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华人民的反抗斗争【原因,经过(重大事件人物),意义】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列举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重大事件5件,列举熟悉的近代历史人物事迹(至少十人及事迹)~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中法战争

4、甲午战争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清朝后期,由洪秀全(称号“天王”)所建立的政权,前身为1843年创立之“拜上帝会”.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计存在13年.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一百万人(包括女兵十余万人).
太平天国是一场千百万穷苦农民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不惜牺牲的精神发起的革命运动,然而由于客观上的局限性,其政权制度并没有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理想.
有人估计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约两千万人丧生.估计1850年的中国人口大约有4.1亿人,经过太平天国、捻军及境内的穆斯林等起事祸乱后,到1873年人口下降至大约3.5亿人,“在吾国全部历史中,若连内乱外患合计,以破坏性及毁灭力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仅亚于现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其前盖无匹也””.

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洋务运动在抵制商品输出、促进思想解放、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依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支持新政的光绪推行速度过快,因此变法被相对保守势力反对,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慈禧太后因此获得实权.
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除此以外,朝庭中本来较为开明有为的大臣在政变后有些被贬,其他亦多被排挤到中央以外;间接亦造成了之后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4、资产阶级立宪派: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后继清朝的中华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改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
清末新政多为清廷在辛丑和约后,因为反清情绪高涨及革命党开始座大,为了收揽人心的缘故,而推行的敷愆政策.各省咨议局中的精英,连同回国的留学生,及新军是后来辛亥革命的主要响应者.中国的警察制度是从清末开始发展,民国早年的官僚及国会议员多是清朝已经是各省咨议局中的成员,单靠革命党单薄之力并不能创见民国早年已略具之政党政治规模.立宪运动虽然是清廷的缓兵之计,却普及了民权观念,推动了民间的自省精神.

5、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北伐战争(国共合作)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场发生在宣统辛亥年(1911年),是一场推翻了清朝君主政体,建立共和政体的革命.这场革命最终颠覆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在中国农历的干支纪年法中,1911年为辛亥年,故称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又称癸丑之役或赣宁之役)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年(民国二年)在中国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又称为“讨袁之役”.
由宋教仁遇刺引发兵戎相见的二次革命,是民国史上一个不幸的开端.不少建立民主国家必须的举措(如将军队国家化、民选议会、以法治国等等)于事后都失去了健康发展的契机.代之而起的是明目张胆的军队干政、起迭不断的革命与反革命,引致兵祸连连.袁世凯在事件中的责任是不容旁贷,事后的历史亦证明了他的野心.
护国运动
护国战争(又称护国战役、护国运动、反帝制战争;民国四年—五年,即1915年—1916年)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护国战争标志着民国成立以后,南北分裂的开始.袁世凯本来是拥有中华民国法统的大总统,但是因为其称帝野心,引致众叛亲离.南方各省军人以军事实力反抗北京政权,但中央已无力制服.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再无足以号令全国的强人政治人物.之后原北洋系军阀互相开战,分裂局面持续到十多年后,经历多场内战,到最后蒋中正在抗战前巩固其权力,才大致得以改变.
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1917年—1922年)指由孙文领导,反对北洋政府,在广州另立中华民国军政府的行动.在中国国民党历史中,亦称为“三次革命”.所谓“护法”指的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北洋专政的虚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
由对全国产生重大变化影响的情况来看,护法运动有相当实际显注的效果.也替国民革命军日后北伐统一中国开启了成功之路.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民国时期自1926年至1928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使得中国大陆地区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北伐正式起始于1926年7月9日以蒋介石为总司令宣布北伐;完成于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名义上归顺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从南向北统一全中国的例子(另一次是明朝对元朝的北伐),虽然它所达成的统一,在很多方面来说都只是属于形式上的,当时更有“军事北伐,政治南伐”的说法. 五卅运动爆发后,随着中国国民党北伐运动的推进以及成功,中国反帝国主义爱国民族运动空前高涨,但是北伐长期造成的国力日渐衰弱和自己中国人自相残杀的后果,是日本三年后却发动了九一八事件和八年抗战的诱因

6、无产阶级:北伐战争(国共合作),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
国共内战
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土地革命战争),国军在第五次对中共南方根据地战役中得胜,红军长征至陕西延安.由于西安事变、日军侵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双方停战近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二次国共内战(解放战争)随即爆发.结果中共取得中国大陆和多数沿海岛屿,于1949年10月1日 在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共认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他们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其政治代表是蒋介石的国民党右派.在民不聊生的民国时期,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方式,重新夺回权利和土地,成为了人民寻求生存权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

同学你好!

