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 . 处士传》 翻译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梁书的思想~

《梁书》在思想上值得称道之处不多。但它在对历史变化的看法上,阐发了一些可取的观点。姚氏父子都是历经数朝的史学家,梁、陈以至隋、唐之际历史的盛衰兴替、风云变化,促使他们进行认真的思考。书中阐述出的人事对于历史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的观点,当是他们思考的结果。书中对于政权兴起的解释,虽然使用了一些天意、历数等。陈腐的词汇,但把落脚点还是放在了人事与人谋上。对萧衍建立梁政权和梁朝早期的治绩,书中作了充分肯定:“高祖英武睿哲,义起樊邓,仗旗建号。……兴文学,修郊祀,治五礼,定六律,四聪既达,万机斯理,治定功成,远安迩肃。”(《梁书》卷3《武帝纪》)在此,人们看到的是杰出人物的历史活动,而不是天意、天命在支配人间治乱。对于辅佐新朝的文臣武将,书中也注重称道他们个人的才华谋略。《梁书》强调英雄创造历史,同科学唯物史观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当时,同神意史观相比还是有进步意义的。《梁书》中的《处士传》,全不同于《后汉书》的《逸民传》,传中所记除了有名的道士,就是奉持佛法的居士。这一方面反映了正宗史学的时代特色,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姚氏父子的思想情趣。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书名。是继汉刘歆《七略》﹑南朝齐王俭《七志》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着,南朝梁阮孝绪撰。它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代目录学的成就,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书已失传,但序目尚完整地保存在《广弘明集》卷三中。 2.宋代福建莆田郑寅分列所收藏的图书为七录:曰经,曰史,曰子,曰艺,曰方伎,曰文,曰类。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词条
百科
精彩信息一览无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七录
作者
阮孝绪

