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关于祖辈历史 家族历史的作文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祖辈历史作文~

【父祖辈的故事】灰色岁月黑色梦

文化大革命为背景的


地面,眼泪滑落;天空,流星划过……
我的爱人,是你吗?

奶奶出生那年,正赶上“五四”运动。当然,这场运动,并没有波及到这个偏远的山城,她在地主家庭的僻荫下快活的度过了她的少女时代。奶奶在家排行老七,于是大家都叫她七小姐。七小姐很聪明,考上了南开女子学校,还荣获了“校花”的称号。的确,她是美丽的。七小姐在校很活泼,动荡的中国,让那一代的青年大都热血沸腾。她曾号召过很多同她一样的热血青年起来抗争,她们喊口号,贴大字报,游行,募捐……
这个时候,她遇上了她一生的情劫,我那未曾蒙面的第一任爷爷。
我第一任爷爷姓汪,是国民党一级将领,曾留学过英国,是个文武兼备的国民良将。
对于他们的初次见面,我想,必是美好的。因为奶奶每次回忆到这里,脸上总是浮现出少女的甜蜜和羞涩,仅此一段,就让她情牵一生……
汪先生和七小姐是在南开女子学校组织演讲时认识的。七小姐如花的脸上扬溢的青春与激情使汪先生惊为天人,而汪先生的温文谈吐及挺拔气度也深深吸引了的情窦初开的七小姐。他们的相遇,就如同四月的槐花,灿烂一时,留芳永世。七小姐是爱憎分明的女子,她强硬的个性也使她后来吃了不少苦头。可在那时,她就如同扑火的飞蛾,扑向他们这段多灾多难的感情。汪先生早有家室。
汪先生已经娶过两位妻子,第一任死于疾病,留下四个孩子。第二任也卧病在床,长年的家庭阴霾使汪先生面呈死灰,他根本没有精力再去接受另一段新的感情。但他身上细微的变化,还是没有逃过妻子的眼睛,她看到了丈夫眼里的渴望,她无限难过,这些,都不是拖病多年的自己能给予的。
同时,七小姐的家庭也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她们家毕竟是有头面的大户人家,给别人做小?那是绝绝不行的。七小姐开始绝食,她爱得狠,爱得狂,一旦爱上了,就不会放手。最终,家人还是妥协了,她毕竟是家里最宝贝的女儿,父母和哥哥都不忍看她如此折磨自己。
汪先生的病妻终于拖不过时间的双手。他需要更多的时间照顾病妻,给她擦身,喂药……这些,还是没能敌过死神的镰刀,病妻带着对尘世的渴望和对身子的解脱终于撒手西去,留下的,又是一帮没娘的孩子。孩子们不认同父亲的爱情,认为是七小姐害死了娘,所以没给七小姐一天好脸色看过。这些,七小姐都认了,既然选择了他,就选择了他的生活,他的孩子……他们一直很努力。
奶奶真的是很努力,她嫁到汪家时,最大的小孩比她还大三岁,而且一帮小孩还非常仇视她。她自己尚未成熟,就担负起了照顾五个小孩的任务,她硬是用自己的努力博得了一群小孩的认同。她觉得最为甜蜜的,是汪先生和她在心灵上的沟通。他们常用英语对话,在孩子面前,汪先生用英语跟她说情话,常燥得她一脸通红而孩子们却不知所以。
但这样甜蜜的时光毕竟是少数。汪先生是军人,军人就得有军人的使命,动荡的国情使得他常年征战在外,七小姐祈求了一个平安符给他,那块三角形的小符,就寄托了她全部的希望。
这段感情更多的时候是等待,等待他生还的消息,等待他胜利的消息,等待他归来的消息!虽然是聚少离多,可他们的感情却在倍长。

就这样,他们打完了日本又打内战。
国民党的形势尤如破竹,节节败退,很快就被逼退到最后一块土地重庆了。汪先生提议去台湾,七小姐舍不下父母亲和一大家子人。再后来,形式越来越紧张,他们想走也走不成了。(1948年去台湾已经很紧张了,只能本人去,不能携带家属。)
1948年的秋天,这个城市兀自繁华,新开张的酒楼,舞厅里新挂牌的歌女……它什么也不知道,依旧灯红酒绿着。而汪先生和七小姐,他们像是深秋老树上的两片黄叶,同时被风刮落,在空中交缠而下,一片,被挂在了树梢头,而另一片,则独自飘零掉到地上。他们虽是一个明白,一个不明白,可明白与不明白,都解读不了这未知的结局。
七小姐独坐家中,等着丈夫的归来。可等到的,只是丈夫被抢毙了的噩耗。
顶梁柱没了,诺大一个家,该怎么办?
父母把七小姐接了回去,让她再嫁,可她怎么肯?这里是她丈夫的家,有她丈夫的一点一滴,还有孩子,孩子们该是怎么活啊?她搬到了乡下,把孩子们都带了过去,打算在那里度过余生,但是岁月怎肯放过她?

