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溃疡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柑橘疮痂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

疮痂病是一种真菌病害,我国柑橘产区均有分布,被害程度不同。在气温较低的地区发病多些,是宽皮柑橘和柠檬的重要病害。为害嫩叶、嫩枝、花蕾、花瓣和幼果等,严重时引起落叶和落果,被害果实品质变劣。
【症状】
嫩叶受害,开始出现油渍状小斑点,后变成蜡黄色,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并木栓化,有明显的突起。叶片被害,病部向一面凸起,另一面凹陷,成漏斗状。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或脱落。嫩枝被害,枝梢弯曲、变短。果实受害后表面出现许多散生或聚生的病斑或瘤状突起,幼果受害果面有黄褐色的隆起小点并木栓化,严重时多会脱落。【病原】
病原为Elsinoe fawcetti,无性世代为Sphacelome fawcrtetti属真菌,病斑上灰色霉状物即为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密集排列,单生,圆柱形、顶端尖或钝圆。分生孢子单生,无色,单孢,长椭圆形或卵圆形,两端各有油球。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春季天气潮湿、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16~23℃,最高温度28℃。春梢、晚秋梢抽梢期,如遇连绵阴雨或早晨雾浓露重,该病即流行。夏梢期由于气温较高,一般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
①引进苗木要注意检疫,选用无病苗木。
②搞好清园工作。
③防治指标 春梢新芽萌动至芽长2毫米前及谢花2/3时喷药。10~15天一次,连续3~4次。
④可选用如下药剂:0.5%~1%的波尔多液(硫酸铜0.5,石灰0.5,清水100的比例为0.5%),77%可杀得600~800倍液,80%山德生(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蒂腐病是柑果在贮藏期由真菌引起的重要病害。由于不同真菌为害,可分为黑色蒂腐和褐色蒂腐两种。黑色蒂腐病除为害果实外,还为害柑橘枝干,褐色蒂腐病是柑橘树脂病菌侵染成熟果实引进的。我国各柑橘产区均有发生。
【症状】
黑色蒂腐发病从果实蒂部或近蒂部伤口开始,病部呈褐色斑,后蔓延全果,病部表面常常溢出琥珀黏液,在高湿条件下病果表面污灰色渐变近黑色,有许多小黑粒(分生孢子器)。果实内部腐烂,污灰色或黑色。在干燥条件下则成黑色僵果。枝干发病,从小枝顶端开始,迅速向下蔓延,在小枝与树干的其他部位发病,病部红褐色,树皮开裂,流胶,严重时引起枝干枯死,病部密生黑色小粒点。
褐色蒂腐是在果实蒂部开始,呈水渍状,褐色,果肉腐烂较果皮快,深褐色。病部松软有韧性,不易被手指压破。当病部扩展到果面一半时,果心已全部腐烂,故又称为“穿心烂”。后期表面可见到散生的黑色小粒点。为害叶片称砂皮病,危害枝干称树脂病。
【发病规律】
高温、多湿、伤口多有利于该病发生。果蒂干枯、脱落或蒂部受伤容易发病。发病和果实腐烂的最适温度为27~30℃,5~8℃不易腐烂。
【防治方法】
①嫩梢期结合防治其他病进行防治。采果前喷山德生(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可较有效防治果实贮藏期中该病的发生。
②果实采后1天内,用25%抑霉唑乳油1000~1500倍液、45%特克多(噻菌灵)悬浮剂450~600倍液浸果,可减轻发病。

