内面以及鳃的表面都具有纤毛,纤毛可控制水流的进出,借以进行呼吸作用和滤食生活。雌雄异体,且有性生殖。
3.头足纲(Ceohalopoda):全部生活于海洋中,与大多数软体动物不同,头足纲属于主动性、猎食性的动物,它们不仅游泳速度快,部份种类甚至还具有发达的眼睛以及极高的智慧,如:章鱼、乌贼等等,它们可以说是软体动物中最进化的一个种群。头足纲分为两个亚纲: 四鳃亚纲:具有两对鳃,有外介壳,但是它们的介壳只在一个平面盘绕,开放式的循环系统,并具有隔室。活化石--鹦鹉螺就属于此亚纲,并只有三种不同的种类。 二鳃亚纲:具有一对鳃,介壳退化没入体内,采闭锁式的循环系统,具有墨囊。此亚纲又分为两类:八足的乌贼(介壳退化没入体内)和十足的章鱼(不具备介壳)。乌贼和章鱼触手表面都有许多吸盘可以用来抓住猎物,它们除了齿、舌之外,还具有两个坚硬的嘴缘用以杀死猎物。章鱼的运动方式是先将套膜充满水,再将水强力喷射出,此时身体就作会反方向的高速移动。
4.掘足纲(Scaphopoda):其名称来自于它们具有可以挖掘底部的足部,但没有头部和鳃,如:象牙贝等等。
5.多板纲(Polyplacophora):没有触须,具有扁平的足部、头部以及多片状的贝壳。平时栖附石块上,遇到敌人时,更会牢牢吸附。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若是以身体的构造来区分,体腔有分节的现象就是环节动物门和肢节动物门两类。它们的身体是由一系列的体节所构成,不论是体壁或是内部器官都有分节的现象,这些节是横向延伸的,是由横隔(septa)来分隔的,有些种类的体节可达100个以上,除了消化道和神经系统是贯穿全身之外,其他的器官可在每一节重复。
环节动物门大约有10000种的生物,分为三个纲:
1.多毛纲(Polychaeta):海洋中固定附著生长的各种管虫以及自由游动的海虫都属于此纲。它们的身躯上长有刚毛,具有良好的前唇(prostomum)、眼睛和触角(antennae)。
2.贫毛纲(Oligochaeta):全部生活于淡水或土壤中。身躯上有少量刚毛,头部不发达,并且全部雌雄同体。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就是常见的蚯蚓。
3.蛭纲(Hirudinea):同样全部生活于淡水中。它们不具有横隔和附肢,在头尾两端有永久性的肌肉吸盘。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就是常见的水蛭(蚂蟥)。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 大部份的节肢动物的躯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头、胸、腹,和环节动物不同的是:节肢动物的体节固定并且终身如此,它们是动物界最富有变化的一门。最大的特征是:具有分节的附肢,这些附肢不仅用于运动,也时常转化为游泳、呼吸、生殖、防御、猎食的器官。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是由几丁质(chitin)所构成的,具有保护、让肌肉附著、防止体内水份散失等功能,这些坚硬的外骨骼限止生长,所以节肢动物的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好多次的蜕壳,它们就在外骨骼尚未硬化的时候,快速地生长。节肢动物的头化现象(Cephalization)也进化了许多,可独立成为一部分。具有了独立的头部以后,节肢动物前端体节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也变得极为发达,因而大多数节肢动物都具有一对结构非常复杂的复眼(Compound eye)以及一些同样复杂的感觉器官。
节肢动物门又可分为三个亚门:
1.三叶虫亚门(Trilobifomorpha):是最原始的节肢动物,目前只留存它们的化石,根据这些化石分类,大约有4000多种不同种类。
2.铗角亚门(Chelicerata):最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就是该亚门切口纲(Merostomata)的--鲎。
3.甲壳亚门(Crustacea):甲壳亚门的甲壳纲(Crustaceans)是唯一一纲海洋生活为主的动物,包含了各种虾、蟹等等,它们在海洋的食物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初级消费者,也是生产者,是海洋鱼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甲壳亚门的另一个大类就是昆虫纲(Inscta),它们是地球上演化最成功的生物。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s) 棘皮动物的胚胎分裂、形成都与以上各个动物门不同,棘皮动物和脊椎动物一样,是属于后口类(Deuterosostomes),而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则都属于原口类(Protostomes),两者差异在于:后口类:幅射型的卵裂,体腔由中胚层内陷分裂形成,胚胎时期的胚口发育成为以后的肛门;原口类:螺旋型的卵裂,体腔由原肠细胞向外膨胀形成,胚胎时期的胚口发育成为以后的口。所以,棘皮动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虽然在外观形态上有极大的不同,从胚胎发生学上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证据。 所有的棘皮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最大的特征是:具有水管系(Water vascular system)的循环系统,是由一群可循环海水的管子组成。它们有发育良好的体腔以及一个完整的消化系统和一个不完整的循环系统,它们的神经系统较为简单,具有放射状的神经纤维。
棘皮动物门分为五个纲:
1.海百合纲(Crinoidea):口部向上,口部四周具有触手,触手上有许多分支羽,可用来捕获食物。最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就是海羽星和海百合。
2.海星纲(Asteroidea):身躯包含一个中盘,口部位于中盘之下,有5-20只触手,触手上长有许多管足。各式各样的海星即是属于此纲。
3.蛇尾纲(Ophiuroidea):也具有中盘和触手,不过它们的中盘又细又长,非常明显地自中盘伸出,可以比海星更为快速地移动。最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就是阳燧足。
4.海胆纲(Echinoidea):缺乏触手,但是具有一个体壳,许多刺棘自体壳伸出,利用管足作移动运动。各式各样的海胆即是属于此纲。
5.海参纲(Holothuroidea):身躯是一个可以转动的肌肉束,口部的四周围绕着变形的管足,用以觅食。由于行动能力较弱,所以它们发展出一套特殊的自卫行为,就是在受到敌害攻击的时候,它们会将内脏器官自肛门射向敌人,乘机逃跑,而它们的内脏器官可以再生。各式各样的海参就是属于此纲.