时间一转眼来到了“文化大革命”。奶奶家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母亲在土改时就已经死了,现在几个哥哥也不知了下落。奶奶一个人拖着五个小孩不知该何去何从,只有等着诸般苦难降临身上。这段是她难以启齿的伤害,每次回忆到这里,她就落泪。那段牛鬼蛇神的日子啊,给她留下的,岂止是背上那块碗大的烙印?还有心里的那个洞,风一吹,就呼呼作痛!
七小姐每天被抓去批斗,天不亮就要去戴砖头,白天游街,晚上才能回家。一帮小孩要吃饭,最大的可以自己去赚工分,最小的还在地上爬。七小姐身子本来就弱,一经批斗,就更弱了。她这样的身子是不能出工去赚工分的,可一家子都要吃呀,她只好整夜整夜的替人织毛衣,换取微薄的口粮。吃不饱对她来说,还是小事,她可以一省再省省到自己不吃,全给孩子们吃。但那黑压压的头衔扑天盖地向她砸过来她却不能装作听不见,有叫她“走资婆”的,有叫她“反动派”的,有叫她“黑五类”的……而孩子们就是“小鬼嵬子”,是“小特务”。她被抓去蹲牛棚,孩子们连门都不敢出,一个个饿得嗷嗷直哭,胆大的出去贴着墙根偷了一根红薯藤,几个孩子一节一节的咬过去,咬到手了还不肯放。
她苦啊,为一段相守并不长久的爱情,她付出了多少,如花的青春并没有张狂多久,而铅般重的苦难,却追随了她一辈子。她没有哭,哭有什么用?就能把这不公的世道哭没了?就能把这畸形的罪恶哭没了?
她能挺,确实能挺,当那烧得红滋滋的烙铁向她背上烙过来时,她也没吭一声,默默的承受着直至昏过去。可孩子们不能挺啊,孩子们一出门就要被扔小石头。没有口粮吃是常事,我那可怜的未曾蒙面的姑姑就是被饿死的,那可怜的孩子睁着一双饿得鼓鼓的眼睛望着这个闹饥馑的世界还没弄清什么是童年就跟随短命的爹爹去了。
奶奶哭了,哭她那薄命的孩子,哭她那短命的亡夫,哭她自己的命运。天何其不公,只偷取一点点甜蜜,就要受到重重惩罚。
开始有好心人上门说媒。七小姐虽是嫁过人,养过孩子,但并没有在身上表现出多大变化,只是内心的沧桑谁也看不见。好心人说,嫁吧。自己熬着遭罪受,难道忍心孩子也跟着遭罪吗?她动摇了,为了孩子,她第一次动摇了为亡夫守节的信心。看着孩子们因啃“白粮”(其实就是一种陶土,白色状,土质较细腻,又俗称“观音土”,不能多吃,会造成腹胀无法排泄而亡。)而日益胀大的肚子,她选择嫁了。

她的第二位丈夫,就是我的亲生爷爷,姓陈。
汉子陈是个标准的“红五类”,家穷底薄,可这光荣啊。他每天雄纠纠气昂昂的扛着锄头去地里做活,见了人不低头,还能在那些“黑五类”的头上吐上一口痰,还能在批斗时冲上去给一拳。可他也需要女人,喜欢漂亮的女人。他托人来给七小姐说媒,说不计较她的出身照顾她们孤儿寡母。
好心人说嫁吧,嫁给红五类,组织上会说你改造得好,这样虽还是吃不饱,可不必再蹲牛棚,孩子们不会再被扔小石头了。
七小姐抱着床被子晚上到了汉子陈家,汉子陈穷得连张床都没有,在地上铺了点稻草再铺上她带来的一床被子就算是新房了。
爷爷没有知识,每天只知道干活,有臭汗,很久都不洗一次澡。奶奶不能忍受,在生了我爸爸和叔叔之后就分居直至半个世纪。
前一段婚姻给她留下了孩子,后一段婚姻给了她性命;前一段婚姻短暂但甜蜜,后一段婚姻长久但只貌似;前一段婚姻她终日念念不望,后一段婚姻她几乎不提。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她就应聘去东洋五中做英语老师,离开了那块流着她血和泪的黑土地。

