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儒家文化人生道路的理解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理解儒家文化中的“仁”?~

儒家仁是仁爱、仁政、仁天下万物。
人人有爱,则天下万物和谐、太平,而后则人人幸福、万物之万幸。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学的代表性主张。
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学的代表性主张。
理学上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谓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要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及“君子远庖厨”等。

  我对儒家文化的理解


  儒家学说经历代学者的加工改造,并与其他学说相互争斗,或相互借鉴,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内容,经历两钱多年的风雨,最后终于凝聚成为民族进身精神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对我们民族的理想人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社会心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弟子三千,有七十二成名。他的教育思想就是儒家文化的最好反应。孔子的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其中道德教育又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他的道德教育以“礼”为准则,以“仁”为核心,“仁”含有“修己”与“爱人”两个方面的意义。他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守的原则,即立志和力行,自省和自克,改过和迁善,乐道与安仁,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

  我觉得孔子注重道德修养的培育这一点很重要,也非常有必要。目前我国的教育更注重的是知识方面的教育。因而,社会中出现了很多的高科技犯罪分子,如网上的黑客。现代的人太注重个人利益,因此缺乏了对他人的“仁”和“爱”,对物质生活的无限追求,导致了一些人的腐化堕落。

  古代儒家文化很讲求遵师重道,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条。回头看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与古人相比相差甚远。尤其实在大学生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如,上课经常迟到,缺课,课堂上不专心听讲,干其他事,路上见到老师不主动问好。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与儒家文化相背离的,应该加以改正。

  我很喜欢孔子的教授的学习方法,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学与思结合,学与行结合’等。孔子的教导使我受益匪浅。

  儒家思想以“求善”为目标,讲求“仁政”,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古代各朝各代的兴衰都很好的证明了这一观点。古人提倡“以和为贵”当今世界是和平发展的趋势,如果每个国家都推崇儒家文化的仁爱,博大,宽容,那么我们的社会将发展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儒家文化将天人相应的世界观,君民相维的政治观,上下相依的伦理观融为一体。以伦理道德为核心,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儒家文化以人伦为出发点,讲究“三纲,五常”,儒家的这一思想为皇权的巩固和集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今天来看,这些理论都极其荒谬,应当遗弃。而尊老爱幼的美德一直流传至今。儒家讲求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人都应该有这样远大的抱负,而不会妄活一世,而无所作为。儒家文化代表;代表了中国的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如担负历史责任,注重整体利益,讲求道德,关心他人,贵和持中,宽忍和平,豁达乐观,以道制欲望、。

  儒家文化还有很强的哲理。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对统治者的要求极为严格,其代表人物有,周公,孔子孟子,萧何,诸葛亮,他们都有高尚的人格。儒家的“八目”由远及近,由小及大,由个体到群体的修养方法,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古代哲学体系。提倡“温,良,恭,俭,让”,修生途径是:穷则独善其生,达则兼济天下。

  儒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学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在封建道德教育代替了宗教信仰,从而避免了社会陷入宗教的迷狂。儒学提倡用世进取,兼济天下,讲求修齐治平;儒学具有重视气节,操守的传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人们自觉维护正义,忠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力量。

  儒学文化与现代文化有冲突的一面,也有切合的一面。我国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正是对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改造更新,建设适合社会主义需求的新文化。


