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写的,六年级语文老师要如何进行 教学反思 呢?我为六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1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及被害后的经过,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及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根据这一课文的内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抓关键语段,体会人物品格;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研读描写李大钊在法庭上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品悟人物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忠于革命事业的高尚情操。

  难点是: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于习作之中。

  本节课教学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很可能无法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结合我校开展的领袖儿童教育课题研究三模九步教学模式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创境引题。

  我选择从“忆”入手,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首先让同学齐读课题,围绕“回忆”二字质疑:课文忆了谁? 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事情?忆了哪一天使“我”忘不了?让学生在自读中圈出时间的提示语,按照提示语将文章分成四个大块,再归纳出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进而概括成小标题。即: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及被害后。这样既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大意,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符合高年级学生认识理解规律的。

  二、先学后教

  课文较长,故事又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再加上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局势,对于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必定没有多深的感触。所以学习课文前,我一再布置让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事实证明,学生搜集的课外补充资料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先学环节,我着重让学生抓住重点片段质疑,如在学习父亲被捕时的片段时,我让学生读后思考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在我的鼓励下,有的学生提出:李大钊为什么不先离开北京,出去躲两年再回来?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李大钊把书籍和文件都烧掉了,敌人还抓他?学生提的问题很好,我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介绍李大钊的身份:共产党员,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是北京革命党区的领导者。家中的书籍和纸片烧掉是不想让敌人搜索到证据,为了不泄露党的秘密。但因为李大钊是革命党领导身份,所以无论如何敌人都要抓他。他能离开北京吗?不能。如果他逃跑了,就会有更多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牺牲,所以李大钊是坚决不会离开北京的。因为被捕前和被捕时都是采用对比的手法进行描写的,让学生在读中圈点批划,抓住问题:“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重点研读描写李大钊言行举止的句子,书写自己的读书体会。然后再以“作者是如何表现出父亲高尚品质的?”这个问题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对比的写法。

  在后教环节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内容“法庭上”时,文中出现了三处描写李大钊的关键语段,由于学生已经采用过圈点批划及写批注的方法,所以在齐读这一部分之后,我便让学生在默读中自己读划,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找到相关的句子,但写感受主要集中在第三处,针对第一处写感触的少之又少。那么,如何突破重点内容,感受人物品质呢?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在理解“法庭被审”时,我采用“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通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画出描写破大钊在被审时的神态词语,然后讨论这些词语。,提出:你从中体会到李大钊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力量使李大钊能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沉着冷静呢?找出原因句,体会李大钊的内心活动,来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以达到新旧知识的融洽。如:复习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学生扮演角色,演课本剧的形式,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演、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示挂图,指导读图,理解“安定、沉着”等词语。

  3、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个难点时,我采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前后照应”的含义。在学生理解课文基础上,产生语感,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去朗读课文。以指导学生读出爱憎分明之感,通过指名、默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读出对李大钊的怀念之情,读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首尾呼应的句子比较明显,所以找出来并不难,之后,进行延伸训练,让学生同桌讨论,找出文中另外两处相呼应的句子。由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这个延伸相对较难,只有极少数学生找到了两处,如果用幻灯先打出首句,再找呼应的句子,这样对班上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相对降低了难度,不至于让他们孤立于课堂之外。

  三、展示反馈

  这节课我依据教材特点,师生特点。主要以朗读形式,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表演概括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2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传统课文,规范质朴,至情感人。怎样让学生学会学习?我把自己当作一个引导者,一个质疑者,让传统课文散发出现代课堂的风采。

  上课伊始,板题读题后,文中哪句话写到这个课题?自然学到第一自然段。那父亲是谁?链接李大钊资料,谈谈感受,再读课题就有别样的一种沉痛的感情。

  回忆父亲的一些什么事呢?学生默读课文做上批注。十来分钟后,学生展示汇报,引导学生简练概括事情,如:形势危急,坚持工作。学生遗漏之处,啰嗦之处,老师质疑,引导学生发现体悟,简练概括。

  这么一些事情,哪件事对你印象深刻呢?为什么?在这一问的引导下,学生探究出李大钊忠于革命,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品质来。

