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兵20万,为何打不过五万人?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安禄山死后安庆绪继续与唐军作战,正当郭子仪等九大节度使率二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消灭安庆绪时。史思明带领五万人过来援救,并且一举将唐军二十万人打的大败而逃。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在于史思明知道自己兵力不占优势,于是正面派小股人马前去骚扰,然后又派出大量军队去袭扰唐军的粮道,唐军粮食紧张起来后战斗力马上受到了影响。当时安庆绪一直龟缩在邺城,郭子仪等人把主要兵力都用来围困邺城,而史思明在外围攻打郭子仪,于是唐军等于内外两线进行作战。还有很重要一点在于,九大节度使一直都不团结,互相之间并不配合。朝廷派了一个太监鱼朝恩来做监军,不但不起作用,还经常给各位节度使惹麻烦,于是大家干脆出工不出力。

1、粮道被袭扰


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共率二十万大军进攻邺城,二十万人每天都要耗费大量军粮。而史思明正是看清了这一点,于是派少数军队去进攻邺城唐军,然后又派大批军队去袭扰唐军粮道。在这种情况下唐军很快就开始出现了粮食紧张,战斗力急剧的开始下降。

2、唐军内外两线作战


安庆绪守在邺城,而唐军二十万大军一起围过来,在这种情况下安庆绪只好向史思明求救,并且承诺将来事成后,大燕国皇帝位置让给史思明。史思明于是将五万人马都压过来,向唐军发动最猛烈进攻,于是唐军等于是一边和城内叛军作战,一边和外围史思明作战。

3、九大节度使不团结


唐军虽然有二十万人,但是各位节度使之间并不团结。比如魏州节度使崔光远与郭子仪之间就一直矛盾很深,关键时刻不但不派兵救援郭子仪,还在一旁说风凉话。而朝廷派去监军鱼朝恩,根本就起不到从中调停作用,甚至很多时候还给各节度使惹麻烦,比如从中瞎指挥。



唐乾元二年(759)三月,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等唐军名将率领的九节度20万大军,在邺城为史思明所败,诸军皆溃,成为唐军在安史之乱中哥舒翰灵宝之战后的又一次战略决战惨败。叛军重新势大,大唐朝廷也由此基本丧失了彻底平定安史之乱的能力。邺城之战也成为唐朝后期100多年藩镇割据的前奏。
唐军的九节度大军,最有战斗力的郭子仪的朔方军、李光弼的河东军、以及李嗣业的镇西北庭军,其中以郭子仪的朔方军最为重要。安史之乱前,唐朝的各节度使大军,胡兵胡将已经占据很大比例,朔方军也是一只胡兵胡将在其中有重要地位的军队。
 由于官军没有大帅主事,九路大军互相观望,久围而不战,结果空耗得师老气竭,没了斗志。北庭节度使李嗣业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威名震敌胆,人称‘神通大将’。李嗣业见诸大将皆观望不战,便独自披坚执锐率部出战。不料出师未捷身先死,李将军被流矢射中,回营疗养;忽闻营外金鼓震天响,知有大战,遂奋然而起欲战,谁知创口崩裂,流血数升而殒命。猛将李嗣业的意外身亡,官军将士陷入悲痛中,同时也影响了士气。

我认为他们打不过那5万人的主要原因就是这场战争对他们来说有着非常大的改变,即使他们率领着20万人带着20万人,都是临时拼凑的,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所以在对比那5万人的时候才失败了。

因为他们的人马简直太多了,到了后期的时候,他们的人马又困又累又饿,整个军队的士气已经不行了,所以虽然人满很多,但是每一个人的状态都不是很好。


安史之乱,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兵20万,为何打不过五万人?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