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含义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这个仅供参考吧

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股股的“西洋风”也开始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不仅汉语里多了很多的音译词,例如“摩登”,“可乐”等等。过西洋节也成了卷过上下所追逐的时尚风气,就拿眼下的圣诞节来说,各家店铺把小店装饰的五彩斑斓,各种搞促销活动接踵而至,各大高校呢,就开始准备各式各样精彩的活动,情侣们纷纷上街,学生们欢天喜地。这些现象通通都反映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渗透力。那么西洋文化是什么时候开始向中国开始渗透的呢?它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热衷于过西洋节呢?下文我们来分析一下。

其实西洋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的影响在汉代就开始了,当时的罗马帝国就与中国的东汉王朝开始了交往,这种交往的途径就是通过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到了唐代以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就更加的频繁,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的传入,当时***在中国称作“景教”,教徒一度发展到数十万人,这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渗透。但到了唐朝晚期,军阀混战,***在中国的发展逐渐走向了没落。第二次渗透,是元朝。当时因为蒙古帝国的影响力,大批的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可波罗,他的《东方闻见录》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中国成为西方垂涎的伊甸园从此开始。第三次渗透是在明末清初,时值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并开始向中国推广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及先进理念,著名的有利玛窦,汤若望等,可惜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人所传达的东西,中国继续沉眠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等到了第四次渗透,已经是鸦片战争以后了,中国开始遭到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四次的渗透初期仍是外国人通过传教向中国人灌输西方的宗教哲学经济政治思想,但到了后期,一批批爱国青年成为了传播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主力军。第五次大规模渗透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了,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深深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开始喝可乐了,中国人开始关注好莱坞了,中国人喜欢上NBA了,中国人爱上过洋节了,中国人的水平要用英语来衡量了,可见,第五次渗透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前四次的渗透,因为,它已经彻彻底底的征服了这个民族。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那么西方文化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的就征服了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我认为有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自身的原因,二才是外部文化的原因。为什么说我们自身的原因是第一位呢。我们还是要从历史方面来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开始分化为三个派别,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激进派,一个是中间派。保守派主张一成不变,继续走老路子;激进派主张全盘西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落后的根源;中间派则认为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就能强国御侮。一开始中间派掌权,开始推行所谓的“洋务运动”,但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中间派不足以改变中国现状。于是激进派开始上台,发动了所谓的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中国的传统文化被逐渐唾弃。新中国成立后,又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阶级斗争阶段,特别是文革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尤为严重。由于长期对传统文化及传统节日的轻视,使中国人普遍存在文化上的精神空缺及文化满足上的空虚。恰好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那种多样性及多彩性,弥补了中国人长期压抑的文化需求,所以普遍被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并迅速扩展开来。从西方文化自身的原因来说,西方文化是一种非常讲究的文化,特别是文艺复兴以后,给中世纪昏暗的文化注入了多姿多彩,优雅的元素,于是诞生了莎士比亚,达芬奇等一大批天才文艺作者。并且西方文化宗教气氛浓厚,所以又给西方文化披上了一层神圣神秘的外衣。这些原因都给严重缺乏文化寄托的中国人强大的新鲜感。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就了中国目前洋文化流行的局面。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面对这股越来越激烈的“洋流”呢?有些人认为应该全盘抵制洋文化,去年不是有十几个名牌高校的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么,就是全盘抵制的具体表现。一些国家就非常的注重自己的本国文化,对外来文化有很强的抵制情绪,比如法国,法国人对于英语的渗透伤透了脑筋,并且经常制造一些法语词汇来取代英语的单词。但是大部分人对洋文化的涌入还是抱着理解宽容的态度。中华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在不断融合中产生的文化,所以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举个例子,外国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少有国家境内流行着数种宗教而不发生冲突。中国就不一样,境内有佛教,***教,道教,并且教派也不是单一的,就拿佛教来说,既有禅宗又有密宗,但中国就没有出现教派冲突。还有,中国人信仰也有很大的包容性,即信菩萨又信神仙,信仰的杂糅一个很明显的证据就是《西游记》里道教神仙系统与佛教神仙系统的交流。这在外国的文学作品里是极其少见的。所以包容性使中华文化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认为,面对滚滚而来的洋流,我们应该包容接受,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自己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在保存传统文化和对待西洋文化上,日本人就做的非常好,因此我们应该像日本学习如何保护本国的传统文化。近些年来,韩国利用中国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报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这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耻辱,所以我们在接受洋文化时不能舍本逐末,让我们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在我们手里旁落他家。振兴民族文化才是我们现在最大的责任所在。

