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是什么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大禹治水在于疏导!什么意思~

大禹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措施是疏通多条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流到大海里去。
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该事迹也被多数中国古代文献所记载。

扩展资料“大禹治水”蕴含全球治理智慧
新兴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应为推动全球治理奉献本国独有的理念和智慧,从而不断完善当代全球治理的机制和规则。中国式全球治理理念之一即蕴含在“大禹治水”这则寓言中。如果做个比喻,“一带一路”与大禹“开凿九州水道”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即是“凿通”阻碍国家经济贸易交流的自然、人为壁垒,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大禹以“疏导”的方式治水,对于当代全球治理在应对贫富差距、环境破坏等一系列挑战方面颇具启发意义。
同样,李冰父子的治水经验,如“深淘滩,低作堰”也可以概括为是一种既减少国际经济贸易壁垒,又在实现多国间互联互通方面深耕易耨,进而实现政治秩序、社会稳定之下有序发展的中国式全球治理理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禹治水

三皇五帝时期,大禹奉皇帝舜的命令,继承父业,负责治理黄河水患。大禹总结吸收了父亲鲧治水期间的经验教训,从堵截治水的方法中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治水方法,疏导治水。


大禹治水图
大禹认为想要缓解黄河灾情吗,最佳的方式就是将其水量均匀分布,引导其顺利东流如海,也就是疏导的方法。并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原分为九个州,分别是冀州、青州、徐州、衮州、扬州、豫州、雍州、荆州,并由此将这片山山水水作为一个整体,欲治水先治山,将这九州的土地疏通平整,创造了大量肥沃的土地。经他治理过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通过治山,使得疏通水路,不造成堵塞泛滥的情况。
接下来就是理通水脉的工程了,与水周旋需要的是智慧,水之理,遇柔则柔,遇刚则刚,刚柔并济,实难掌握其运理。大禹运用他的智慧,解决了黄河河段上的各类问题,最具代表的就是黄河上游的龙门山河段。龙门山处于梁山北面,大禹从甘肃积石山引出的水路恰巧被龙门山给挡住了,勘察地形,大禹当即决定凿开龙门山。但是偌大的龙门山该从何处下手呢?大禹计划了一个省时省力的方案,只开凿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便将水成功引入。因为龙门地势颇高,很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但仍能看见很多鱼在拼命地向上而跃,便成就了“鱼跃龙门”的景象。
大禹治水故事介绍
大禹治水是古代神话故事,其故事背景是上古时期,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大战,最后共工败在祝融手下,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洪水泛滥。最后只得请来女娲娘娘收拾这烂摊子,将天上的窟窿补上,但民间的洪水之灾却成了遗留问题。


大禹治水浮雕
直至三皇五帝时期,华夏民族成为一支稳定的部落力量,鲧、禹父子授命,治理黄河水灾。鲧治理黄河水灾耗费了九年,仍为见其效,当时的首领舜降罪于他,革去官职,流放羽山。经过众人举荐,这项任务便由鲧的儿子大禹来继承。大禹深知肩上担子沉重,授命后当即收拾行囊与妻子告别,此时妻子正怀上了大禹的儿子,但为了不阻碍丈夫的志向,隐瞒不予告知。
大禹带领着伯益、后稷等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实地考量了各地的水文地理,山势脉络,而大多地方都在穷乡僻壤之地,条件极为艰苦,大禹一行人手持准绳与规矩,走到哪里便测量到哪里,足迹遍布黄河沿岸。
在勘测的过程中,大禹亲眼所见当地百姓深受水灾之害,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看到民众眼里的挣扎与期望,大禹心中更加坚定了不治水灾不言归家的决心,十三年期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未曾见过他刚出世的儿子。
最终大禹成功治理了黄河水灾,驯服了咆哮奔腾的黄河,使其平缓地流入渤海,黄河沿岸的田地皆成为了万亩良田,百姓安居乐业。
大禹治水的启示是什么
尧舜时代,禹奉舜之命,负责治理黄河水患,采用疏导之法治理黄河泛滥问题,历时十三年,终于平息了这滚滚洪水,消弭了水患。大禹成功治水,传诵至今,其中所包含的深意历久弥新,给世代之人带来启发。


