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尊儒术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汉武帝曾在文化方面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这一决定可以说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了今天。那为什么此前汉朝的百家学术在一夜之间就被儒学给替代了呢?其实汉武帝这样做其真实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国家统一。此后他便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领域都做出了重大动作,特别是在边患问题和土地兼并问题上表现的十分强硬。当然这一举动有好的一面,但也有不好的一面。

汉初一家独大的黄老之学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那是中国历史是第一次思想大碰撞。战国中后期,道家学派中分化出一支假托黄帝为名,以道家之道为理论基础,博采诸子百家的学派,那就是黄老学派。这个学派奉行黄老之学中的文武并用、刑德并举的治国方略,尊崇无执无处、无为而治的政治原则。

秦朝政治的理论是法家思想,这是一种崇尚耕战、法治和集权的思想,帮助秦国统一了中国,但这种思想的极端发挥也导致了秦朝灭亡,因此随后的统治者不可能全部照抄照搬秦朝的政治理论来治理国家,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于是黄老学说摆上了统治者的案头。

在秦末农民战争推翻暴秦的统治之后汉朝建立。但是此时汉朝统治者刘邦面对的是一个饱经战乱,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社会生产和生活遭到极大破坏的国家。刘邦为了安定民心,恢复生产,巩固统治,必须重新选择种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政治指导思想。要完成这一一历史任务,不是儒家思想、老庄思想和法家思想所能胜任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使得既主张文武并举、刑德并用,又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黄老思想适应了社会的需要,成为汉初的统治思想。所以说在当时黄老思想适合了当时汉初的政治环境,这使得它有了用武之地,汉初统治者选择它,不仅仅是它适合当时社会的发展,还有它的优点。

黄老思想的优点使得它很容易为世人接受,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很赞同它的政治理想。崇尚黄老之学的汉文帝,在政治上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在生活上崇尚俭朴,反对奢华。窦太后不但自己特别推崇黄老之学,还强迫景帝和窦姓之人都来学习黄老之术。汉景帝也很信奉黄老之学,他继位以后,继续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汉初许多大臣,如曹参、陈平、汲黯等也崇奉黄老政治。

黄老之学和儒学的斗争

儒学也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比较出名的有孔子被尊称为孔圣人,亚圣孟子等,但是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特别是战国时期,儒学根本没有派上大用场,那个时候法家思想能够帮助诸侯壮大势力,儒学在这一时期受到了冷遇。

秦朝用的又是法家思想,所以儒学在当时的地位有点尴尬,也想着要在朝堂上有话语权,秦始皇也看不起他们出现了焚书坑儒,刘邦还曾经在儒生的帽子里撒过尿,所以说在汉初儒学在朝堂上没有多大的话语权,即使在春秋战国到秦朝儒家学说也不怎么受待见,但是这并不妨碍儒学的发展壮大。

在批判法家思想和总结秦朝灭亡教训的强大社会声浪中,不但黄老之学的指导地位确立了,而且儒家学派的势力也逐步恢复壮大。汉文帝刘恒时期儒生贾谊就向文帝提出了改变服色、封禅等恢复儒家礼仪的事情,但是遭到信奉黄老之学的大臣和窦太后的强烈反对。文帝本人也信奉黄老之学,就没有批准贾谊的建议,贾谊因为此事得罪了朝中重臣,被排挤出朝廷。不过,儒学思想并没有被封杀,儒家势力也在逐渐壮大之中。也开始出现大规模的争斗。

到了汉景帝刘启时期,黄老之学与儒学产生了正面冲突,黄老学者黄生与儒学博士辕固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辩论的议题是汤武除桀纣是受天命而王,还是以臣弑君?儒学生辕固生认为:汤武除桀纣,不是以臣弑君,而是受天命而王。桀纣暴虐无道,天下百姓已不再拥戴他了,而汤武正是顺应了天下百姓的心愿讨伐桀纣的,百姓一心归附汤武而不愿受桀纣的统治,汤汤武不得得已才立为君王,这不是受天命而王是什么?

黄老学说的黄生则反对说:帽子虽破终究戴在头上,鞋子虽新毕竟踩在脚下,原因就是上下等级的区别。桀纣虽然暴虐无道,终归是君王,汤武虽然圣贤,仍然是臣下。君王有了过失,臣下不能直言进谏以使天子改过,反而因为他有过失而诛杀,这不是弑君是什么?辕固生反驳说:要像你说的那样,高皇帝伐无道诛暴秦而成为天子,也是不对的了?这场辩论开始变味了,已经不是学说争夺了,而且有点含沙射影了,也就是说他们开始了争夺在朝廷上的话语权,谁取得了在朝廷上的彻底话语权,那么谁的思想就是治国思想,自己和自己的学派也会名垂青史。

两人辩论到这个地步,有点不好收场了,已经不是简单的两派分歧之争了,所以汉景帝只好出面说:吃马肉不吃马肝(因为马肝有毒),不算是不知道肉的味道:学者不争辩汤武之事,不能算是愚昧无知。

