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强大水师是导致蜀军在夷陵之战惨败的原因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国防的历史有哪些~

中国国防的历史有:
1、洋务运动。
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北洋水师的成立。
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
3、黄海海战。
1904年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的鱼雷艇偷袭驻旅顺口外锚地的俄国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爆发。双方在旅顺港外都制定了相应的水雷封锁战术,双方有多艘战舰触雷沉没。
4月18日俄太平洋舰队的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触雷沉没,舰队司令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遇难,从此俄军丧失了争取黄海制海权的自信心。

4、威海之战。
日本鱼雷艇屡屡偷袭成功。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结果日本获得决定性胜利,北洋水师在此战中全军覆没,京畿地区顿时门户大开,位于旅顺的日军也展开进攻,连破凤凰、营口、海城、牛庄等地,清军全线溃败。
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向日本乞和投降,派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和谈。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5、虎门销烟(1839年6月)。
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政签订的。虎门销烟间接导致了不平等条约给华夏人民带来的伤害(割地赔款)。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国际禁毒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虎门销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海卫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海海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水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一、解放初期的凯歌行进期
新中国国防建设的第一个时期,是1949年到1964年的凯歌行进期。如果说国家经济建设在1958年就结束了第一个黄金发展期而陷入了误区,国防建设的指导在50年代末还难得地保持了相对比较清醒的认识,直至1964年以前还能在健康的道路上前进。
二、在曲折和动乱中艰难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免不了经历曲折,国防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从60年代中期起,中国国内出现了持续的政治动乱,我国的国防事业发展同样出现了一个“马鞍型”。
三、在改革开放中迎来大发展
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成就,通过天安门国庆阅兵的窗口也向国内外充分显示出来。如1984年国庆35周年的阅兵中亮相的装备大都已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一代以上。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的天安门阅兵时,亮相的新型坦克、装甲车和各类导弹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已大幅缩小。

拓展资料:
国防,就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恐怖分子等,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是一门求生学问,也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此言语中的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现代国防又叫社会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包括武装建设、国防体制、军事科技和工业、国防工程、军事交通通信、人力动员、国防教育、国防法规诸多方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从最高元首到每个公民,从军事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识形态都与之密切相关。现代国防以军事力量为核心,还包括有关的非军事力量;它重视国家的战争潜力,特别是战时的动员效率;它还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现代军队是知识和科技密集的武装集团,强调质量建军胜过“人海战术”。和平时期国防的作用是威慑,要求不战而胜;战时国防的责任是实战,目标是胜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国防

三国时期,吴蜀之间爆发的夷陵之战,影响着三方格局的态势,可以说此战之后,蜀汉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能力,诸葛亮北伐也没闹出多大的动静,吴蜀联盟也变得极其脆弱,虽然魏国没有趁机实现一统,不过这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关于夷陵之战,刘备率主力精锐东征,最后落得的惨败的结局,这场发生在221年七月至222年八月间的战争,蜀汉在初期进展顺利,但是在进入夷陵地区,和吴军相持了大约半年时间,始终打不开局面,在士气低落之际被陆逊抓住机会,打了反击。

其实回顾这场战争,蜀汉的失利,在军事上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孙权偷袭荆州得手后,吴蜀之间的交界一度西移至今巫山县附近,刘备率军水陆并进,将近一年的时间,至推进到夷陵(今湖北宜都)一带。


演义中夸大刘备获取的优势,表面上是深入孙吴腹地,吴军已经退无可退了,实际则不然,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蜀军只是从刚脱了险峻的地形,连荆州都未完全攻下,更不用提什么深入孙吴腹地了。

《三国志.陆逊传》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

陆逊也说过最害怕刘备水陆并进,但是蜀军并未在战事胶着期采取这种战法,在三国末期孙吴是怎么亡的?正是西晋水陆多路大军齐近,西晋将领王濬率领主力水师,一路东进,在西晋陆军并未打什么恶仗的前提下,就灭了孙吴。


如果说刘备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可以在水战中击败吴军,那么刘备也可以实现战略奇袭,绕开吴军重兵防御的阵线,直取建康,击败孙权。

就历史记载来看,陆逊是多虑了。

在蜀军推进至夷陵后,双方开始对峙,此后刘备就没有太多办法打开局面了,有主要两处历史记载流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蜀军水战不强。