首先进行概念辨析:

你说的应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有关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冲突问题。而辛亥革命等属于与封建主义斗争的范畴,不算在其中。具体解答如下(这些都是精品资料,请务必重视):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开展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鸦片走私活动,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英国发动了侵华战争。
         虎门销烟: 
         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处于贸易逆差,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政府开始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2、经过及结果: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南京条约》签订以后,美国、法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3、《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关税)
         另外,列强通过《南京条约》附件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4、影响
         ①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②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②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改约

         2、过程:
         ①第一阶段:1856——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②第二阶段:1859——1860年,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3、内容:
         (1)《天津条约》内容
         ①开放10个通商口岸
         ②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外国军舰、商船可自由在沿海、沿江口岸航行
         ④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2)《北京条约》主要内容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给英国
         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4、影响:
         ①中国领土与主权被进一步破坏,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权利结构发生变化
         ③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的基本国策。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由于改革不彻底,封建残余浓厚,国内市场狭小,日本需要从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因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具体原因:日本国内爆发了经济危机
         ③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2、过程:
         开始的标志:日本在朝鲜半岛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甲午战争开始。
         重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领土主权);
         ②赔偿日军军费两亿两白银(使中国财政不堪重负);
         ③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最里面为重庆);
         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列强对中国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变化,影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马关条约》所有条款中危害最严重的一项)。

         4、《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约。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②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是:三国干涉还辽。三国指俄国、德国和法国)
         ③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财政的负担,使之不得不转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④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⑤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八国联军侵华
         一、义和团运动
         1、兴起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剧(体现了中国当时主要矛盾的变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②具体原因:山东、直隶等地洋教势力猖獗。
         2、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3、口号:扶清灭洋,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4、结果及失败原因: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1)主观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原因: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5、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根本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结果:占领天津,攻陷北京,签订《辛丑条约》
         3、危害: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③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2、危害: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开始侵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二)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1、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实现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这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四)抗日战争的开始阶段
  国民党——正面战场(主导地位):国民党在这个时期正面战场组织了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太原会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辅助地位):创建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创建的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

  二、日本的滔天罪行: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41年河北丰润县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等。

  三、抗战的胜利:
  (一)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地点:华北,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二)中国远征军:1945年,在美英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三)胜利:
  1、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④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鸦片战争中:
1贸易顺差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

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而中国刚好符合此条件,能成为英国广大商品的倾销地。由于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英国人希望中国能开放贸易。但英国出口的羊毛、尼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乾隆皇帝甚至认为中国什么都不缺乏,没必要与英国进行贸易,这使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入超)。 而英国在18世纪开始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而清廷则以银作为货币,由于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需以银两折算,令英国需要从欧洲大陆购入白银作贸易用途,金银一买一卖,令英国人利润受损。税率方面,中国对英国的入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使英国大为不满。
2
战前情况
1839年7月,九龙尖沙咀村发生林维喜案。英国水兵在村内醉酒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林则徐要求英国商务总监义律交出凶手,义律却自己轻判了事。
1839年8月15日,林则徐下令禁止一切贸易,派兵进入澳门,