  多么好的一位革命者啊,多么好的一位父亲啊!感情朗读课文后三段,体会悲痛心情。“妈,昨天是4月28”和前文哪里的写法相一致?学生迅速找到读一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学生交流中,老师引导体会这样前呼后应表达的好处。课文还有这样前后呼应的写法吗?找一找进行交流。师引导课文开头一二自然段的写法,质疑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写事的文章写法相同吗?这又是什么样的叙述方法?从而在质疑中思考体会倒叙的写法和好处。

  就这样,在老师的引导质疑中,学生积极探究学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学习本课时,首先引导学生找中心句,提出一个问题: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信心”一词,联想到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会取得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然后,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前”;体味人物神态,学习“被捕时”。再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①前后态度的对比。(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③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接着,学法迁移,自学“在法庭上”。引导学生认识李大钊这位伟大形象,激发学生对李大钊同志的缅怀、崇敬、仰慕之情。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而是读者(教师、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进行反复地,深层次地“对话”,在这“对话”的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探究与发现,把握与发展文本的内核之所在。

  总之,一节课下来,使我深刻地感受到:理想的阅读,应该是富有情感的,这就是阅读教学理当追求的境界。

猜你感兴趣:

1.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2.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4.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5.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6.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视频

相关评论:
  • 15724846160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唐彼姜不屈服于严刑拷打,不心动于高官厚禄,这就是共产党员的品质。李大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捍卫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谱写了壮丽的革命诗篇。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许多像李大钊一样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我们怀念他们,他们永远活在我心中。

  • 15724846160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除开头外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唐彼姜首尾呼应,开头“1927年4月28日”与结尾“妈,昨天是4月28日”相呼应。时间顺序,(1)李大钊被捕前烧文件,即使工友被抓,也不离开北京。(2)李大钊被捕时,不慌不忙。(3)李大钊提审时,安定,沉着(或沉稳)(4)李大钊被害后,家人悲痛欲绝。

  • 15724846160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唐彼姜《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写的,六年级语文老师要如何进行 教学反思 呢?我为六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1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

  • 15724846160《十六年前的回忆》写于什么时候?
    唐彼姜2. 笔者撰写这篇文章,目的是记录中国建国初期的一位主要领袖,李大钊同志。在严酷的迫害之下,他坚持工作,不幸被捕。在法庭上,他勇敢地与敌人搏斗,最终英勇牺牲。3. 《十六年前的回忆》后来入选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和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课文。4....

  • 15724846160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唐彼姜《十六年前的回忆》是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这一课的教学目的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我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1 【说教材...

  • 15724846160小学语文六年级的课文(人教版)《十六年前的回忆》,请诸位高手帮忙编成剧...
    唐彼姜《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本剧 【主要人物】李大钊,李大钊妻子,李星华,李星华妹妹 第一幕 时间:1927年春天。地点:李大钊家里。幕布徐徐拉起。李大钊在整理书籍和文件,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女儿李星华蹲在旁边。李星华:(奇怪地)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李大钊:(待了一会儿)不要...

  • 15724846160怎样写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读后感_百度知 ...
    唐彼姜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在我读六年级下学期时学过一篇课文,叫做《 十六年前的回忆 》,大概内容讲的是:李大钊同志是一个爱国 、忠于...

  • 15724846160六年级下学期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什么作者怕父亲把哥哥说出来...
    唐彼姜李葆华,李大钊的长子,现年95岁。1909年生于大黑坨,1918年离开家到北京上学。1926年初开始在中共北方区委为李大钊收转信件,传递消息,参加革命活动。大钊牺牲后,去日本留学。1931年回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如果把哥哥说出来,会暴露党,所以作者怕父亲把哥哥说出来 ...

  • 15724846160六年级第十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了那些事...
    唐彼姜《十六年前的回忆》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的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

  • 15724846160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生字组词
    唐彼姜8. 苦刑:严厉的刑罚;9. 绑带:用来捆绑的带子;10. 旗袍:中国女性传统服装的一种;11. 回忆:对过去事情的想起;12. 先烈: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人;13. 伟大精神:崇高的思想品质;14. 敌对:对抗的,对立的;15. 高贵品质:高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16. 怀念:深切地想念。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