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至民国时期扬州经济衰落的具体原因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清代、民国时期盛极一时的镖局为什么衰败了?~

镖局的衰败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原因。首先。镖局的盛行,表明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还没有达到每一个角落,没有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民间还可以掌握和使用一部分暴力行为。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行政力量空前强大,将民间的暴力收归国家所有,暴力成为政府机构的专利,镖局这一民间暴力机器自然就消失了。
其次,清朝时代和民国时代的社会治安不甚理想,存在着大量的土匪、强盗,而建国后我党进行了镇反运动,肃清了土匪等,镖局也就没有生存的必要了。
第三,镖局保护的是商品运输、钱粮押运,保护的是私人商品经济。建国后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私人商品经济消失殆尽,所以镖局就随之而走入历史。同样,今天商品经济重新得到了发展,镖局又重新出现了,不过这次是以官营的保安公司面貌出现的,呵呵。

  闯关东,从“流人”到“流民”,到东北“移民社会” 。清初民族矛盾尖锐,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极其残酷的镇压手段。将“造反”者遣送边陲“烟瘴”之地,山东触犯刑律者多发配“极边寒苦”的东北,这种遣犯史称“流人”。山东人是“安土重迁”的典型。人口压力、天灾人祸、 满清政府的政策导向等构成了山东人闯关东的外因。以修筑当时的中东铁路为例,《东北开发史》 引日本人稻叶君山的话说:“中国苦力,如蚁之集,而劳力之供给地之山东,更乘机输送无数劳工出关为之助。是即一千五百余里之中东路乃山东苦力所完成,亦非过言也。” 闯关东,东北是外敌侵扰之地,山东人卓绝的斗争。吉林省浑江市《湾沟公社志》记载:“1921年间有一名叫王振邦的农民, 原籍山东,因逃荒携妻及长女一家流落于西川一带。1931年日军侵占东北,王振邦与山东老乡聚义百余人抗日,1934年末,他们与日军大小战事三四次,其中第二次战绩最佳,日军死伤惨重,义军为日军所胆寒。”   闯关东,由于东北为流放地,禁垦,边墙西为蒙古贵族驻牧地。但覆灭的满清政府无力阻挡历史潮流,满清二百多年统治,倒促进了满蒙汉等族的大融合,即使“满蒙独立”运动、“伪满洲国”等历史沧桑,都没能改变满洲人成为中国的满族人。山东圣人之乡心态乡土意识淡化,冒险精神增强最,促使流民春往冬归转变为在东北扎根。辛亥革命东北几千万关内汉人回到中国怀抱,“以至于人文地理学地图表明该地区完全是中国人的”(《草原帝国》,法国,勒内·格鲁塞)。
  走西口,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恢复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走西口”、“闯关东”或“下南洋”,形成近代三股大的移民浪潮。“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走西口”这一移民活动,大大改变了口外蒙古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占移民比例极高的山西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将山西的晋文化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当地形成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晋文化作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人口迁移,与当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灾”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部分地区寸雨未下。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迁,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晋北各州县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例如“阳高地处北塞,砂碛优甚,高土黄沙,满目低土,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不堪。”在贫瘠的土地,寒冷的气候,无川流灌溉的恶劣自然环境里,晋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灾歉,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口外谋生。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离乡北上口外蒙古,艰苦创业,开发了内蒙古地区。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处于落后游牧状态的内蒙古中西部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使当地的整个文化风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伴随着“走西口”移民的进程,口外蒙古地区以传统单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旗县双立,牧耕并举的 多元化社会。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作为移民主体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山西移民在移民中占绝大多数,因而当地的移民文化更多地富有晋文化的特色,也可以说是晋文化在这一地区的扩展。   人口的流动,带动了文化的传播,而文化的传播,又拉近了地区间的距离,增强了它们的认同感。“走西口”这一移民浪潮,大大促进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与内地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蒙汉之间的民族感情,对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稳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下南洋,明末清初,大量的难民、被清兵打散的农民军、抗清失败的明军余部以及不愿侍奉清廷的明朝遗民,掀起了移民东南亚的高潮。明亡后,高、雷、廉三州总兵陈上川、副将陈安平等率领兵将家眷3000余人、战船50余艘到达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这块地方因此被称作“明乡”。1659年,跟随永历帝流亡缅甸的官兵眷属,有的逃亡暹罗 (今泰国 ),有的被安置在缅甸边远地方,今天缅甸北部的桂家与敏家都是这些官兵的后裔。

