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到12岁称为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6岁到12岁称为什么

  6岁到12岁称为什么,对于孩子,每个家长都关心的话题一定是孩子的成长阶段问题,这也是现在社会的每个家长都有都重点关注的,他们都希望宝宝健康成长,那么6岁到12岁称为什么?

  6岁到12岁称为什么1

   孩子在6-12岁年龄阶段

   称为儿童的中期和儿童后期

  是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此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也是最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时期。面对行为问题中常见的厌学、脾气躁、逆返、任性、拖拉、胆怯、敌对、冲动等现象,父母常常感到一筹莫展。我在做子女教育咨询中发现,父母反应(确切的说是母亲在反应)孩子最多的是:“我感到恼火的是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拖沓得很!”或“我最头疼的是我的孩子太任性了”。

  我们看,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拖沓、任性问题时,他们明显的情绪态度是“恼火”、“头疼”!这就说明,父母在当时非常生气,处在“拿他或她真没办法”的无奈中。

  其实,儿童所有的行为问题,不管是好的坏的都反映着我们父母的行为方式。儿童自出生时,如果我们把他看着是一张白纸,那么,最早在白纸上面绘制画的是我们父母。白纸上逐渐增多起来的图案,就是儿童逐渐表现出来的行为现象。如果图案很清晰、明朗,让人喜爱,那说明绘画人的艺术水平高;如果图案看起来晦暗、紊乱,让人心烦,那还是说明绘画人的水平低。

  因此,孩子种种行为问题(白纸上的图案),是我们成人制造(绘制)出来的,而成人中最主要的就是孩子的父母。从这个角度说明,要改变孩子不好的行为,父母首先要找准你在“白纸”上绘制画的过程中,问题出在哪里?是落笔太轻、还是太重?是你情绪抑郁时而选择的色彩太灰暗、还是你脾气暴躁时胡乱作画……

   我想从以下方面来分析,孩子的拖沓、任性与父母行为模式的关系:

   第一、孩子“拖沓”与“任性”之间的关联和它们所表达的意义:

  从词义上理解,“拖沓”是做事情拖拉、没效率,“任性”是不听别人意见、执坳。看起来这两者有明显区别,但这两种现象有着相关性,即任性与拖沓是反映同一种教育方式下的两个不同侧面。拖沓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较“软性”的对抗,而任性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较“生硬”的对抗。

  虽然在有些孩子身上,这两种现象都很明显,在有些孩子身上,似乎只存在其一。不过,看似只表现了其中之一问题的孩子身上,同时也隐含着另一种问题的性质。就是说看起来很拖沓的孩子,其实是在用脱沓的手段,说明他的任性:不想按你说的那样做!

  很任性的孩子,总要以某种或多种方式来表达他的这种执坳个性:要么不等父母话说完,他扭头就走;要么就是你说你的,我拖拉我的;要么就发脾气;要么就是不吭声……因此说,孩子的拖沓就是他的任性,孩子的任性可以用拖沓来表现。

  在孩子们言谈举动里,经常有我们需要解读的密码。可惜,我们许多父母总以自己成人的见解去论说孩子的问题,说孩子有问题。但父母一点不清楚,孩子的问题往往隐藏着他们真实的担忧、愤怒、失望、伤心等。

  孩子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受经验和知识的局限而很难用语言表明,他们主要是依靠行为语言来表达。

  比如说,性格孤僻的孩子偏爱独自一人玩耍,但往往也产生生动的幻想,也会热衷于电视和游戏,因为这里面有他忠实的伙伴可免除他的`孤独。

  有些孩子常爱挖他的鼻孔、吸允拇指、咀咬指甲、玩弄性器官等,这些动作本身,说明与孩子婴儿期(口唇期)满足缺失有关。

  有些孩子有偏食或拒绝吃饭的行为,多半是通过这些行为惩罚关系人:他们的父母,因为他心里有来自关系人某种方式或态度的伤害。

  有些孩子总是表现出对玩具的破坏、恶作剧、捣乱等攻击行为,这说明孩子内心有愤怒和伤心,而造成愤怒和伤心的可能性却很多:或许他在同伴中从没得到过重要角色,或许游戏中玩输了,等等。

  那么,总表现得拖拉或任性的孩子,其内心是无助的、情绪是不愉快的,他这种行为背后的无意识语言在说“我斗不过你,我就要这样才舒服。”拖沓的信息里,隐藏有孩子对父母总是“催促”的不满与报复;任性的种种表现的信息里,隐藏有孩子不得不反抗的敌意,而敌意说明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中,父母很少甚至没有承认或接受过孩子的情感,而是对孩子过多的干涉。

