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存者效应?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幸存者效应”提醒我们:死去的人是不会说话的,失败者的声音是微弱的。在幸存者和成功者光环之下,往往没法找到失败的根源,看不到事情的本质。

幸存者效应最早被提出来是在二战期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沃德教授应军方要求,利用其在统计学原理提供关于《飞机应该如何加强防护,才能降低被炮火击落的几率》的相关建议。


沃德教授针对联军的轰炸机遭受攻击后返回营地的轰炸机数据,得出统计结果是:飞机多为机翼受损严重、机身和机尾受损轻微。因此军方认为应该加强机翼的强化,但是沃德教授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他的理由就是机身后半段的机尾、引擎、驾驶舱很少甚至没有发现弹孔,说明这些地方一旦中弹就回不到机库了,自然就统计不了数据,所以相比中弹多的地方,更应该重视没中弹的地方。后来事实证明,他的结论是正确的。这就是幸存者效应,也叫幸存者偏差。

在生活中,“幸存者效应”提醒我们:死去的人是不会说话的,失败者的声音是微弱的。在幸存者和成功者光环之下,往往没法找到失败的根源,看不到事情的本质。

结合现实生活,我们会发现网络上的营销大师大多没有实体企业,他们成功不靠经营,而是靠口才。真正做实体企业的老板不是埋头苦干就是已经死在经营的道路上,所以你从这些人身上学不到成功的秘诀。

同样,你想从马云等成功人士的讲座上学习成功的经验,那也是徒劳。因为他们的成功可能无法复制,那是时代和他个人结合的产物。只有学习前人的失败经验,才能提高成功的几率!而这些人却在现实中消失远去。所以,关注成功企业,更要关注危机企业,从他们的危机中分析总结失败经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成功经验不能照着做,失败经验尽管绕着走。

再说到老百姓的生活日常,疫情下的我们渴望抱团取暖,于是真正舒适的人群就开始贩卖焦虑,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真正焦虑的人已经不上网了,所以请远离焦虑,拥抱家人吧!还有,说房价一定还要持续大涨的不要轻易信,说孩子要赢在起跑线的不要轻易信,说疫情是恶魔,不应该放开的更不要轻易信。他们背面就是幸存者偏差中被消失的群体:已无力购房的老百姓、自学成才的佼佼者以及为民谋福祉的政府。说说看,你应该信谁?

幸存者效应与其说是思维的错误定式,不如说是思维的趋利性,趋利避害造成了这种思维的偏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多关注被“消失”的那一部分,也许让你苦恼的答案就在那里放着。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我们生活一定会千篇一律的幸福,听得不顺耳,但是谁又会不愿意呢!



幸存者偏误(英语:survivorship bias),另译为“生存者偏差 ”,是一种逻辑谬误,选择偏差的一种。
过度关注“幸存了某些经历”的人事物,忽略那些没有幸存的(可能因为无法观察到),造成错误的结论。
生存偏见可能导致过度乐观的信念,因为失败被忽略,例如当不再存在的公司被排除在财务业绩分析之外时。它也可能导致他人误认一个群体的成功具有一些特殊属性,而不仅仅是巧合(相关证明了因果关系)。
举例:你打开微信发现你的手机号可以辅助注册一个微信小号,于是以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但实际上这个功能只有灰度测试用户才有,大部分人都没有,这就是对于你的心理的幸存者偏差效应。
望采纳!


什么是幸存者效应?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