《三国志.陆逊传》先遣吴班将数千人於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

初,孙桓别讨备前锋於夷道,为备所围,求救於逊。

在对峙时期,刘备想要打开局面,所以说曾经主动露出破绽,在平地建立营寨,引诱吴军出战,之后打伏击,但是陆逊没有上当,还有一次是围攻夷道的孙桓,吴军将领大多请求出战,但被陆逊拒绝了,刘备这次围点打援的计划也失败了。


可以说刘备是急于打破局面,最起码要夺回荆州,恢复自己的实力,可是在关键的对峙阶段,蜀军竭尽所能的战法都是陆战战法,并未有水师配合,虽说刘备因为天气原因,曾将水师已到陆地,等待秋天时再出击,但是关键时期,还顾得上天热不热。

而且通过水战打开局面要比陆战取胜更为有利,孙吴立国之本靠的就是强大是水师,这也是赤壁之战,吴军主导的孙刘联盟击败曹操的一个原因,当然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三方是各自有各自的说法,都不一样,个人还是比较详细孙吴一方的记载。

话说回来,刘备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部队,也是无可奈何的,因为他没有时间去打造足以和孙吴抗衡的水师部队。


回想一下,当初刘备依附于刘表,刘表对于刘备招揽贤才的做法也是很有戒心的,在寄人篱下之时,刘备难以有什么大的动作,赤壁之战后,他是经历过快速扩张其,拿下了荆州南部四郡。

《三国志.先主传》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从权借荆州数郡。

同时在赤壁之战后,动乱的荆州人心不稳,众多刘表时期的官吏将士叛逃曹操,投奔刘备,此时刘备应该获得了数量可观的水战士兵,刘表当初和孙氏抗衡,靠的也是精锐水师啊。


不过这些有经验的水师将士,在夷陵之战中还有多少不得而知,别忘了在建安十六年至建安十九年,这大约4年时间里,刘备在图谋益州,后来也是一度抽调了留守荆州的兵力,在攻城战中,部分精锐的水师将士会被消耗。

再者关羽战败,荆州丢失的时候,还是大批将士折损,其中就不乏原刘表时期的荆州将士,而在益州经营刘备,主要是和曹操打了一场恶战,哪里有时间去组建水师,他也没那个精力。


如果说刘备在征讨孙吴前,在水师方面有什么特殊准备的话,那就是219年关羽被杀,荆州丢失,直到221年,刘备伐吴,期间有1年多的准备时间,这是刘备临时组建水师的时间。

但是对于折损了精锐水师士卒的蜀汉来说,1年多的时间不足以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打造战船也是需要时间的,何况在汉中之战后,刘备付出的代价也不小,曹操迁走了汉中大部分百姓,汉中作为益州门户,还需要经营,也需要投入资源,所以打造一支水师所需要的资源,蜀汉未必负担得起。


估计刘备征讨孙吴时,水师是以原刘璋时期益州的水师为根基组建的,战力不会太强。

《三国志.吴书.宗室传》桓斩上(兜)道,截其径要。备逾山越险,仅乃得免。

当蜀军战败后,刘备在马鞍山最后一次抵抗失利后,逃到了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差点被孙桓所获,孙桓当时驻守的是夷道,但是他却率部深入蜀军方向大后方,险些抓获刘备,其率领的必然是水师,他这是直接贯穿了蜀军的整条防线啊,蜀汉水师估计没有什么抵抗之力。


而且蜀军为何在百里的阵线上设立几十处营寨,不就是为了保护后方不被吴军切断吗?如果有一支强大的水师,蜀军或许就可以集中兵力,突破吴军的防守阵线了。

在相持半年后,蜀军没有取得实际的战果,加上天气原因,刘备只能下令休整,等待秋天再行进攻,这被陆逊抓住了机会,多路吴军相继反攻,吴军利用火攻,接连攻克蜀军四十余座营寨,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被杀,杜路、刘宁等投降,溃败之际,刘备只能做最后一搏。

《三国志.陆逊传》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

马鞍山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刘备在此收拢败兵,企图挽救败局,但是被陆逊在此击败了,其实这也只是刘备无望的困兽之斗了,因为陆逊也可以选择不强攻,选择围困,切断后勤补给的蜀军如何与吴军相抗呢?刘备也只能期盼希望发生了。


混乱中,集结也马鞍山的蜀军战力也是不足的,古代作战军阵很重要,溃败之兵早已打乱了军队的组织结构,兵将离散,临时组织起来的军队,大家相互不熟识,如何组建防线,加上溃败之时,将士士气低落,经不住吴军的猛攻,所以刘备最后一搏的抉择,倒是帮了吴军一个忙,不用去追击了,而是实现了围歼。