20世纪西方文学对于以往文化和文学的压缩以及对于未来文化和文学的开拓 ,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作出了现代性文学与文化模式的参照。 2 0世纪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于中国人性品质与社会文化结构的冲击和改造 ,另一方面是对于中国古典审美观念的改造。延伸至 2 0世纪后期 ,西方对于文学的文化性困惑和思考 ,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富于整体性的和反思性的启示。文学单一的历史倾向和文学单一的文化品质在现代文化语境中遭到破坏 ,它将使人们从文化的整体角度来接受外国文学的影响 ,以思考 2 0世纪中国历史提供给我们的文化形象



这个应该更适合你的需要

一、从文学到历史的重叠
对于中国文化现代性与外国文学关系的思考,引出了中国文学和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现代性本身相对于传统性而言,但它意味着很多悖论,它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既是现实的,又是历史的,既是现代的,又是古典的。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文化。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研究、批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改写,它经过了专门性和职业性以及不同人文精神的过滤,被中国文学作品模仿后而再次被改写。西方文学的现代性主题,在中国文学中可能完全被加以改写。这种对现代性的改写产生了中国文学自己的现代性,如李金发象征主义诗歌与先锋历史小说的中国式追求和古典化内容描写。直接作为文化因素介入中国文学、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外国文学,与被模仿而改写的外国文学作品,都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影响,而它们自己又是这种文化历史的一种表现。
现代性对于世界和中国来说,都是一个凝缩的人类形象、久远的历史进程,因为现代性并不是与历史和传统完全割裂、孤独地突然产生的,它是将人类几千年的追求压缩在一个特定时空中而爆发出来的。现代性在20世纪才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古典时代,中国社会并没有西方那种几百年的前现代时期,中国的现代性是在西方现代性形象的刺激下才产生的。西方文学的现代性行程,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行程,它使中国文学避免了无谓的错误代价,并缩短了时间行程,同时在空间上极大丰富了中国文学的扩张性变异。西方文学在20世纪对于以往文学的压缩和对于未来文学的开拓,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的文学与文化模式作出了现代性的参照,使中国文学不必花费过多代价就获取了对自己有益的经验。20世纪文化交流与对话的情境,使中国文学有了获取外国文学和文化经验的可能和机遇,进而转换为一种历史动力,反过来又在历史中发挥人的本质性作用,以促进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和中国历史的跨越。
我们可在中国20世纪的整个历史中发生的重大历史转变、艺术转变、人性变异和文化寻求中,发现西方文学不断出现的身影,尤其在20世纪晚期愈益见出它的浓重。20世纪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于中国人性品质和社会文化结构的冲击和改造,另一方面是对于中国古典审美观念的改造。前一方面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言志载道性质相一致,在这种变化中传达西方文明的信息是主要的,后一方面则与中国古典文学性质不相一致,它展示了一种与社会历史相分离的纯粹的艺术审美化诗学观念,而非中国古典的人伦政治化诗学观念。
受到外国文学直接影响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发端,紧密地与中国历史进程、中国社会变化、中国文化思想、中国国民灵魂结合在一起,并诞生了中国20世纪的历史功利化文学传统。西方文学在中国最早的出现,追随着鸦片战争的烟云飘来。20世纪初,在中国最早、最多介绍的,是批判现实主义。邓世昌和官兵们的身影,随着北洋水师的铁甲舰轰然沉没在黄海的滔滔巨浪中时,人们企盼着坚硬的铁甲舰和沉雄的大炮轰鸣来护卫国门,但那时这一切都没有,于是出现了文化救国的声音。中国古典士人认识到,甲午海战的失败,不仅是政治和军事的失败,更主要的是文化的失败,于是他们主动打破文化封闭和文化自恋情绪,企图改革,于是出现了近代的小说界革命和诗界革命。戊戌维新的失败,使中国文化人进一步认识到,要救国,首先要用文化救人的灵魂和品质,鲁迅“救救孩子”的呐喊,便产生了中国第一篇模仿西方人性声音的白话小说,郭沫若摧毁旧世界和旧灵魂的自焚烈火,开创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代诗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外国文学的直接影响。中国文学的主流发展始终与中国现代社会的变动形影相随,在战争与革命的背景中随时能够择取那些对于中国现实最需要、与中国社会具有最直接现实关系的外国文学作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文学中,针对文革期间对人性的摧残和破坏,强烈凸现的是受到西方文学影响的人性和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有大量偏重于人道主义的外国作品被重新介绍或强调。
