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至元,中央政体发展的趋势 急求!!!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明中央集权制度尊在那些矛盾?~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承秦制

西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又有所变化。

*皇帝制度承秦制,又在秦朝基础上,构成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皇位世袭等制度。

方法建议:学生加深理解这一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秦朝皇帝一人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玉印称“玺”。并和课本资料回放蔡邕——《独断》引文一起分析比较得出汉承秦制,继续实行皇帝制度但又有所发展的结论。

*创设情景:请同学讲述秦朝丞相李斯专权、汉朝权臣专权的故事导出课本知识

主干知识:中央设三公,秦朝时就有,到汉朝武帝时期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尚书令的权力日益重要,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之为“外朝”;东汉光武帝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的权力,使它成为决策与发布号令的中枢机构尚书台,大权由皇帝总揽,“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2、三省六部

1)、引导学生分析掌握三省六部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

A. 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门下省。

B. 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C. 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隋唐时期,在尚书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措施,三省相互监督与牵制,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举。

2)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召开一个模拟三省会议,各围绕一个紧迫问题(如如何处理与吐蕃的民族关系)展开讨论,争执不休,然后再模拟三省会议的召开,体现出为提高效率,设立政事堂的必要性

3、二府三司:

创设情景:与学生一起回忆初中所学北宋建立过程,引导学生得出:宋初在中央,鉴于藩镇割据局面,进一步加强皇权,分散相权。

主干知识: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们任宰相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长官为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这两个机构合称“二府”,为了进一步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这样,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宋的二府三司,削弱的还是宰相的权力,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4、元中央制度

1) 创设情景:导入设问元朝和历史上的哪些朝代相似?相似之处有哪些?

答案:秦隋两个朝代

秦、隋、元三朝相似之处有:结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统一,都开创了重要的新制度,且为后世沿用。

2) 主干知识:元世祖健全了中央官制,在加强皇权制度方面有了 新发展,在中央设立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和最高军事管理机构枢密院,同时设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元对西藏的统治与治理非常重视,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对维护民族大家庭和睦相处取得了卓越成绩。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创设情景:

让学生出示其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料搜集而来家乡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单位称呼,从而引入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 西汉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从此图中分析出统治者采取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后果?

主干知识:汉初,地方上同样是汉承秦制,又有所发展,为巩固封建统治,实行郡国两制并行,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后诸侯国威胁中央皇权,景帝至武帝逐步削弱王国的势力,诸侯王被解除军政大权,只衣食租税。

创设情景:举现实生活例子说明,目前中央向地方或省级机构向县级派出巡视小组的功能

主干知识: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长官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与地方尚官,东汉刺史逐步增添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

2. 隋唐地方的政治制度演变

隋初,隋文帝废郡县,形成州县两级;唐地方行政制度与隋朝相同,唐太宗依山河形势,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唐------宗时,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

3. 宋地方政治制度

创设情景:比较教材插图“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北宋时代文官出行图”与学生共同分析这两幅图在场面和内容上有何不同?结合历史纵横分析为何唐宋会有这种区别,结合现实分析皇帝高度集权与民主决策相比有何弊端。

主干知识:北宋初年,地方上重文轻武(回忆杯酒释兵权),削弱地方节度使权力,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人割据,宋朝地方政权分州县两级,又将唐的“道”设为“路”,在州县之上。

4. 元行省制度

创设情景:出示元朝疆域图,提问元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要辽阔,如何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呢?

主干知识:元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了行省制度,除山西、山东、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学生讨论:行省制度的作用与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各民族友好相处与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探究活动:尝试查一查,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

*课堂感悟:在历史教科书里,汉、唐无疑是我们的历史学家所推崇的强大帝国,然而,对于世界来说:汉、唐帝国的光环在罗马与阿拉伯帝国的映衬下显得有些褪色,而元帝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远远胜过足以引起我们自豪的汉、唐。这个由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在疆域上空前辽阔的统一政权,不仅将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入各地,也吸取了外来的先进的管理方式:仿效阿拉伯及罗马帝国的行政体制,首次在中国设立行省,对秦以来的郡县制作了一个大大地发展,对中国行政管理制度进行了一次巨大革命,影响一直持续到今。

