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意识立项报告

来自:流行食品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在化学学科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意识立项报告~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符合现代教学论的思想,也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 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敢疑敢问。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疑敢问,积极地参与到认知活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创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敢于质疑。如果课堂的教学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就容易对老师产生恐惧而不敢提出问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会担心提的问题不合适,会招人笑话而不敢提问题,这些习惯表现无疑将阻滞着学生的创造心向和创造思维品质的激发和培养。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回答有误。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宽松、活跃、和谐、民主的氛围,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勇气。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疑会问。
1、质疑问难的方法
方法的教学往往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因为我们的“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还应教给他们质疑问难的方法。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在数学教学中,质疑问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从最基本的问题质疑。
(2)从课题入手。
(3)从方法上质疑。
(4)从原因上质疑。
另外,还可以从结论(概念)质疑,例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这一结论中,为什么要用“只”字,少了这个“只”字行吗?又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为什么单位“1”的“1”要加引号?
2.质疑要从低年级抓起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中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些年级中采用质疑的手段进行教学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但是低年级学生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认知和组织思维、扩展思维的能力较低,分析思考能力较差,但是胆子相对较大,你让他们提问题,他们会乐此不疲,但是问题也往往提不到点子上,过于简单,缺乏思考性。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采用质疑的教学手段,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呢?
作为教师,首先要表扬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对于所提的问题的闪光点要及时作出具体的肯定。对于提出了好问题的学生,不仅要对其进行大家都羡慕的表扬或奖励,还要带着学生分析问题具体好在哪里,怎么好法。使这些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在其他孩子心中成为一种榜样的作用,而且在孩子的心中也形成了这样一种概念:原来提问题就要提这样的问题。
此外教师要吃透教材,紧紧把握教材内容的迁移作用,引导和示范如何质疑。最重要的还是把培养学生质疑意识贯穿到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去。
(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善疑善问
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这样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善疑善问。
另外,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差生质疑。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自身智力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难以走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程序中。而且即使不懂,他们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一不留神,可能会导致他们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的差距拉得更大,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所以教师尤其要鼓励低差生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兼顾“两头”,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需要教师长期不厌其烦的指导、鼓励,使学生养成提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思维。

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敢问到爱问再到善问的过程。教师只有主动地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学习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呢?结合我们三年级的课题研究,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明确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发展数学思维,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解疑,最终达到对事物认识的深化从而创新。所以说,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是成就事业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得出更为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所具有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教师转变角色,依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精心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不是代替教师的提问,教师的提问应起到加深探索、画龙点睛的作用。 2、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培养提问意识: 学生的提问能力其实是一种心理素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语言技能的综合能力。小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敢提问,害怕提问不好被老师、同学讥笑,或是不知从何而问,久而久之,在课堂上不乐于、不敢于提问。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呢?课堂教学中,创设师生间平等、轻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要“蹲下来看孩子”,从他们的视角看问题,积极地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有些同学的问题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认为都懂了,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尝试解答。 3.教给方法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问: 学生只有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问题的实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或是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机械,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和厌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知道“问什么”、“怎么问”,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学会提问。①从课题切入,培养提问能力,课题一般都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重点。学生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如教学“认识角”一课时,结合新课的导入板书出课题后,面带微笑亲切地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看到课题想知道什么呀?学生思考片刻后说:“角是什么样的?”、“角有名称吗?”、“角有大小吗?”、“角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实物的角、抽象出角、做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高,理解和掌握了学习内容,也培养了他们提问的能力。②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 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选择学生身边的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时,联系本校准备召开的一二九长跑作为素材,让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课堂上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每个运动员跑两圈要跑多少米?”、“女生共跑多少米?”、“男女生共跑多少米?”……对于本课重点,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出解题方法;对于用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口头解答,使学生感到“问题”就存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必须的,拉进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求知欲望,而且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参与。通过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亲自动手操作,亲身去体验、感知,从中发现新知识,学起来兴趣更大,更加积极主动、善于动脑,对学习新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③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满足课本中的方法,而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的现象,这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也是训练数学思维的大好时机。因此,对学生课堂上的质疑应当加以鼓励、引导,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找到新方法。 如在教学“周长是多少”一课时,我让学生动手测量准备好的树叶的周长,大多数学生都是按照书本上的方法进行测量,巡视中我发现有一位学生眼盯着树叶不测量,就问:“你为什么不测量?”,这位学生说:“我想把树叶对折一下,只量一半再乘2不知道行不行?”(树叶比较规范)我说:“你大胆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吗?”一句话,多数学生用这种方法把树叶对折后又一次进行测量,并通过比较两次测量的数据得出了同一结果。我及时地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以概括,渗透数学对称思想,发展了数学思考,拓宽信息渠道,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使提出问题的同学有一种成就感,也鼓励其他学生敢于创新,思维不被书本所局限。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积极主动地探索,真正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④强化问题意识,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变通性、深刻性。发散练习(开放性练习)往往是一节课的高潮,也是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具体体现。例题教学后,适当进行发散性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例题,掌握规律、方法,还可以促进知识结构化,加强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提问步入更深的层面。⑤积极主动思考,培养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对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表扬他善于思考,赞扬他质疑问难的精神;对于想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鼓励学生走出校门,从网上查找资料,从社会中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社会知识,进一步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总之,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会促进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拓展思维,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符合现代教学论的思想,也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 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敢疑敢问。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疑敢问,积极地参与到认知活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创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敢于质疑。如果课堂的教学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就容易对老师产生恐惧而不敢提出问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会担心提的问题不合适,会招人笑话而不敢提问题,这些习惯表现无疑将阻滞着学生的创造心向和创造思维品质的激发和培养。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回答有误。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宽松、活跃、和谐、民主的氛围,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勇气。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疑会问。
1、质疑问难的方法
方法的教学往往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因为我们的“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还应教给他们质疑问难的方法。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在数学教学中,质疑问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从最基本的问题质疑。
(2)从课题入手。
(3)从方法上质疑。
(4)从原因上质疑。
另外,还可以从结论(概念)质疑,例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这一结论中,为什么要用“只”字,少了这个“只”字行吗?又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为什么单位“1”的“1”要加引号?
2.质疑要从低年级抓起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中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些年级中采用质疑的手段进行教学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但是低年级学生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认知和组织思维、扩展思维的能力较低,分析思考能力较差,但是胆子相对较大,你让他们提问题,他们会乐此不疲,但是问题也往往提不到点子上,过于简单,缺乏思考性。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采用质疑的教学手段,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呢?
作为教师,首先要表扬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对于所提的问题的闪光点要及时作出具体的肯定。对于提出了好问题的学生,不仅要对其进行大家都羡慕的表扬或奖励,还要带着学生分析问题具体好在哪里,怎么好法。使这些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在其他孩子心中成为一种榜样的作用,而且在孩子的心中也形成了这样一种概念:原来提问题就要提这样的问题。
此外教师要吃透教材,紧紧把握教材内容的迁移作用,引导和示范如何质疑。最重要的还是把培养学生质疑意识贯穿到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去。
(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善疑善问
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这样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善疑善问。
另外,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差生质疑。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自身智力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难以走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程序中。而且即使不懂,他们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一不留神,可能会导致他们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的差距拉得更大,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所以教师尤其要鼓励低差生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兼顾“两头”,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需要教师长期不厌其烦的指导、鼓励,使学生养成提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思维。

谢谢


如何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意识立项报告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