这说明,中国的人性精神从20世纪初鲁迅的作品呼唤西方人性精神,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已能与西方人性精神产生应和。这种人性精神的被唤起和主要表现,都由文学作为主体来完成,或者转移为中国文学作品,或者由西方文学作品直接表达。这种文学中的人性现象的转换和流程,表明了西方文学对于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隐性动力之一。
那种追求纯粹艺术审美化立场的外国文学思潮和作品,则从另一方面影响了中国历史的现代性行程。可以说,整个20世纪中没有西方这种艺术哲学的影响,没有大批对于这种审美立场的接受、思考、追随、实施和改变者,便没有中国的真正文学和文化现代化行程,也不会使大批中国人的生存观念和艺术欣赏趣味同时得到改变。
二、纯粹审美身影的呼唤
西方文学的现代性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不是对中国已有文学、文化和社会传统的绝对对抗和排斥,而是让中国现实与西方文学、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产生交流和对话,以融入并影响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现代进程,使中国文学在历史以及自身的现代性中得到解放,由载道言志的单一文化审美意识而变换出文学审美独立性和艺术自主性的倾向。
中国文学一开始就确立了一种载道传统的文化审美意识,没有西方那种寻求艺术自立和以纯粹的艺术内容来寻求审美境界的传统,中国古典文学的所有重要作品,除了极个别的作家,如屈原、李白的部分作品外,几乎全部是以其文化内容来确立其审美境界的。这种中国古典的文化审美立场迫使中国文学的主流传统只能在有限的艺术空间加以变化。中国古典文学家,首先是一个古典文化人,应具有忧国忧民的使命情怀,而不是独立艺术化的审美情怀。中国古典文人的文化与艺术一体化品质的独特,在于涉及到世俗权力问题,即报国救民就要出将入相,千古风流。而这与西方的传统又不一致,西方的艺术家,自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再到现代,一直就是相对独立的,他可以不涉及权力体制而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艺术创造者。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传统和文人品质,限制了中国文学的再创造可能。因此,中国文学始终以诗歌为主要文学样式,诗歌便于士大夫及时述怀咏志,并且由于文人与权力体制的密切关系,古典文人随时因官位的升贬而使命运沉浮,诗歌也便于表达这种生命情怀和生存境遇的变化。中国古典文学一直以诗歌为主体,“天不变,道亦不变”,文学的载道言志本质不变,但在一次次诗歌变体的转换中进行不同的表现:诗经楚辞、汉魏诗赋、唐诗宋词、散曲杂剧,每种诗体都将一种形式推向绝对成熟后,便封锁了自己继续发展的道路,使后人对这种诗体再也无法逾越,不得不寻求诗体的再一次变化,多种文学形式的出现,尤其是小说的出现,是明清以后的事,并且不能作为主流文学登堂入室,文人士大夫视为正宗文学作品的,仍是诗歌。严格地讲,郭沫若开创的现代诗风,仍然延续着这样一种传统,古典诗词的形式变成了白话诗的形式是其最大的变化,而其以文化立审美意境的诗歌意识,仍然具有古典性质。
文学形式的流变或不变,标志了一种文学审美观念的变化。西方文学,一方面主流文学对于文学样式的采用并没有绝对的惟一性,在其文学发展的流程中,不断地变化出多种形式,如古希腊戏剧和神话、史诗、骑士抒情诗、市民小说等;另一方面,任何一种文学形式并没有绝对的成熟性,因而总在不断的丰富和变化中,形成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并存甚至狂欢化的局面。
正是西方审美观念的影响,带动了中国文学在现、当代的根本变化。对于文学来说,如果东西方人类文化与历史、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具有相似性,那么最重要的区别和特性便体现在文学的审美传统和形式上。因此,西方文学如果和西方其他文化成果一样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那么最重要的不在于西方文学携带的思想信息,而在于其对于中国文学形式和审美观念的改变。当然,文学的形式与内容是一体化的,也正因为这样,西方文学作品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对于中国人审美需求的影响,才真正影响到了中国的思想和文化进程,并进而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社会进程。这正是文学作为艺术的特性,它可能是先使人得到艺术享受和审美接受,然后才进一步进行精神提升和灵魂飞越。究竟艺术品的形式和内容哪个先影响了人们,这可能是艺术心理学永远说不清的问题。但无论如何,文学作品的形式特征和美学表现,是其对人产生影响的根本所在,也是其在人类历史中享有特殊文化存在的理由。因此,实际上,西方文学作品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影响,它不但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实际生存行为,而且通过对中国文学的改变,对中国人美学和艺术观念的改变,再次转移为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潜在资源。
20世纪20年代,李金发受到法国象征主义和印象派绘画以及文艺复兴浪漫精神的影响,在中国写出了具有浓烈象征主义气息的诗,这些诗与当时中国诗坛以现实为诗的风气形成了对抗,它追求生命的审美表现和理想境界,追求在艺术形式上十分精致的、纯粹的抒情表现。接下来的徐志摩、戴望舒的现代诗派和后来的“九叶诗人”,也都具有这种倾向。这种追求艺术和生命的纯粹审美统一的倾向,在20世纪晚期的中国先锋小说中得到了一次爆发。先锋小说家们受到当代西方注重形式和审美的作家的启示和鼓舞,追求一种形式主义小说,力图使灵魂提升、理想追求和生命现实同时在小说中变成一种浪漫化和审美化的实现。
