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新十大学习能力 韩立福

来自:游玩旅游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韩立福的教学模式~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教授“先学后导--问题评价”(FFS)有效教学模式是以问题发现生成解决为主线,以问题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问题解决途径的有效教学模式。教与学的过程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来进行,把教学过程简单概括为“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分别取“发现”、“生成”、“解决”三个英语单词的首字组成“FFS”),简称为FFS教学模式,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团队合作:异质同组、同质结对,分组合作、生生互动。本模式中的核心概念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先学后导”概念是在“知识建构型”视野下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先教后学”提出来的新概念;“问题评价”是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忽视问题解决教学提出来的新概念。本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目前我国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总结性研究而提炼出来的,是一种适合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先学后导”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提出了新的行动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教学思维。行动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在教师智慧型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始终鼓励学生要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那些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学生要给予规范而科学的指导。这里的“学”,有两层涵义:一是要求教师事先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对课程和学生做出科学分析和问题预设,深度开发相应的学习工具,选择适当时机支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二是要求学生课前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预习,对课程内容尽可能做出结构化分析和问题预设,围绕“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里的“导”,是指对学生自主合作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具体有三层涵义:“师生互导”,“生生相导”和“生本联导”。“问题评价”,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问题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以及学习方式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问题评价”的学习思维。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结构化学习,要本着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来展开,同时要在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等各个阶段都要嵌入评价,保障教师和学生的问题生成质量以及问题解决的质量。“先学后导—问题评价”(FFS)有效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主要手段的问题教学模式。教学行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问题评价,课中问题评价和课后问题评价等。使教师和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交往和对话来解决问题,下课后教师和学生仍然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使“问题”在不断的评价过程中得到提升和解决。这种“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又能养成良好的问题思考习惯与品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这里的“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主要涵义是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前学习教学内容,学生要进行结构化预习,通过《问题发现单》把不会的知识内容整理出来。同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和研究,结合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结构化备课;上课时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下,教师或学生呈现问题,通过问题对话和问题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该模式主要是将文本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真正意义上实现知识与技能迁移,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最终目的使每一位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逐步缩小学生之间差异,大面积提高学业成就,提高终身学习能力。该模式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即“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其中每个要素中均包涵着对问题的评价。也可以称四个操作环节,四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描述如下:“问题发现”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备”发现文本问题,具体是指教师结构化备课和学生结构化预习中,根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去发现文本问题,学生将通过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尚未解决问题提交给学科教师,教师将学生未知问题作为重要课程资源融合到结构化备课中。学生使用《问题发现单》,系统整理自己所发现的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通过评价解决后对尚未解决的问题,经过学习小组提炼后提交给学科教师。这一环节主要是在课前实施,旨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逐步养成结构化预习的好习惯。“问题生成”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针对发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对话、思考以及评价后生成新问题。问题生成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根据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和学生《问题发现单》内容,生成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问题生成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通过对话和评价来完成;二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生成问题,通过对话、展示、辅导、评价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主要是在“问题生成课”实施,旨在实现有效知识迁移,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进一步学会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提高生成问题和探究问题能力。