奶奶今年八十八岁了,根本不显老态,从背影望去,依稀还能看见当年校花的姿态。她躺在藤椅上,一摇一晃就是一世纪。
历史的车轮向前飞驰,有些事情,随着历史的脚步渐行渐远,远至尘封。
我们只能透过她的喃喃细语,解读多年前的一段情殇,遥看那段烟火岁月。
天边有颗流星划过,眼角有颗泪不小心滑落。
我的爱人,是你吗?

“吱呀——吱呀”独轮车的轨迹嵌入这弯曲的小径,连接着大山和医院。“吱呀——吱呀”在暮色中在山谷间缭绕。朦胧中,在那荒凉的山头,一个瘦小的身影在晃动。那暮色中的一缕身影,仿佛午夜的残光,颤颤巍巍,若隐若现。
  每天重复着那吱呀的节奏,每天晃动着那朦胧的身影……
  记忆中的童年是一个多病的童年。家境的贫寒让爷爷看到那每晚十几元钱的住院费就皱起了眉头。爷爷说要用他的独轮车推我去医院,打完吊瓶,再推我回家。爷爷的独轮车承载着我的生命,于是,那吱呀声便涤荡在山谷间。
  奶奶有一双小脚,不能和我们一起走山路去医院,于是山头上便每天都有一个守望的身影。
  爷爷对独轮车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它记载着爷爷光辉的历史。爷爷曾推着它支援过抗日前线,爷爷曾推着它走遍大江南北。每有闲暇,爷爷总爱抚摸着它给我讲述它与红军的故事。每当此时,他的脸上总荡漾着孩子般骄傲的笑。
  奶奶有一副银耳环,那是她唯一的首饰,也是爷爷送给她唯一的礼物。每逢节日,奶奶便小心翼翼的把它取出挂在耳垂上,此时,它总会照着镜子,不停的晃着脑袋。我总在旁边拍着手,高兴的叫着“奶奶真美!奶奶真美!”
  我的病情一天天加重,爷爷奶奶几乎变卖了所有的家当,只剩爷爷的独轮车、奶奶的银耳环。爷爷奶奶拼命的劳作,想保住独轮车、银耳环。然而,我却让他们永远与独轮车银耳环告别了。记得那天,爷爷像丢了魂,奶奶眼里噙满了泪。
  从此,爷爷背我去医院,背我回家,奶奶继续守望……
  或许上天被感动了,我的病渐渐好起来。而家里也一贫如洗。在我面前,爷爷奶奶却再也没有提起独轮车银耳环。
  后来,爷爷去了。临走前,口里念念不忘的是他的独轮车。在他的坟头,我亲手焚烧了用火纸扎成的独轮车。
  再后来,我长大了。我用我赚到的第一笔钱给奶奶买了一副银耳环。当我小心翼翼地将它带在奶奶的耳垂上时,奶奶激动的晃着脑袋,不停的说:“我美吗?小琴,我美吗?”“美,奶奶真美——”我哽咽了。此时,奶奶早已失明两年了……
  爷爷用他的独轮车,奶奶用她的银耳环托起了我重升的起点……

第一篇:

