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负负得正?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什么负负得正?~

13世纪末由数学家朱士杰给出.在《算学启蒙》(1299)中,朱士杰提出:“明乘除法,同名相乘得正,异名相乘得负”。

扩展资料

朱士杰(1900—1990),江苏苏州人,擅油画。中国第一代油画家、苏州美术学校(现合并为南京艺术学院)和苏州美术馆创始人之一 [1-2] 。
作为中国近代美术的先行者,朱士杰与当时许多画家一样,对油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抱负,他接纳油画,深入探究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言传身教,使中国的西画学子大开眼界,启迪心智,多了一份对艺术形式的敏感和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在数十年的辛勤教学中,朱士杰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美术人才,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可谓卓越。
忙碌的教学事务之余,朱士杰勤奋创作。他多画小品,讲究法度,调子深沉微妙。画面虽不惊心动魄,却经久耐看,有着深厚的学院教养,也与他谦和平常、温文尔雅的气质非常贴近。 朱士杰九十高龄逝世于宁,按其遗愿,朱夫人章雪英将其部分作品捐赠本馆,特辟专室,以供瞻仰。
参考资料朱士杰_百度百科

在数学乘法中负负得正的原因解释有:
1、美国数学史家和数学教育家M·克莱因通过负债模型解决了“两负数相乘得正”的问题:
一人每天欠债5元,给定日期(0元)3天后欠债15元。如果将5元的宅记作-5,那么“每天欠债5元、欠债3天”可以用数学来表达:3×(-5)=-15。
同样一人每天欠债5元,那么给定日期(0元)3天前,他的财产比给定日期的财产多15元。如果我们用-3表示3天前,用-5表示每天欠债,那么3天前他的经济情况课表示为(-3)×(-5)=15。
2、相反数模型
5×3=5+5+5=15,(-5)×3=(-5)+(-5)+(-5)=-15,
所以,把一个因数换成他的相反数,所得的积就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故(-5)×(-3)=15。
扩展资料负数的由来: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进行计算。比如,356摆成||| ,3056摆成等等。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算筹也可以用骨头和象牙来制作。
中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正负数的加减法则是:同符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异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得负数,零减负数得正数。异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同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加正数等于正数,零加负数等于负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负数

为什么“负负得正”?对于这个问题,也许你根本没有考虑,也许你的解释是“课本规定如此”。这个回答不能满足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大家,请大家了解一下“负负得正”的发展史。
众所周知,负数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在《九章算术》中方程章给出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而负负得正直到13世纪末才由数学家朱士杰给出。在《算学启蒙》(1299)中,朱士杰提出:“明乘除法,同名相乘得正,异名相乘得负”。
公元7世纪,印度数学家婆罗笈多(brahmayup-ta)已有明确的正负数概念,及其四则运算法则:“正负相乘得负,两负数相乘得正,两正数得正。”
直到18世纪还有一些西方数学家认为“负负得正”这一运算法则是个谬论。甚至到了19世纪,英国还有一些数学家不接受负数,如英国数学家弗伦得(1757—1841)抨击那些谈“负负得正”的代数学家,认为负数有悖常理,“只有那些喜欢信口开河,厌恶严肃思维的人才支持这种数得使用。”
事实上直到19世纪中叶以前,负负得正的运算,则在学习代数课本中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解释,法国文豪司汤达(1783—1843)在学生时代就曾被这个法则困扰了很久,他的两位数学教师迪皮伊先生和夏倍尔都未能给他一个令他信服的解释,司汤达因而对数学和数学教师产生了不信任感,他说:“到底是我的两位老师在骗我呢还是数学本身就是一场骗局呢?”显然为了减少学生学习负数乘法运算的理解困难,利用生硬的“规定”的方法直接引入负负得正的法则是不可取的。下面是引入方法帮助同学们理解。
每个孩子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所以,他们应当对故事有着更多的兴趣和热情。而对于学生来说。对比较强烈的概念会给他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如好与坏、善与恶等。下面这个模型应该可以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受。
故事模型
好人(正数)或坏人(负数)进城(正数)或出城(负数)好(正数.)与坏(负数),如果好人(+)进城(+)对于城镇来说是好事(+)。所以(+)×(+)=+:如果好人(+)
出城(-),对于城镇来说是坏事(-),如果坏人(-)进城(+)对城镇来说是坏事(-)即(-)×(+)=-所以如果坏人(-)出城(-)对于城镇来说是好事(+),所以(-)×(-)=+
“负债”模型
M.克莱因认为,“如果记住物理意义,那么负数运算以及负数和正数混合运算是很容易理解的”。他解决了困扰人们多年的“两次负债相乘的结果是神奇的收入”的问题。
一人每天欠债5美元,给定日期(0美元)3天后欠债15美元。如果将5美元的债记成-5,那么每天欠债5美元欠债3天可以数学来表达:3×(-5)=-15。同样一人每天欠债5美元,那么给定日期(0美元)3天前,他的财产比给定的日期的财产多15美元,如果我们用-3表示3天前,用-5表示每天欠债,那么3天前他的经济情况可表示为(-3)×(-5)=15
运动模型
一个人沿着公路散步,规则如下:选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那么向左的方向为负方向。即向右走为正数,向左走用负数表示,依照时间的顺序,将来的时间用正值,过去的时间为负值,人的初始位置在零点。