网上资料,希望有所帮助
http://www.ttzyw.com/news/Article8/Article10/200809/40487.html
(1)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发展轨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思路引领:分别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谈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以朝代为时间顺序作答。


答案提示: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


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州、道等观察区的设立;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及作用。


(2)你认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各朝代发展特点。


思路引领:从发展过程看其发展轨迹和趋势,从各朝代发展概况总结出相应特点。


答案提示: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 西周的分封制

  (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以拱卫王室的制度。

  (2)概况:①前提与目的:以井田制和宗法制为基础,以巩固周朝统治,拓展疆域为目的。②对象与内容:对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土地和人口及物资、武装。③权利与义务:诸侯国可以拥有武装,征派赋役,在自己封疆内对下属再分封,但须承认周王权威,为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④作用:加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西周贵族集团等级秩序。

  (3)特点:受封对象多样;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关系的纽带;层层封授。

  (4)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逐步崩溃、周王室势力的衰微、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进行,导致分封制瓦解。

  2.西周的宗法制

  (1)概念:是周人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概况: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大小宗关系具有相对性;大小宗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族权与政权、财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来维护政治关系。

  (4)影响:既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与特权,又凝聚了宗族,防止了内部纷争,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与团结。

  (5)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成为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巩固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存。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宗法制为核心。

  (2)族权与政权结合,家国一体。

  (3)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结合。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含义: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指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个人专制独裁,帝位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中央集权是就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中央统帅地方,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

  2.形成原因:(1)经济上: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他们的生产和土地所有制。(2)政治上: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3)思想上:法家关于中央集权和法制的思想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4)实践上:商鞅变法在地方建立县制,强化国君对国家的控制,为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5)秦的统一和强盛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客观条件。

  3.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大权独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中央各级官员由皇帝任命并互相配合,相互牵制,保证皇权中心。(3)地方制度:郡县制。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中央。

  4.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2)地方绝对服从中央。(3)以严格的选官制度和严苛的法律为保障。⑷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

  5.影响:(1)使秦朝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3)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4)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5)极易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使秦短命而亡。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代

  (1)中央:①建立中朝,削弱相权。武帝时“中朝”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②东汉光武帝设立尚书台,取代三公权力。

  (2)地方:①汉初郡县、封国并行。②武帝置刺史制度,代表中央监察地方。③武帝颁布“推恩令”并“酎金夺爵”,解除了封国军政大权。

  2.隋唐

  (1)中央:实行并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既合作又牵制,保证了君权独尊,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地方:形成州、县两级,唐中后期广置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

  3.宋代

  (1)中央:二府三司制。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掌行政权;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构,掌军政权;设三司使总管国家财政权。相权一分为三。

  (2)地方:削夺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央,地方财赋也由中央掌握;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行使监督权;派文臣出任地方长官。

  4.元朝

  (1)中央: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并统领六部。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5.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日益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政体日益完备。

  (2)地方必须绝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牢牢控制了地方官吏的任免与监督权。

  (4)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

  (1)丞相制度的废除:①原因: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胡惟庸案成为直接借口;根本上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②措施: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③影响:专制皇权最终战胜相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2)内阁制度的形成:①过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正式确立内阁制;明宣宗时内阁地位日益提高。②地位及作用: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2.清朝:设立军机处

  (1)原因:加强皇权;及时处理西北战事。

  (2)职能:雍正帝时设立,官员职级较低,受皇帝随时召见,只是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3)影响: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3.影响

  (1)积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明清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消极:封建制度日益腐朽,腐败现象严重;加强思想专制,束缚了近代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造成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

  【重难核心突破】

  1.西周政治体制与中央集权的区别

  西周政治体制的特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有机结合。周王既是宗法上的天下大宗,政治上也是天下诸侯的共主和国王。国家依据宗法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等级的尊卑高下。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通过宗法制得以实现,没有形成官僚系统。

  秦代的中央集权体制完全抛弃了宗法关系,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一整套行政管理系统。各管理层不再由世袭贵族垄断,而是由皇帝任命的大小官吏掌握。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邑,官吏之间是上下级服从关系,职业官吏构成各级政府的实体,促进了官僚制度的确立。

  2.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其发展趋势如何?