  由孔子创建的儒家文化,并不是像西方哲学家所说的只是一种道德形而上,而是集哲学、宗教、道德、政治、经济、教育、法律于一身的系统的思想体系,是人类在农业文明时期所形成的最为发达的学说体系。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曾经为社会的进步起过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现代以来,儒家文化受到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其在人类文化上的先进性和发达日益减弱,失去影响力。但它并不会消失,而是与异文化碰撞之后,以官僚资本主义的形式存活下来,成为中国社会变革与前进的拦路虎。在以“五四”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和李大钊开创了对儒家文化的批判运动,只可惜因历史的原因刚开了头又煞了尾。新中国成立后,没能够对儒家文化进行深入本质的批判。改革开放之后,官僚资本文化(儒家文化的新形式)仍然有强大的影响力。少数腐败的公职人员及其子女,以权谋私,倒卖国家权力,侵吞国有资产,贪污受贿,形成其私有资本,构成了官僚资本主义存活并发挥其社会影响的社会条件。同样,官僚资本主义也成为了腐败群体的精神温床和文化依托。
  �
  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在中国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是不可能一下子消失的,它只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创造性转化。对儒家文化的批判则是创造性转化的开始,今后的历程还是漫长而艰辛的。�

  于丹这本书的后记为《〈论语〉的温度》,称《论语》为“简单真理”,为“一口奇特的‘向病’泉”。她的身心感受着泉水的“略高于体温”的温暖,承受着“温泉的恩惠”,并希望她的大众读者也“温暖地浸润其中”,还要“让后世子子孙孙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质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为可供选择的机遇过多而仓惶。”�

  不独有偶,那位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与于丹同台献艺的易中天教授为于丹写了一个序,名曰:《灰色的孔子与多彩的世界》,用“色彩”去呼应“小妮子”的“温度”,可谓“色联温和”,颇有些温馨和谐的审美味道,猛一看去这个世界真是像易教授说的那么“多彩”了。

  易教授说他“需要一位最具普适性的孔子。”于教授就唤来了一位能够告诉我们如何过上“快乐的生活”的孔子。易教授希望“灰色的孔子”“却是单纯的,单纯到没有色彩,没有性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暖。”于教授就给大众读者唤来了一个“略高的体温,千古恒常”的孔子。对于教授唤来的孔子,易教授当然是欢迎的,那序就是他致的欢迎词,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学者的孔子,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历史的孔子,更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孔子。但我知道,这是我们的孔子,大众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他还接着用欢迎词惯用的口气强调说:我们需要这样的孔子。我们欢迎这样的孔子。

  易教授的口气太大了。孔子不只是“我们”(易教授与于教授)的,还是“大众”与“人民”的,又是“永远”的。�

  稍有些名气的名人就可以为“大众”和“人民”代言了。有多少人在假借“大众”和“人民”之口在贩卖囊中之私呀!这就是那些“半部《论语》修自身”(于丹语)的名人们的专横表现。�

  更可悲的是那些“早晨5点钟”就去排队等着于丹签名售书的读者,他们已经作为“大众”而被易教授专横地代表了。这些大众读者职业不同,年龄从3岁到83岁。3岁的还好,没有公民权,易教授不能剥夺他们没有的东西。3岁的孩子一定有家长带领吧?否则恐怕连书店也找不到的。3岁的孩子需要什么“颜色”和“温度”的孔子呢?《北京晚报》没有提及,这家媒体只提及了他们的年龄,年龄小和年龄老如今都成了“炒点”。给一个3岁的孩子签名售书,到底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耻辱?这真有些像将加湿器卖给瓜棚里的瓜农,后面的话我就不必说了,说出来怕影响了孔夫子的“色彩”与“温度”。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修养的读者排着是队买同一本于丹的书。他们除了有以上的差异,但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喜欢于丹的书,认为于丹写了一本好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百家讲坛”上听于丹讲过这本书的内容,还有些人虽然没听过,但也听别人说过这本书是本好书,因此也对它有了强烈的期望值,期望阅读后受益。他们阅读后很容易接受于丹的有毒的思想,很少有人能有批评于丹错误的能力。听说于丹还要接着在“百家讲坛”上讲《庄子》,当然也是要出《于丹〈庄子〉心得》的,但愿她别再犯太严重的错误。否则一个“小妮子”该害多少人的心灵啊!排队购她的书标志着大众文化素养的普遍下降,标志着不同年龄段的几代人精神素质的持续恶化,标志着社会文化的整体滑坡。�

  打住闲话,书归正传。我是想说无论是序还是后记还是整本书,对孔子的儒学都是推崇备至的。在21世纪的孔子的故乡,如果还不能对儒学进行理性批判,还不能不遗余力地揭出其现实表现的弊端,我们就不能对于传统进行创造的转化,也就不能建立一个新的充满 对儒家思想虽然没有做过很深入的研究,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知道自己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儒家思想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思想了,它已经作为一种精神,流传在我们的血液里了,所以我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也就无可厚非了。

  其实,我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很多东西,我们并不用刻意去接受它,它便悄悄地被你容纳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们的思想内传承,也就这个道理。

  根据我个人的实际来看,我觉得自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并不说明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人,我只可以这样说,儒家思想做为我们的民族思想,我已经被它深深的同化了,并且我已经接受了这一种思想。

  近代以来,人们由于深受封建社会的迫害,因为人性的压抑,人们试图突破这种压抑,于是便兴起了打破传统的思想,他们认为儒家思想是罪恶的根源,我们必须要突破这种思想,才能释放人格,因此就有了“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和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运动。虽然五四运动是社会的进步发展的结果,它提出的口号也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一种思想突破所要做出的牺牲,儒家思想就作为这种思想突破的挡箭牌了。

  综观历史长河,儒家思想的发展,在各个时代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因为儒家思想一直作为中国人民的正统思想,特别是在封建时期,儒家思想已经作为一种统治工具了,由于长期受这种工具的压迫,人们精神已经被这种思想牢狱了,所以人们想突破这种牢狱,因此一有机会,便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类似的口号。在这里,儒家思想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思想了,它已经作为一种统治,一种压迫,人们所以想去打破它。

  在“五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为什么会那么强烈地反对儒家文化呢,就是人们已经对封建这种制度深恶痛绝了,连鲁迅这种主张“拿来主义”的人,也对封建思想深恶痛绝,因此人们难免会想到打破儒家思想。

  其实在我认为,儒家思想作为一种思想,它应该没有什么罪恶的,不过一种思想,必须服务于社会,正因为它要服务社会,它必然会被统治阶级利用,封建社会就是如此,他们一方面在继承这种思想的同时一方面在篡改,他们要用这种思想麻醉人们,统治人们,压迫人们。所以我们所批判的儒家思想,是在批判整个社会。

  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我们仍然在强调着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我们仍旧尊奉儒家思想的经典《诗》、《书》、《易》、《礼》《乐》、《春秋》,这就说明了儒家思想还是深深地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传统的东西不一定是坏的,儒家的传统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在高度发展的现代化今天,我们依旧在学习,说明儒家思想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不该摒弃这种思想,而应该有选择地去学习。

 儒家文化渊源流长,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从小深受着儒家文化的影响。所以你知道儒家文化的思想对我们中国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一、耳濡目染

从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善待兄弟。其实这些思想都是儒家思想中的经典,从古至今儒家文化就是封建社会所推崇,占有很高的地位,尤其是在思想上。因此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就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些东西可以具体体现在我们的思想上。儒家讲究仁,因此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行为上的不同,比如在日本,日本的孩子是比较顽皮的,喜欢大叫大跳,对陌生人毫无恐惧,喜欢交谈。而在我们中国大部分孩子身上,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很怕生人,不喜欢动,不喜欢跳,温文尔雅。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在我们思想上的体现。从小我们的父母就让我们顺从听话,要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这无不与我国古代儒家文化的影响有关。

顺应性

我们中国人习惯了听天由命,讲究一切随缘。与外国人好争的性格不同,外国人在做事上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而且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这与我们从小受到的帮助,他人与他人为主,十分的相反。因此在很多问题上,我们都是顺应顺从,从来很少去反抗。缺乏一种批判性的思维,这也是儒家文化在我们身上的一些体些。其次还有在面对工作时,由于从小受到的文化影响,我们很少去主动性的做工作,大部分都是被动性的,而且十分的顺从,对于老板都是唯唯诺诺,相反于外国人的抗争,敢于与老板打抱不平。我们确实是缺乏了一些,这些顺从也是受到的儒家文化影响。