   第二、拖沓与任性的孩子的父母,必有其以下行为模式:

  性格急躁、思维反应快、处事较果断、高价值观、高期望值、讲究效率、喜欢操控和教导人。他们养育孩子的方式,主要以说教、给现成的答案、命令“你要…”“你应该…”“你不应该…”等。在这种行为模式下,孩子体验的是:总有人为我安排、操心、做事,而不必独立思考。因而难以养成对自己行为的责任能力。

  唠叨型的父母,以成人的行为标准要求孩子。有关日常生活上的事,小孩子不可能很快地、熟练地掌握技巧,他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逐渐快速地穿衣服、吃饭、做手工、做上学前的准备工作。

  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就是你的态度:耐心的等待,对任务的困难进行一点评价。如“收拾好床铺很不容易”、“一个小时做好这个模型很难”等。

  这样的评价对孩子有潜在的鼓励,不管他们的努力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如果孩子成功了,他们知道一件很难的事情被征服了,会有满足感;如果孩子失败了,父母知道这件事很难,他们会感到安慰,这样,孩子感觉到了理解和支持,这会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

  而持成人观念的父母,特别是唠叨型的母亲,在孩子做某件事情失败时,或孩子没按她的时间要求做某件事情时,一般从来没允许孩子说出他们的想法,而是以不停的唠叨和不满意的情绪态度,数落和要求孩子(此时的孩子,感觉到的是自己能力不够)。如果重复的是这种行为模式,孩子的“无能感”会导致退缩行为。可以这样说,拖沓、任性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用成人对效率的要求在“训练”孩子。

  但孩子的生活是不可能被大人对效率的需要所控制的,因为效率对孩子来说,是束缚、是敌人。就孩子的情感而言,效率的代价很高,它可能耗损孩子的.才智、抑制兴趣,可能会造成情感的压抑和性格的极端任性。

  因为孩子需要试验、探索、努力的机会,也需要耐性(耐性意味着给他人时间),需要在没有催促和训斥的情况下学习。所以,大多数孩子的动作慢,就是被大人对效率的一味要求弄出来的。

  由此,我们看出,父母的行为模式决定着孩子的行为表现。因此,要改变孩子的拖沓与任性,父母首先应正视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你是容易激惹、看不惯孩子动作慢、难以自控情绪等,那么,在要求孩子之前,先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态度,避免给予孩子不信任和不耐烦。其次,要学会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这意味着父母的行为模式应符合孩子的心智成长的规律。

  6岁到12岁称为什么2

  儿童指的是0-18岁,在18岁个体发育成熟之前,都称之为儿童,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将儿童分成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刚刚出生到出生后28天之内,称之为新生儿期。一岁以前称之为婴儿期,1-3岁称之为幼儿期。3-5岁,也就是入小学之前,称之为学龄前期。6-12岁,也就是儿童在小学学习期间,称之为学龄期。一般女孩到了9-11岁,男孩11-13岁,就进入到了青春前期。在16-18岁左右,青春期结束,标志着个体发育成熟。

   具体界定:

  0周岁为婴儿。

  1周岁-6周岁为幼儿。

  7周岁-12周岁为儿童(与少年期重合,也可称少年儿童或少儿)。

  13周岁-17周岁为少年(也可称青少年)。

  18周岁以下在联合国儿童公约中属于儿童。

  18周岁-65周岁为青年。

  66周岁-79周岁为中年。

  80周岁以上为老年(也可称晚年、暮年)。

   培养

  儿童时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儿童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儿童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知识,思想,价值观,世界观等等在这个时期都是处于一个启蒙的阶段,所以对儿童的培养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儿童的培养关乎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6岁到12岁称为什么3

   1、新生儿期。

  从娩出到生后28天。

   2、婴儿期

  指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的一段时期。是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最短的一个阶段。

   3、幼儿期

  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

   4、学龄前期

  幼儿满3岁后至7岁前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儿童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时期,故称学龄前期。此时体格生长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智能发育较幼儿期更加迅速,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有了广泛的接触,知识面能够得以扩大,自理能力和初步社交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5、学龄期

  指6~7岁入小学起至12~14岁进入青春期为止的一个年龄段。脑的形态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