从李金发的象征诗对中国审美原则的冲击,到先锋小说将西方审美原则在小说中毫无顾忌地加以实现,标志了西方文学对于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生存观念的同时改变。审美观念从根本上讲与生命观念是一体化的,文学作品是生命的艺术实现和灵魂的美学提升。当具有西方文学明显影响的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时,美学观念已转换为生命观念在大众媒介中得到一次验证。大批的中国百姓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真正从审美和生命观念上去接受这样一些电影,但这些电影中流露出来的明显的西方生命意识和社会意识,例如弗洛依德主义在《菊豆》中的表演,还是和西方的生存观念与文明态度产生了具有普遍性可能的应合。
三、文化性文学形象的诉说
20世纪后期西方对文学的文化性困惑和思考,对于中国的文学和文化赋以了整体性和反思性的启示。文学单一的历史倾向和文学单一的文化品质在现代文化语境中遭到破坏,将涉及到文学的基本历史倾向和文学表现的基本品质与文化的关系。
由于20世纪人文学科各个领域爆破性的突进、延伸和扩展,历史文明产生难以预见的深度和边缘化连接,整个人类文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或个别部分都与其他部分和个子系统区别开来,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这样一种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扩张,形成了文化性文学的种种解释和趋向。产生于这样语境中的西方文学,具有文化的丰富性和延展性。由于文化性文学的形成,西方文学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由意义追问的单向性转换为多向性,但都集中于对人的生命、生存和境遇进行文化性追问,而不是进行单纯的历史性或思想史式的追问。这种文学的文化性思考和解释,必然影响到中国文学和文化。
当我们不孤立地看待中国文学、文化和社会的理代性时,便自然会发现它是处于一个自我系统和庞大文化结构中。中国文化、历史过程中的外国文学和20世纪中国文学,都是在整个人类的历史过程和文化结构之中。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当然也是在中国历史的现代性和人类文化的现代性之中。
文学的文化性,可以从文学内部来反观整个文化形象,也可以从文学与其他文化样式、艺术样式的关系中去考察文学的意义。从文化层面提倡多元、互动、整体的文学,对于将进入21世纪的中国社会和文化,具有一种宏观性的历史作用,它将使人们从文化的整体角度来接受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思考20世纪中国历史提供给我们的文化形象,思考和发现21世纪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要求与可能,思考和发展人类文化整体的历史性过程,反观文化对文学的种种影响和作用。
从文化性文学视角看,一个时代的文学座落于文化之中,一个时代的文化是一个有区别的整体,各个被区别的部分之间会相互对话、交错、渗透,但一个时代的文学更注重的是文学与其他文化部落的联系。整个外国文学,尤其是欧美文学整体,对于20世纪中国文化的断代景观已经形成了影响,融渗于20世纪中国文化中,而不仅仅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也许没有意识到,如今中国的世俗文化、精英文化意识和生命观念,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西方文学作品的影响,西方文学作品所带来的文化精神,一点一滴地渗入并传递到中国人的生命意识和文化观念中,例如,鲁迅最早以小说表现的启蒙精神与世纪晚期的某些文学作品人文精神的高扬、20年代张资平对于爱欲与文明冲突的书写与林白等对个人爱欲转化为生命感觉的书写,最早都发生于西方文学作品,而中国人慢慢已适应了这样一种生命观念和它的文学书写。
外国文学对于中国文学、文化和社会,从最初对现实直接施加的外在影响,到后来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的内在影响;从单独的文学评价,到成批成套的文本译介;从零星的作品研究,到对文学流派和思潮的研究,再到对不同西方现代文化思想的介绍与引进,终于在20世纪晚期形成了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庞大笼罩和战略性影响,使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转换成一种文化性整体控制、多元互动的关系。西方文学引发的文化性文学将文学置放于宏大的文化结构整体中,来观察和激发文学的文化作用,但其根本基点仍在于文学本身独自的各种特性上,如果忽视文学本身的特性,便无法真正激励文学的文化作用。
文学的文化作用来源于西方现代文学研究中所产生的各种文化方法,也产生于现代西方文学作品的文化意义追寻。所谓文化性文学,主要由两方面意义构成:一是对于文学意义的文化阐释和文学主题自身意义的文化性。本质上,文学的文化性意义,是古典性文学主题的文化性扩充和延展。对于文学意义的阐释,则是古典式欧洲阐释方法的丰富、扩大和变异,尤其是多种文化方法所产生的文学作品意义的悖论性和边缘性,形成了20世纪晚期外国文学的奇异景观,在中国则要加以中国传统的阐释方法和概念。二是多种文化方法的刺激,产生了文学的新方法,新艺术特征和新表现空间,这些新文学样品往往是反传统的,它们的主要意义对于人类来说,也许不在于经典性的文学丰富,而是启示性的文学丰富,例如阿兰·罗伯-格里耶的画面式手法,博尔赫斯的迷宫式手法、托马斯·品钦的片断性手法、库尔特·冯尼格特的科幻式手法等等,而电子技术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不论正面和负面都是难以预料的。