鹿鸣山现在居住的甘姓人家,仅有一二户,和当地百姓一样,看不出这个家族有任何过人之处,姑且说处于贫弱式微的境况。可是从村民的传说中,从我们调查工作的深入,也逐渐厘清了一个头绪来,这个被历史淡忘或掩埋的官宦世家的祖辈们,却在这里曾经演义了一个乡村神话。从家道中兴、辉煌、衰落至一蹶不振,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反思和借鉴的哲理。
甘家遭遇乱世或横祸,弃官深潜,落脚于鹿鸣山,茅庵草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始了他们家族人脉与文脉的再续世代。相传明末清初之际,局势动荡,战争、清剿与追捕,将甘家赶到了鹿鸣山一陬,过着朝不保夕的逃亡生活。刚到此地,又遇追兵赶至,甘家先人只好借茅草房旁边的山岩,天然的山洞栖身。此洞高悬绝壁,四面无路,仅一线可借人神之力可达,也许甘家先人身怀绝技,否则无法出入此洞。官兵轮流追逃,人多势众,三五天一至,甘家也防不胜防,命悬一洞,更有莫测之虞。以智御敌,尤为重要,他们深知兵不厌诈的道理。于是,甘家先人自己动手做草鞋,并将草鞋的长度放大到一尺二,很快赶制了数十双草鞋,藏匿洞中后将草鞋在石头上摩擦,制造出穿用行走的假象,然后将草鞋甩下山洞,一日复一日,数十双“行军草鞋”也全部“磨穿”丢尽。正当追赶官兵一筹莫展,既烦且燥之时,见到山洞下丢弃的草鞋之状,十分震惊,想象贼人身材和脚力超凡,“虽未捕获已见非我辈能敌,即使诈降恐也是我辈的灾难。不如以数日不见贼人踪影,贼人似已离开此地为由,交差了事”。从此官兵消失在鹿鸣山,甘家方才在此立足,插地为业,开垦农田,修建茅屋,就此定居下来。因此在当地盛传“八大王剿四川”时“甘大脚”未被剿灭,他们成为当地土着,亦被当地称谓“黑宅”人。传说虽经历了三百多年的缩放,也许有很多失真之处,但是乡亲们都给你说得活灵活现,介绍这些梗概,是想让读者对这段乡村故事背景有些许了解,让村民们美好的口头文学得以流传。
清朝定鼎,甘家先辈们在自己搭设的茅屋内,办起了私塾,收授童生,过着耕读为生的田园生活。直到朝廷开科取士,甘家一鸣惊人,弃教入仕,遂从政为官。昔日宅基校舍,茅屋遗址尚存,基业略见。考当地道光七年(1827年)甘子林墓志载,自明万历以来甘氏家族,一共有4个进士,4位举人,3人任知县,1人知府,1人陕西巡抚、浙江学政,1人刑部主事。子女“各配名门巨族”,“克守其先绪后,开子孙之业,足以佑启其后人田园,其书新矣,发明乾建,进考坤柔。桂枝兰芽,炽且昌祥,与天地日月而争长”。二百年间,甘家靠耕读艰辛,科举或战场建功立业于华夏,成为通江望族贵胄,令人不敢望其颈背。创造了通江的社会人文史上文官武备,族人富贵文脉蝉联二百余年的仅有气象。然不知何故,或封闭或嫉贤妒能,或缺少史家“三长”?新旧县志缺失不载,确属失责,而应“罪之”。
甘家人脉多在外做官,家道中兴也引发当地外族嫉恨,米家山的惨剧,也被鹿鸣山的村民们,一代一代心口记录了下来。传说鹿鸣山村米家,祖辈们勤稼穑,善贸易,富甲村里,子孙济济,却考场失意,富而不贵。遇村里风水先生“指拨”,米家族人的风水“不载贵人”,要欲富贵双全,需要桥正龙脉,将祖宗遗骸和米家房屋移出,米家族人深信不疑,开始了寻找龙脉的艰辛劳作。通过风水先生的点拨,要挖断米家山到甘家山这支龙脉,将米家祖先遗骸收葬截断的龙脉地,并将米家房屋建于附近,才能截住和借助龙脉风水的力量,成就米家的子孙万代的昌盛和富贵。很快米家的做法引起了甘家族人的注意,由于米家山距离甘家几里地之遥,要想直接寻事或找茬无从下手,只好借助外力暗自较劲。按照村里的传统,风水是一个家族的命脉,风水兴败与家族的兴衰为表里,甘家担心的是外面做官的族人们有难,故先行禀报各位在外做官的族亲,个个要提防免生祸乱之事,同时商请族人应对之策。很快外边的达官显贵们陆续回村,祭祖省亲。
正当米家热火朝天的改变自己的风水环境时,命运也随之朝着相反的方向,厄运悄悄地在米家降临,米家却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一夜之间永远消失在自己的家门口。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传说:相传就在米家挖断了山下的龙脉后,一股血水流了好几天,米家的行动除留下了挖断垭这样的地名至今外,就再也没有人文的延续了。还未来得及修造房屋和料理祖宗坟茔,就在一个夜黑风大的夜晚,米家突然来了一伙“强人”,个个心狠手辣,身怀绝技,很快就将米家族人个个五花大绑,大小人等一概驱赶到挖断垭,将族中九位当家的男人,分别用棉絮和棕绳包裹成蜡烛状,浇上桐油、白蜡后,系在丈八顶九的“旗杆”上。然后将妇孺老小一起推下挖断垭(自掘坟墓),让系在旗杆上的男人们,看着活埋这些手无寸铁的无辜族人,并点燃九个男人的“天灯”为其送行。米家顷刻之间惨遭灭门之灾,残酷悲壮这些语言对此已经乏力,至今令人心生怜悯和同情,村里人传闻并深信米家的遭遇与甘家不脱干系。在米家遭遇不测后,甘氏也慢慢走入了家族辉煌后的拐点,日渐衰微,传说最后一名士子(如今可见衣冠冢)也遇害于任途中,杀害甘进士的匪徒,鸠占鹊巢为官,甘家最后一名进士,却成了异乡冤魂。由于甘家官途中沮,以致沉冤永无昭雪之日。仅留下“悠悠白云一空冢,雕龙在渊闻风雨,庶民知止有典故,善恶因果人神笃。需将人生放眼量,常怀仁爱越今古。禅心动处天地惊,鹿鸣终将愚鲁度”的怅惘和嗟叹。
走出甘家祖茔和宅基遗址,心事难平;环顾甘家田产祖业概貌,亦喜亦惊;器物原貌已非昔比,面对乡村今日的颓败,传统留下的教育意义和人文精神却是乡村的永恒!甘家的成就是族人的荣耀,亦是鹿鸣山的祥云,传承和滋养这方根深枝渥的文化圣地,风云转佐之际,愿鹿鸣山的乡亲们,雅凤弘扬,同甘共苦和甘氏族人们一道,瓜瓞枝绵,龙凤乘时,追前启后,刷新历史,再铸辉煌。