义律
更进一步驱逐英人出境。此事因而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以商务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胁为理由,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虽然依据中国法律英国人无权在中国领土上存放鸦片。
1840年1月5日,林则徐根据道光帝旨意,宣布正式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1月8日英国“窝拉疑”号舰长宣布,自1月15日起,封锁广州口岸与珠江口。1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演说,谓正密切注意英人在华利益及国家尊严。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经引起我国臣民与该国通商关系中断,朕已极严重注意,并将继续注意这一影向我国臣民利益与王室尊严的事件。
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英军总司令。
4月,英国国会对此进行激烈辩论,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 ,英政府始终未正式宣战,认为军事行动只是一种报复(reprisal),而非战争。
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的机动舰队从印度出发到达中国海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英国出兵的深层原因据罗兹·墨菲的分析,则是为了拥有与巨大的中国市场自由贸易的机会,从而能够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希望清朝政府能够承认英国是平等国家。而中国因传统的天下秩序、五服朝贡制度等非平等外交,以天朝自居的傲慢态度,使英国无法容忍遭受轻视或忽视和遭受排挤,中国的态度在当时已经进入近代世界的国际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英国将中国的拒绝看作是落后的表现,而部分西方人也有一种必要时诉诸武力把中国推向近代世界的使命感,认为这对双方都会带来利益。正是双方的自大,导致了正面冲突的爆发。
英军首次北犯
战争爆发之初,中方只视英军为蛮夷,认为不具威胁。1840年6月,英军统帅兼全权代表义律领兵到达广州海面,并根据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指示,远征军封锁广州、厦门(今属福建)等处的海口,

1841年1月7日英军进攻虎门外大角、沙角炮台
截断中国的海外贸易,并于7月攻占浙江定海(今舟山市),作为前进据点。此时,中国沿海地区,除广东在林则徐督饬下稍作战备外,其余均防备松弛。8月,英舰以惊人的速度攻城略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本来主张战争的道光帝,眼见英舰迫近,慑于兵威,开始动摇,1840年8月20日,道光帝批答英国书,令琦善转告英人,允许通商和惩办林则徐,以此求得英舰撤至广州,并派琦善南下广州谈判;同时,英方也以疾疫流行,秋冬将临,同意南下广东进行谈判。10月,琦善署理两广总督。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12月,琦善通过私人翻译鲍鹏与义律谈判,拖延时间。英军南下后,清廷下令沿海各省督抚筹防海口,并命两江总督伊里布率兵至浙东,准备收复定海。
义律失去耐心,决定战后再商。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攻占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清守军死伤700余人,师船、拖船沉毁11艘。琦善被迫让步,1月25日与义律签订《穿鼻草约》,条约第一款就是将香港岛割与英国。第二天,英国军队就占领了香港岛。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他虽上书道光帝,力言必须禁烟和重视海防,使被道光帝斥为一片胡言。不过《穿鼻草约》由始至终并未经中国皇帝批准,而琦善也没有盖用关防印,因此该条约不具法律效力
民众抗击英国
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大人民,积极地支持和配合了清军作战,并自发地坚持反侵略斗争。侵略军所到之处,无不遭到当地人民的抗击。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自动组织起来,袭击英军,迫使侵略军退守鼓浪屿。英军入侵浙江,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英军。侵略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英国舰队前进 。
虎门广州之战
虎门广州之战(1840.12~1841.8)1840年12月,琦善与义