“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针对“问题生成课”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和评价,使文本深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问题解决方式主要是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实施,要求学科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精心设计和开发《问题训练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是在“问题解决课”实施,旨在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培养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学习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拓展”主要是通过“师生共拓”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针对“问题解决课”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拓展性学习、训练和评价,使文本深层问题得到有效拓展。问题拓展方式主要是通过多元化拓展来实施,要求学科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精心设计和开发《问题拓展单》(也可成《问题训练单》(二)),并在问题拓展课的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是在“问题拓展课”实施,也可以在整合课程内容后在课堂外安排时间实施,旨在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巩固学习成果,达到有效复习和评价的目的,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由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由表象理解到深刻理解,培养单位时间内的回归学习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拓展性解决问题能力。“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是一个贯穿教学过程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式,主要适合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要想使该模式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创新传统课型,使原由“自习课”、“新授课”、“复习课”变为“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问题拓展课”和“问题综合解决课”等。其教学设计也要满足和适应这五种新的课型。从“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实施进度来看,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起初阶段建构的是“教师支持型有效课堂教学”,在“问题发现”环节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发现问题,完成《问题发现单》;在“问题生成”环节中,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对话,并设计具有任务驱动性的《问题生成单》,让学生完成《问题生成单》;在“问题解决”环节中,由教师呈现问题、创设情境、规范指导、科学评价,组织学生训练问题,让学生完成事先设计的《问题训练单》。经过一段时间实施以后,教师和学生基本适应该模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得到调动,逐步养成了善于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这时便进入第二阶段,即“学生支持型有效课堂教学”。达到这个阶段以后,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论哪个环节学生不在完全依靠教师的监督和管理,而是自主、自觉、自愿地完成《问题发现单》、《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学科教师的任务是提供有效课程资源,对于学生困惑的疑难问题提供智慧性的指导和服务,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和质量,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所以,实施“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将产生两种课堂教学形态:即“教师支持型有效课堂教学”和“学生支持型有效课堂教学”。该模式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三点:自主性、过程性和高效益性。自主性是指该模式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角色转变为主动探究的角色,教师和学生都变成了教与学的真正主人,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过程性是指该模式强调教师为了解决学生的“问题”而所做的充分的准备过程、对话过程、拓展过程和评价过程,也包括学生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所做的一系列预备过程、对话过程、拓展过程和评价过程;效益性是指通过实施该模式,学生发现的问题,以及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该模式的逐步深入,都逐一得到解决,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中感觉到学习效益在不断提高。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实施“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法,能够真正体现“三维”目标,学生在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既能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又能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还能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该模式与以往传统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一是该模式强调教师备课的超前性、全面性、丰富性、深刻性和学习性。以往备课基本是应急性备课,一般是明天上课,今天备课。或者是非常自信地惯用以往教案,狭隘地认为备课就是备教材,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要等;二是该模式强调学生备课的问题性、提前性、评价性。在传统备课中,学生没有备课任务和责任,无须提前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文本内容,恐怕影响教师所谓的“正常教学”;三是该模式强调有效课堂教学的问题性、对话性和评价性。传统课堂教学重视“灌输性”教学,教师使出浑身解术,在夸夸其谈,复述和重复文本的内容,原理是什么?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例题是如何解的等,或者教师问,学生答,教学变成了“对、是、会”,忽略了问题性、对话性和评价性;四是该模式强调课后问题拓展的深刻性、多样性、评价性。传统教学的课后拓展基本上是课外作业或者家庭作业,问题拓展形式单一,基本忽略展示机会,评价结果缺少激励性;五是该模式强调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自主性、全面性和综合性。以往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强调他评,忽视自评,导致评价主体单一。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导致评价结果片面。