无脊椎动物多数体小,但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大王乌贼属的动物体长可达18米,腕长11米,体重约2吨。无脊椎动物多数水生,大部分海产,如有孔虫、放射虫、钵水母、珊瑚虫、乌贼及棘皮动物等,全部为海产,部分种类生活于淡水,如水螅、一些螺类、蚌类及淡水虾蟹等。

蜗牛、鼠妇等则生活于潮湿的陆地。而蜘蛛、多足类、昆虫则绝大多数是陆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大多自由生活。在水生的种类中,体小的营浮游生活;身体具外壳的或在水底爬行(如虾、蟹),或埋栖于水底泥沙中(如沙蚕类),或固着在水中外物上(如藤壶、牡蛎等)。

无脊椎动物也有不少寄生的种类,寄生于其他动物、植物体表或体内(如寄生原虫、吸虫、绦虫、棘头虫等)。有些种类如蚓蛔虫和猪蛔虫等可给人类带来危害。

扩展资料:

形态分类:

如果按形态学分类的话,无脊椎动物首先按照组成的细胞数,分为单细胞动物(Protozoa)和多细胞动物(即后生动物Metazoa)两种。前者所属的动物有争议,例如眼虫,会因为其体内的叶绿体被归入为植物。

多细胞动物再被分为侧生动物(Parazoa)和真后生动物(Eumetazoa)。前者包括海绵动物、扁盘动物和中生动物。这三种动物和真后生动物缺乏联系,组织分化程度低。接下来,真后生动物按照其身体对称方式被分为辐射对称动物和两侧对称动物。前者包括刺胞动物门和栉水母动物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a) 动物界中除脊椎动物亚门以外全部门类的通称。它们与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①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呈索状,位于消化管的腹面;而脊椎动物为管状,位于消化管的背面。②无脊椎动物的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背面;脊椎动物的位于消化管的腹面。③无脊椎动物无骨骼或仅有外骨骼,无真正的内骨骼和脊椎骨;脊椎动物有内骨骼和脊椎骨。 1822年J.-B.de拉马克将动物界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1877年德国学者E.海克尔将柱头虫、海鞘、文昌鱼等动物与脊椎动物合称脊索动物门,与无脊椎动物的各门并列,把脊椎动物在分类系统中降为脊索动物门中的一个亚门,与半索动物亚门(柱头虫),尾索动物亚门(海鞘)和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并列。70年代以来半索动物已独立成门,由于后3个类群属于无脊椎动物范畴,这样无脊椎动物实际上包括了除脊椎动物亚门以外所有的动物门类,是动物学中的一个一般名称,而不是正式的分类阶元。 无脊椎动物的种类非常厐杂,现存约100余万种(脊椎动物约5万种),已绝灭的种则更多。它包括的门数因动物学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由于对动物的各个方面研究得愈加详尽,人们对其彼此间亲缘关系的认识也愈加深入,因而各门的分类地位常有更动。 原生动物门是单细胞动物,其他各门动物身体皆由多数细胞构成,统称为后生动物。中生动物寄生于乌贼、章鱼等体内,结构简单,但生活史复杂,其亲缘关系尚不肯定,暂放于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之间。 多孔动物是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只有细胞水平的分化,是进化上的盲枝,又称为侧生动物。辐射对称的腔肠动物门(又叫刺胞动物门)及栉水母动物门动物有了初步组织的分化。扁形动物门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三胚层细胞分化成组织,并形成器官系统。扁形动物体内无体腔。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等体内有假体腔(见假体腔动物)。环节动物门动物身体分节,体内有真体腔,器官系统更趋于完善,常称为高等无脊椎动物。由它演化出的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动物则是无脊椎动物最繁盛的类群。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第一大门,其中昆虫纲有100余万种。软体动物门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现存约8万余种。其中腹足纲的种类仅次于昆虫纲。具真体腔的无脊椎动物中,根据真体腔形成的方式不同,又分为两大类: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为裂体腔法形成,而棘皮动物、毛颚动物、半索动物等为肠体腔法形成(见体腔动物)。