大禹治水
启示一,将大禹治水的方法借喻到教育上,变“堵”为“疏”,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正值年轻气盛的年龄阶段,往往会犯各种错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遇到问题学生往往会以“禁止”、“不许”、“责令改正”等字眼来限制学生行为,但实践证明,采取这种以堵为主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将学生管教的服服帖帖规规矩矩,抑制其活泼好动的天性,对学习的兴趣与个人的才智都会收到影响,“高压之下,草木难萌”,正确的教育方式应秉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方式,重于引导,而非堵塞。
启示二,大禹治水历时十三年,这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成就大家牺牲小家的奉献精神已融入民族精神之中,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更是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含义。当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是一个十岁的孩童,正守在门口翘首盼望着父亲,大禹抚摸着儿子的额头,告诉他,水患为治,百姓尚不能安居乐业,又何谈个人一家团圆,随即离开。可见其治水恒心,与先忧家国的责任心。
大禹治水是不是真的
在世界诸多民族的古老传说中,都有取材于大洪水的故事背景,而中国的洪水传说版本就是大禹治水,而有人为追溯该传说的真实性,特此对尧舜时期的气候地理进行了资料考证。


大禹治水人像画
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到前22世纪,华夏民族孕育地所处的北半球气候大幅度降温,在公元前22世纪之后,气候突变,半球气温普遍转暖,经历了几个世纪低温而成冰川迅速融化,导致北半球河流中下游河段聚居区域发生大规模的洪灾。
根据地质学研究,黄河在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前150年期间经历了一次大变道,原本是在山东一带流如海,改道成为由北注入大海,就是现今河北、天津方位入海。故而黄河泛滥影响了中下游各个部落的生存环境,因为大家推荐鲧、禹父子两相继治水,他们所处的部落原本权利极其微薄,但在治水成功之后,权势声望都水涨船高,夏氏子孙利用这个时期所获得的威望,加强权势,建立王朝。
这次洪水之灾可能延续了一、二百年的时间,各部落的文化传承都收到了极大的影响,居于下游的商部族首领冥在治水的过程中丧命,部落文化随即消散;豫西、晋南的河南龙山文化在二里头文化中得到了延续,山东龙山文化在水灾之前极为兴盛,但却受到洪灾严重的消耗,在这段时间内逐渐衰落。
通过气候变迁来了解史前文明是一种切合实际的考证方式,同时也发现了传说中存在的一些不符合现实的说词,大禹通过疏导的方式解决洪水之灾,未免太缺乏说服力,洪灾放之现代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疏通九州、开辟九山并非人力所及,因而考据者猜测,大禹治水,正值气候好转,季风降雨正常化,植被恢复,河流改道完成,洪灾自然跟随气候的改善而平息,正巧被大禹捡到这个便宜罢了。
大禹治水是不是成语
大禹治水讲述的是尧舜时期的故事,大禹凭借其创新的智慧与坚毅的责任心成功平息了黄河灾患,这则典故后被引用为成语,褒奖这类具有奉献精神与创新精神的人或事。


大禹治水
三皇五帝时期,华夏民族成为一支稳定的部落力量,鲧、禹父子授命,治理黄河水灾。鲧治理黄河水灾耗费了九年,仍为见其效,当时的首领舜降罪于他,革去官职,流放羽山。经过众人举荐,这项任务便由鲧的儿子大禹来继承。大禹深知肩上担子沉重,授命后当即收拾行囊与妻子告别,此时妻子正怀上了大禹的儿子,但为了不阻碍丈夫的志向,隐瞒不予告知。
大禹带领着伯益、后稷等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实地考量了各地的水文地理,山势脉络,而大多地方都在穷乡僻壤之地,条件极为艰苦,大禹一行人手持准绳与规矩,走到哪里便测量到哪里,足迹遍布黄河沿岸。
在勘测的过程中,大禹亲眼所见当地百姓深受水灾之害,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看到民众眼里的挣扎与期望,大禹心中更加坚定了不治水灾不言归家的决心,十三年期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为曾见过他刚出世的儿子。
最终大禹成功治理了黄河水灾,驯服了咆哮奔腾的黄河,使其平缓地流入渤海,黄河沿岸的田地皆成为了万亩良田,百姓安居乐业。
大禹治水指哪条河
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流域水患严重,每逢秋收时节,一场黄河泛滥便会导致颗粒无收,大量种植田被荒弃为废田,整治黄河水灾问题成为了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大禹治水图
尧舜时期,黄河流域水文情况极不稳定,时常泛滥,严重影响沿岸百姓耕种生活。为解决洪水泛滥问题,尧召集部落首领进行商讨,众人皆举荐鲧负责平息洪水灾害,鲧采取障水法,在河岸两边建立堤坝,水涨多高,堤坝就建多高,如此消极工程未能解决水患,反而加重灾情,治水九年期间,鲧治水不利,被当时继位的舜降罪流放。
舜在位期间,同样重视黄河水灾一事,任命禹继任治水之事,为了不重蹈覆辙,禹采用疏导方法来治理黄河泛滥问题,虽然工程极为浩大,但成效显著,耗时十三年,大禹最终功成身退,载誉而归。
自此从中国古代历朝史书上记载的水灾,虽时有发生,但都得到了较好的整治,汉唐之后,黄河流域的植被大幅减少,导致古都重镇皆成为不毛之地,众多的人文遗产消失殆尽,黄河流域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历史上数度更改河道,濒临枯竭,沙土沉积导致河床抬升,地上河问题更是亟待解决。
进入现代以来,环境问题已上升至重要问题,人类与自然的抗争也逐渐向和谐共处过渡,希望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能崇焕生机。

