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树有多少棵》说课稿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树有多少棵说课稿~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
  1.独立解答。
  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
  2.小组交流。
  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树,学生可能想出以下计算方法:
  (1)20×3就是3个20相加:20+20+20=60;
  (2)因为2×3=6,因此20×3=60;
  (3)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3可以变成10×6。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也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为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口算训练,既能培养学生迅速的口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习笔算的基础。
  3.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表内乘法,能运用已学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4.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⑵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迁移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中。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发现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练习法,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在新课后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量化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迁移法,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就可以从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中进行迁移,这样的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说教学流程:
  课前热身:20道表内乘法题。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但经过一假期的时间,有些已经淡忘,有必要在课前适当训练,唤起对旧知的记忆,同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尽快找到数感。所以在新课伊始进行表内乘法的复习。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用激励的语言祝贺孩子们成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欢迎他们重新回到学校。以美化身边的环境为契机引出情境图。
  每捆20棵
  1.探索新知。
  (1)仔细观察并说出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问题:3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引出:20×3=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教学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巩固复习乘法的意义,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讨论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算法)
  (1)20+20+20=60(2)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3)2×3=6,20×3=60
  先不看20后面的“0”,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
  3.优化算法:以上算法你认为哪种更简单?
  由于学习过乘法的意义,所以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选择第三种方法。而第三种方法是本节课希望学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教师抓住机会及时总结、强化。
  4.小结:在乘的时候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同样多的“0”。
  5.师生共同将题目补充完整,教师板书为学生做好示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追加问题:4捆小树有多少棵?5捆呢?(刚刚优化口算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进一步强化口算的方法。)
  二、 迁移应用,探索规律。
  1.出示练习: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得出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够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依次多一个“0”,积的末尾也多一个“0”。学生已经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迁移到整百数乘一位数,此时进行方法的强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展学生的语言。
  2.拓展训练:3000×2 5000×4 6×7000
  在学生总结出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上,随即出示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生能够类推出相同的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添上同样多的“0”的含义,并且把这种口算的方法熟记于心,达到内化的目的。
  三、 变式练习,积累内化。
  1.口算练习:(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说算理。)
  2页3题30×4 50×8 9×600 40×5 60×7 800×4
  3页2题70×8 30×6 600×9 4×60 20×7 3×800
  90×5 8×50 700×4
  2.填空:(巩固算理)
  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先不看()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的末尾添上()的“0”。


最新北师大版《小树有多少棵》说课稿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