  两大基本矛盾:即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发展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结果是中央集权与皇权占了上风,皇帝越来越成为国家中枢权力体系的核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3.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措施的比较

  相同点:在中央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在地方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

  不同点:在中央,汉武帝通过设立中朝决策机构来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则是通过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来削弱宰相权力。在地方,汉武帝主要是削弱王国势力和建立对地方官的监察机制;宋太祖则是将地方的精兵、财权、行政权都收归中央。

  4.宋朝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从掌握兵权入手。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纷争,无不源于节度使手握重兵,因此,集中兵权是宋初统治者最关心的问题。分化事权。在中央设置二府(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分割相权,以往“事无不统”的相权一分为三。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宋初进一步吸取唐末以来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派不懂军事的文臣出任州郡长官,避免了武将拥兵作乱。

  (2)作用:积极方面:消除了自中唐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家政治局面得以稳定。

  消极方面:造成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从而加剧了边患危及,进而影响了统治的稳定,北宋最终在少数民族的打击下灭亡。同时,由于分化事权而产生的庞大臃肿的官僚机构,不仅使行政效率低下,也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造成“三冗”现象,从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5. 历代统治者为防止地方割据,加强地方管理的主要方式

  (1)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如:北宋削夺节度使的实权,派文臣做知州,又设立通判监督知州。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相互牵制。

  (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如: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实行监察制度。如:两汉时设刺史;北宋设通判,监督知州。

  (4)中央直接掌控地方的部分权力。如:秦朝郡守、县令直接由皇帝任免;北宋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5)一些特殊的管理制度,如汉武帝的“推恩令”、“酎金夺爵”。

  6.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中断,因此沿革清晰。

  (2)以君权为中心,全力高度集中。鼓吹君权神授,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宣扬君令臣从,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君主全面垄断全国的一切大权。

  (3)人治高于法治。

  (4)政治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

  (5)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6)儒家经典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自汉至元,中央政体发展的趋势 急求!!!视频

相关评论:
  • 15356099011中西方政治结构的历史发展
    翟雨荷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 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 15356099011秦至元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
    翟雨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包括皇帝制、官像政治和中央集权等方面,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皇权不可转让,皇位实行世袭,君尊臣卑等。皇权愈来愈尊,臣民愈来愈卑,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2...

  • 15356099011从秦朝皇帝对丞相的态度 古代中国秦朝政治发展的趋势如何?
    翟雨荷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

  • 15356099011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本
    翟雨荷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活动课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

  • 15356099011写出自秦至元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翟雨荷这项新的措施,被唐朝沿袭并有所发展,从而使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也是与当时政治制度的发展相适应的。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官僚队伍文化素质的提高,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悟涵 4北宋加强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

  • 15356099011高一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翟雨荷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1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 A.元世祖 B.明太祖 C.明神宗 D.明成祖 18.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

  • 15356099011QQ教辅:决战高考题库目录
    翟雨荷QQ教辅:决战高考题库目录 必修部分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与近代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的演变历程。第一单元深入研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秦朝的中央集权、汉至元的政治变革、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以及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特色。第二单元探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如英国和美国的政体设立,以及...

  • 15356099011忽必烈改革内容是什么
    翟雨荷一、忽必烈改制的内容 (一)体制更新(政治方面:改革政体)(1)在中央:改革中央机构:(2)在地方:改革地方机构 A、设置行中书省(十大行省)B、设澎湖巡检司C、开发云南行省 (3)兵民分治 (4)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 (5)实行民族分治政策 影响: 有效地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 15356099011中国的古代国家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翟雨荷资 本主义国家的政体虽然多种多样,但可通称为资产阶级 的代议制,其本质都是资产阶级的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也不尽相同,但都是人民代表制,由人民代表机 关行使国家权力,其本质都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结构形 式是指国家整体与各个构成部分,中央与地方的相互之 间的组成关系。国家...

  • 15356099011如何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变化
    翟雨荷2.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时得到巩固,隋唐时完善,北宋时加强,元朝时发展,明清时期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认识:发展趋势:一是不断调整、改革中央行政结构,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明太祖废丞相,使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基本上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