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烛文言文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 文言文

楚国的都城有人给燕国的相国写了一封信,他是在夜里写的,写时光线不够亮,便吩咐捧蜡烛的人说:“举烛!”说着,便随手在信上写上了“举烛”两个字。其实,“举烛”这两个字并不是信里要说的旨意。燕国的相国收到他的信后,却解释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呵!崇尚光明,这就要选拔贤德的人来加以任用。”燕国的相国便对自己的国君说了这个意思,国君听了十分高兴地照着去办,国家因此得到了治理。国家固然是治理好了,但是“举烛”毕竟不是信中的旨意。如今的学者也多有类似的情况。

这样的例子其实在现代生活中有很多,比如我们的红楼梦,也许事实上作者当时写这本小说的时候并没有想的太多,而如今的专家学者却咬文嚼字般的研究这研究那。深感没有必要。给人一种无病 *** 的感觉。

其实对于任何事物,我们只要抓住他的精髓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乱扣帽子,否则将会使其失去本意。越走越远。

2. 翻译文言文: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译文

郢国有一个写信给燕国的相国的人。在夜晚写信,光线不够明亮,就对举着蜡烛的人说:“举烛。”。结果(在信中)误写上了“举烛”两个字。“举烛”这两个字并不是信里要说的意思。 燕相看到信中“举烛”二字,很高兴,说:“‘举烛’,就是崇尚清明廉洁。要施行清明政策,则应举荐贤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个意思告诉燕王,燕王很高兴,用这样的方法治国。政治倒是治理好了,却不是写信人的本意。现在世上的读书人,多数都是像这样做的。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3. “举烛”一词是什么意思

举烛的本义是举起蜡烛

原文

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译文

楚国的都城有人给燕国的相国写了一封信,他是在夜里写的,写时光线不够亮,便吩咐捧蜡烛的人说:“举烛!”说着,便随手在信上写上了“举烛”两个字。其实,“举烛”这两个字并不是信里要说的旨意。燕国的相国收到他的信后,却解释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呵!崇尚光明,这就要选拔贤德的人来加以任用。”燕国的相国便对自己的国君说了这个意思,国君听了十分高兴地照着去办,国家因此得到了治理。国家固然是治理好了,但是“举烛”毕竟不是信中的旨意。如今的学者也多有类似的情况。

4. “举烛”一词是什么意思

举烛,的确是被当成过成语。

《韩非子》上曾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A给B写信,夜里光线太暗,A就对仆人说:“举烛”,顺手也把“举烛”两个字写在了信笺上,B读到此信后,大受启发,以为“举烛”就是让他“举贤任能”。这当然是误解了写信人的原意的。所以韩非子感叹:现在治学的人大抵如此啊。 是的,作者写文章总有“作者的语言”,但诚如川端康成所说:“我不喜欢对自己的作品做解说,惟希望读者自由阅读,

但是,因为这个词并不常用!

用过书举烛、举烛治国,这两个成语用的多。

你说是举烛是成语,并不是很多人都知道。

5. 翻译古文

应该是“郢书燕说”,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一点)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贤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

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像这样(断章取义,穿凿附会)。

6. 黠鼠赋原文及译文

黠鼠赋【原文】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於蜂虿,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於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译文】苏子在晚上坐着,有一只鼠正在咬东西。他拍床制止老鼠咬东西,声音已经停止了,又发出老鼠咬物的声音。

他让童子用烛火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鼠咬物的声音从袋子里发出。

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闭在里面因而不能够离开。”童子打开袋子看里面,寂静得好像什么都没有,童子拿起蜡烛寻找,袋子里有一只死老鼠。

童子惊讶地说:“这刚刚还在咬东西,却立刻死了?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那是鼠的鬼魂吗?”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跑了,即使有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苏子感叹说:“这只老鼠真狡猾,让人奇怪!老鼠被关闭在袋子里,袋子坚韧因而老鼠不能够咬洞的。