+4 × -3 = -12

测量型模型
某气象站测得海拔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0.6度,观察地的气温是零度。问在观察地点以下3千米的地方气温是多少度?我们规定,气温升高为正,气温下降为负。观察地点以下为负,观察地点以上为正。易得上述问题的算式为(-0.6) ×(-3)=1.8
动手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需要摄像机作为道具,也希望同学们从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假设一个干净的塑料水箱有一个透明的排水管,排水管的排水速度为每分钟3加仑。用摄像机拍下排水管前几分钟的排水过程(这里的“排水”看作为负数,如果我们播放时放2分钟,可以看出水箱里的水减少6加仑,而3分钟后,水减少9加仑,假设我们现在将录像带到放2分钟(这里的“倒放”看作负数),那么水箱的水会增加6加仑的水。
如何解释“负负得正”
现实模型不足以让司汤达这样的聪明孩子完全信服。这时候,我们还可以用如下方法来解释为何“负负得正”。
第一种是直接用运算律的方法:
(-1)×(-1)=(-1)×(-1)+0×(-1)
=(-1)×(-1)+[(-1)+1] ×1
=(-1)×(-1)+(-1) ×1+1×1
=(-1) ×(-1+1)+1
=1
第二种是反证法:假设负负得正,则由假设: (-1)×(-1)=[2+(-1)]
=(-1) ×2+(-1) (1)
另一方面: (-1)×(+1)=[1+(-2)] ×(+1)=1+(-2) ×1 (2)
若正负得负,则由(1)得-1=-3,不可能:若正负得正,则由(2)得1=3也不可能。也就是说,无论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的乘积是正数还是负数,上面的结论都是不成立的。因此-1×(-1 )= —1的假设是错误的。必有(-1)×(-1)=1
上面的“证明”严格地说不过是两种解释而以。因为我们的依据是正数和零所满足的运算律包括:0+a=a,0×a=0;a+b=b+a;a×b=b×a;等。19世纪德国数学家汉克尔早就告诉我们。在形式化的算术中。“负负得正”是不能证明的,大数学家克莱恩。也提出忠告:不要试图地去证明符号法则的逻辑必要性,“别把不可能的证明讲得似乎成立”。实际上面的“证明”表明:当我们把非负整数所满足的运算律用于负数时,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只能是正数。数集扩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运算律的无矛盾性,诚然,你可以规定“负负得正”,但是这样做时,你至少必须放弃正整数集所满足的其中一个运算律。这大概是我们能向汤姆达亮出的最后一张底牌了。然而,数学教育研究结果表明:孩子知识的建构并不是通过演绎推理,而是通过经验收集、比较结果、一般化等手段来完成的,仅仅向学生讲述运算率并不能收到你所期望的效果,因为学生并不情愿利用这些运算率。这与历史的启示是一致的,无疑,现实模型是我们不可缺的教学方法。

1、乘法运算的法则“负负得正”只是一种规定,数的运算法则本来是规定的,而不是推导出来的。先规定运算法则,然后研究运算律是否成立。

2、怎样规定运算法则,不能是任意的,要看数系本身的性质。如为了反映客观实际的某种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每个孩子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所以,他们应当对故事有着更多的兴趣和热情。而对于学生来说。对比较强烈的概念会给他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如好与坏、善与恶等。



