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高质量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急求高质量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

在生活中,每一处都离不开数学,所以,我们要学好数学,掌握好数学和用好数学。同时,也因为数学是离不开生活的,所以我们也会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难解的数学题。

记得有一次,我们到叔叔家里玩。玩着玩着,叔叔拿了10个硬币走了过来,说:“你们想要这些硬币吗?”“当然想啦!”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我望着叔叔,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感觉到叔叔好像在耍什么把戏似的。“你们想要这些硬币,就要回答我的问题,谁答对,硬币就全归他了。”说完,叔叔就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10个硬币放进3个杯子里,使每个杯子里的硬币数都是奇数,看谁能找出最多的方法。”

听完叔叔的题目,大家冥思苦想。只见表弟在客厅里走来走去,表姐坐在椅子上冷静地思考着。不一会,我看见妹妹找来了材料,试着做。可是,做了很久,妹妹还是没找到具体解题的方法。我也不甘示弱,开动脑筋想着。哎,要是能把这硬币拿到手,那该多好啊!

过了十多分钟,大家都没有想到怎么做,叔叔见此情景,对我们说:“给你们一点提示吧!解这道题要学会多转几个弯,不要……”“等等!”话没说完,表弟好象想到了什么似的。只见他拿起10个硬币,先把第1个硬币放到第1个杯子里去,然后把3个硬币投进第2个杯子里,看到这里,我不禁想道:这个办法嘛,我早就想过了,根本就不行,剩下的硬币有6个,6是偶数,我可以肯定地说一句:“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当表弟把剩下的6个硬币放到第3个杯子时,我插嘴道:“这办法根本……”我的话还没说完,表弟就把我的话打断了,“表姐,你还是看我的表演吧!”表弟神气地说。只见他拿起第1个杯子,把那个硬币放到第3个杯子里去。“这就是第一种方法。”表弟得意地扮了个鬼脸。“哎呀!我真笨,怎么想到第三步就放弃了呢?真不值得!”接着,表弟按照第一次那样做,先把3个硬币放到第1个杯子里,然后在第二个杯子里放5个硬币,接着把剩下的硬币放到第三个杯子里,最后,把第一个杯子里的硬币放到第三个杯里去。这样第二种方法就完成了。按着这样的方法,表弟连续做了13次。

看到这里,站在一旁的叔叔拍起了手掌,点点头说:“真想不到,你这小鬼还会有动脑筋的时候,这回你赢了,10个硬币都归你了。”叔叔一边称赞表弟,一边抚摸着他的小脑袋。“不过,小欣,你得加把劲了,这回连表弟都赢了你。记住,凡事多动脑筋,别轻易放弃。”

是呀,叔叔说得对,凡事多动脑筋,别轻易放弃。如果我刚才想到第三步没放弃的话,再动动脑筋,那道题就被我解开了。以后,真的要加把劲,努力学好数学,掌握好数学,用好数学

生活中我会经常遇到与余数有关的问题,比如:某年级有将近400名学生。有一次演出节目排队时出现:如果每8人站成一列则多余1人;如果改为每9人站成一列则仍多余1人;结果发现现成每10人结成一列,结果还是多余1人;聪名的你知道该年级共有学生多少名吗?
假设有一名学生不参加演出,则结果一定是不管每列站8人或9人或10人都将刚好站齐。因此此时学生人数应是8、9、10公倍数,而8、9、10的最小公倍数是360,因此可知该年级共有361人。
研究与余数有关的问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较为复杂的问题。