因此在咬 *** 的情况下装作咬袋子,用声音招引人。在没有死的时候却装死,用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

我听说有生物,没有比人智慧的了。人能驯服神龙刺杀蛟龙、捉取乌龟狩猎麒麟,役使万物,统治他们,最后被一只老鼠利役使。

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我对老鼠从安静的处女到逃跑的突变感到惊讶,这里面人的智慧又体现在哪里呢?”之后就坐下来闭眼打盹,自己在心里想这件事的原因。好像有人对他说:“你只是多学而记住一点知识,但还是离‘道’很远。

你不将自身与自然万物合一,却将两者区分开而游於万物之外,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令你惊醒。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与猛虎搏斗,可见到蜜蜂和蝎子时不免变色,这是不将自身与自然万物合一的结果。

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我俯下身子笑了,仰起身子又醒悟了。我于是命令童子拿着笔,记录下了这篇文章。




举烛文言文视频

相关评论:
  • 13058814444云儿过书举烛出自于哪篇文言文,从这里归纳出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故事的寓 ...
    卓治鲍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原文:郢人有遗①相国②书③者,夜书,火④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⑤举烛。举烛,非书意也⑥。燕相受书⑦而说⑧之,曰:“举⑨烛者,尚明也;尚明⑩也者,举⑾贤而任之。”燕相白⑿王,王大悦,国以治⒀。治则治矣⒁,非书意也!今世学者,...

  • 13058814444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卓治鲍大意是说郢人致书于燕相国,写书的时候,天黑了,喊“举烛”,写书的人不小心就写上“举烛”二字,把书送去。燕相得书,想了许久,说道,举烛是尚明,尚明是任用贤人的意思,就对燕王说了。燕王听他的话,国遂大治 这则寓言尖锐地讽刺了一些人随意穿凿附会的治学态度。它说明,做学问不能断章取...

  • 13058814444郢书燕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卓治鲍翻译: 有个(楚国首都)郢(城市)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说了便写到信上“举烛”。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意。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 燕国宰相告诉国...

  • 13058814444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卓治鲍楚国有一个写信给燕国的相国的人。在夜晚写信,光线不够明亮,就对举着蜡烛的人说:“举烛。”像这样(在信中)误写上了“举烛”两个字。“举烛”这两个字并不是信里要说的意思。 燕相看到信中“举烛”二字,对此感到很高兴,说道:“‘举烛’,就是崇尚清明廉洁。要施行清明政策,则应举荐贤才...

  • 13058814444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文言文翻译
    卓治鲍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文言文翻译如下:原文: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翻译:楚国的都城郢有个人要...

  • 13058814444郢人燕说文言文翻译
    卓治鲍郢人燕说文言文翻译如下:1、原文: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安。2、郢人误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

  • 13058814444云而过书举烛是那个文言文里的
    卓治鲍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成语:郢书燕说(词义:穿凿附会,曲解原意)寓意:告诉人们对待人、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主观臆 想,随意曲解,断章取义

  • 13058814444郢人燕说这篇文言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卓治鲍燕国的宰相收到信十分高兴,说:“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要任用德才兼备的贤人。”燕国的宰相向燕王禀告了任贤的道理,燕王十分高兴,国家因此大治。燕国是治理好了,但这不是信原来的意思。当代的学者,大多数也像这样。【寓意】燕国的宰相读信时望文生义,误解“举烛”之意却使燕国得到...

  • 13058814444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卓治鲍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翻译:从前有人从楚国的都城郢写信给燕国的相国。可是...

  • 13058814444谁能用一件事情解释文言文中“举烛”的含义
    卓治鲍“举烛”不是写信人的意思。燕相国得到书信非常高兴,说:“举烛是重视光明(的意思),重视光明的人是推举贤明来任用的人。”【意思就是燕相国以贤明的名义举荐郢人给燕王】燕相国告诉燕王(这件事),燕王非常高兴,用郢人治理国家【国以治,以(之)治国,宾语后置】。(郢人)治理(国家)使(国家...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