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常识中的礼仪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有关国学中的礼仪名句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

不失色于人,指重视修身养性,经常保持气定神闲得姿态,无论仪容、应对都是庄重大方,有规律,不轻率;不失口于人,指说话谨慎,不寻人之短,不伤人之痛,也不讽刺挖苦。

2、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

人有礼貌,待人做事讲究礼节,说话恭敬文明,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与人相处和睦,不会伤害到别人,也不会被别人伤害;否则,待人粗暴,说话粗鲁,无大无小,无长无少,难免与人发生矛盾,产生口角之争,甚至拳脚之斗。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恒”是“永久、持久”的意思。爱护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爱护;尊重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

4、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荀子》

人没有礼节,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做事不讲究礼节,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国家没有礼法,就会动荡不安。

5、好言相待,舒心暖怀;恶语伤人,结怨招灾。(俗语)

说话态度和气,语言礼貌文明,会让人心情舒畅,倍感温暖;说话态度粗暴,出言不逊,会让人心生怨恨,招来灾祸。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俗语)

一句感人的话让人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会让人心里有一股暖流涌动;一句伤人的话,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会让人觉得心里冰冷。
2.中国的礼仪文化有哪些
中国的文明礼仪有:尊老爱幼。

仪尚适宜。礼貌待人。

容仪有整。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 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 俗成的仪矩。

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

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一个民 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

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 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
3.有关国学礼仪的作文格式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

《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

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 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

《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

《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菜根谭》囊括了5000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

这是世人对它的评价。“云中世界,静里乾坤;冷静观人,理智处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无穷趣味。

我觉得《菜根谭》它真的看懂了这复杂的社会,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道德经》是我体会最深的,它总能用一句短小而精辟的话把我们领到另一种美妙的境界,那里都是真善美。

这就是国学的力量,在国学中一旦看懂人生,便会使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看轻人生的权势名利,看穿世间的繁华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谛,超然物外,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句话,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

权势名利都看轻了,世间就安静了。 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

懂得国学,你就懂得了人生! 国学经典伴我行 弘扬国学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举国上下纷纷掀起了学习国学知识的热潮,无论在校园里还是校园外,国学知识的普及已贯穿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在我们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也举办了一系列关于“颂读国学经典,体悟国学之美”的相关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在活动的筹备期间,同学们都花尽心思,查找了大量的资料,以期用多种新颖的表现形式将国学的韵味和内涵一一展现出来。同学们纷纷将自己的才艺与传统的国学经典相结合,为大家带来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的同学展示了自己苍劲有力、寓意深刻的书法作品,还有的同学进行了慷慨激昂的国学经典名句的颂读,同时含英咀华,细细品味经典的魅力。

在如此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我们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让我们在感叹岳飞“怒发冲冠”的报国之志的同时,不忘感悟“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与李白一起吟诵“天子呼来不上船”;和范仲淹一起登楼远望,心忧天下;同苏东坡共同吟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携手张若虚一同赞颂春江月夜的迷人景色……总之,同学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演绎着国学的精神和内涵,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在学校营造了人人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同学们也仿佛置身于国学经典的宝库里,在感悟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的同时,亦加深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既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品位,同时也推动了国学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范围,从真正意义上将“一国所有之学”推广开来,着实起到了尊重传统文化,崇尚文明理念的真正目的。弘扬了中华文明,丰富了师生的精神生活,并发展了专业内涵,对于提高全校师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于“国学”一说,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即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为区别于西学,当时人们把我国的六艺五术、诸子百家,统统称之为国学。

五四运动以后,西风日盛,一些国学大师们为保护国学而开始和西学论战,客观上巩固了国学的概念。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学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更自由的定义。

近年来更是出现了“新国学”的说法,而现在对于国学比较普遍的说法则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国学对于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来说,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颗璀璨的星辰,闪烁着美丽迷人的光芒,它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影响着人的心智发。
4.什么是国学礼仪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

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5.国学礼仪 学会礼让及正确的饮食习惯 教案
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 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 重要的意义。

我校把国学经典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相结合,着力提高少年儿童 传统文化修养,与文明礼仪修养的认识,把“读经典” ,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当 成自己的自觉行动,进而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二、课程开发背景 郑州市高新区百炉屯小学位于郑州市高新区百炉屯村,是一所农村小学, 本校的办学理念是 “促全面发展 育阳光少年”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 挖掘每个孩子的独特潜能,让每个孩子张扬其个性,使他们心中都充满阳光, 从而积极向上成长,个个都成为阳光少年。

