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在当今社会中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从两个方面看待,分别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相关介绍具体如下: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自身素质不高、求职技巧缺乏。
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期望值过高。由于受传统的就业观念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偏差,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很多毕业生认为只有在比较高的层次就业,留在大城市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愿意到大城市、到沿海发达地区,而不愿意到到中小企业、到基层和农村去就业。
2、扩招政策导致毕业生人数增多。
高校扩招是基于增加高级人才供给量,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而采取的战略政策。但其短期效益并不理想。自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出台后,我国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逐年增加,导致毕业生逐年增多。
3、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忽视。
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不能有效地按市场需求来调适。往往是所开的专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不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调整。
根据自身条件,专业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又或者是按招生当年的市场需要大规模的扩招某些专业的学生,几年以后市场是否能完全吸纳则很难把握。这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政府应完善就业市场,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
大学生就业市场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不成熟,很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因此,政府应加大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机制、供求机制,通过供求机制实现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优化配置,通过竞争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学校及有关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形成比较全面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供需双方利益的配套政策,使毕业生就业有法可依,有序可行,真正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
2、高校应转变培养模式,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高校应根据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专业设置方面,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方面,高校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把从片面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转移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轨道上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大学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应该正视现实,对自己进行正确的社会定位,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降低求职的心理预期,充分利用各方面渠道尽快就业。

扩展资料: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受国际金融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建设。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有部分毕业生对自身定位很高,过高估计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但事实上又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责任心差、忠诚度低,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学生缺乏求职技巧。有些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很不自信,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无法真正展示自己的实力。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
自1999年扩招政策出台后, 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据统计,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560万, 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了 800万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高 达 834万人,而2020年预计达到 874万。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社会需求却没有相应增长,特别是有效需求短期内增长十分有限。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自身素质不高、求职技巧缺乏
首先,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期望值过高。由于受传统的就业观念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偏差,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很多毕业生认为只有在比较高的层次就业,留在大城市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愿意到大城市、到沿海发达地区,而不愿意到到中小企业、到基层和农村去就业。
其次,自身素质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有部分毕业生对自身定位很高,过高估计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但事实上又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责任心差、忠诚度低,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最后,学生缺乏求职技巧。有些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很不自信,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无法真正展示自己的实力。
2、扩招政策导致毕业生人数增多
高校扩招是基于增加高级人才供给量,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而采取的战略政策。但其短期效益并不理想。自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出台后,我国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逐年增加,导致毕业生逐年增多。
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115万,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高达874万。如此庞大的人群,必然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
3、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忽视
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不能有效地按市场需求来调适。往往是所开的专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不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调整。
根据自身师资条件,专业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又或者是按招生当年的市场需要大规模的扩招某些专业的学生,几年以后市场是否能完全吸纳则很难把握。这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忽视也不容小觑。目前,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很多高校只是对学生进行一些专业课的教学,对其他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心理素质差,无法适应社会要求,由此也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大学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首先,大学毕业生应该正视现实,对自己进行正确的社会定位,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降低求职的心理预期,充分利用各方面渠道尽快就业。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关的工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弥补自己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做好自我职业规划。大学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找出想做的而又能做的,分析自己的实力、价值和需要,然后考虑可行性,这就是通常说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应该从一踏进大学校门就应该开始职业规划,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的目标。

现在大学生就业的难度确实不小。

首先是因为大学生的择业观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想留在经济发达地区,导致很多大城市人才过剩,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又招聘不到人才。除此之外,都想去待遇好又轻松的单位,由于给自己设定的就业目标太高不切实际,又不愿意屈就,造成无法实现自己愿望。

其次,没有客观认清现实,自以为是。都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可是现在娇子太多了也就不那么稀罕了。但是有些人就是转变不了观念,给自己预订的目标远远超出了社会对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职场新人所愿意支付的薪酬,所以也不好找工作。

第三,毕业生太多,竞争激烈。学校分三六九等,招聘单位当然愿意收留名校毕业生。但名校毕竟是少数,多数普通大学生在竞争中不占优势,没有竞争力,所以困难重重。



在目前,虽然我国学生考上大学比以前更加容易,但新的问题是,我们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找工作却比之前更难,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具体的原因,好在我们进入大学或者大学毕业之前有所准备。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原因1.大学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世纪9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万人预计到1996—21年平均新增145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3年212万,24年达到28万,25年将超过3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原因2.部分大学生对学校的对口就业安排过于依赖。

因为学校与一些专业对口的公司企业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会安排一些优秀毕业大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公司企业去工作,以至于一些大学生对学校的工作安排形成依赖心理,不愿意到拥挤的人才市场去进行面试,导致自己迟迟无法实现就业。

原因3.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个人理解

粗俗点来讲,我们上大学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让我们将来就业时能得到更好的条件,算是一种投资了。无论是958,211还是双一流学校,无论是学士学位还是研究生学位,学习的终点都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工作。但,我们都会发现一个情况,到最后无论什么学历的人都会抱怨就业很难,我的理解是:自己的实力和野心不匹配

暴富是人人都会幻想的事情,哪怕不能暴富,人们也会选择薪资更高福利更好的职位。而自己普普通通的二本学历,混了个学士毕业证,就去和985学校毕业,拿了一堆证件的人比工资。自己非要选高薪的工作,结果企业看不上自己,薪资低的活儿自己又看不上,不愿意上了四年学又去干那么底层那么累的工作。“凭什么都是上了四年学,他毕业直接干管理层,我就是从底层开始干起,这不公平。”这也是大学生们一直抱怨的话。所以自己的实力不能满足自己的野心时,便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就业是大学的终点

