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文言文用法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 “者”在古文中的用法

者 ⑴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

的”或“。

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例: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者:指人) ②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③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者:指事。) ④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⑤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⑥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⑦循表而夜涉,溺者千有余人。

⑧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者:指人) ⑨客何为者?(者:指人) ⑩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者:指物,药) (11)又可怪者,在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

(者:指病)? (12)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 ⑵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

的样子”、“。

似的”。

例: 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⑶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例: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⑷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例: ①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③而安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⑸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 何者?上下之分也。 ⑹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

的话”。

例: 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⑺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例: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③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⑻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例: 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此数者:这几点。) ⑼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例: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是“可使报秦者”,中心词是“人”。

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⑽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 ①近者奉辞伐罪。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11)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 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通“也”:----《韩非子·八经》:“任事也无重……处官也无私。”《说苑·政 也理》:“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

也均作“者”义解,而见古书中“者”“也”可互用。(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14页)。

2. “者”在古文中的用法

⑴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例: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者:指人)

②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③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者:指事。)

④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⑤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⑥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⑦循表而夜涉,溺者千有余人。

⑧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者:指人)

⑨客何为者?(者:指人)

⑩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者:指物,药)

(11)又可怪者,在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者:指病)?

(12)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

⑵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例:

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⑶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例: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③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⑷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例:

①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③而安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⑸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例:

何者?上下之分也。

⑹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例:

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⑺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例: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②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③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⑻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例:

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二者:两种心情。)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此数者:这几点。)

⑼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例: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是“可使报秦者”,中心词是“人”。

②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⑽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①近者奉辞伐罪。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11)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例:

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

通“也”:----《韩非子·八经》:“任事也无重……处官也无私。”《说苑·政 也理》:“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义解,而见古书中“者”“也”可互用。(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14页)

3. 者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是什么

老师说者是表判断,也是语气词,她说的很对

者 zhě

〈助〉

(1)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

(2)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3)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气助词,表提顿。)——《列子·汤问》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4) 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5) 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老子》

(6) 表示祈使语气

琴童接下马者!——《西厢记》

(7) 表示商榷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 周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汉书》

(8) 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

(9)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4. “者”字在文言文中有几种用法

者 zhě

〈助〉

(1)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

(2)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3)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气助词,表提顿。)--《列子·汤问》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4) 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5) 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老子》

(6) 表示祈使语气

琴童接下马者!--《西厢记》

(7) 表示商榷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 周之文致,用 夏之忠者。--《汉书》

(8) 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

(9)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希望帮到你 望采纳 谢谢 加油

5. 高中文言文虚词“之,于,者”的用法

答案:1.之 ⑴他、她、它(们).⑵的.⑶往,到.去.⑷这,此.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⑹我.⑺调整音节,无实义.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①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3者 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如: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指南录〉后序》)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采草药》) “者”的另一种用法是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 ”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 “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如: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6. 古文言文中“者”有几种用法,并举例.

【者】 (一)助词.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①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ؿ汀?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壁之战》)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语气词.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7. 【文言文虚词者,与,哉用法及举例】

者 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如: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指南录〉后序》)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采草药》) “者”的另一种用法是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 ”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 “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如: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与 ① 给予,授予.与斗卮酒 ② 结交.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③ 和、同、跟.竖子不足与谋 ④ 参加.蹇叔之子与师 ⑤ 赞许.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帮助.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⑥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来写作“欤” 1)(形声.本义:语气词.《说文》:“言之间也.”表感叹)(2)同本义 [alas](3)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幸甚至哉.――曹操《步出夏门行》非人哉.――《世说新语·方正》旦旦有是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变诈几何哉.――《聊斋志异·狼三则》美哉,我少年中国.――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4)又如:远哉遥遥;快哉此风;命不易哉;谁不为之痛心哉(5)表示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如:敢不畏君王哉;不若鸡犬哉(6)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呢”或“吗”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岂独一琴哉.――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岂主之子孙不必善哉.――《聊斋志异·促织》岂独一箸间哉.――清·周容《芋老人传》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7)又如:以此为治,岂不难哉?吾又何能为哉?(8)表示测度,相当于“吧”我其试哉!――《书·尧典》(9)又如:我岂有所失哉!(10)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吧”振振君子,归哉归哉!――《诗·召南》。

8. 文言文中然、者、以、之(根据我写出的用法写出例句)之:做动词,

之:做动词,相当于“到、往……去”.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以:做动词.做动词时,一般用作“认为”、“以为”.例句:皆以美于徐公.然:1.……的样子.例句:杂然相许2.指示代词,“这样”、“那样”.例句:不以为然、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做动词,“是的”、“对的”、“认为……是对的”.例句:沛公然其计,从之.4.转折关系的连词:“但”、“但是”、“可是”、“然而”等.例句: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者: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者文言文用法视频

相关评论:
  • 19493509594者在文言文中有哪些用法?
    单庙蚂一、助词。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例句: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白话译文:有再说让长安君为人质的,我老太婆一定朝他脸上吐口水!出处:先秦·刘向《触龙说赵太后》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

  • 19493509594“者”字在文言文中有几种用法
    单庙蚂(1)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2)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3)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

  • 19493509594者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单庙蚂文言文“者”的意思: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用在数词后面,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事、物。翻译时在人、事、物名称前加“个”、“件”...

  • 19493509594文言文中,“者”都有哪些意思?
    单庙蚂用法:(1)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2)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3)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4) 用...

  • 19493509594文言文所有“者”字的翻译
    单庙蚂1. 代词。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例:《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 代词。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例:宋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词:「只消山水光中...

  • 19493509594文言文者的用法是什么?
    单庙蚂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 19493509594文言文者的用法是怎么样的?
    单庙蚂文言文者的用法如下:一、者作为助词的用法 1、用在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中表停顿,以提示下文。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3、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4、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构成“者...也”的结构。5、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停顿...

  • 19493509594“者”在文言文中有几种用法?
    单庙蚂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例: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例: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例: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放在分句...

  • 19493509594文言文中者的意思要有例句 老师布置的作业,求解答,谢谢啦
    单庙蚂者 (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 19493509594者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及例句
    单庙蚂者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及例句介绍如下:〈助〉(1)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礼记》(2)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3)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仁者,天下之表也...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