儒家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是我们的发展根基,也是我们每一个人从小耳濡目染。但我们千万不能缺少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要在接受我们文化的同时去反思自己。



林语堂将中国文化比喻成一座四合院,儒家是正堂,佛道是厢房,虽不全面但很形象。中国文化学说虽有诸子百家之多,但儒家学说确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流派。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也在儒家学说中得到了充分的阐释,核心思想也被儒家完整的传承下来。
董仲舒为王权社会创立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政治儒学可能已不再适合现代社会,但儒学的其它方面仍倶有马克思主义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在个人修养方面。有人说:“儒家追求的文质彬彬让中国人变的懦弱了”。我想问:“是野蛮好还是文明好;是粗俗好还是文雅好;是卑鄙好还是高尚好。”我想多数人还是会选文明文雅高尚的,因为这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只不过近代以来我们与西方相遇,是“秀才遇到了兵,有理说不清”。既然遇到了不讲理的,我们就换一种方式跟他交流。技不如人,我们学技术;体能不如人,我们锻炼体能,只要持之以恒,终究会让他坐下来讲理的,却不应怀疑自己的人品出现了问题。何况儒家修身主张“智,仁,勇”三达德,更讲“士可杀不可辱”,“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刚毅,以做“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为傲。如此思想怎会让人懦弱和顺从。个人和历代统治者根据自已的需要对儒家学说有所取舍,由此造成的后果不应归咎于儒家学说本身。
有人问我《论语》现在还有学习的价值吗?我总是回问:“你读过《论语》吗?”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的伟大寓于平凡之中,《论语》虽讲:“朝闻道夕死可也”,但并不空谈大道理(道),也不直接谈人性(德),而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讲起。如为什么要修身,“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人只有把根基扎牢了,才能茁壮成长,才能安身立命;如对朋友,“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该对朋友说的要好好说给他,如果他不听就不要再说了,说多了会自取其辱;与人交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与中等水平之上的人可以谈深点,与中等水平之下的人不要谈太深了;“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遇到有共同语言的要多说点,没有共同语言的要少说;如何识人则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能说会道的人多数都不厚道;交什么样的朋友,则讲“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如何交朋友则说:“以文会友,以友辅德”,要以自己的学识来交朋友,通过与朋友学识上的交流帮助自己成长;如何做事则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社会风气则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整天聚在一起,却没有什么正事,彼此之间还喜欢耍小聪明,放在今天仍然生动形象。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比比皆是,经典只所以成了为经典,就在于它把古今相通的东西都能准确而又深刻的表达了出来,怎会不值的读。几千年来儒家学说虽然流派纷呈,但孔子有一句话可概括其核心思想,“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灵魂,诸子百家道法不同,但道体为一,从本体论上讲是世界的根源,从方法论上讲是宇宙的最高原则,道的思想才是中国人的信仰,儒家也把“志于道”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有了如何来实现,“据于德”。“德者,得也!”与生具来的天赋与本能就是德。德是道在人身上的存在与体现,这种天赋与本能在人后天的成长中被遮蔽了,因此人要想“志于道”,就必须“明明德”,性善论由此产生。而如何“明明德”,就要“依于仁”,仁是孔子定义的一个哲学概念,一个价值观念,是道的体现,是德的具化,仁在两人之间才能存在,“仁者,爱人也”,仁的概念是是儒家学说的基石,实践仁就是实践道,就是明明徳。对仁的阐释与实践发展出了儒家的思想体糸,光有思想还不行,还应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即“游于艺”。艺就是手艺技艺,儒家强调“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古代社会日常生活中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礼节音乐写字算数体育开车不也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技能吗?儒家始终强调要“以道率艺,以艺瑧道”,道与艺要结合,不应分离,理想与生活要统一,不要对立。
儒家主张“观人文以化成天下”,注重独立人格的培养,注重自觉自律的道德力量,注重人伦孝悌的建构,目的都是通过“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实现对宇宙“生生之德”的参与和成全。