无强大水师是导致蜀军在夷陵之战惨败的原因吗?视频

相关评论:
  • 17729967842两湖和四川的存在,是导致诸葛亮隆中对战略的失败吗?
    岑仁腾从公元228年始,蜀汉丞相诸葛亮开始率军出汉中北伐,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众所周知,诸葛亮率领蜀军前前后后历经了五次北伐,但每次都是因为粮草问题无法解决而难以控制关中地区,蜀汉的兵源损耗也最终让其进入保守发展阶段。(虽然姜维在后期也是大力北伐,但对于只占据川地的蜀汉来说无异于...

  • 17729967842陆逊能够在夷陵之战取得胜利,是因为哪个特殊因素?
    岑仁腾据《三国志陆逊传》记载:“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在陆逊的步步为营之下,刘备率领的蜀军最终露出了破绽。对此,陆逊果断选择了首次出击,利用火攻,一举重创了蜀军。夷陵之战见证了刘备这个枭雄的...

  • 17729967842假如当年的夷陵之战诸葛亮来指挥,最后结果会怎样?
    岑仁腾此外诸葛亮在战争指挥和谋略上也具有过人之处,当初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之所以失利,主要是由于刘备战略指挥不当,当时蜀国的军队一路直进,东吴陆逊率领军队故意避其锋芒,把许多险要的山岭让给蜀军。蜀军为了把守这些山头分出许多兵力,这导致蜀军整体力量被分散。不仅如此,另一方面吴军干脆闭守不出,直接...

  • 17729967842形容诸葛亮的功勋的典故是什么?
    岑仁腾——《三国志*诸葛亮传》;“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刘)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三国志*周瑜传》。无论从哪个资料看,赤壁之战都不是周瑜单独打的。周瑜功劳确大,但不能全都算在他头上;至于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比,我们还是看看蜀、魏、晋之外中立方人士吴人张俨...

  • 17729967842孔明挥泪斩马稷的简介
    岑仁腾丢失荆州和夷陵之败后的蜀汉政权再也输不起了!任何大的损失都可能把它推到灭亡的边缘!对此,诸葛先生应该明白---全身而退才是上策!但对如此声势浩大的北伐,没有充足的撤军理由是不能向蜀汉君臣和百姓交代的!于是诸葛先生想到了街亭!而此时的司马懿也想到了街亭,渴望截断蜀军退路一举全歼蜀军主力...

  • 17729967842夷陵之战刘备身边为何没有大将
    岑仁腾说起夷陵之战,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了。这场战争是三国时期蜀国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不过就是这么一场战争,刘备身边似乎没有很强大的将领,那么这是为何呢?这就涉及到刘备称汉中王后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人才不够用。都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其实得人才者才能得天下。千...

  • 17729967842打到夷陵收复数百里土地的刘备,为何没有及时收手?
    岑仁腾陆逊认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

  • 17729967842假如不打夷陵之战,刘备75万大军能否一举拿下关中和长安?
    岑仁腾天下九州,三分之二在曹操手里,他统一北方,兵强马壮,有着强大的战争机器。反观蜀汉,仅仅占领着贫瘠的益州,还有南中等有待发展的少数民族地带。双方实力相差太大了。其二,即使刘备不发动夷陵之战,率领75万大军攻打关中,他也不可能一举拿下关中,因为蜀汉已经在长达两年多的汉中之战中消耗掉了战争...

  • 17729967842刘备有五虎上将,有诸葛亮的辅助,为什么没有实现匡扶汉室统一天下的梦想...
    岑仁腾讨伐东吴的大军几乎全军覆灭,“夷陵之战”后,蜀军由强大变衰弱。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事情的经过:刘备的军事集团在汉中打败曹操后,文武大臣们就撺掇刘备称帝,由于汉献帝还活着,刘备没有同意,最后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自封汉中王。于是大封有功之臣,封长子刘禅为王世子。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

  • 17729967842晋怎么就统一全国!魏,吴,蜀三国就完了
    岑仁腾你说蜀国兵多是错误的。当时,魏国人口443万,蜀国94万,吴国240万,从总人口来看,蜀国兵力远远少于魏国。你说诸葛亮很强,但是你要记住历史不是一个人的历史,诸葛亮纵使用兵如神,他后期的几次北伐不正是因为蜀国没有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而失败了吗?因此在蜀国最弱的情况下,诸葛亮一个...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