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风俗有哪些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安徽有什么风俗?~

春节祭祖,各地风俗都不一样,我们安徽是这样的

(1)安徽过春节俗称过年,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家人在何处,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2)除夕的年夜饭是全年最丰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饺子,皖中和皖南人则在吃饭前要放鞭炮、贴春联、祭祖。祭祖仪式相当讲究,先上菜,菜要10碟,必须有鸡有鱼。
(3)吃饭之前,长辈要用红纸包钱给每个孩子,称为“压岁钱”.饭后,全家人围在一起,边吃瓜子、花生、糖果边聊天,看着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天明,这就是“守岁”.
(4)年初一清早起床后,开门要放鞭炮,祭天地,有的地方称接门神。家人团拜,互相祝贺,吃枣、栗、茶叶、鸡蛋、长寿面,然后出门向其他长辈们拜年。
(5)初一这天不能扫地,茶水也要倒在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把财气扫(泼)出去。这天一般不劳动,因而有“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
PS:更多安徽的习俗如下:
安徽春节习俗一、过年只吃一顿饭
在寿县,大年三十一天全家谁也不准吃早饭和午饭,只准吃一顿年夜饭。
吃年夜饭,必须要有一盘鲜鱼,但这盘鲜鱼任何人不准吃(意味着年年有余),只有过完大年初三才能动筷吃这盘鱼,人人都要吃上一口。吃年夜饭时不准说话(意味着埋头大发财),吃年夜饭一定要留点饭在碗中。
年三十、初一、初二、初三,四天不许重新开锅做饭,这也是寿县当地一特色的年俗。所以,大年三十晚间的每家年夜饭做得很多,有的家庭锅能做多少饭就做多少饭。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做得也很有特色。所有人吃罢年夜饭后,年龄最长者将剩下的饭盛出,然后在灶上慢慢烹制锅巴,大约半个多小时后,一个整体锅状的锅巴就新鲜出炉了。这时,老人虔诚地用双手将它放在稻屯上(任何人不准吃),意味着来年大丰收。
安徽春节习俗二、“元宝”放在门槛上
开门大发财,“元宝”滚进来,在肥西、六安一带被当地百姓演绎得活灵活现。
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后,“守岁”的人们都关上了大门。当地风俗是,关上大门后就不能再开了,即使外面有人敲门也不行,一直到年初一早上,烧上香,燃了烛,再开门放炮。在这段时间内,当地一些好事者将平时用黄土捏成的、与真元宝大小形状一样的假元宝放到大门的门槛上。年初一早上,主人把门打开的一刹那,“元宝”骨碌碌地滚了进来,该户主人见到“元宝”心花怒放,将这个“元宝”恭恭敬敬地放到香案上,前来拜年的人都要说上几句吉祥祝福的话语。但是这个“元宝”也不是白送的,正月十五后,送“元宝”的人会挨家挨户讨“吉利钱”.
安徽春节习俗三、年饭是在中午吃
在定远县的很多农村,年的过法各不相同。在这里,人们常说的“年夜饭”却是大年三十中午吃。