对传统儒家文化人生道路的理解视频

相关评论:
  • 15524029860如何理解“儒道互补,进退自如”?
    黎郊荣儒家和道家,一个入世,一个出世,这两种方案,让中国人在不同处境中进退自如。背后的原因就是儒家和道家对心灵的理解不一样。我在讲儒家的时候说过,孔孟是从道德的角度理解心灵的,人就是道德化的存在。人生无时无刻不在变幻转化之中。今天拥有的,明天就有可能失去。既然世上的种种差别都是偶然的...

  • 15524029860深究儒家人生哲学之孔子人生哲学论文
    黎郊荣他经历了幼年丧父,青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一生的坎坷不幸他没怨天尤人而把命运变成使命,没有强调自己所遭受的苦难却时时关心社会。孔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战胜了自己使自己不为苦痛所系,致力于谋求社会大众的福利。他的经历教诲了后世,其思想和智慧更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开启了儒家文化的...

  • 15524029860怎样评价儒家思想?
    黎郊荣(2019·黄冈)“夫孝,德之本也”这个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2018·黄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仁、义、信”等思想。中国古代的“仁、义,信”思想属于儒家思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西河游侠 ...

  • 15524029860孔孟美学思想
    黎郊荣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不能理解其他诸子的思想特别是老子的思想,就无法很好理解儒家的主张。 中华文化的三大思想渊源是:氏族社会的道德主义思想遗产、农耕社会的人生经验、自然笼罩下的宗教情感主义。中华文化的人生态度是温和的现世主义和温和的道德主义,所关注的中心是个人的生存状态,实现道路是在实现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

  • 15524029860儒与道进退自如的人生智慧:以中庸之道处世以逍遥之道处心内容简介
    黎郊荣在现代社会中,这不仅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世界。本书不仅能让读者在阅读中领悟到儒家和道家的智慧,更能让读者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学会以中庸之道处世,以逍遥之道处心,从而在变动不居的人生道路上左右逢源,洒脱自在。在现代社会中,这...

  • 15524029860你知道孔子人生中哪些重要阶段都在路上吗?
    黎郊荣孔子“周游列国”,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文化故事。但你是否知道,孔子与弟子们历时十四载周游列国,饱尝艰辛,他们究竟到过哪些地方,又看到了什么?孔子人生重要阶段在路上 王大千 孔子的一生应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他在游历中感受山水,在感受山水中体悟人生,在体悟人生中深思求索,在深思求索中形成哲理...

  • 15524029860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黎郊荣但是正如其它的文化传统,儒家传统属于全人类,所以儒家的思想文献应该尽量翻译成各种语言,提供给大家。(5)从一开始儒家思想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结果,至少在中国,儒家思想被视为文明或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给...

  • 15524029860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悌忍是什么意思?
    黎郊荣3、礼是中国古代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春秋时的政治家子产最先把“礼”当作人们行为的规范。4、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仁”。5、信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

  • 15524029860狼道和传统儒家的思想中庸之道,哪种更能适用于当今社会?
    黎郊荣世界充满烦恼,人不是被外境所困就是受内心所扰,不停的喧嚣驰突,一刻不能停息。从来不知道也不能够享受到止息的快乐。幸有智者发现了这世界的真相,并最终找到了一条条出离苦海的道路。你所说的儒家思想和中庸之道即是其中一条。人生在世,请不必纠结自己该佛性还是狼性,大多数人狼性对人佛性对...

  • 15524029860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对于我们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有...
    黎郊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而《论语》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 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我们今天该如何理解理想的含义呢...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