具三胚层的无脊椎动物,有的类群胚胎发育期的胚孔形成成体的口,称为原口动物;有的类群胚孔在以后的发育中封闭,或形成幼体或成体的肛门,称为后口动物。 无脊椎动物多数体小,但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大王乌贼属的动物体长可达 18米,腕长11米,体重约 30吨。无脊椎动物多数水生,大部分海产,如有孔虫、放射虫、钵水母、珊瑚虫、乌贼及棘皮动物等,全部为海产,部分种类生活于淡水,如水螅、一些螺类、蚌类及淡水虾蟹等。蜗牛、鼠妇等则生活于潮湿的陆地。而蜘蛛、多足类、昆虫则绝大多数是陆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大多自由生活。在水生的种类中,体小的营浮游生活;身体具外壳的或在水底爬行(如虾、蟹),或埋栖于水底泥沙中(如沙蚕蛤类),或固着在水中外物上(如藤壶、牡蛎等)。无脊椎动物也有不少寄生的种类,寄生于其他动物、植物体表或体内(如寄生原虫、吸虫、绦虫、棘头虫等)。有些种类如蚓蛔虫和猪蛔虫等可给人音带来危害。 地球上无脊椎动物的出现至少早于脊椎动物1亿年。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化石见于古生代寒武纪,当时巳有节肢动物的三叶虫及腕足动物。随后发展了古头足类及古棘皮动物的种类。到古生代末期,古老类型的生物大规模绝灭。中生代还存在软体动物的古老类型(如菊石),到末期即逐渐绝灭,软体动物现代属、种大量出现。到新生代演化成现代类型众多的无脊椎动物,而在古生代盛极一时的腕足动物至今只残存少数代表(如海豆芽)。 无脊椎动物 笔石是奥陶纪最奇异而特殊的类群,自早奥陶世开始,即已兴盛繁育,广泛分布,有的固着,有的匍匐,有的游移,有的漂浮。奥陶纪的笔石主要是正笔石目的科属,如对笔石(DIDYMOGRAPTUS)、叶笔石(PHYLLOGRAPTUS)、四笔石(TETRAGRAPTUS)、栅笔石(CLIMACOGRPTUS)等。

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体内没有脊椎骨的一大类低等动物,如蛔虫、蚯蚓、河蚌、虾、蟹及昆虫等。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整个动物界中,除脊索动物门中脊椎动物亚门的4万多种动物是脊椎动物外,其余30多门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其种类总数占整个动物界种类总数的95%以上。各类群的身体结构各异,生活习性不同。有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体微小,构造简单,称为原生动物,又称单细胞动物。身体由多细胞构成的动物称后生动物(Metazoa),其中体形多不规则,由二层细胞构成,无口,无消化腔,称为多孔动物。动物体具有二胚层,呈辐射对称,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这是腔肠动物。三胚层、两侧对称、无体腔的是扁形动物。动物发展到具有假体腔、完整的消化管,即有口、有肛门,称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身体分节具有真体腔的为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并有分节的附肢,已分化出头、胸、腹或头胸和腹的为节肢动物。体柔软不分节,真体腔退化,常被外壳的为软体动物。体呈辐射对称,表有棘或刺,具有体腔,有内骨骼的是棘皮动物。体背侧有背神经索,咽部具鳃裂,并有口索(stomochcrd)的,称为半索动物。无脊椎动物中有的外形似植物,固着生活,终生不移动;有的寄生在其他动物或植物体内、外生活;有些动物为雌雄同体,一个个体既可产生精子,又可产生卵;也有的动物没有性的分化;更有的单独雌性个体就能繁殖后代,不需雄性参加;有的动物生有翅,可以飞翔;有些穴居木材或岩石中生活。总之,无脊椎动物形形色色,非常复杂,与人类关系密切,是重要的动物资源。

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类群中比较低等的类群,它是与脊推动物相对应的一类,最明显的特征是不具有脊椎骨。无脊椎类不论种类还是数量都是非常庞大的。从生活环境上看,海洋、江河、湖泊、池沼以及陆地上都有它们的踪迹;从生活方式上看,有自由生活的种类,也有寄生生活的种类,还有共生生活的种类。从繁殖后代的方式上看,有的种类可进行无性繁殖,有的种类可进行有性繁殖,有的种类既可进行无性繁殖还可进行有性繁殖,个别种类还可以进行幼体生殖、孤雌生殖等。按照无脊推动物的进化顺序,它包括原生动物、海棉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件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类群。

他们最大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没有脊椎.