在定远县很多农村,一直以来都是大年三十中午吃年饭。很多家庭为了“抢早”,有的上午11点不到,就开始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了。很多做生意的有时因为生意好,才很无奈地把“年夜饭”改在晚上吃。有些做生意的,为了赶在中午吃年夜饭,干脆在大年三十便把生意停了,一家人从早上便开始准备中午的“年夜饭”.
安徽春节习俗四、凌晨四点就“完年”
在宿松,腊月中下旬,年味就渐渐浓了。
宿松有段民谣,孩子们很小就会唱。“天哪天,莫起风,二十四里接祖宗;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年肉;二十七,做粑吃;二十八,杀鸡又杀鸭;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讲好话,初一初二不挨骂。”宿松做的粑是用米粉和成的,用蒸笼蒸熟,凉了干了,就用水浸着,可以吃到春耕插秧。粑用桃木雕花造型,有万字印,有喜字印,有寿字印,还有春字、福字等印。孩子多的人家还雕桃子印。
在吃年饭的时间上,宿松大多数地方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但宿松湖区,靠东洪、下仓一带却有些特别:大年三十早上,天刚破晓,就有人家炸起了鞭炮“过年”,一家人围桌吃起了“年早饭”.性急的人家甚至四点多钟就“完年”了。
宿松人的“小年”在正月初七过。小年过得很随便,往往是在黄昏放一挂鞭炮就算过了小年。而元宵节却很隆重。过去有“吃了元宵肉,农夫脱赤足”,即意味着春耕生产又开始了。
安徽春节习俗五、吃饭之前先祭祖
庐江在那里过年,仍然能感触到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年俗。
大年三十中饭一吃过,大人们便带着小孩到祖坟上烧纸。在吃年夜饭之前,同姓年纪最长的再召集儿孙们到祠堂祭祖,意寓过年时不忘记祖宗,先摆上一桌菜,倒上酒,然后,按家族中辈份大小挨个磕头,忙完了这一切,才能回各自家中吃年夜饭。
安徽春节习俗六、团团圆圆“团圆饼”
蚌埠地区有一个习俗,过年了家家蒸大馍,蒸了一锅又一锅,蒸好了放在盛粮食的笆斗里。年前蒸馍时各家都会蒸上一个一尺方圆的饼,当地人叫团圆饼。饼一般连续摞三四层,上面用面粉做一对小龙,预示着子女都能成龙成凤;配上莲子、红枣等点缀,有早生贵子、红红火火之意。蒸团圆饼时,小孩子是绝不允许插手的,蒸好后,要放在自家的粮囤上,也有庆丰收的意思。
安徽春节习俗七、硬币放进扁食里
在宿州地区,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百姓就开始准备年货。还要蒸馒头、炸出各式的面制小糕点。第一锅馒头出炉后要燃放鞭炮以祭灶神。在大年三十的中午吃团圆饭,饭前会放一串鞭炮,菜相当丰盛,但不一定有米饭也可以是稀饭,晚饭却很简单,只是吃些面条或元宵,晚饭后开始捏扁食,全家动手。扁食是作为年初一的早饭,素馅,主要以青菜、鸡蛋末、粉丝末作为原料,包制时随机放进一些硬币、一元、一角、五角等。扁食完工后,会有一个自愿“守岁”的家人照看。初一早饭时,谁吃到包有硬币的扁食,就代表谁会在这一年里财运亨通,而且硬币面值越大,就证明赚的钱越多。
在宿州地区,拜年是在年底进行,大家提着礼品看望亲戚。而在正月初二、四、六等双日期的日子里,晚辈再到长辈家,这时还会收到长辈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
安徽春节习俗八、红蜡烛不许灭掉
在阜阳地区的乡村,人们过农历新年时有一个自古沿袭下来的传统民俗,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堂屋(客厅)中点燃两支红蜡烛,红蜡烛的中间摆上一些贡品,像鸡、鱼、肉等。在这段时间中红蜡烛绝对不许灭掉。