这一次黄老之学和儒学的争辩没有输赢,但是对于儒学来说他们已经失败了,因为他们没有对黄老之学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在朝堂上依然是黄老之学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这一次黄老之学和儒学的争辩让儒学的日子也不好过,对儒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因为汉景帝刘启的母亲窦太后信奉的是黄老之学,平素就看不起儒学和儒生,讨厌他们的浮华,不务实。她听说辕固生同黄生争辩汤武革命这件事后,十分生气。于是窦太后就召问辕固生,问他对黄老之学的看法。辕固生竟然对窦太后说,那是家内奴仆看的书,窦太后勃然大怒,骂儒家的书是那些犯罪的人看的书,然后,命令辕固生到猪圈中去与野猪搏斗。汉景帝知道窦太后发了怒,偷偷地给了辕固生一把利剑。辕固生到猪圈,-刀就剌中了野猪的心脏,野猪随即而倒。窦太后这才消了气。

所以说这这一次争辩儒家损失惨重,但是接下来还有更大的损失。

汉武帝初尊儒学

汉景帝去世,年幼的皇太子刘彻即位,就是后来的汉武帝,汉武帝从小受到了儒学的教育,心中也偏向儒学,他即位后就任命了他的儒学老师卫绾为丞相,而这个卫绾就是彻底的儒生。

卫馆是代郡大陵人,因为弄车之技精巧而被封为上郎官,服待文帝。累积功劳逐渐升为中郎将。帝临逝前嘱咐景帝说:卫绾性情敦厚谨慎,是一个忠厚长者,你好生对待他。到汉景帝即位,也不与别人争执,有一年多对卫馆不闻不问,卫馆则办事日益认真。有了功劳,总是谦让给他人。皇帝认为他们忠实,没有其他心肠,就任命他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叛乱时,诏令卫绾为将,领河间兵力讨军,立下功劳,升任中尉。三年后,因军功封为建陵侯。

所以刘彻是在卫绾这样的儒生教导下成长了,因此他的治国政治理论当然倾向于儒学了,所以在建元元年(公元南40年)冬十月,汉武帝下诏征举贤良方正之土探讨治国的大政方略。有才能的人(特别是儒生)。各地前来对策的人很多,其中很多是学纵横家之学与法吏之术相的。卫馆认为,各地征举来的贤良,讲论法家商鞅、韩非,纵横家苏秦、张仪之学的很多,这样容易扰乱国政,建议统统罢黜不用。汉武帝批准了这个建议。

卫绾建议罢黜的对象,虽主要是纵横家和法家,但已露出了其统治思想:即禁绝百家而独儒术的迹象。黄老之学虽是从道家学派中分化出来的,但政治思想上更多地吸收了法家的理论,同法家在许多地方是相通的。所以,黄老政治才被人评为外有轻刑之名而内实杀人。这样卫绾打击的矛头实际上已经指向黄老之学。这是信奉黄老之学的窦太后所不能忍受的。不久,卫绾被罢除了丞相职务。这一次儒学争夺朝堂话语权的斗争再一次失败。

卫给被罢相以后,窦婴被任命为丞相,他也是个好儒术的人。著名儒家学者申公的弟子赵绾在好儒术的窦婴.田纷的引荐下被任命为御史大夫,申公的另一个弟子王臧被任命为郎中令宾婴、田粉、起馆,王威这些好儒术的人,都主张建立明堂,草拟巡狩、封禅,改定历法、包等。汉武帝就请他们在长安城南设立明堂,以演习儒家的礼仪。他们又推荐老师申工作指导。但是申公已经八十多岁了,汉武帝对他很尊重。命使着带着丰厚的礼物,用四匹马拉的大车去迎接申公进京。申公被任命为中大夫,让他做顾问指导赵绾、王臧。一时间朝廷之上的儒学似乎占据了上风,而少年天子汉武帝也准备大干一场,确立他自己的治国方针,但是一盆冷水让他的愿望和儒生们的愿望落空了。

这个最大的阻碍就是太皇太后窦太后,她是一个爱好黄老之学的人。本来就不喜欢黄老之学,而且她才是汉帝国的实际掌权人,她在冷眼旁观,但是还没有等到窦太后动手,那些儒生就不知死活的来招惹窦太后了。首先是这个新起的儒者集团借故攻击好黄老诸窦宗室,除掉这些人的宗籍。诸窦宗室的人自然很不满,就跑到窦太后那儿去告状,说儒者攻击黄老之学。如果说这是家事,窦太后还能理解,但是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冬十月,赵缩向汉武帝建议,奏请诸事不必请示东官太后,这意味着要夺窦太后的权,这建议终于激怒了窦太后。