无脊椎动物的特征视频

相关评论:
  • 15335439699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什么
    丁骆孙答:二、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是一类以柔软身体为特征的无脊椎动物。它们分布广泛,从海洋到淡水环境都有它们的踪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拥有一个被称为壳的硬结构,以保护其柔软的身体。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海螺、海蛞蝓等。这类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人类提供多种资源,如珍珠、肉类等。三、...

  • 15335439699无脊椎动物形态特征
    丁骆孙答: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特征各异,从体形上来看,虽然大多数无脊椎动物体型较小,但如软体动物门中的大王乌贼属,其个体巨大,最长可达18米,腕部长度甚至可以达到惊人的11米,重约2吨。这种大型无脊椎动物主要在海洋中生活,包括有孔虫、放射虫、水母(如钵水母)、珊瑚虫和乌贼等,它们全部是海洋居民。也有...

  • 15335439699无脊椎动物主要特征
    丁骆孙答:所有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没有脊柱。一、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它们是动物的原始形式。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类数的95%。分布于世界各地,现存约100余万种。包括原生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等。动物学的...

  • 15335439699无脊椎的动物有哪些特征
    丁骆孙答:无脊椎的动物有哪些特征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它们是动物的原始形式。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类数的95%。分布于世界各地,现存约100余万种。包括棘皮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腔

  • 15335439699无脊椎动物六大类
    丁骆孙答:2、海绵动物,是一类多细胞但没有组织分化的动物,家用海绵实际上就是模仿海绵动物,连名称都是。3、腔肠动物,如水螅、海葵、海蜇等。4、扁形动物,如涡虫、绦虫、血吸虫等。5、线形动物,如蛔虫、线虫等。6、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等。1、无脊椎动物的特征:所有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没有脊柱:...

  • 15335439699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区别
    丁骆孙答:无脊椎动物形态特征 无脊椎动物多数体小,但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大王乌贼属的动物体长可达18米,腕长11米,体重约2吨。无脊椎动物多数水生,大部分海产,如有孔虫、放射虫、钵水母、珊瑚虫、乌贼及棘皮动物等,全部为海产,部分种类生活于淡水,如水螅、一些螺类、蚌类及淡水虾蟹等。蜗牛、鼠妇等则生活...

  • 15335439699无脊椎动物六大类
    丁骆孙答:3. 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代表有水螅、海葵、海蜇等。4. 扁形动物:扁形动物的例子有涡虫、绦虫、血吸虫等。5. 线形动物:线形动物包括蛔虫、线虫等。6. 环节动物: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有蚯蚓、沙蚕等。无脊椎动物的特征:1.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缺乏脊柱,这一特征将其与脊椎动物区分开来。这种...

  • 15335439699无脊椎动物的有哪些
    丁骆孙答:2. 昆虫类动物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为丰富的一类动物。它们拥有触角和复眼等特征,大多数昆虫拥有翅膀和特定的生殖器官以适应陆地生活。从蜘蛛、蝎子到蚂蚁等社会行为各异的生物都包括在内。它们的骨骼主要为角质硬化组织形成的外骨骼,因而能够适应多样化的生活环境和形态适应多样化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

  • 15335439699什么是无脊椎动物?
    丁骆孙答:除了没有脊椎这一点外,无脊椎动物内部并没有多少共同之处。无脊椎动物这个分类学名词以前用于与脊椎动物(该词至今仍为一个亚门的名称)相对,但在现代分类法上已经不用。地球上的无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的二十多倍。无脊椎动物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化的动物种系,它们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仅仅存在一点...

  • 15335439699为什么动物之祖是无脊椎动物?
    丁骆孙答:除了没有脊椎这一点外,无脊椎动物内部并没有多少共同之处。无脊椎动物这个分类学名词以前用于与脊椎动物(该词至今仍为一个亚门的名称)相对,但在现代分类法上已经不用。 地球上无脊椎动物的出现至少早于脊椎动物1亿年。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化石见于古生代寒武纪,当时已有节肢动物的三叶虫及腕足动物。随后发展了古头足类...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