[分析]
1、两个整数a和b,除以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m所得余数相同,就称a和b对于模m同余或称a和b在模m下同余,即 a≡b(modm)
2、同余的重要性质及举例。
〈1〉a≡a(modm)(a为任意自然)
〈2〉若a≡b(modm),则b≡a(modm)
〈3〉若a≡b(modm),b≡c(modm)则a≡c(modm)
〈4〉若a≡b(modm),则ac≡bc(modm)
〈5〉若a≡b(modm),c≡d(modm),则ac=bd(modm)
〈6〉若a≡b(modm)则an≡bm(modm)
其中性质〈3〉常被称为"同余的可传递性",性质〈4〉、〈5〉常被称为"同余的可乘性,"性质〈6〉常被称为"同余的可开方性"
注意:一般地同余没有"可除性",但是:
如果:ac=bc(modm)且(c,m)=1则a≡b(modm)
3、整数分类:
〈1〉用2来将整数分类,分为两类:
1,3,5,7,9,……(奇数)
0,2,4,6,8,……(偶数)
〈2〉用3来将整数分类,分为三类:
0,3,6,9,12,……(被3除余数是0)
1,4,7,10,13,……(被3除余数是1)
2,5,8,11,14,……(被3除余数是2)
〈3〉在模6的情况下,可将整数分成六类,分别是:
0(mod6):0,6,12,18,24,……
1(mod6):1,7,13,19,25,……
2(mod6):2,8,14,20,26,……
3(mod6):3,9,15,21,27,……
4(mod6):4,10,16,22,29,……
5(mod6):5,11,17,23,29,……
[经典例题]
例1:求437×309×1993被7除的余数。
思路分析:如果将437×309×1993算出以后,再除以7,从而引得到,即437×309×1993=269120769,此数被7除的余数为1。但是能否寻找更为简变的办法呢?
473≡3(mod7)
309≡1(mod7)
由"同余的可乘性"知:
437×309≡3×1(mod7)≡3(mod7)
又因为1993≡5(mod7)
所以:437×309×1993≡3×5(mod7)
≡15(mod7)≡1(mod7)
即:437×309×1993被7除余1。
例2:70个数排成一行,除了两头的两个数以外,每个数的三倍恰好等于它两边两个数的和,这一行最左边的几个数是这样的:0,1,3,8,21,……,问这一行数最右边的一个数被6除的余数是几?
思路分析:如果将这70个数一一列出,得到第70个数后,再用它去除以6得余数,总是可以的,但计算量太大。
即然这70个数中: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是它两边的数的和,那么它们被6除以后的余数是否有类似的规律呢?
0,1,3,8,21,55,144,……被6除的余数依次是
0,1,3,2,3,1,0,……
结果余数有类似的规律,继续观察,可以得到:
0,1,3,2,3,1,0,5,3,4,3,5,0,1,3,2,3,……
可以看出余数前12个数一段,将重复出现。
70÷2=5……10,第六段的第十个数为4,这便是原来数中第70个数被6除的余数。
思路分析:我们被直接用除法算式,结果如何。
例4、分别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最小自然数:
(1)用3除余1,用5除余1,用7除余1。
(2)用3除余2,用5除余1,用7除余1。
(3)用3除余1,用5除余2,用7除余2。
(4)用3除余2,用7除余4,用11除余1。
思路分析:
(1)该数减去1以后,是3,5和7的最小公倍数105,所以该数的是105+1=106
(2)该数减去1以后是5和7的公倍数。因此我们可以以5和7的公倍数中去寻找答案。下面列举一些同时被5除余1,被7除余1的数,即
1,36,71,106,141,176,211,246,……从以上数中寻找最小的被3除余2的数。
36≡0(mod3),71≡2(mod3),符合条件的最小的数是71。
(3)我们首先列举出被5除余2,被7除余2的数,2,37,72,107,142,177,212,247,……
从以上数中寻找最小的被3除余1的数。
2(mod3),37≡(mod3)、因此符合条件的最小的数是37。
(4)我们从被11除余1的数中寻找答案。
1,12,23,34,45,56,67,78,89,100,133,144,155,166,177,188,199,210,232,243,……
1(mod3); 1(mod7), 不符合
12≡0(mod3), 12≡5(mod7) 不符合
23≡2(mod3), 23≡2(mod7) 不符合
34≡1(mod3), 34≡6(mod7) 不符合
45≡0(mod3), 45≡3(mod7) 不符合
56≡2(mod3), 56≡0(mod7) 不符合
67≡1(mod3), 67≡4(mod7) 不符合
78≡0(mod3), 78≡1(mod7) 不符合
89≡2(mod3), 89≡5(mod7) 不符合
100≡1(mod3), 100≡2(mod7) 不符合
122≡2(mod3), 122≡3(mod7) 不符合
133≡1(mod3), 133≡0(mod7) 不符合
144≡1(mod3), 144≡4(mod7) 不符合
155≡2(mod3),155≡1(mod7) 不符合
166≡1(mod3),166≡5(mod7) 不符合
177≡0(mod3),177≡2(mod7) 不符合
188≡2(mod3),188≡6(mod7) 不符合
199≡1(mod3),199≡3(mod7) 不符合
210≡0(mod3),210≡0(mod7) 不符合
221≡2(mod3),221≡4(mod7) 符合
因此符合条件的数是221。
例5 判断以下计算是否正确
(1) 42784×3968267=1697598942346
(2) 42784×3968267=1697598981248
思路分析:若直接将右边算出,就可判断
41784×3968267=169778335328,可知以上两结果均是错的;但是计算量太大。
如果右式和左式相等,则它们除以某一个数余数一定相同。因为求一个数除以9的余数只需要先求这个数数字之和除以9的余数,便是原数除以9的余数。我考虑上式除以9的余数,如果余数不相同,则上式一定不成立。
(1)从个位数字可知,右式的个位数字只能是8,而右式个位为6,因此上式不成立。
(2)右式和左式的个位数字相同,因而无法断定上式是否成立,但是
4+2+7+8+4=25, 25≡7(mod9)
3+9+6+8+2+6+7=41,41≡5(mod9)
42784≡7(mod9);3968267≡5(mod9)
42784×3968267≡35(mod9)
≡8(mod9)
(1+6+9+7+5+9+8+9+4+2+3+4+8)≡3(mod9)
因此(2)式不成立
以上是用"除9取余数"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常被称为"弃九法"。
不过应该注意,用弃九法可发现错误,但用弃九法没找出错误却不能保证原题一定正确。
习题
1、 求16×941×1611被7除的余数。
3、 判断结果是否正确:(1)5483×9117=49888511
(2)1226452÷2683=334
4、 乘法算式
3145×92653=2910 93995的横线处漏写了一个数字,你能以最快的办法补出吗?
5、 13511,13903,14589被自然数m除所得余数相同,问m最大值是多少?