而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

2、个人看法

我认为最实际的方法就是“提高个人的竞争力“。

这一竞争力便是在应聘时的竞争力。很多时候,应聘落选的原因往往不是自己的学历,而是一些诸如四六级证件,奖学金证书等的其他因素。因为未来会给我们造成威胁的人不是985,211学校的毕业生,而是自己本校的同学。所以四六级这种能为我们“添金”的证件便成了决定性因素。

我们的竞争对象是同学(图片摘自百度)

所以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一些有含金量的比赛,四六级证书,研究生学位,都是可以参考的因素。

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好不容易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验,迈进大学校园的我们发现,不知何时,大学生找工作竟然会面临着“毕业等于失业”的窘迫局面。困惑、迷茫、焦躁、恐惧、不安的情绪充斥在大学毕业生之间。大学生是我国的主要人才来源,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已不仅仅只是大学生个人生存的问题,更关系着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

失业带来的就业压力很可能成为大学毕业生与社会冲突的第一因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并要有效地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国家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这些年来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数字来分析,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两高一低”的现象,即大学毕业人数、待就业人数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难以找到合适的薪酬待遇,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

就我个人观点来看,要想要解决问题,就得从根源上寻找问题形成原因,所以我们要先分析大学生之所以就业困难的原因。原因有两类 1、 国家政策不完善,易造成社会壁垒,加大大学生就业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政治面貌等- -些因素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同时,在高校毕业生创业这一方面,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技术扶持,管理扶持,经济扶持的相关政策还不完善,扶持的力度还不大,办理相关手续的程序还很复杂。2、高校在学科建设、学生的培养模式等方面与人才市场需求不符,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同时,高校老师在工作中,科研压力大,没时间精心备课,不讲究教育方法,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考试一锤定音。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综上可得出要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必须政府和国家配合,同时最重要的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解决自身不足,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逐步提高自身知识能力



   其实我觉得大学就业难是一个很正常的社会现象。而且是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的。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我今年也是实实在在的理解到了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

  竞争太激烈。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也越来越多了,而大学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多。企业从之前发展到现在也有一定的饱和度,所以空缺的职位其实是不够大学生进入的。同时,大学生在学校里面学的知识,也还是太浅显了。大多是理论方面的知识,而在社会上更多的是注重实践。许多大学生只有学习的能力,而没有随机应变和很好的实践能力,选择就业也变得更加困难。

  内卷。当代社会人才辈出,而优秀的是真的很优秀,他们领先于大多部分人一大截,所以企业招聘的水准也会因此提高很多。因此更多大学生达不到标准。而且像我一样从学校猛然进入社会,其实是挺自卑的,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也没有社会履历,平时没碰过壁在社会上却处处碰壁,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

  专业对口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其实没有想太多,就填了一个专业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学历,但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却发现这个学历对应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好找,而跨专业的岗位,也对于一本,重本和有经验的学生比较友好,所以大都部分大学生就业也十分困难。因为实习的时候也是得专业对口,你没有实习经历就没有很好的履历,就更加难跨专业进行工作,这也成为了一个死循环。

 但是不管怎么样,就业难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无论如何也打破不了这个困局。唯一一个方法就是提升自己。




怎么理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视频

相关评论:
  • 15958269210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
    车京飞答: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看法和建议:就业观念需要转变。大学生需要更加实际地考虑自己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不要过于追求高薪、稳定的工作,而是要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也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地看待不同类型的...

  • 15958269210在当今社会中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车京飞答:从两个方面看待,分别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相关介绍具体如下: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自身素质不高、求职技巧缺乏。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期望值过高。由于受传统的就业观念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偏差,不适应...

  • 15958269210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
    车京飞答: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大学毕业生的困惑有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与需求结构的缘由。2、自身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一般忠诚度低,而用人单位希望“来者能做”,欲进行培养又担心会跳槽。3、家长和本人好高骛远,职业规划也不明确,盲目攀比。4、急于求高薪,没有认识到单位如同学府,初次工作即为深造与锻炼...

  • 15958269210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车京飞答:主观原因:1、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大家都瞄准了一些福利好的工作,而其他工作无人光顾,造成部分失业;2、学而不精,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3、对于某些岗位,毕业大学生缺乏经验,工作机会更可能留给有工作经验的人,也造成小部分大学生事业。客观原因:1、就业岗位逐年饱和,无法提供...

  • 15958269210你怎样看待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车京飞答:二是学校在专业设置、学生培养方面也存在不适应市场需求、课程 老化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很多学校在办学思想上没有将学生就业作为关键的指标。三是学生自身也存在能力不强、素质偏低的情况。我认为要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从政府、学校和社会多方面人手。首先,政府要通过 鼓励民营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 15958269210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在哪些方面?
    车京飞答: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当前,我国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行业和地区,就业岗位数量有限,而大学生的数量却不断增加,导致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二、教育与就业不匹配 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

  • 15958269210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车京飞答:5、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

  • 15958269210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车京飞答:目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很多人陷入失业,下岗的窘境,大学生显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工作的尴尬中。为了摆脱这种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工作的尴尬,大学生需对现在的就业形势有充分的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走出就业困难的困扰。只有了解了形势,做好了准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通过调查发现...

  • 15958269210大学生应如何看待就业难的问题
    车京飞答: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看法如下:由于大学生自身原因所引发的就业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大学生基础文化素质较低,实际工作经验也较为欠缺,再加上人际交往、沟通协作等职业素养缺乏,在激烈就业岗位竞争中也会落败。择业就业观发生偏差,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会出现期望过高情况,缺乏对自身实际情况...

  • 15958269210大学生就业难是什么问题呢?
    车京飞答: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比如:- 高校毕业生的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和不匹配。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而市场岗位增长相对缓慢,尤其是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需求萎缩,导致供需矛盾加剧。同时,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不完全契合...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