第二篇:
改革三十年,衣食住行到生活理想无不有巨大的变更。作为新新时代的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疾步前进,我们的生活在时尚这个字眼中穿行,父辈祖辈们过去的成长环境和我们这些80后90后有着天壤之别,因此他们的思想相比起我们而言也陈旧了许多。许多年轻人都觉得,我的父辈祖辈的想法是“过时的”,然而,父辈祖辈们的精神是不“旧”的,相反,却是我们现在缺乏需要学习的地方。下面有请张聪睿同学来讲述她的父母长辈曾经的生活。 记得每当我挑食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一副义正言辞的样子说:“你啊,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好像他们那个时候真的很苦一样。让我实在不解。 于是我问爸爸:“你那时候吃什么是最好的?”“粑粑肉啊。”我突然想到了那是上次去四川时吃腻了的一样东西。“啊,那会不会吃腻啊。”“我们当时哪里有那么幸福啊?过年时吃一次粑粑肉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我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一篇作文是写吃粑粑肉的,老师还把我的文章贴在学校黑板报上,还说:‘这还真是把改革开放体现在生活里了’呢。”爸爸沉浸在回忆着说, “我们家原来一年吃一小块腊肉,挂在房梁上,你爷爷看着那块腊肉说:‘要是我们有钱了,我们就买一大块腊肉,什么时候想吃就割一块下来吃。’而现在这个时代不同了,现在吃一小块腊肉算什么?吃一头烤全羊也无所谓啊。” 来源:查字典 www.chazidian.com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我有点愣,原来过去父母的生活是这样不容易!我却还不满足于现在优越的环境,说起来还真是惭愧! 从那时起,我不再挑食了,一想到我的父辈祖辈过去艰苦的生活,我便体会到这一粒米都是来之不易的,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我们不由得心生感慨:现在的我们还在抱怨东西不好吃,衣服不好看的时候,是多么不知足的表现!父辈祖辈的艰苦为我们铺开了一条幸福的路,然而我们不能只是享受,也要有奉献,也要有奋斗,将这幸福的生活延续下去。拼搏需要一个目标,制定一个目标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了这样的理想做目标,我们才能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前进。理想是生活中的启明星,然而我们的理想和父辈祖辈的理想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就此话题我们开展了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中我们谈论我们的理想和父辈祖辈的理想,比较其中的差异,可以发现,我们的理想更自我一些,涉及的方面更广;父辈祖辈的理想则是为祖国奉献更多。并且我们还举行了辩论活动,讨论是我们的理想更有深度还是父辈祖辈的理想更加远大。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知道了树立一个理想是非常有必要的,唯有理想才能引导我们的前行,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理想,但是相同的一点是,不管它是否会实现,都是引领我们走向自己的顶峰与成功的向导。因此,为了继续父辈祖辈们的光辉历程,开拓我们的新生活,我们必须行动,给自己一个理想,给自己一个挑战的要求,才能绽放出我们的灿烂。 说的没错,我们是新一代的希望,不仅如此,我们还承载着父辈祖辈们的期待。现在我们已经是初中生了,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的生活需要我们独立的努力,未来怎样谁都不知道,只有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认真严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切都是美好的。这就是我们的父辈祖辈希望我们学习的精神:踏实、诚恳,我们要像他们一样——甚至要比他们更加好——开辟又一个新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上绘出绚烂的一笔!