穿鼻之战
律在广东开始谈判。由于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签订,使道光帝大为不满,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家革职,派奕山、隆文和杨芳赴广东指挥作战。1841年1月7日,英军也不满谈判的进展,义律先下手为强,出动海陆军攻占虎门的第一重门户--沙角、大角炮台,发起虎门之战。
道光帝闻讯下令对英宣战,派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并从各地调兵万余人赴粤。2月23日进攻虎门炮台,虽然部队英勇抵抗,但不敌英军,虎门炮台最终失陷[26]。2月26日,英军又出动海陆军,攻破虎门横档一线各炮台和大虎山炮台,溯珠江直逼广州。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力战殉国[26]。5月21日,奕山令水陆军1700余人,于黑夜分乘快船出动,挈火箭、喷筒,夜袭英船,掷火焚烧。5月22日早晨英军2400人反攻。清军溃退。5月24日,英军对广州发起进攻,一路占据城西南的商馆,一路由城西北登岸,包抄城北高地,攻占城东北各炮台,并炮击广州城。广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清军尽退城内,秩序大乱,在此形势下,奕山等竖起白旗求和[27],接受英方条件,签订《广州和约》,英国不但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勒索广州商家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期间广州民间反英气氛炽热,英国侵略者的暴行,激起城北郊三元里一带民众自发武装起来进行抗英斗争。而奕山为了不被皇帝惩罚,便虚报战功,甚至将该战役的惨败说成大胜
英军再次北犯
(1841.8~1842.8)英国政府对义律在广州所获侵略权益尚嫌太少,乃改派璞鼎查(Henry Pottinger)为全权代表来华,扩大侵略。1841年8月21日,璞鼎查率舰船37艘、陆军2500人离香港北上,攻破福建厦门,占据鼓浪屿。(即第三次厦门之战)旋北进浙江,10月1日攻陷定海(1841年2月,英军以疾疫流行,放弃定海),10日陷镇海(今属宁波),13日占宁波。时英军兵力不足,遂停止进攻,等待援军 。
厦门、浙东兵败后,道光帝又派吏部尚书奕经为扬威将军赴浙,并陆续调集兵勇以备反击。1842年3月,奕经以兵力已足,决定水陆同时反击,企图一举收复宁波、镇海、定海。3月10日夜,清军对宁波、镇海分别发起反击,接战均不利,纷纷撤回原驻地。进攻定海因风潮不顺而延期。3月15日驻宁波英军乘势反攻慈溪(今慈城镇)和城西大宝山等地,清军大败,退守曹娥江以西。道光帝见久经准备的浙东反攻又告失败,遂调盛京将军耆英赶赴江南,准备与英军媾和(见浙东之战)
1841年5月29日,盘踞在广州北郊四方炮台的英军,

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28]
闯入三元里骚扰抢劫。当地群众奋起抗击,打死英军数名。随后,全村男女老少在三元古庙集合,以三星旗为令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同时,还联络了附近的数千农民和手工业者,手持大刀、长矛,冒雨迎敌。而此时英军仅仅只有一个海军陆战队连。英军被困在牛栏岗,天降大雨,火药受潮,无法发挥出威力,展开肉搏战,一名英军死亡。英军一路肉搏,在双方人数悬殊的情况下,大胜义勇军。最后,英勇的英国红衣军士兵终于一路拼杀回到了堡垒。第二天清晨,2万多民众高举三星旗,把四方炮台围得水泄不通。英军总司令传话给当地长官余保纯,如果不解除义勇包围,主力英军将攻打并尽屠广州城。余保纯清楚双方实力,也知道英军的枪炮不会永远受潮,于是劝退义勇,避免广州被屠,从此担上卖国贼的恶名,但实际上,从双方实力对比来看,这种做法很明智。三元里抗英后,广东人民又以“社学”的形式,组织武装力量,开展反侵略斗争
清军溃退
英国政府认为《穿鼻草约》所获权益太少,撤换义律,改派璞鼎查来华