她暗中派人查得赵绾、王臧的一些过失计据,就去责问武帝。武帝争不过祖母,只好低头。结果,赵绾、王臧下狱自杀,窦婴、田蚧也被免去职务。儒者同黄老之学的斗争遭到重大挫折。汉武帝的部权力也被收回,所以在汉武帝初次尝试尊儒也以失败而告终,汉武帝本人也受到了影响。所以说这一次儒学儒生们的尝试也彻底的失败了。那么在这样看来黄老之学的实力还是很雄厚的,儒学根本不是对手,从几次的交锋来看都是黄老之学胜出,但是黄老之学在朝廷上的独尊地位很快就要保不住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也意识到只要是太皇太后在,他永远不可能真正的大权在握,真正的实施自己的治国方针,建元六年,窦太后死,阻碍儒家最大的势力瓦解了,汉武帝也真正做到了大权在握,于是他又开始了自己规划。首先他开始翻案,当年赵绾王臧的案子再也被他翻了出来,刘彻这样做,实际上就是罢黜黄老之学的开端。

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从此儒家学说在封建社会占据了统治地位,一直没有改变过,被历代统治者封为圭臬。

独尊儒术的实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是封建大一统的需要,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秦朝以法家思想统一了六国,而秦朝的灭亡也宣布了法家暴力思想的终结。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社会矛盾缓和,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恢复,但是随着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这种治民之术,既不能解决化民易俗,建立统一的封建伦常观念的问题,也不能使分散的小农经济与政权凝聚为一体,更为有害的是这种放任政策,听凭富贾豪族掠夺民财,兼并土地,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

阶级矛盾逐渐加剧,使汉代统治者意识到清静无为政治已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了。儒家集以往文化之大成,对于如何御民的问题,制定了一套符合我国封建宗法社会国情的办法,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比如在汉初儒生叔孙通帮助刘邦制定了一系列的朝仪制度。董仲舒继之又明确提出了三纲五常之说,进一步强化了儒家的宗法思想,并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按照此时儒家的学说,可以循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理顺国家政权和家族个体农业者之间的关系。

所以说当时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适应西汉政治、思想和社会转轨变型需要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先后以十一年之久,历经罢黜刑法、议立明堂、增置博士、绌抑黄老,制策贤良和任用儒吏六个阶段,由政治开路到理论完成继而组织实现,构成一个险象环生、波澜迭出的历史过程。此举对后世历史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使汉代儒家经学得到重大发展,并从此成为后世历代的正统思想;另一方面,它又桎梏民族思维,使学术自由从此成为后代士子的奢望,中华民族为此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使得思想得到了钳制,再也无法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那种局面。

所以说黄老之学在汉初也只是权益之计,等到社会发展一定的程度,绝对会被取代,它不是败给了儒学,而是败给了当时的环境。当时需要建立统治者的权威,需要一个大一统的集权思想,所以儒学很快就取代了它的地位,形成以儒为尊的局面。




独尊儒术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7221581880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是??
    严追纯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目的是巩固集中统一的政权,防止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1、董仲舒认为重要的问题是巩固集中统一的政权,防止分裂政权的出现。董仲舒从儒家经典和传记中寻找统一的原因。他从《公羊春秋》中找到了“统一”。2、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

  • 17221581880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严追纯巩固中央集权,改变当时各家学派纷乱的局面

  • 17221581880什么是独尊儒术?
    严追纯独尊儒术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化政策,其核心思想是在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等领域中推崇儒家学说,使其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独尊儒术的概念起源于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儒家思想的官方地位,来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 17221581880汉武帝雄才大略,在位时颁布推恩令,实行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严追纯A:以文化大一统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

  • 1722158188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思
    严追纯15、因为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出现了各种思想,所以形成了战乱纷争,诸侯割据的局面而这与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思想相悖逆,所以就通过焚书坑儒来净化思想,达到统一思想文化的目的,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6、嫣语芳菲 回答采纳率294% 20081026 1605 检举 初中玍 对 嫣语芳菲 的...

  • 1722158188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究竟真相
    严追纯1916年2月易白沙发表《孔子平议》一文中指出:自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孔子为傀儡,垄断天下思想,使其失去自由”。后来历代封建帝王“尊孔”的目的,“皆傀儡孔子,所谓尊孔,滑稽之尊孔也。”由是,引发了史学界众讼纷纭。1993年孙景坛说“子虚乌有”,1994年管怀伦说“确有其事”。2000年庄春波对...

  • 1722158188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为何要实施这一政策?
    严追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观点是由董仲舒所提出的,在汉朝得到了汉武帝的推崇。汉朝推崇这一观点,主要是为了当时的社会统治所考虑的。首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将儒家思想推崇为正统思想。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当时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也是为了顺应当时社会...

  • 17221581880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目的是什么
    严追纯根本目的,维护君主统治

  • 1722158188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什么意思?
    严追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意思是罢黜其它的思想,独尊儒家的思想。董仲舒之所以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其目的的加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也是这一思想的提出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儒术既包含了儒家思想,也容纳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

  • 17221581880...儒术"含义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建议?目的是什么?为推行这主张,该皇...
    严追纯1.为统一封建思想,巩固封建统治 2.由董仲舒提出设想,汉武帝颁布推行 3.使儒家思想成为主宰以后2千年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 4.好的一方面是统一了思想,巩固了统治。不好的一方面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文化和思想的进步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