  我的家族

  今天的作业是写《家族故事》。我想,我生活在这样美好的家庭中,我的祖先也一定有十分辉煌的故事吧!我迫不及待地问爸爸:“我们家族的家谱在哪里?哪一位老人最伟大?”爸爸只淡淡地回答:“没有”。爸爸告诉我他只知道他的兄弟姊妹和我的爷爷奶奶,对我的曾祖父略知一二,再往上溯,一切都是空白了。我忙问:“曾祖父是干啥的?伟大吗?”爸爸又只是淡淡地回答:“农民,什么伟大。”

  我的曾祖父是农民,朴实,勤劳,默默无闻。他有三个儿子,大爷爷、二爷爷都是面朝河水背朝天的纤夫;我爷爷不甘贫穷,背井离乡、浪迹天涯,学得一手雕刻、修配的手艺,靠小手艺度日,也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此时此刻,我真为我的家族没有家谱,没有伟人而自卑。此时此刻,我茫茫然然,真不知这篇作文怎么下笔。但是,我突然想到,在我的家族里面,或许真没出过什么伟人,但在那些和我同姓的伟人里面,几百年前他们或许真的和我沾亲带故,只是我不知道而已。如果是这样,我可能就是悬壶济世的孙思邈的后代;我可能就是古今中外被喻为军事圣人的孙武的后裔;我可能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传人;我可能就是……

  是呀!孙思邈、孙武、孙中山确确实实是我们家族的一员!我们的家族中岂止是他们!还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张衡、李时珍、李四光、钱学森、袁隆平……我心潮澎湃,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多少英雄豪杰,有多少仁人志士,有多少风流人物,他们不都是我们中华大家族的一员吗?

  我又平静地想起了朱自清笔下《背影》中躬着背的父亲;想起了孟郊《游子吟》中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慈母……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这样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父亲母亲。这千千万万平淡无奇的父亲、母亲不都是我们中华大家族的一员吗?是的,他们都是我们家族的一员。是他们———这些英雄豪杰、庶民百姓用他们的丰功伟绩、平凡琐事谱写着我们中华大家族的家谱,谱写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

《千秋家国梦》里面的截取
“在这大半年的寻根历程中,我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身份。当我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的时候,我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以前中国给我的感觉只是贫穷和落后,我对她没有半点好感。我翻过了家族的历史,翻过了中国近两百年的苦难变迁,我才感觉到了自己的无知,这令我深感愧疚。我的祖先许拜庭、许崇智、许广平、许卓……有着那传奇的经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有着忠贞的情怀,为了祖国的富强甚至不惜牺牲他们宝贵的生命。相比之下,我才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一幕一幕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使我明白当时作为一个中国人是那样的可悲。列强贪婪地瓜分了中国,自私自利的欲望促成了军阀割据,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操在我先辈身上体现出来,在苦难黑暗的世界里犹如点点星火,转瞬燎原。而作为一个海外游子的我,竟对此一无所知,只是沉醉在欲念横流的生活里,浪费着自己的生命,我实在愧对先人,愧为炎黄子孙。许崇智、许卓为国家民族锲而不舍,许拜庭、许广平为爱情至死不渝,使我对人生有了新的了解,更让我认识到了爱情的真正意义。我决定留在中国,在这片属于我的黄土地上扎根,延续我们家族的千秋家国梦。”

如果你那里有名人故居,或者有历史的古建筑之类的,那里面一般会有类似的书卖,你可以参考

meyou


有没关于祖辈历史 家族历史的作文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