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于意志论的看法如何?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唯意志论是主张意志高于理性并且是宇宙的本质或本体的哲学学说。特点是公开拒绝科学,宣扬神秘主义。把意志自由和道德现象看作不受客观规律和社会环境制约的东西,用意志自由来解释宇宙和人生的各种问题。其代表人物为19世纪德国的叔本华。此外,尼采、帕格森也是唯意志论者。在伦理学中, 叔本华用自爱、同情等来解释道德行为;尼采用“权力意志”来论证道德原则和理想。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论,也有 1601B 唯意志论的倾向。
创始人编辑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哲学家。
核心思想编辑
意志也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肠胃、利爪、肌肉、性器官都是意志促使生物发展出来的。理性是意志的奴仆和工具,如没有理性的动物照样生存得很好,人之初并无理性可言,只是后来需要体现意志时意志才造出了理性。但理性是不可能认识到世界的本质的,直觉才是认识世界的途径。
叔本华研究过印度哲学,受印度佛学影响较大,认为科学和哲学在意志领域达到了极限,只有依靠神秘的洞察力才能领悟到意志的本性。因此人的最高目的是以禁欲为起点,尔后忘我,最后忘掉一切,进入到空幻境界,这样才能超脱生存意志及其一切烦恼。 [3]
详细介绍编辑
一种主张意志是宇宙的本体、意志高于理性的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德国,流行于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A.叔本华和F.W.尼采。
叔本华用“意志”代替了I.康德的“物自体”,认为意志是整个世界的基础,是终极的实在,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表现,思想也是意志的派生物。在他看来,世界是意志及其表象,表象上溯到理智,但最终归结为意志,而作为宇宙本体的意志是一种完全敌视客观物质世界的神秘的生活力,亦即一种盲目的、无理性的、永不衰竭的创造力。这个意志无所不在,永不死灭。它在人心中表现为冲动、本能、奋进、渴望和要求。叔本华指出,意志是真实的自我,肉体是意志的表现,先有我要生出来的意志,然后才生出我的肉体和各种器官,就连植物的向光性以至物体的引力和斥力等等,都是意志的表现。他把理性置于意志的支配之下,认为意志统率知觉、记忆、想象、判断和推理,人的思想、理性应当服从神秘的、无从解释的意志。唯意志论用意志解释宇宙万物,完全否定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独立于主观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及其规律性,同时也否定理性思维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叔本华认为意志不仅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也是世上一切罪恶和痛苦的根源,任何意志都要表明为自我奋斗,它永远得不到满足,所以痛苦也永无终极。他提出,达到幸福的办法就是完全弃绝生存意志,做到绝对地无动于衷,以求解脱。
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唯意志论,抛弃其消极悲观因素,宣扬积极行动的“权力意志论”。他给叔本华提出的那种无目的、无意义的单纯的生命意志以一定的目的和意义。这个目的就是渴望统治、渴望权力。他认为追求和发挥要求统治的权力意志,既是宇宙的本质,又是自然和社会的动力,也是最高的生活原则和道德原则。他把战争看作是权力意志的最高实现,认为强力就是道德。
尼采是一个反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的感觉、思维等都不过是意志的表现并受意志的支配,人的一切行动都受意志的主宰,是意志所创造的活动。在他看来,如果认为理性高于意志,那就否定了意志的这种创造性。他也否认理性能把握世界的本质,即意志。
以叔本华和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论,特别是其非理性主义倾向,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德、法等国的生命哲学和历史哲学,尤其对H.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以及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种思潮,反映了现代西方自由主义和生命哲学的诉求,为解构形而上学提供里思想源泉,但是后来被德国法西斯主义曲解,成为其思想来源,被一度严重误解。
在近代,康德和费希特哲学中也包含着唯意志论的因素。康德认为意志有独立性;没有自由意志,道德律就失去意义。费希特把意志和理性等同起来,认为意志即自我,是现实的创造者。