大禹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措施是疏通多条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流到大海里去。 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是什么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视频

相关评论:
  • 15970695570大禹治水的方法是疏导而不是堵塞
    萧霍宏大禹治水非堵而疏是什么意思大禹治理水患时不是用堵住缺口的方法,而是用疏导的发法大禹治理水患时不是用堵住缺口的方法,而是用疏导的发法(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是没能奏效,因为他只是堵,而不是疏导。)大禹治水不是采取堵的方法,而是疏导(所以成功)大禹治水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

  • 15970695570大禹治水采用什么治理方法?
    萧霍宏大禹从实际情况出发,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采用以疏导为主,辅之以拦蓄的综合治理的方法。所谓疏导,就是“疏川导滞”,疏通河道,导泄积水;所谓拦蓄,就是“陂障九泽”,拓建湖泊,便于将水汇于低地。

  • 15970695570大禹治水采用的是什么的办法。
    萧霍宏三皇五帝时期,大禹奉皇帝舜的命令,继承父业,负责治理黄河水患。大禹总结吸收了父亲鲧治水期间的经验教训,从堵截治水的方法中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治水方法,疏导治水。 大禹治水图 大禹认为想要缓解黄河灾情吗,最佳的方式就是将其水量均匀分布,引导其顺利东流如海,也就是疏导的方法。并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原分为九个州...

  • 15970695570大禹治水里的因势利导的意思是什么?
    萧霍宏就是采取疏导的方法。大禹没有采取通常人会想到的堵塞方法,而是灵巧地运用了疏通的方法,这是因为他因势利导.因势利导意为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 15970695570大禹治水的方法
    萧霍宏大禹治水的方法如下:1、疏导: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将大河的水导流入小河,再将小河的水导流入沟渠,从而将整个流域的水流进行重新分配。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轻洪水灾害,还可以让更多的水流得到合理的利用。2、修筑堤坝:为了防止洪水泛滥,大禹还采用修筑堤坝的方法。他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在河流两岸修建坚固...

  • 15970695570大禹治水故事简介,(50字左右)给采纳的
    萧霍宏大禹之前鲧被舜派去治水,他采用了“堵”的方法治了3年,失败了,大禹治水采用了“疏”的方法,九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成功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经过十三年的努力...

  • 15970695570大禹治水的方法是什么?大禹治水故事介绍
    萧霍宏三皇五帝时期,大禹奉皇帝舜的命令,继承父业,负责治理黄河水患。大禹总结吸收了父亲鲧治水期间的经验教训,从堵截治水的方法中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治水方法,疏导治水。大禹治水图 大禹认为想要缓解黄河灾情吗,最佳的方式就是将其水量均匀分布,引导其顺利东流如海,也就是疏导的方法。并根据山川地理情况,...

  • 15970695570大禹治水的方法是什么?
    萧霍宏大禹经过周密思考,确定了堙塞与疏导相结合的方式。后秦王嘉的《拾遗记》说"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这里说的黄龙又叫应龙,生有强劲的翅膀和有力的尾巴,能帮助大禹勘察地形,用尾巴划开地面,引导洪水滚滚向前。玄龟,即当年帮助鲧治水的鸱龟,它能拖尾留痕,鲧曾沿痕...

  • 15970695570大禹是如何治水的治水方法是什么
    萧霍宏一、大禹顺应自然规律,通过开挖沟渠,将洪水引入深海,从根本上解决了水患问题。二、大禹沿着河道疏导洪水,他不怕艰辛,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足迹遍布华夏大地,为疏导洪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三、在治水过程中,大禹还指导百姓种植水稻、养殖鱼类等,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大禹治水成功,消除了水患...

  • 15970695570大禹治水是指哪个地方发的洪水,用什么方法治的?
    萧霍宏他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 以通过汛期洪水;他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于是他确立了一条与 他父亲的"堵"相反的方针,叫作"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的通过。 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