鸦片战争形式
为全权代表,扩大侵略。1841年8月27日,英军再次北上,攻陷鼓浪屿、厦门、定海、镇海(今宁波)及乍浦(浙江平湖)。其中定海是第二次被攻破,总兵葛云飞及四千将士战死,英军也损失惨重。英军后来又攻打长江的门户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军坚守西炮台,两江总督牛鉴欲求和,下令撤退被拒。牛鉴逃走,东炮台被攻陷,陈化成与部下死守西炮台,孤军作战,直至战死。吴淞的失利,使英军军舰开入长江。镇江驻防副都统海龄自闻乍浦、吴淞不守,认为汉人通敌,纵兵杀害汉人。7月21日,英军6600余人击败镇江城外绿营守军,越城而入,与1500蒙古八旗兵巷战,英军死37人伤129人,旗兵死约600人,海龄自杀。全城惨遭焚掠,废墟一片。镇江对岸的扬州绅商,惶恐万状,向英军交纳五十万两赎城费,免收军事占领。8月4日,英军直逼南京,清廷处于不利位置
1841年9月30日至次年3月11日,英军分遣舰队还多次对台湾进行侵犯。由于守军准备充分,战术巧妙,取得了整个战争中罕见的胜利,仅俘获英军就有182人(见台湾抗英斗争)
1842年5月,英军放弃宁波,集中兵力北犯。18日,攻陷浙江平湖乍浦镇。6月16日发起吴淞之战,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此后,英援军相继到达长江口外,璞鼎查不理耆英等人的乞和照会,以舰船73艘、陆军1.2万人,溯长江上犯,准备切断中国内陆交通大动脉运河。7月21日,英陆军6900余众,发起镇江之战,遭顽强抗击,被击毙击伤169人后攻陷镇江。8月4日,英舰进逼南京下关江面,随后英军从燕子矶登陆,察看地形,扬言进攻南京城。在英军坚船利炮的威慑之下,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两江总督牛鉴,妥协退让,委曲求全,被迫在静海寺、上江考棚等处与英军议和。在谈判期间,由于英军的恶行引发了地方性的靖江保卫战,侵略者死伤13人后败退

1842年7月21日英军攻打镇江城
(从台湾、靖江之战看来,当今记载的英军伤亡数字不无可疑之处)
1842年8月29日,耆英与璞鼎查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是中国军民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第一次战争,广大官兵英勇抗战,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由于清廷和战不定,决策多变,将帅不善指挥,战法呆板,加之武器装备落后,终为英军所败。鸦片战争的实践表明,落后的封建军队已不能战胜初步近代化的资本主义军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近代中华人民的反抗斗争【原因,经过(重大事件人物),意义】视频

相关评论:
  • 19422874876近代中华人民的反抗斗争【原因,经过(重大事件人物),意义】
    廉妹菊英国出兵的深层原因据罗兹·墨菲的分析,则是为了拥有与巨大的中国市场自由贸易的机会,从而能够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希望清朝政府能够承认英国是平等国家。而中国因传统的天下秩序、五服朝贡制度等非平等外交,以天朝自居的傲慢态度,使英国无法容忍遭受轻视或忽视和遭受排挤,中国的态度在当时已经进入近代世界的国际社会中显得...

  • 19422874876为什么近代中国要反抗侵略?
    廉妹菊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

  • 19422874876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为什么会失败,对你有什么启示?
    廉妹菊最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经济政治军事全面落后于西方列强,国力上的差距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源。第二就是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没有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指导。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有其局限性,因此不能完成反侵略斗争的胜利。第三就是近代中国封建主义力量强大,封建主义和帝国主...

  • 19422874876中国近代史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廉妹菊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原因:1、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环境,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2、缺乏坚定正确的组织领导和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政治纲领。3、缺乏国际上政治同盟的有力支持。4、反抗侵略者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战略战术思想滞后。5、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深,国内受压迫者政治...

  • 19422874876中国人民为什么要反抗侵略
    廉妹菊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 19422874876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进行反侵略斗争的?
    廉妹菊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对帝国主义造成了沉重打击,有效阻止了他们将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企图。列强的侵略并非单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张殖民地,满足其殖民利益。然而,每一次侵略都遭遇了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使他们的野心无法得逞。中国人民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 19422874876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悲壮历程及其失败原因
    廉妹菊一类是清朝爱国官兵的反抗斗争;一类是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反侵略斗争;一类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一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一为经济技术的落后,是重要原因。反对外来军事占领,武装挑衅,政治奴役和经济掠夺的战争。目的在于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和维护民族的利益。

  • 19422874876. 试述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总是陷于失败的根本原因?
    廉妹菊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 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

  • 19422874876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斗争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特点是什么...
    廉妹菊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斗争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1,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愚昧无知。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社会开始了屈辱史-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战争爆发后,腐朽...

  • 19422874876近代史上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廉妹菊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1)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最根本原因。进入近代以来,统治中国的清王朝极端腐朽,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常常压制、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导致反侵略失败。(2)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