溃疡病是柑橘的主要细菌性病害,可为害枝梢、叶片、果实,影响树势和果实品质,严重时可引起落叶、落果和枝梢干枯。我国除四川、湖南局部地区外,各柑橘产区均普通发生。
【症状】
叶片被侵染初期叶背出现黄色或暗黄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斑点,继而在叶的正背两面均逐渐隆起并扩大形成圆形、米黄色的病斑,以后病部表皮破裂,明显出现海绵状隆起,表面粗糙呈木栓化,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扩大可达3~4毫米,近圆形,周围有黄色晕环,中央破裂如“火山口”状。受害严重时,病叶脱落。
枝梢受害,初期也为油渍状小斑,扩大后多为圆形、椭圆形或聚合成不规则形,浅黄褐色,比叶片上的病斑更为隆起,中央裂口大而深,无黄色晕环,当病斑环绕全枝时,枝梢干枯。
果实受害,病斑与叶片基本相似,但“火山口”外貌更显著,严重时引起落果。
【病原】
溃疡病病原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itri,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细菌,细菌短杆状,两端圆形,极生单鞭毛,能运动。病菌发育的温度为5~35℃,适温20~30℃,致死温度55~60℃ 10分钟,pH范围为6.1~8.8,最适为6.6。在寄主组织内可以存活几个月。
病菌通过气孔和伤口侵入,潜育期3~10天。由风雨、昆虫和树枝叶相互摩擦或人为的接触而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病苗木、接穗和果实。
【发病规律】
每年3月下旬至12月初均可发病,以5~9月为发病盛期。在各次枝梢中,春梢轻,夏梢重,秋梢次之。高温多湿有利于该病发生。春梢在萌芽后30~45天开始发病,夏梢和秋梢抽出后15天开始发病。幼果在谢花后约20天可以发病。叶片尚嫩绿时气孔多呈开放型,染病率最高,其后发病率逐渐下降,叶片老熟、叶色深绿时停止发病。
当旬平均气温15.7~31.1℃、旬平均相对湿度65%~93%、旬降雨量6.2~172毫米时均可发病,而以旬平均气温20.6~31.l℃、旬平均相对湿度66%~93%、旬降雨量16.8~172毫米时发病最严重,在旬平均温度达18.6~19.3℃、旬平均相对湿度74%~77%、旬降雨量34毫米时春梢开始发病,而旬平均气温降至15.7℃以下时发病趋于停止。
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反之迟而轻。
6~8月新梢生长而被潜叶蛾为害时发病率达40.37%~71.10%。
沿海地区台风多的年份病害发生严重。枝条多刺的柑橘比刺少的柑橘多发病,苗木及幼龄树比老树多发病。品种上橙类发病较严重。
肥水管理适当、氮、磷、钾配比合理、控制夏梢的树病情较轻,发新梢不齐、枝梢徒长、虫害严重、管理粗放的病情较重。
【防治方法】
①引进苗木要注意检疫,选用无病苗木种植。
②清除病源。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有病枝叶,就地集中烧毁,彻底清除越冬病源,减少来年的侵染源。
③合理控制枝梢。如通过重施速效春肥控制夏肥,使春梢抽吐健壮,减少夏梢抽吐。幼龄树通过抹芽控梢,使夏、秋梢抽吐整齐,以利喷药保梢。青壮年结果树通过控制夏梢,减少病害发生。
④种植防风林,减轻台风对柑橘树的为害,可以减少溃疡病的发生。
⑤防治指标 春梢新芽萌动至芽长至3~5厘米左右及花后10~50天喷药,每次新梢期和幼果期均喷3~4次。
⑥防治柑橘潜叶蛾,减少溃疡病菌从伤口侵染。
⑦喷药保护新梢。喷药保梢必须以防为主,出现病斑后才喷药则效果较差。重点掌握在新梢长3~5厘米时喷1次药,到新梢自剪转绿再喷2次,每次相隔10天。保护幼果应在谢花后10天开始喷药,隔10天再喷1次。可选用如下药剂:铜皂液(硫酸铜0.25千克,松脂合剂1千克,水100千克)或0.5%波尔多液(硫酸铜0.5千克,石灰1千克,水100千克),30%氧氯化铜500~600倍液,14%铬氨铜(溃A灵)水剂300~500倍液,11%可杀得600~700倍液,12%绿乳铜600倍液,20%龙克菌(杀菌铜)胶悬剂500倍,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


柑橘溃疡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怎样?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