确定目的并选择手段以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其外部表现是语言和行动。意志是人脑所独有的产物,是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人在认识客观事物规律性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客观世界来满足自己的要求,实现自己的意志。意志和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有密切关系,认识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意志调节认识过程。情感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意志对情感起控制作用。行动是意志的反映,意志则对行动起调节作用。人们在各种意志行动中,经常会带有稳定的特点,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心理学上就被归纳为几种不同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实现预定目的的重要条件。  
一、自觉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行动目的,并独立自主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这反映了一个人在活动中坚定的立场和始终如一的追求目标。它贯穿于意志行动的始终,也是意志行动进行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具有自觉性的人,在行动中既能坚持独立性,不轻易受外界影响,又能不骄不躁,虚心听取有益的意见。  与自觉性相反的表现是易受暗示和独断。易受暗示指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没有独立的见解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为人处事易受他人影响,表现出过多的屈从和盲从。独断指容易从主观出发,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听不进中肯的意见和合理的建议。历史上的马谡失街亭,曹操走华容,楚霸王四面楚歌,都是由于独断专行造成的后果。意志品质的自觉性应该是为了实现预定目的,既坚持正确的决策,不为他人所动,又能及时听取合理化建议,修正不合理的地方。
二、果断性意志的果断性是指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并实现作出的决定。要想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不仅要大胆,更要心细。果断性是在全面地考虑行动的各个环节和环境的锗多因素的基础上,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在有些时候,果断性还同一个人的信仰和人生观有密切的联系。在危急关头,更需要深明大义,敢作敢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具有果断性的人既顾全大局,处事严谨,又果敢坚决,雷厉风行。  
与果断性相反的品质是优柔寡断和武断。前者面临选择常犹豫不决,摇摆不定,作出决定后又患得患失,踌躇不前。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是情形复杂,不易作出判断,另一方面则是意志品质上的欠缺,瞻前顾后,过于小心。武断的表现是指处事冲动鲁莽,不等到时机成熟就草率从事。处事武断的人或是性格暴躁,懒于思考,或是目光短浅,不计后果,贸然行动。这两个方面都是意志品质果断性缺乏的表现。  
三、坚忍性  意志的坚忍性是指在执行决定阶段能矢志不渝,坚持到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顽强乐观地面对和克服。意志的坚忍性在于既能坚持原则,抵制各种内外干扰,又能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达到预定目的。鲁迅先生在“风雨如磐”的旧社会,既有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战斗精神,又提倡“韧性的战斗”,不同意青年学生赤手空拳去白白地流血牺牲,可以说是意志品质坚忍性的最好体现。  
与坚忍性相反的品质是动摇或执拗。前者在意志行动刚开始的时候,决心很大,干劲十足,一旦遇到困难,就灰心丧气,感觉前路茫茫,中途退缩。生活中这种虎头蛇尾的人不在少数,应属于意志薄弱者之列。后者在行动中认准目标后,就一成不变地按计划行事,遇到特殊情况,或者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也不能审时度势,寻求变通。平时我们说某人总是“一条道走到黑”,或是“不见黄河不死心”,就是指行为过于执拗,总是一意孤行。  
四、自制力   意志的自制力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的意志品质。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个人利益和愿望常会同他人或集体的愿望与利益发生冲突,这时就需要依据社会的道德标准和公共规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此时,自制力就显得尤为可贵。具有自制力的人,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通常被称为意志坚定的人。他们知道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具有自制力的人既能发动合乎目的性的行动,又能抑制与行动目标不一致或相违背的行动。
与自制力相反的表现是任性和怯懦。前者容易受情感左右,缺乏理智,常在需要克制冲动的时候任意为之,意气行事。后者表现为在需要采取行动,迎接挑战的时候却临阵退缩,不敢有所行动。这两种都是意志不坚定、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你对于意志论的看法如何?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