安徽省阜阳地区的剪纸,应用范围很广。一种是在喜庆节日用红纸剪作装饰的,如窗花、门笺、灯花、喜花等,内容多系象征吉祥与喜悦、或隐喻;另一种是作为鞋巾冒、围嘴、兜肚等儿童服饰上的刺绣底样,取材一般为花卉、鸟、虫等。

二、徽州祠祭

徽州宗祠祭祀是徽州宗族的一项重要的礼仪活动,曾广泛流传于古徽州的祁门县、歙县、黟县、绩溪等地。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徽州宗祠大量涌现,宗祠祭祀活动成为徽州宗族活动一个重要内容。

三、颍州肘阁

“肘阁”是颍州区优秀民间舞种之一。流传中心区在今阜阳市南部几县、区并沿淮水流传至凤台、寿县、蚌埠及河南等地区,是流播区域横跨两省沿淮一带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古老民舞艺术。

四、安徽婚俗

在古徽州,一场婚姻的促成,大致可分媒合、订亲、成礼、合亲四个阶段。一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经过以上阶段和程序的,才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纳妾、换亲、入赘、冲喜、灵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

五、徽菜

徽菜是指徽州菜,它的主要特点: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百种。

参考资料来源:安徽人民政府-安徽独有的当地民俗文化介绍

1)安徽过春节俗称过年,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家人在何处,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2)除夕的年夜饭是全年最丰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饺子,皖中和皖南人则在吃饭前要放鞭炮、贴春联、祭祖。祭祖仪式相当讲究,先上菜,菜要10碟,必须有鸡有鱼。
(3)吃饭之前,长辈要用红纸包钱给每个孩子,称为“压岁钱”。饭后,全家人围在一起,边吃瓜子、花生、糖果边聊天,看着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天明,这就是“守岁”。
(4)年初一清早起床后,开门要放鞭炮,祭天地,有的地方称接门神。家人团拜,互相祝贺,吃枣、栗、茶叶、鸡蛋、长寿面,然后出门向其他长辈们拜年。
(5)初一这天不能扫地,茶水也要倒在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把财气扫(泼)出去。这天一般不劳动,因而有“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

安徽过春节俗称过年,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家人在何处,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2)除夕的年夜饭是全年最丰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饺子,皖中和皖南人则在吃饭前要放鞭炮、贴春联、祭祖。祭祖仪式相当讲究,先上菜,菜要10碟,必须有鸡有鱼。
(3)吃饭之前,长辈要用红纸包钱给每个孩子,称为“压岁钱”。饭后,全家人围在一起,边吃瓜子、花生、糖果边聊天,看着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天明,这就是“守岁”。
(4)年初一清早起床后,开门要放鞭炮,祭天地,有的地方称接门神。家人团拜,互相祝贺,吃枣、栗、茶叶、鸡蛋、长寿面,然后出门向其他长辈们拜年。
(5)初一这天不能扫地,茶水也要倒在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把财气扫(泼)出去。这天一般不劳动,因而有“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

1)安徽过春节俗称过年,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家人在何处,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2)除夕的年夜饭是全年最丰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饺子,皖中和皖南人则在吃饭前要放鞭炮、贴春联、祭祖。祭祖仪式相当讲究,先上菜,菜要10碟,必须有鸡有鱼。
(3)吃饭之前,长辈要用红纸包钱给每个孩子,称为“压岁钱”。饭后,全家人围在一起,边吃瓜子、花生、糖果边聊天,看着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天明,这就是“守岁”。
(4)年初一清早起床后,开门要放鞭炮,祭天地,有的地方称接门神。家人团拜,互相祝贺,吃枣、栗、茶叶、鸡蛋、长寿面,然后出门向其他长辈们拜年。
(5)初一这天不能扫地,茶水也要倒在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把财气扫(泼)出去。这天一般不劳动,因而有“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

1)安徽过春节俗称过年,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家人在何处,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2)除夕的年夜饭是全年最丰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饺子,皖中和皖南人则在吃饭前要放鞭炮、贴春联、祭祖。祭祖仪式相当讲究,先上菜,菜要10碟,必须有鸡有鱼。
(3)吃饭之前,长辈要用红纸包钱给每个孩子,称为“压岁钱”。饭后,全家人围在一起,边吃瓜子、花生、糖果边聊天,看着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天明,这就是“守岁”。
(4)年初一清早起床后,开门要放鞭炮,祭天地,有的地方称接门神。家人团拜,互相祝贺,吃枣、栗、茶叶、鸡蛋、长寿面,然后出门向其他长辈们拜年。
(5)初一这天不能扫地,茶水也要倒在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把财气扫(泼)出去。这天一般不劳动,因而有“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


安徽的风俗有哪些视频

相关评论:
  • 15849206431安徽的风俗
    桂胜松答:安徽的风俗有:阜阳火把节、九华山庙会、徽州婚嫁、大班会、花鼓灯等。1、阜阳火把节 阜阳火把节是阜阳地区过的中秋节。夜晚打火把游乡,为纪念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相传韩山童、刘福通组织农民起义,纷纷举火把响应,首克颍州。时有童谣:“满城都是火,官府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巾军席上坐。”2、...