我只能想起一个人,那就是美国诗人庞德 相关的你自己找下吧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自十九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它主要盛行于二十世纪西方各国,影响延续至今。它的主要特点是:反传统,它所反映的内容和所用艺术手法与传统西方文学有着极大的不同,它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复杂性,现代主义文学由多个流派组成
象征主义
编辑

概念

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20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
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它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
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

3,代表作家:法国瓦雷里,德国里尔克,美国庞德,爱尔兰叶芝和英国T S艾略特.

主要作品

1,英国T S艾略特:《荒原》(1922)

2,法国诗人瓦雷里:《海滨墓园》(1926),思索人生的意义,礼赞永不停息的宇宙运动,抒发超越死亡意识后的欢欣.哲理的沉思与新奇,富有象征性的意象水乳交融,音韵和谐优美,意境深远.

3,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4,梅特林克: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青鸟》(1908,蒂蒂尔,弥蒂尔,白丽伦),青鸟象征着幸福,主题是歌颂人们对幸福和光明的追求.

表现主义
编辑

特征

1,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20年代至30年代流行于欧美的一个重要现代主义流派.起源于德国,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

2,最早出现于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绘画评论,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

3,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
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其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激情,表现透过表象所把握到的事
物的本质,对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其诗歌情绪炽烈,雄辩,追求力度,抒情方式夸张,常采用浓缩的诗句.戏剧和小说常采用抽象的象征手法表现深刻的哲理和主题.

主要作品

1,在戏剧上:

美国的奥尼尔:《琼斯皇》(1920),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毛猿》(1921),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主人公:扬克

瑞典的斯特林堡:《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

2,在小说上:

奥地利的卡夫卡: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城堡》(1915),《变形记》(1915)

意识流小说
编辑

特征

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尤其是表现潜意识的活动,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

2,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3,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4,代表作家是爱尔兰的乔伊斯和英国的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纳.

主要作品

1,爱尔兰的乔伊斯:《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2,英国的沃尔夫:《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达洛卫夫人》

3,法国的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4,美国的福克纳:《喧哗与骚动》(1929),反映了美国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没落.小说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着重表现昆丁的变态心理和班吉神经错乱的潜意识活动.人物(长子昆丁,二子杰生,小儿子班吉,女儿凯蒂)

存在主义
编辑

概念

1,存在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

2,存在主义文学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产生,它是以文学的形式宣传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其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只有通过自由选择寻找生存之路.