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凸现教师的主体性,倡导教师的自我评价,不断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在构建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提高教师自我评价的分量与权重。所谓全面性,是指有效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维度的全面性,教学的重心由“教”转向“学”,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的变化。综合性是指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既重视过程性评价,又要重视结果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要采取质性与量化相结合,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以学生、家长、同行、校长、专家评价为辅的综合评价体系。“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评价为媒介的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问题”是指在师生交往、多元评价中产生,又在多元评价中得到解决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该模式并非是唯一的的模式,世界上也根本不可能存在“放置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为,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或僵化的程序,应该是一个有若干个不可控因素组成的,是充满生机的、随机应变的复杂过程。实际上,一堂课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并非在于五步、八步的程式,而在于教师精心备课与设计,来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特征、思维的张驰、情感的变化,以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机智随时调整教学环节,激活学生思维,一个个问题在师生互动和交往中得到解决,使课堂充满主动学习的气氛,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一模式是适应灵活性、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期望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给我们提供的仅仅是一个教学思路,并不是要求我们严格遵循和执行,主要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创新出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灵活多样的,简单地用一种模式或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在这里,我们倡导的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新课程教师提供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思维,使新课程教师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创新和探索出更多、更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4年11月1日——4日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在旗汉实验小学的会议室为我们广大教师做了为期四天的专题培训,四天的培训忙碌而又充实,韩教授以大同学的身份和我们交流学习,缩短了我们之间心灵上的距离,更多感受到的和蔼、亲切。他用讲授和实践操作的方法,把枯燥、深奥、难记的道理深入浅出的交给我们,尽管每天培训,我们结束的时间很晚,但我们还是感觉意犹未尽,所以四天下来,我收获了许多。我将谈一谈我的收获。
如何构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
构建问题导学性学本课堂,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即培养学生结构化预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回归拓展学习能力;2、教师方面,具体培养三种能力,即教师的结构化备课和设计的能力,学会组本教研,严把质量关;教师的智慧导学能力,切实落实“一激二评三落实”(激发兴趣、及时评价鼓励、落实学习目标);教师做好回归评价指导能力。3、师生方面,共同创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搭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的有效平台,追求“三化”的学习效果(个人学习愿景化、同伴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最终实现狼性学习的最高境界。具体如何构建,我从以下三方面阐述:
(一)、学生方面能力培养策 1、培养学生的结构化预习能力结构化预习指的就是在预习时做到目标结构化、知识结构化、问题结构化。具体采用“阅读六字诀”进行预习,即查、划、写、记、练、思。查就是查着工具读,查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句段、查作者的简介、查文章的写作背景等,凡是自己能动手查到的就自己解决;划就是画着重点读,划课后要求记住的字词、划多音字、划重点句段、划积累的好词佳句等;写就是写着感想读,写文本大意,写段落大意、思想感情、品词赏句写作方法等,可以体现学生的理解程度;记就是记着内容读,记字词、作者、文本大意、思想感情、背诵段、重点句等,做到熟记于心;练就是练着习题读,实现作业前置化、全程化、全优化,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读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会的上工具单,最终实现简单问题书本化,复杂问题工具化;思就是思着问题读,把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写下来,解答不了的上问题工具单。此过程先由老师指导完成,时间长后学生自主完成,启用阅读评价章,实行五级评价机制,保证预习质量,使学生预习后能达到85分以上。
2、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采用“三定”123策略,三定即定时间、定任务、定问题,如“下面用10分钟进行自主学习,内容为几页到几页,围绕工具单上几到几题进行学习。”123指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老师要做到1要闭口不说话,2要巡查观看,对学困生的指导声音控制在三度以内,3要心照,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质量随时调整时间。保证学生真正静心独立完成。学生的合作学习采用讨论组小组方式,采用小组学习12345加2策略。具体这样操作:当学术助理说讨论开始,学科长喊起立、聚首、分配任务、小组讨论、组员间评价,为了方便书写可以坐立自如,为了组间交流,可以行走自如。真正让教室成为学生学习的学习场。学生的展示交流,采用展示对话学习“六字诀”,即展(展讲、展写等)、思、论、评、演、记。学生在展讲过程中,要注意话语结构,遵循“破冰语——陈述语——讨论语——结束语”,还要把握说话的时间度、语言简明扼要、切合问题,最后要注意仪态大方、声音洪亮等。小组展讲时,要求同学们认真倾听,及时加入讨论,并做好记录。如果学生们不讨论时,教师要善于扮演打火机的作用,煽风点火,让学生们讨论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3、培养学生回归复习策略心理学上,我们学过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以保证记得牢。为此,在问题导学课堂上,为了巩固所学知识,韩教授采用拓展学习六字诀,即纳、练、思、展、问、演。写周反思日记,以及“3-7-15”回归评价和每个单元的回归复习,达到学生不会遗忘。
(二)、教师方面能力培养策略1、结构化的备课和设计能力教师的备课,由以前的备知识转变为备问题,实现知识问题化,进行结构化备课。至今,韩教授的“问题之歌”我还牢记于心,他将问题分为四类: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拓展性问题。老师实现和文本的三次对话(和文中主要人物对话、和作者对话、和编辑部老师对话),全面把握教材,再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生成的问题,形成问题学习工具单,面向群体学生制定学习方案。让学习工具单科学、人文、能实现学习目标。