意义
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代目录学成就
价值
强调分类应当注意文献内容


目录
1分类
2特点
3价值
4作者
5原文
6译文
7历史故事

折叠编辑本段分类
《七录》是继汉刘歆《七略》﹑南朝齐王俭《七志》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著,南朝梁阮孝绪撰。它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代目录学的成就,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阮孝绪的《七录》已经亡佚,唐代释道宣的《广弘明集》卷三收录了它的序,其类如下:
(一)经典录内篇一:易部,尚书部,诗部,礼部,乐部,春秋部,论语部,孝经部,小学部。
(二)记传部内篇二:国史部,注历部,旧事部,职官部,仪典部,法制部,伪史部,杂传部,鬼神部,土地部,谱状部,簿录部。
(三)子兵录内篇三:儒部,道部,阴阳部,法部,名部,墨部,纵横部,杂部,农部,小说部,兵部。
(四)文集录内篇四:楚辞部,别集部,总集部,杂文部。
(五)术技录内篇五:天文部,纬谶部,历算部,五行部,卜筮部,杂占部,刑法部,医经部,经方部,杂艺部。
(六)佛法录外篇一:戒律部、禅定部、智慧部、疑似部、论记部。
(七)仙道录外篇二:经戒部,服饵部,房中部,符图部。
折叠编辑本段特点
(一)《七录》把内篇分为五部,主要根据《梁天监四年文德正御四部及术数书目录》该目录的作者为刘孝标和祖暅。
(二)《七录》外篇佛法、仙道两录,则根据王俭《七志》中关于佛经、道经的两个附录。
(三)《七录》分类上很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务实,即从当时学术发展、书籍数量的实际出发的。
折叠编辑本段价值
阮孝绪对目录分类理论也很有贡献,其《七录序》是我国早期研究目录分类理论非常重要的文献:
(一) 它强调分类应当根据学术的发展、文献保存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二) 强调分类应当注意文献内容,便于检索利用。
(三) 《七录序》注意到每大类的名称既要醒目,又要能科学地概括该大类的文献内容。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
阮孝绪(Ruan Xiaoxu)
阮孝绪(479-536)南朝梁目录学家。字士宗,南朝梁陈留尉氏(河南尉氏)人。生于齐高祖建元元年,卒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年五十八。阮事迹入《梁书·处士传》。幼以孝闻,性沈静,年十三通五经。既冠,已有超然远引之志,遂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亲友因呼为居士。所居唯一床,竹树环绕,读书其中,学养精进。屡被征,以世路多艰,终不出。其人出处去就,高洁不染有如此。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7)有感公私坟籍,多所散夫,乃博采宋齐以来图书,集为《七录》一书,总结前人目录学之成就。七录今夫,惟自序尚见于道藏《弘明集》内。七录分内外两篇。内为五录:经典,纪六艺;记传,纪史传;子兵,纪子书、兵书;文集,纪诗赋;技术,纪数术。外篇有二:佛录、道录。其分部题目,颇有次序。阮之前有王俭《七志》,以分类法论,则阮较王为善。阮氏对目录学之页献,据姚名达在其《中国目录学史》中认为有:①分类合理化;②适应时代环境;③工作科学化。阮录在当时已将"天下之遗书秘记,庶几尽于是",可以说是已尽到目录学史上编集、创见之功。
折叠编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原先,陶弘景之母梦见青龙从自己怀中出来,同时又见到两个天神手捧香炉来到自己住的地方,过不久陶母就有了身孕,于是生下了陶弘景。陶弘景从小就有独特的禀赋。他十岁的时候,得到了葛洪写的(神仙传),就白天黑夜研学探究它,于是萌生了摄生长寿的想法。陶弘景对人说: “仰望青云,看见太阳,都不觉得远。”长大成人之后,陶弘景身长七尺四寸,神情仪表,明净秀美,眼睛明亮,眉宇开阔,耳朵细长。陶弘景读书一万余卷。他善于弹琴下棋,精于草书隶书。齐高祖作宰相,还未到弱冠之年的陶弘景被选拔为诸王侍读,被授为奉朝请。陶弘景虽然身处帝王之家,但闭门独处,不与外人交往,只是一味读书。朝廷礼仪制度,多半取决于陶弘景。永明十年,陶弘景上表辞去官职,皇上下韶准许他辞职,赐给他一束帛。到陶弘景离开京城的时候,朝廷公卿在征虏亭为他饯行,酒宴规模十分盛大,送行人的车马阻塞了道路。大家都说,宋、齐以来,都没有这么盛大的送行场面。朝野人士都认为这是一种荣耀。
陶弘景开始跟随束阳孙游岳学习符图经法。他走遍名山,寻访仙药。每当经过溪涧山谷,陶弘景一定要在其中盘桓,吟咏游览,不能休止。当时沈约任束阳郡守.他敬仰陶弘景的操守涵养,多次去信邀约陶弘景,陶弘景都没有答应。
陶弘景为人通达事理,处事灵活,待人谦敬有礼,无论是出仕还是退隐,他的举动都符合这标准。遇上事情就能立即作出决断,说话不拖沓冗繁,即使有也会立即感觉到。
永元初年,陶弘景又另外建了一座三层的楼房。陶弘景居住在最上一层,他的弟子们住在中间一层,宾客来了就住在下层。陶弘景就从此舆世人断绝来往,祇有一名家中的僮仆能在他身遍服侍。陶弓乙量特别喜爱松林中的风声,每次听风吹动松林的声音,都感到欣喜快乐。陶弘景有时一个人在泉水山石之旁游玩,远远望见他的人,都以为是仙人。
陶弘景生性爱好著述,著述中崇尚奇异。他爱惜光阴,年老之后就更加珍惜。他尤其精通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圆产物、医术本草。陶弘景着有《帝代年历),又曾经制造浑天象,陶弘景说,浑天象“不祇是史官使用,也是毕道所必需的东西”。
讨伐东昏侯的义军平定建尘之后,陶弘景听说在议论禅代之事,他就援引圆谶。几次推演都成为“梁”字,于是陶弘景就命弟子把推演结果进呈朝廷。高祖早已舆陶弘景有交游,他登上帝位之后,对陶弘景的恩宠和礼遇就更加隆厚和周到,他和陶弘景之间书信往来不绝,派去看望陶弘景的使者一个接着一个。
天监四年,陶弘景移居积金东涧。陶弘景善于辟谷导引的养生之术,他年龄超过八十却还保持着健康的容貌。囤丛量深深仰慕张良的人品,说张良这人,“古代贤人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陶弘景曾经梦见佛把菩提记授给自己,神佛说他名为胜力菩萨。陶弘景于是到茂县阿育王塔自己发誓,受五大戒。后来太宗来到南徐州,他钦仰陶弘景的风采和素养,就把陶弘景召进后堂,两人在一起谈论了很多天,陶弘景纔离去,太宗非常敬重陶弘景,认为他异于常人。左通初年,陶弘景把两把刀进献给高祖,一把刀名为善胜,一把刀名为威胜,都是精美的宝物。
大同二年,陶弘景去世,时年八十一岁。死后,陶弘景的容颜没有改变,身体屈伸如同往常。皇上下诏赠为中散大夫,赠谧为贞白先生,接着派舍人监办丧事。陶弘景留下遗言要实行薄葬,他的弟子们遵照遣言实行。


《梁书 . 处士传》 翻译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