扬州衰落原因很多既有自然灾害又有人为因素,既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变化,
总结起来无非是大运河的地位不再,错过历史机遇,产业单一依赖盐业,附近城市的发展的冲击等等。
在清朝的前中期,扬州再度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成为当时全国极其著名的商业城市。个中原因,无非还是它的水运枢纽地位,南北漕运的咽喉,以及中部省区食盐供应的重要基地。明清时期,两淮盐业在全国盐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明人宋应星估计,明朝万历时,扬州的盐业资本,约为3000万两。清朝,据汪喜孙的估计,则为七八千万两。而根据有关记载,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户部库存银为7800余万两,扬州盐商手中的资本,几与之相埒。漕运的发展,盐业的兴盛,对于扬州的商业、手工业,也起到了促进带动的作用。扬州本就是因运河发展起来的。到了后来,也就是清朝晚期,近海航运的发展,铁路的修建,运河的淤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运河漕运的货量。
镇江开埠可能对扬州影响很大,吸引了江北京杭运河一线的大量人民。或许因为同是京杭运河和长江的交汇点,镇江的军事位置似乎更重要,而木客衰落的镇江似乎要略好于盐商衰落的扬州,反正外国人当时看得上镇江看不上扬州。如果当年开埠、设租界的是扬州而不是镇江,或许会是另外的故事。再后来民国定都南京,江南一带以南京为中心,扬州在南京的”遮挡“下成了小弟弟。清末的实业兴起,南通无锡都有轻纺工业,南京有江宁织造和江南制造局,扬州没有啥实业,导致民国乃至今天,扬州依然没有像样的重点企业。当今格局,苏州无锡外企众多,南京是省会,上海是全球金融贸易中心,每个地方的政策都比扬州强,而扬州除了仅剩的一点旅游资源,几乎啥都没了,现在盐早已不是扬州为集散地,大运河只有部分河段和通航,即便说旅游资源,全国众多的旅游资源也使得扬州没有了优势,扬州就沦落成二线或者二线半城市了。
2014年地级市人均GDP排名,扬州排42位,排在扬州前的资源型城市13个,而被殖民、有过租界、做过通商口岸的城市有:苏州、广州、嘉峪关(这个也是资源型城市)、大连、长沙、南京、佛山(算广州府一部分)、杭州、镇江、威海、宁波、武汉、天津、青岛、沈阳、舟山 (算宁波府一部分)、上海、中山(算广州府一部分)、厦门、烟台,一共20个(没算深圳、珠海两个靠着当时殖民地现在被划成经济特区的地方)。这些城市的工业大多在这一期间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原本不如扬州的城市因此超过扬州。

扬州属于我国南方。主要是政治中心的北移,我们国家古代经济政治中心是先从北向南移,然后到了明朝建都北平(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从此,南方的经济发展开始慢于北方。清朝亦是建都北京,所以经济中心自然在皇城脚下。而且清朝人敌视汉人,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杀了很多汉人,加上文字狱,闭关锁国什么的,还有湖广填川。一下子南方的经济自然就弱下去了。在我国是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并非外国那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依托运输的发展,京杭运河水运为依托变成长江海运的转变,清朝的扬州枢纽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上海。但时代在发展、内河运已经远远抵不上海运的全球大趋势。扬州地位自然被取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种种原因,扬州多次也错过铁路的发展的机遇,苏中无铁路成了扬州等苏中地区永久的痛。经济发展一直不瘟不火。好在不久即将改善,十三五以来,国家做了新的规划,扬州泰州机场的新建开通,铁路京沪二线即将贯穿广袤的苏中地区,扬州也将正式加入国家铁路网,算是抹平了扬州历史上的伤痛。对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上海开埠,苏杭兴起。


清朝至民国时期扬州经济衰落的具体原因视频

相关评论:
  • 15248558163民国时期的时代背景
    卫送味民国时期的时代背景 一、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变革 民国时期的时代背景,首先要从辛亥革命说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然而,这一时期政治局势极为复杂,军阀割据,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二、经济现代化与社会变迁 随着列强的侵略和西方文化的传入,民国时期经济开始逐步现代化...

  • 15248558163古代银行与现代银行的区别
    卫送味1. 古代票号与银行的成立背景不同。票号起源于清朝前期,经历了中期的发展和晚期的鼎盛,直至民国时期逐渐衰落。相比之下,现代银行的历史更为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171年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1407年出现了存款银行,1694年英国成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1845年英国人在广州开设了中国的第一家...

  • 15248558163为什么说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
    卫送味因为是乱世,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起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武昌起义,这些连绵不断的战争造成中国的极端贫困,政治黑暗,经济基础薄弱,所有这些都造成中国的贫弱,后来武昌起义虽然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但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夺取,全中国陷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军阀割据,内战频繁,孙中山先生的几次...

  • 15248558163清朝晚期,民国时期,解放之后老百姓生活情况的这种对比反映了什么问题...
    卫送味这个其实是填空题,反映了旧中国怎么怎么的不好,受各个不同的剥削阶级剥削,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怎么怎么好,从此摆脱了压在老百姓头顶的三座大山,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都是些自己都不想听的狗屁话,照着这样写准错不了。

  • 15248558163简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社会生活方面有哪些变化?
    卫送味回答:ClassID=327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生活习俗,颁布了剪发辫、易服装和废止缠足的法律。强令男子剪掉发辫,女子停止缠足。同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还规定,民间普遍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还规定体现了资产...

  • 15248558163简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社会生活方面有哪些变化?
    卫送味而西方科学、艺术、思想促进中国社会自己发生巨大的变革,变革的时代,容易促成文化的繁荣,比如春秋战国和南北朝时代。2、乱世,政_府_的控制力降低,知识分子的思想空间比较大,学术_自_由_的风气浓郁。3、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高,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时期,大学教授是名利双收、社会、经济地位极高的...

  • 15248558163民国时期的社会是怎样的?
    卫送味但在研究社会形态的变化时,笔者不打算将1919年作为本编的起点,而是以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一个历史区间。理由有两个,首先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经济的社会形态并未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第二是1912年资产阶级建立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皇朝,从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帝制,开始...

  • 15248558163清朝,民国,现代对外经济贸易特点?
    卫送味清朝民国现代三个时期对外经济贸易的特点是从落后愚昧到改革开放

  • 15248558163清朝末年乱还是民国时期乱?
    卫送味民国时期更乱,军阀割据。清朝末年的乱只是思想的开化,但毕竟有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民国时期,那就是军阀割据的局面了,虽然后来蒋介石形式上统一了,但是军阀头头们的勾心斗角始终没有停止

  • 15248558163民国时期跟清朝的社会变化对比
    卫送味民国初年和清末没有明显区别。在服饰方面主要是旗袍的改进。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