3,"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一方面描写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诞性,另一方面表现人的不幸与毁灭,以及孤独,失望,恐惧的思想情绪.

4,艺术上,第一: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形象中.第二: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并用.

5,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法国萨特,法国加缪,波伏瓦.

主要文学作品

1,法国加缪:《局外人》(1942),《鼠疫》(1947),存在主义文学领军人物,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法国萨特:《恶心》(小说),《自由之路》(小说),《墙》(短篇小说集),《死无葬生之地》(戏剧),《苍蝇》(戏剧),《禁闭》(戏剧,表明"他人就是地狱"),《毕恭毕敬的妓女》(戏剧),《存在与虚无》(哲学著作),《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哲学著作)

3,法国波伏瓦:《女客》,《第二性》

荒诞派
编辑

概念

1,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

2,荒诞派因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 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

3,荒诞派戏剧的特征:荒诞,抽象的主题,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使戏剧的直观艺术特点发挥到极限.在内容上表现世界的不可理喻,人生的荒诞不经;在艺术手法上则打破了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机械重复的戏剧运动和前言不达后语的枯燥语言来从总体上突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它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

4,法国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其独幕话剧《秃头歌女》的上演,标志着荒诞派戏剧的诞生.

主要文学作品

1,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

2,法国尤奈斯库:《秃头歌女》(1949,史密斯夫妇,马丁夫妇),《椅子》(1959),《犀牛》(1958)

新小说派
编辑

概念

1,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后成为二战后法国和西方最重要的小说流派之一.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

2,他们认为世界是荒诞,虚无的和不真实的,传统小说是对读者的愚弄和欺
骗,小说以描写人物性格和情感为主的时代已经过去.反对传统小说的倾向性,主张作家原封不动地照搬荒诞世界的存在,不赋予它任何意义和感情色彩.新小说屏
弃情节和人物,拼贴散乱的片断.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倡导读者参与创作,重建小说的人物与情节.

3,代表人物有阿兰·罗布-格里耶,萨洛特,西蒙,杜拉斯.

主要文学作品

法国萨洛特:第一个写新小说

2,法国西蒙:"新小说派之父",《风》(198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佛兰德公路》

3,法国罗布—格里耶:《窥视者》:获法国1955年的"评论家奖",《橡皮》(1953,杜邦,格里纳达端,瓦拉斯,写政治谋杀案)

黑色幽默
编辑

概念

1,"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

2,"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黑色是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得嘲讽态度.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3,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即所谓的"黑色幽默".

"反英雄"式的人物:人物精神世界常常趋于分裂,成为带有悲喜剧双重色彩的"反英雄",借他们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象征形式表现扑朔迷离的情节.打破理性化的时间顺序,加速节奏的跳跃,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笔法富有反讽意味,语言经常打破一般语法规则和固有的词语搭配习惯.

具有寓意性.

4,美国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还有冯纳古特,品钦,巴思,巴塞尔姆,法国维昂.

主要作家作品

1,美国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2,冯纳古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场》,《猫的摇篮》(1963,博克侬,麦克凯布)

3,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魔幻现实主义
编辑

概念

1,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发端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60年代后成为拉美小说创作的主流.它的兴起被称为"拉美文学的爆炸".代表人物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卡彭铁尔,墨西哥的鲁尔弗和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

2,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
法.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用魔幻的东西将现实隐去,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相混合,主客观事物的空间失去界限的世
界.艺术上则在现实描绘中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奇迹,幻觉,梦境甚至鬼魂形象出现于小说情节中,时序关系常被打乱,叙述富于跳跃性,有时场面带有象征色
彩,显示出鲜明的地狱和民族特点.它堪称是"移植"和"寻根"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它既是对现实的深刻开掘,又是对历史的严肃反思;既有对本大陆传统文化的
寻本探源,又有对欧美现代主义的广泛吸收.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

主要作家作品

1,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 帕拉莫》.

2,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垮掉的一代
编辑

特征

"垮掉的一代"是二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作家多为男女青年,他们以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著称.用同性恋,爵士乐,吸毒酗酒等来逃避现实并向体面的社会和美国传统价值观念挑战,提出"沉沦就是解放"和纵欲享乐合法的结论,他们用怪僻的内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沦的所谓"脱俗"态度来表示对体面社会的不满,来对社会进行病态的反抗.