每当我走进校园,眼前就会出现十分醒目的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一句话,那就是“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是啊!在生活中我们总也离不开数学,如果不学习数学,就会闹出许许多多的笑话。

就拿我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那天,我起得早,妈妈让我帮她到楼下去买些早点,说完我就带着五元钱下楼了。来到楼下,买了早点,就付了钱。老板说:“这些总共是二元五角,我找你二元五角。”说完,就把钱交给了我,我见了,连忙说:“不对不对!你少给了我一元,应该找我三元五角才对呀!”老板听了,傻了眼,犹豫了一会儿,对我说:“小朋友,是你算错了,就是找你二元五角呀!”我一听,急得争了起来:“叔叔,是您算错了,明明就是三元五角嘛!”一旁的老板娘见了,用一口带有生气的方言,对我叫道:“瞧这孩子,年纪不小了,怎么连最基本的算术都不会!”在那儿吃饭的人听了都“哈哈哈”地笑了起来,我看了看,难过地跑回家,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听了,也笑得前俯后仰,我生气地说:“连你们都笑我!”爸爸连忙解释道:“不是我们爱笑你,这是因为你没理解,没去思考数学中的‘元角分’。那我问你两张五角等于多少。”

“一元。”

“那两张二元等于多少?”

“当然是四元喽!”

最后,我终于在爸爸的解释中明白了自己的不认真。从此我再也没犯过同样的错误。

这个笑话,我都不会忘记,它给我一个教训,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数学,数学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家伙。学后一定要记着: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

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

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的笑了。
数学日记一

月 日 周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数学日记二

月日 周

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数学日记三

月日 周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数学日记四

月日 周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一)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二)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到家后,妈妈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还剩下一根,我送给了隔壁的小强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三)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数学日记2
月日 星期 天气:晴 心情:开心
今天,我们全校去秋游,我买了非常多的零食,我这次带去的零食被我和XXX还有几个同学吃了很多。
2包喜之郎水果果冻吃了4分之3,雪碧被我喝完了,一条益达口香糖被我吃了5分之1,一桶品客薯片番茄味被我们吃了2分之1,一包上好佳冰柠檬硬糖被我们吃了4颗糖。
今天可真开心啊!

数学日记
月日 天气:阴 星期 心情:开心
明天,我们全校就要去秋游了,我在晚上去胜佳超市买了很多零食,我买了2包喜之郎水果果冻(2元)、一瓶600ml的雪碧(2.6元)、一条益达口香糖13.5g(2.2元)、一桶品客薯片番茄味(13.5元)、一包旺旺小馒头50g(2.3元)和一包上好佳冰柠檬硬糖120g(3.2元)。我一共用了2+2.6+2.2+13.5+2.3+3.2=28.6(元)。
真希望明天的秋游快点来啊!


急求高质量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