2、教师的智慧导学策略在问题导学学本课堂中,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工具单教学方案。组织新型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战斗状态,实现狼性学习的境界。在课堂上关注差生,做好《随堂记录评价卡》,激发引导差生。让课堂真正走向民主、开放、多元,教师采用一扶、二放、三退、四隐的策略,让学生逐渐勤起来,让教师逐渐“懒”起来。3、教师的回归评价指导策教本课堂上,我们教师往往根据教学计划要求进行复习,大量的时间放在批改作业上。问题导学学本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回归评价学习,与差生签订学习契约,教师在此树立老板意识,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服务,让学生成绩持续提升。
(三)、如何创建新型合作小组在问题导学性学本课堂上,学生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班级是一个大家,那么每个小组就是一个个小家。在小组内主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缩小成绩差异、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那么,就要把小组建设成一个温馨之家,成员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帮助、合作,没有嫌弃和排斥。在这个家中,学生们学会交往,提高了社交能力,把班级一个社会雏形,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教师通过刚开学时对小组的组建,就要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凝聚力,并通过小组的组名、口号、愿景、组歌、承诺词、小组公约等,定期开好团会,即学术团会、行政团会、教育团会,不间断的加强组员的团队意识,最终让班内的同学达到狼性学习。学本课堂的精髓远远不止这些,这只是我自己对学本课堂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四天的学习已经让我的思想在不断改变,我始终记着韩教授的话,让学生预习时就把所有的知识掌握,课堂上就只想着怎样展示,怎样讲解别人才能听得清楚明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自己思维的刀子磨得快快的,将来成绩就业都是棒棒的。我也将不断努力,在韩教授思想的引领下逐渐“懒”起来,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一、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成功
1、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要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的一举首,一投足,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励语,一个真诚的微笑,都有可能激起学生求进的力量。
其次,创设使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
其三,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学习。
2、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一种倾向,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让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
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灌输。
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二、创设开放型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
它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
那么,什么是开放。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开放,即解除禁令、限制、封锁等。
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新思想的教学,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这是开放式教学必要条件。
开放式数学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数学教学思想。
在创设开放型课堂教学环境时,力求做到:
1、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有一定的开放度。
简单说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一个好的开放的教学情景是一节课是否是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条件。
如在教学比多(少)求和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教材有这样一个例题:果园里有梨树1480棵,桃树比梨树少280棵。
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在教学此例时没有直接单一的引入例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来编出多个以最后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采用开放性的编题引入,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认识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横向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了解题规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获取新知的成功感。
2、设计开放型的训练题
在数学教学中,精心构思以下四类情况的习题:
(1)答案不唯一。
也就是一题有多个解答结果,而且大部分的题在解出不同结果的同时能总结出解题规律。
例如,在教学数的大小比较时出了这样一题:写出六个小于+3的数。
学生写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但是得出了相同的规律,那就是在数轴上+3左边的数。
(2)条件不唯一。
学生通过对题目先从不同角度补上条件,然后解答。
这种训练在教学应用题时用的较多,如要求学生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三步计算应用题:某电器厂今年四月份生产洗衣机240台,____,四、五月份共生产多少台。
此题条件的补充方法很多,所要求的是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补充不同条件,解答出结果。
这就体现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3)问题不唯一。
也就是使学生在补充不同问题中,得出不同的解答。
如:一个运输队运送面粉,上午运走240袋,每袋50千克;
下午运走480袋,每袋是50千克。
学生可以补上如下问题:这一天共运走了多少千克。
下午比上午多运多少于克。
下午运送的重量是上午的多少倍。
下午比上午多运多少袋。
(4)解法不唯一。
一道题思考的方法不一样,那么它的解题策略也就不一样。
比如应用题可用算术解,也可用方程解,而同样是列方程解应用题,找到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的算式也不同。
通过设计开放型的训练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和辩证思维,而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组成,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明确参与教学活动的目标
教学过程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
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都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样的参与活动是紧密地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而不是盲目的、形式主义的。
例如,在四年级家校半日活动公开课上,执教了《平均数》一课。
为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参与活动。


如何培养学生新十大学习能力 韩立福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