主要作家作品

1杰克 凯鲁阿克:《小城镇与大都会》

  西方现代文学思潮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主要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十多种文学流派。现代主义植根于20世纪的社会现实,其思想基础是19世纪末期以来流行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如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这些学说在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现代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主张反传统,着力表现的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扭曲和异化;表现手法上追求新奇和怪诞,语言往往晦涩难懂;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再遵循典型化和个性化规律,甚至只是某种抽象概念的符号;特别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人物的活动日益从外部世界退回到内部世界。


  代表流派:

  1. 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歌

  2. 未来主义

  3. 表现主义

  4. 意识流小说 

  5. 超现实主义

  6. 存在主义文学

  7. 新小说派 

  8. 荒诞派戏剧 

  9. 黑色幽默 

  10. 魔幻现实主义




什么是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含义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视频

相关评论:
  • 13666811762西方现代派的文艺思潮_850字
    房竹应…甚至走上畸形发展和变质的邪路”。难免重蹈资本主义的覆辙。这里,我们还应谈谈某些现代派作品的认识价值问题。西方现代派是一股相当复杂的文艺思潮,五花八门,名目繁多。诸如:“后期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存在主义”、“结构...

  • 13666811762现代文学思潮是什么意思?
    房竹应它们的研究对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思潮主要研究思想倾向,流派既研究思想倾向,也有艺术倾向与风格。丹麦的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研究了各种倾向与创作的成就。二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本质及特征1 本质:是在特定时空中以文学形式表现出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文化思潮,也有人认为它是社会思潮的一部分...

  • 13666811762现代文学主义文学思潮的内涵是什么?它在现代文学史上主要表现在哪些社团...
    房竹应力求“给混乱以秩序”.而现代主义则排斥理性,诉诸直觉和本能,努力“给秩序以混乱”,传统文学反映现实年活,现代主义则完全摒弃主题,认为主题就是作品的结构-形式,它根本否定人的伟大和尊严,强调人年的痛苦和无意义。因而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无个性、无生气、完全异化了的抽象 的人,...

  • 13666811762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受哪些思潮影响
    房竹应2020-01-18 20世纪西方画坛出现现代主义美术的各种思潮和流派包括哪些?, 1 2016-12-05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指的是什么 8 2016-09-25 什么是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含义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7 2006-11-27 什么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86 2013-12-21 什么是现代主义?什么是现代派? 25 2020-06-27 西...

  • 13666811762什么是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和六大思潮?
    房竹应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是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学及文化理论和古希腊、罗马的神话艺术及文艺理论。西方文学的六大思潮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思潮,18世纪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和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启蒙主义文学思潮,20世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

  • 13666811762后现代社会思潮是什么意思
    房竹应后现代是针对现代而言的。就西方的后现代文学思潮来说,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两个概念,但...

  • 13666811762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房竹应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西方的文艺思潮对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很大,也很复杂。首先说西方现实主义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关系。在“五四”时期,西方的很多文学思潮被引进中国,但“五四”文学却独尊现实主义。但是,“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又与西方现实主义不同,它显现出...

  • 13666811762现代主义文学的定义
    房竹应现代主义文学,作为20世纪初西方文学界反传统思潮的集合,起源于对康德、尼采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理论的深刻影响。它的核心特征在于揭示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我之间的尖锐矛盾和疏离,引发了精神创伤和心理畸变,伴随着悲观、虚无的情绪和哲学思考。现代主义强调艺术的内心探索和真实性,认为艺术...

  • 13666811762什么是现代主义?什么是现代派?
    房竹应现代主义指20世纪前卫反叛的各种文艺思潮。现代派也是指20世纪前卫反叛的各种文艺思潮,和现代主义是一个意思。这种流派的产生有它的历史和地域因素:现代工业的兴起,涌现出一批中产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孤僻,社会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两次世界大战,...

  • 13666811762关于思潮的名词解释
    房竹应思潮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思潮来 造句 ?下面是我为你整理思潮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 思潮的意思 思潮sī cháo词性:名词义项一:在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数量人的社会政治愿望的思想潮流。如社会思潮、政治思潮、文学思潮、当代思潮等。鲁迅《而已集·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 陶元庆君的绘画,是没有...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