但因为学校的学生都是农村孩子, 而且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父母平日里忙于打工,无暇顾及 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很多孩子学习和生活习惯很不好,兴趣爱好也很少, 同时学校认为一年级是孩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转折点,这是孩子各种好习惯养 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开设国学与礼仪这门课程,这门课程选取国学经典中与 时俱在的精华部分,对学生进行国学的浸透与熏陶。通过书籍和礼仪的教导, 让孩子懂得自立和懂礼。

使6—7岁的孩子,学习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 应有的礼仪与规范,使他们表达能力增强,性格更加开朗,从而促进儿童身心 健康发展。 三、课程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我会正确诵读并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片段,会诵读一些儿歌和讲 一些故事。

2、我会通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片段对国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 学国学、爱国学的好习惯。 2、我能从国学中学习一。


国学文化常识中的礼仪视频

相关评论:
  • 19596923338国学文化常识中的礼仪
    赖龚素中国的礼仪文化包括尊老爱幼、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中国的人际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庭中尊从祖上,社会上尊敬长辈。中华民族注重通过适当的形式表达内心情感,如节日和重要事件中的仪式。礼仪不仅标志着社会文明程度,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3. 有关国学礼仪...

  • 19596923338国学常识
    赖龚素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多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国学的一些常识:1. 国学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2. 国学是严谨的学问,注重修身、涵养心性,非常强调礼貌、敬重、忠诚等品德。3. 国学的核心是《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19596923338国学礼仪常识
    赖龚素1.四年级学国学知礼仪得奖作文 东北网齐齐哈尔9月20日讯 9月18日上午9时,在建华区鑫海社区服务中心,建华区卜奎街道母婴服务中心邀请里仁经典诵读学校的老师,给辖区内学龄儿童及家长共计30余人,进行“讲国学,知礼仪”的专题教育讲堂。 “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十多名4至6岁的儿童朗朗地诵读《弟子规》,开始...

  • 19596923338国故学国故学古代文化常识称谓汇总
    赖龚素在古代文化常识中,称呼方式丰富多样,体现了古人社交中的礼仪和尊敬。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称谓方式:直称姓名:自称为姓名或名,用于自我介绍或撰写传记,对讨厌或轻视的人也会使用。称字:古人幼时有名字,成年后取字,字与名有联系,用于平辈或尊长间的礼貌称呼。称号:别号或表号由自己选择,用于展现个人...

  • 19596923338日仁义,礼智信,此五常,出自哪里
    赖龚素《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

  • 19596923338国学常识全知道内容简介
    赖龚素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中,"国学"被广泛定义为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包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术思想在内的综合概念。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包含了思想学术、典籍制度、艺术礼仪等多元内容,体现了国家的精神支柱和民族的根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逐渐回归人们的视野,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国学的...

  • 19596923338五礼文学常识
    赖龚素五岭: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22、五味:甜酸苦辣咸23、五香:花椒 八角 桂皮 丁香花蕾 茴香子24、五脏:心肝脾肺肾25、五陵:高祖长陵 惠祖安陵 景帝阳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26、五湖: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以上就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五的国学常识大全,根据上面分享,孩子们记住这些国学常识...

  • 19596923338高中文化常识:你必须了解的十大知识点
    赖龚素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礼仪和风俗,了解这些礼仪和风俗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非常重要。如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宾至如归等中国传统礼仪常识都是我们应该了解的。经典文学作品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阶段的必修内容。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文学...

  • 19596923338国学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赖龚素关于国学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如下:经 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四大块。经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经学是国学的核心,通过学习经书,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经学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文化传承、培养...

  • 19596923338国学文化常识大全
    赖龚素探索国学的丰富内涵:文化常识精粹情感世界<\/: 喜、怒、哀、惧、爱、恶、欲,揭示人性的多元 欲望与需求<\/: 色欲、形貌欲等,古代观念中的人性探讨 社会秩序<\/: 君臣、父子、夫妇之纲,传统伦理的基石 道德准则<\/: 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的深刻影响 身体奥秘<\/: 心、肝、脾、肺、肾与...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