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表现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巩固于西汉

西汉时期地方政治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又有所变化。为巩固封建统治,西汉初年实行郡县制、封国制并行制。后来,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导致“王国问题”,严重威胁到西汉中央政权。景帝“削藩”到武帝推行“推恩令”,逐步削弱王国的势力,解除了王国对西汉中央政权的威胁。

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治乱”,将诸侯任免权收归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弱化王国,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2、隋唐道州县

隋文帝废郡,地方行政机构实行州县两级制。唐太宗时,在隋朝州县两级制的基础上,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演变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

3、唐朝:中央集权削弱

唐玄宗在边境置藩镇,长官叫节度使,后发展为割据势力。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生叛乱,长达8年,唐朝由盛而衰。

4、加强于北宋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改变唐后期以来“君弱臣强”的局面,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举措是:

(1)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设置枢密院调军,兵部统军,充实禁军并实行更戍法。

(2)中央派文官做地方官,防止武将割据。

(3)财政上,地方税收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转运使转运中央掌控。宋朝地方政权分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

5、发展于元朝

(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元朝疆域辽阔,郡县制已无法解除管理问题;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现状;蒙古族较汉族落后,人数少,需要地方发挥作用。(过渡)从汉朝至元朝,不但地方的政治制度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而且中央政治制度也在随之而不断变化。

(2)措施:建立行省制度;省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

(3)评价:行省制度便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汉承秦制,强化皇帝制度

西汉初期的中央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汉承秦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实行皇帝制度,维护皇权,这一做法也为后来各王朝所沿用;二是在中央设立三公,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

到汉武帝时,“中朝”成为西汉重要的中央决策机构,尚书令的权力日益重要,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的权力被削弱,演化为执行机构。到了东汉光武帝时,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的权力。

2、隋唐:创立与完善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最大变化是唐朝中央机构中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主管都在行使宰相职权。这样,唐朝中央机构就有三个宰相,而汉朝时只有一个宰相。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相对于汉朝的中央官僚机构有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也是逐步完成的。

尚书省最早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当时叫尚书台),魏晋南北朝时除了尚书省以外,又相继设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正式形成。隋朝时期,进一步确立尚书省、内史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使之成为中央政府最重要的权力机关。唐朝时三省六部制更加完善,为唐朝政令的畅通起了重要作用。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以后历朝所沿用。

(1)部门: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沿革:“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是中书省、再是门下省;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中央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其中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掌政令的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

(3)职能:“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4)评价: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政治的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3、宋朝:

唐朝末年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节度使拥兵自重,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当时后周一名掌握兵权的大将,他通过发动“陈桥兵变”而建立了北宋王朝。赵匡胤做皇帝后,害怕武将发动兵变夺权的事在他当皇帝时重演,所以就想办法削夺大将兵权来加强皇权。

宋太祖认为影响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的重要因素就是相权,因为北宋刚建立时,沿用唐朝三省六部制,由宰相掌管全国的行政、军事和财政大权。宋太祖后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使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他的具体措施是让中书门下行使宰相的行政权,后来又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还把原来由宰相把持的军权和财政权分别交给枢密院的枢密使和三司使掌管。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进一步削弱宰相的权力,使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但事情有利也有弊,北宋由于把宰相权力分割了,使得中央权力过于分散,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密切,制定政策不切合实际,这是造成后来北宋贫弱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中央权力过于分散的情况,在元朝建立后有所改变。

(1)初设中书门下,后增设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使(简称“二府三司”)

(2)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力,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政。 

4、元朝:

和秦隋两个朝代相似。秦、隋、元三朝相似之处有:结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统一,都开创了重要的新制度,且为后世沿用。

元世祖健全了中央官制,在加强皇权制度方面有了新发展,在中央设立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和最高军事管理机构枢密院,同时设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元对西藏的统治与治理非常重视,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对维护民族大家庭和睦相处取得了卓越成绩。

中书省,强化相权: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以下,设右、左丞相为实任的宰相。下设平章政事、右左丞、参知政事为副相,与金尚书省制同。右在左上,与汉制不同。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尚书、侍郎分理政务(至元七年定制)。

因此,元代的中书省取代了前代的三省,实质上是把原来的三个丞相变成现在一个丞相的职位,因而强化了相权,也就加强了皇权。

三、选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察举制

(1)含义:汉代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的为官制度。

(2)目的:广泛搜罗、管理人才

(3)标准:孝廉、秀才(后称茂才)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1)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九品指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

(2)标准:门第

3、隋唐:首创并完善科举制

(1)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是形成。

(2)标准:才学

(3)评价: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扩展资料: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表现视频

相关评论:
  • 18573506720高一历史必修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核心知识点
    牛帜唐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朝推行察举制,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魏晋南北朝时,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隋朝时,科举制形成,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如武举、殿试等。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 18573506720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
    牛帜唐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④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⑤...

  • 18573506720汉到宋元的中央政治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牛帜唐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三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③[...

  • 18573506720概述从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影响,中央集权制的...
    牛帜唐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想知”。又设谏院,以弹劾大臣,使宰相难以在处理朝政中施展作为,加强了君主专制;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而这一制度沿用至今,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在中央,元朝宰相权利过于庞大,最后导致皇帝地位频频更变,社会动荡。希望能帮助到你ˆ_ˆ...

  • 18573506720从汉朝至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不会的来了...
    牛帜唐4.汉初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的方式,封国逐渐强大,出现“七国之乱”。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封国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5.隋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6.宋朝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方式,把地方的财权、兵权、行政权收归中央,削弱了地方权力。7.元时建立行省制度,加强了...

  • 18573506720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 相权逐渐加强还是以皇帝为中心的...
    牛帜唐皇权加强 元:中书省长官相当于宰相,权力大到可以左右皇帝的继承 相劝反弹 总体来看,皇权是一步步加强的。很多人困惑是因为看到到元代相权反弹了,这只是昙花一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趋势是不断加强的,明清更甚。

  • 18573506720概括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牛帜唐1)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①“汉承秦制”。②汉武帝用布衣为相;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为尚书令,形成“中朝”;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称“外朝”。③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的权力,形成决策的中枢机构。④魏晋南北朝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⑤隋唐时期,确立了三省六部制。⑥宋初,...

  • 18573506720中国古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何特点
    牛帜唐其二体现在官员的选拔制度。从汉到晋再到南北朝(主要是其中的南朝)实行察举制官员的选拔产生牢牢地把握在士族豪门,门阀大户的手中因此出现了西汉末年和东汉末年宦官,外戚,权臣交替掌权的局面,出现了东晋的王家与谢家把持朝政的状况等。隋唐时期形成了科举制,宋代王安石变法废除了封荫制,此后权臣就...

  • 18573506720简述从汉至元中央官制的演变.
    牛帜唐秦、汉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

  • 18573506720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牛帜唐列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①中央政治制度:秦朝,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汉朝,建立中朝;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完善;宋朝,中枢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削弱相权;元朝一省制——中书省;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②地方政治制度:秦,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并设州部;宋朝,...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