  • 15849206431安徽的民俗是什么?
    桂胜松答:安徽的民俗包括:1. 凤阳花鼓:凤阳花鼓说唱艺术源远流长,在安徽省东北部、淮河南岸的凤阳县,这项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在节日、农闲时被敲打演唱,甚至在田间休息时也能见到其热闹的身影。凤阳县因此被誉为“花鼓之乡”,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在全国范围内也享有盛誉。2. 颍上花鼓灯:颍上花鼓灯是...

  • 15849206431安徽的过年风俗
    桂胜松答:风俗有扫尘、贴春联、守岁。1、扫尘:春节前,安徽人会进行大扫除,寓意除旧迎新,希望新的一年能够顺利吉祥。2、贴春联:家家户户都会在春节前夕贴上春联和年画,寄托着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3、守岁:除夕夜,安徽人有守岁的习俗,即待到半夜钟声敲响之后,才能入睡,象征着辞旧迎新,迎接新的希望和...

  • 15849206431安徽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有哪些表现形式?
    桂胜松答:1. 戏曲:安徽是黄梅戏的发源地,这种戏曲以其悦耳的唱腔、朴实无华的表演和浓郁的地方风情而广受欢迎。徽剧同样是安徽的一大戏曲特色,源自明清时期,以优美的唱词和精细的表演著称。除此之外,皖剧和庐剧也是当地流行的戏曲形式。2. 音乐:安徽的民间音乐包括徽州丝竹、皖南丝竹等,这些音乐以弦乐和吹奏...

  • 15849206431安徽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有哪些表现形式?
    桂胜松答:六、民间信仰:安徽地区的民间信仰有徽州妈祖信仰、皖南土地公信仰等。这些信仰活动以庙会、祭祀等形式进行,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七、民间节庆:安徽地区的民间节庆活动有徽州元宵节、皖南端午节、徽州中秋节等。这些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包括舞龙舞狮、踩高跷、划龙舟等,既展示了当地的民俗...

  • 15849206431安徽传统风俗
    桂胜松答:1. 上坟祭祖:在腊月二十四,即小年前后,安徽的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进行祭拜和纪念,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2. 办土地会:这是安徽某些地区的传统习俗,人们会举办庆祝活动来祭拜土地神,感谢土地的恩赐,并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3. 除尘宴请:在春节期间,安徽人会进行大扫除,清理...

  • 15849206431安徽的风俗传统文化
    桂胜松答:安徽丰富多样的风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阜阳火把节:这是阜阳地区特有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多在中秋节夜晚举行。人们手持火把游行,以此纪念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据传,韩山童和刘福通组织农民起义时,广泛举起火把响应,首次攻克颍州。当时流行的童谣描绘了场景:“满城都是火,官府四散躲;城里无...

  • 15849206431具有当地特色的安徽结婚风俗
    桂胜松答:婚礼是男女之间建立婚姻关系的一种必要仪式,每一个人的一生医保只有一次婚礼,所以很多地区对于婚礼的举行都十分重视。在安徽文化中,由于当地浓郁的民族地方气息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婚姻习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深入了解安徽的婚姻习俗吧。托媒提亲 当男女双方到婚龄时,双方家长认为门户相当,男方可委托媒人...

  • 15849206431安徽独有的风俗
    桂胜松答:安徽的民风民俗:1. 九华山庙会:自唐代起,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吉诞日)前后,佛教徒和当地工商界联合举办盛大纪念活动,朝山拜佛者和游人纷至。1983年庙会制度恢复,至1989年共举办7届。1989年庙会为期1个月,举办各种活动12项,包括大型佛事活动和联谊活动。2. 阜阳火把节:阜阳地区称中秋节...

  • 15849206431安徽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
    桂胜松答:1、做“水粑”:安徽皖西、皖中一带农村,三月三家家都做“水粑”,作为节日食品。2、举行大型庙会:安徽铜陵、池州一带,在这天举行大型庙会,称为“三月三庙会”。3、荠菜煮鸡蛋:农历三月三,安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鲜香可口、营养丰富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