   扩展资料:

  儿童期是人生发育的最重要阶段。年龄越小,差别越大。生长表示身体和器官的量的增长。生长与发育关系密切,是身体在质和量两方面进展的动态变化。

  全身各系统发育的速度不同,一般按自上而下的次序进行。头部发育最早,停止也早;下肢发育的开始及停止较迟;神经系统和淋巴系统的发育先快后慢。出生后第一年,脑的发育最快。幼儿期咽部淋巴组织和扁桃体增长较快,10岁以后发育减慢。生殖系统及肌肉到青春期后方迅速发育。身高及体重在乳幼儿期及青春期有两次高速度增长。




6岁到12岁称为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5938587179学龄儿童是几岁到几岁?
    钮咽诚答:学龄儿童一般是指6岁到12岁,更具体精准的说学龄期是指6~7岁入小学起至12~14岁进入青春期为止的一个年龄段。一般是6岁至12岁这个年龄段的为儿童,脑组织的形态结构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进展比较快,已经有了应对学校与社会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所以称之为学龄儿童。儿童的成长阶段:从胎儿...

  • 15938587179人的各个年龄段称呼?
    钮咽诚答:老年——皓首,又称“白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五、百岁以上:100岁——期颐、上寿;120岁——花甲重开;140岁——古稀双庆。

  • 15938587179小学阶段的孩子在心理上处于什么阶段呢?这个阶段是从几岁到几岁呢?
    钮咽诚答:小学阶段的孩子,通常指的是6岁到12岁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心理上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被称为“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的第三个阶段,紧随前两个阶段:感觉运动期(出生至2岁)和前运算阶段(2岁至6、7岁)。在具体运算...

  • 15938587179一到一百岁的年龄称呼
    钮咽诚答:6、12岁:金钗之年。7、13岁:豆蔻、舞夕之年。8、15岁:及笄、束发、舞象之年、成童、郑玄。9、16岁:二八、破瓜、碧玉年华。10、20岁:加冠、结发、弱冠、桃李年华。11、24岁:花信年华。12、30岁:而立之年、始室、克壮、半老徐娘。13、40岁:不惑(不惑之年)。14、50岁:艾、半百、...

  • 15938587179“十八岁少女”在古代称为什么?
    钮咽诚答:以下是各年龄段女性的称呼:10岁(女)——髻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14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15岁(女)——及笄之年,6岁(女)――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蓓(信)年华,出嫁——标梅之年,30岁(女)――半老徐娘。

  • 15938587179儿童到了12岁属于哪一个阶段
    钮咽诚答:孩子在6-12岁年龄阶段,称为儿童的中期和儿童后期,是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也是最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时期。面局铅对行为问题中常见的厌学、脾气躁、逆反、任性、拖拉、胆怯、敌对、冲动等现象,父母常常感到一筹莫展。我在做子女教育咨询中发现,父母反应(确切的说是...

  • 159385871796岁到12岁属于什么时期
    钮咽诚答:6-12岁正处于儿童期,也称为学龄期。1、胎儿期:是指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娩出之前,称之为胎儿期;2、新生儿期: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之内;3、婴儿期:是指一岁之内的孩子;4、幼儿期:指1-3岁的孩子;5、学龄前期:指三岁到上学之前;6、学龄期:一般是6-12岁;7、青春期:12岁之后到...

  • 15938587179童年、少年、青年分别是几岁到几岁?
    钮咽诚答:根据发展心理学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2岁, 幼儿期2-3岁 。学龄前期3—6、7岁 。学龄初期6、7—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30岁 。中年期30—50岁。 老年50岁以后。国际上通常按0~14岁,15~64岁,65岁以上对人口总体做不等距分组,分别称为少年人口,壮年...

  • 15938587179人的一生按年龄可划分圴几个阶段
    钮咽诚答:根据新年龄分段,人的一生分为六个年龄段:1、0(初生)-6岁为婴幼儿;2、7-12岁为少儿;3、13-17岁为青少年;4、18-45岁为青年;5、46-69岁为中年;6、>69岁为老年。

  • 159385871796岁到12岁属于什么时期
    钮咽诚答:6-12岁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通常被称为学龄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从具体转向抽象,从表面转向深层次。尽管到了11岁以后,孩子们的认知仍然倾向于具体形象,但他们的思维正在逐步向抽象概念发展。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积极的反馈,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信心和正确态度。学龄期儿童需要规则来引导...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