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国谋士?拜托各位大神

来自:网路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三国魏国的第一谋士是哪个~

没法比的,如果“谋士”是指军事造诣上的。
那比较出色的有很多,
比如郭嘉、荀攸、程昱、贾诩、周瑜、陆逊、法正这些……

像诸葛亮,历史上是作为“政治家”而获得高度评价的。实际上的军事造诣并不怎么样,多为后人神化。
蜀国正儿八经的军事上的谋士,除了法正还真没几个了(庞统死得早,就不算了)……

魏国谋士一大把,荀彧和诸葛亮相仿,长于政治(当然也提过“驱虎吞狼”这样出色的军事主张)。
荀彧 的侄子荀攸才算是一流的军事谋士,不过过于出彩的表现并不甚多。

郭嘉 是近几年“三国第一军师”里呼声相当高的一个,实际上郭嘉作为曹操主要谋士的时期,正是曹操军事生涯最成功的时期,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了卓越贡献!
郭嘉早逝之后,曹操就再也没在大战役里占过便宜,只战胜过一些实力不强的军阀……说郭嘉是三国第一军师,即是对他短暂生涯的肯定,又是对此人的惋惜。
在小说里,诸葛亮之前唯一一个堪称“料事如神”的,就是郭嘉。
实际上,历史中作为谋士郭嘉的评价也非常高(虽然没活到40岁)。

贾诩又是一个三国第一军师的热门人选。此人在张绣阵营中与曹操作对时,多次将曹操玩弄于股掌之中,可谓是用兵奇才。可惜归降曹操之后为安身立命,很少出谋划策。所以曹操收张绣之后,贾诩就低调了很多,基本淡出了三国顶尖谋士的行列……

程昱不能和郭嘉贾诩比的……

至于司马懿……论军事论权谋,他都是个人才。可惜最后被追封成了皇帝,性质和“谋士”就差得远了……
单论智力,司马懿绝对也是个拔尖的人,毕竟是能左右历史走向的人物……
(单论智力才华的话,曹操也不能忽略……)

吴国能臣众多,不过真正带兵的好手……
周瑜算一个,可惜死得太早……而且周瑜是统帅级人物,和“谋士”有明显区别,不算在内……
东吴据长江天险,赤壁之后安稳了好些年。
涌现出的军事家,都像吕蒙、陆逊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瞬即逝。
吕蒙白衣过江整死关羽后挂了。
陆逊夷陵之战大败刘备之后,就没什么事做了(晚年算是被孙权逼死)……
东吴名士多,出色统帅也多,像样的谋士太少……

可以说,三国著名谋士多集中于曹魏……


排名这种东西没有意义,因为历史没有如果,很多东西我们无法假设。
就好像三国武将排行一样,真正交锋过的也少,怎么可能排的出来?

首先指出,诸葛亮不是谋士,他适合做内政,但是不适合行军指挥。蜀国人才本来就少。第一,和经历有关系,刘备一开始就东奔西跑,所以很少有人投奔;第二,在四川那里比不上曹操中原地带,人才稀少;第三,刘备、诸葛亮等人其实不怎么会用人。三方面原因。
但是,就武将来说,并非比魏国要多。魏国很多人也是很有勇猛的,只不过三国演义影响过大。比如夏侯惇,夏侯渊,于禁,张颌,张辽,许褚,典韦,庞德,徐晃等等,也是人才济济。

荀彧的评价: 荀彧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其辅佐、举人、建计、密谋之功无人能比,为曹操统一北方作以了重大贡献。后人也对其作了高度的评价。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三国志 魏书十》 自迁帝西京,山东腾沸,天下之命倒县矣。荀君乃越河、冀,闲关以从曹氏。察其定举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国艰,岂云因乱假义,以就违正之谋乎?诚仁为己任,期纾民于仓卒也。及阻董昭之议,以致非命,岂数也夫!世言荀君者,通塞或过矣。常以为中贤以下,道无求备,智算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诘者也。夫以卫赐之贤,一说而毙两国。彼非薄于仁而欲之,盖有全必有丧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后汉书卷七十 郑孔荀列传》 荀令君之仁,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赎,谋能应机。孟轲称“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荀攸传》注引《傅子》 彧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取士不以一揆,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曹操曰:“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曹操称“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攸传》注引《傅子》 司马宣王常称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钟繇以为颜子既没,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或问繇曰:“君雅重荀君,比之颜子,自以不及,可得闻乎?”曰:“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咨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命而行,犹或不尽,相去顾不远邪!”《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陈群与孔融论汝、颍人物,群曰:“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荀彧传》注引《荀氏家传》 《后汉书·荀彧传》中评论如下:自迁帝西京,山东腾沸,天下之命倒县矣。荀君乃越河、冀,闲关以从曹氏。察其定举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国艰,岂云因乱假义,以就违正之谋乎?诚仁为己任,期纾民于仓卒也。及阻董昭之议,以致非命,岂数也夫!世言荀君者,通塞或过矣。常以为中贤以下,道无求备,智筭有所研簄,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诘者也。夫以韂赐之贤,一说而毙两国。彼非薄于仁而欲之,盖有全必有丧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埶强,则皇器自移矣。此又时之不可并也。盖取其归正而已,亦杀身以成仁之义也。 并称赞荀彧:公业称豪,骏声升腾。权诡时逼,挥金僚朋。北海天逸,音情顿挫。越俗易惊,孤音少和。直辔安归,高谋谁佐?彧之有弼,诚感国疾。功申运改,夡疑心一。 陈寿在《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中评论如下: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如下: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自子路、冉求、公西赤门人之高第,令尹子文、陈文子诸侯之贤大夫,皆不足以当之,而独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齐桓之行若狗彘,管仲不羞而相之,其志盖以非桓公则生民不可得而济也,汉末大乱,群生涂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济也。然则荀彧舍魏武将谁事哉!齐桓之时,周室虽衰,未若建安之初也。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荀彧佐魏武而兴之,举贤用能,训卒厉兵,决机发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为强,化乱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管仲不死子纠而荀彧死汉室,其仁复居管仲之先矣!而杜牧乃以为“彧之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于汉代,譬之教盗穴墙发匮而不与同挈,得不为盗乎?”臣以为孔子称“文胜质则史”,凡为史者记人之言,必有以文之。然则比魏武于高、光、楚、汉者,史氏之文也,岂皆彧口所言邪!用是贬彧,非其罪矣。且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与萧何同赏矣;彧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 易中天先生认为,荀彧是“有理想的律师”,也就是虽然在曹操帐下效力,但是大是大非还是很清楚的,不像一般的律师一样,只会帮别人打官司,不管对错。荀彧虽然在曹操手下效力,但是不希望看到曹操权力过大,危及汉室,所以反对曹操峰魏公,晋魏王,因而被曹操铲除。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谋略天才。.他“少有远量”,自20岁起便隐形匿迹,不与世俗之士交往“(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暗中交结英雄豪杰,(“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这些“英隽”里面应该包括荀彧、辛评、郭图等人,谈论时势。这为他的谋士生涯奠定了基础。为了成就功业,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遂受荀彧的推荐,归向曹操。曹操本对颍川贤达怀有特殊感情,他认定“汝、颍固多奇士”,所以对郭嘉也就格外器重。


三国魏国谋士?拜托各位大神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