(-1)×(-1)=+1
运用负负得正的方法
负负得正的方法是不是
1-1=0 1+(-1)=0 1×任何数=任何数 0×任何数=0
如果套路进去就等于 [1+(-1)]×(-1)=0×(-1)=0 运用1×任何数=任何数 第一项=(-1) 零乘任何数=零 所以第三项=0 (-1)×(-1)不知道所以设第二项为X 现在有一个等式 (-1)+X=0 解开X=1 所以等于1

定理


为什么负负得正?视频

相关评论:
  • 17867329145为什么负负得正?
    茅峡姣负负得正的通俗解释是两个负数相乘最后得出的数是正数。数学中负负得正的意思是两个负数相乘最后得出的数是正数。乘法运算的法则“负负得正”只是一种规定,数的运算法则本来是规定的,而不是推导出来的。先规定运算法则,然后研究运算律是否成立。负负得正:负负得正的意思是指两个负数相乘的积为正。

  • 17867329145为什么负负得正?
    茅峡姣1、乘法运算的法则“负负得正”只是一种规定,数的运算法则本来是规定的,而不是推导出来的。先规定运算法则,然后研究运算律是否成立。2、怎样规定运算法则,不能是任意的,要看数系本身的性质。如为了反映客观实际的某种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每个孩子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所以,他们...

  • 17867329145“负负得正”什么意思啊?
    茅峡姣“负负得正”的意思是指两个负数相乘的积为正。法则1:两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法则2: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法则3: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法则4: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

  • 17867329145负负得正的原理与证明是什么?
    茅峡姣为什么“负负得正”?对于这个问题,也许你根本没有考虑,也许你的解释是“课本规定如此”。这个回答不能满足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大家,请大家了解一下“负负得正”的发展史。众所周知,负数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在《九章算术》中方程章给出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而负负得正直到13世纪末才由数学家朱士杰...

  • 17867329145负负得正是什么意思
    茅峡姣负负得正在数学中通俗的解释就是两个负数相乘会等于正数(例如(-1)X(-2)=2)。也可以用有理数的加减法来解释,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如-(-5),也是负负得正等于5。乘法运算的法则“负负得正”只是一种规定,数的运算法则本来是规定的,而不是推导出来的。在定义负数的时候,...

  • 17867329145为什么负负得正
    茅峡姣负负得正是负数乘以负数实际上是两次取反的操作,而取反的操作是对称的。在数学中,负负得正的规则可以从数的乘法和加法的性质来理解。当一个数是负数时,表示的是正数的相反数。例如,-3是3的相反数。有两个负数相乘,比如(-3)*(-2),实际上就是3乘以2的结果的相反数。3乘以2等于6,6的相反...

  • 17867329145如何理解“负负得正”这个口诀?
    茅峡姣初一数学“负负得正”口诀完整版:正正得正、负负得正、正负得负。该口诀是指有理数乘法法测,表示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其实,这个口诀是根据乘法运算规呗侧改编出来的,利于记忆和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与...

  • 17867329145负负为何得正
    茅峡姣正和负是两个对立面。 “正”代表正面,“负'代表相反面."负负”也就是“负”的相反面,负的相反面就是正。所以负负得正。

  • 17867329145负负得正,正正得正,正负得什么?
    茅峡姣“正正得正、负负得正、正负得负”是指正负数的乘法口诀,两个正数相乘的积是正数,两个负数相乘的积是正数,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乘的积是负数。正数前面常有一个符号“+”,通常可以省略。在数轴线上,正数都在0的右侧。负数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去除正数前的正号等于这个正数的绝对值...

  • 17867329145为什么负负得正,正正却不得负
    茅峡姣这支出了负一次,也就是与支出的方向相反的一次,也就是收入了一次,收入了一次十元,结果就是正十元。因此也可以说,支出了负一次,结果自己收入了十元,支出了负二次,就是负二乘负十,也就是收入了两次十元。这就是负负得正的实际事例和道理,将类似的数学运动总结成规律,就是乘法中的负负得...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