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知为知知,不知为不知。 你讲不出就不要乱胡说。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读《知知为知知,不知为不知》有感~

不要不懂装懂

知道还问,你发神经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小时候学习《论语》,老师总喜欢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这样解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知道装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一直以来都觉得这种解释怪怪的,后来通过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才发现这句话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其所蕴含的道理更为深刻,远非知道二字所能解释。 台湾大学的曾仕强教授在讲《易经》时,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根据别人的认知程度来说话,来表现自己的认知,而不能根据自己的认识程度来要求别人达到与你一样的水平,否则就会人与人之间很难沟通。同时,还提出了;三季人;的概念,也就是;冬虫不可与夏语;的意思,按现代的话说来,就是你不可以对别人说那些已经超过别人认知水平的事或话,否则就一定无法沟通,搞不好还会让你受到意想不到的伤害。对于曾教授的理解,仔细一想,也确实很有道理,就像当年的哥白尼,虽然提出的;日心说;是正确的,但以当时人的认知水平,根本就理解不了这个理论,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烧死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我非常欣赏曾教授的理解,相信这应该是孔子当年说这句话的一个意思,但根据我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当时的人们已经有非常完善的辩证观点,并且看问题的辩证思想以及包容性和完整性已经远远超过了当今国人的思维能力。因此,用辩证的思维来看,除了;冬虫不可与夏语;外,另一层意思就是;冬虫不知夏语;,也就是说,有很多我们听不明白话,看不明白的事,也许是因为我们的认知程度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而并不是这些东西是假的,或者可以换句更为现代的话来说--事物并不会因为我们不了解而不存在。 综合以上两层意思,可以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理解为--人要清楚的了解自己以及所面对的人的认知程度,并且根据自己以及对方的认知程度来进行合理的交流;不说超出对方认知程度之外的话,也不做超出对方认知程度之外的事,对于超出自己认知程度的话和事,都不要轻易的不相信或与对方争论,这才是真正的知,才是真正的明事理,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近些年来,经常听到大量的对孔子、对儒家文化、对传统武术、对中医等古代传统的批判与辱骂,也有很多朋友气急而与这些人发生争论的事;事实上,这都是不知这句名言的原因,前者是因为认知程度太低,不了解,也无法了解,所以会产生误解,这应该来说是很正常;后者是因为不清楚自己的认知程度已经超过了对方,你所理解的东西,对方根本理解不了,你争来争去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果真了解了这些道理,对于很多事情都是可以一笑了之的,曾仕强教授曾经说过,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至少可以多活十年。我想,真要是能在人生之中处处用到这个道理,不仅仅是多活十年,人生也会多了很多的乐趣,处理各类事情及人际关系的能力也会产生质的变化。 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由于文化、经历、眼界的不同,都会存在着认知程度的差异,正因为认知程度的差异,所以才会产生矛盾。而如果能真正的了解了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相信不管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国际争端上,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都能共同得到进步,而不是做一些无谓加无知的争论与争斗。包括现在所说的意识形态的差异及文化的差异,最终都是认知的差异,要平衡认知程度的差异,唯一的办法就是多些包容,包容人所知,包容人所不知。 在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类似的事情,时有同事反映客户不好沟通,后来我总结了一下,之所以不好沟通的原因,是在于我们的同事太过于专业,而且策划设计人员非常的有创意,可以说他们在专业上一点都没有错,然而,这中间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太过于有创意了,而我们的客户并不专业,他们的认知程度根本也我们的同事是不对等的,沟通不好也是很正常的了;每次听到这样的事我都在想,现在只是不好沟通,如果早几百年,说不定要拿你当哥白尼一样祭天了(玩笑)。其实,遇到这样的事,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想办法让客户的认知水平与你达到一致;第二,按客户的认知水平来调整你的创意。当然,如果有些东西确实太过于超前了,觉得根本无法让别人一时认知到,那就不要说出来,什么也不要说,一切让时间来证明,只要人类不断的进步,总有一天大部分的人会达到这样的认知程度的。 对于自己认知程度以外的事物,最好保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否则很多时候会是怡笑大方,更让人觉得无知。因为对于一些大部分人都无法认知的东西,真正认知的人也不愿意和你解释太多,一方面是会觉得说了你也不会相信,另一方面也会觉得对你说是对牛弹琴,没有任何意义。以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所有的人与事,淡定、从容,这就是孔子的智慧,这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6、【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10、【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11、【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

柏最后凋谢。”  
   
  12、【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吧不知道。不知道就不要贫空捏造。


知知为知知,不知为不知。 你讲不出就不要乱胡说。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