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起源...对联别称....对联特点....

来自:广懂生活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对联的起源、别称、特点、使用范围~

一、对联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
三、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
1、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2、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
3、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4、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 
5、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
四、对联的使用范围。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寿联,婚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等。

扩展资料:
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
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联

一、起源:
对联起源于桃符。它是用纸,布或竹子,木头或柱子写的双重陈述。这些单词简洁明了,它们是相同的艺术形式,相同数量的单词和相同的结构。它是一种独特的中国艺术形式。
二、特点:
1、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
2、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
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文学、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有严肃性创作,也有性的。
3、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
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
4、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
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 
5、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
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三、别称: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
四、适用范围:
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扩展资料:
对联相关故事:
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一位富秀才与一个穷秀才是朋友,一天富秀才晚上到院中散步,外面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于是随口吟出上联,但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了。此时,穷秀才前来敲门,说道:“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富秀才一听,忙说“这个好说,你先把我的上联对出来。”说完,穷秀才说“小弟进门时不是对出来了吗?”富秀才一想,果然是这样,于是乐得哈哈大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

起源:对联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出现应该在周朝以前,造纸术和书法的发展,使对联成为独立文体。

别称:对子,门联、联语。

特点:形式对称,意思相对,平仄相对。


对联起源...对联别称....对联特点....视频

相关评论:
  • 13919873980对联的别称
    施具虾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

  • 13919873980对联的起源、别称、特点、使用范围
    施具虾一、对联的起源 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最初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通常由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两句话组成。二、对联的别称 对联在不同的地方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常见的别称包括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和...

  • 13919873980对联的起源,的别称,的特点,的使用范围四年级暑假作业
    施具虾据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后经过宋代的普遍发展,明代朱元璋的倡导,以及清代对对联的兴盛,就发展起来了。特点: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别称:对、对...

  • 13919873980对联的起源?对联的别称?对联的特点?对联在生活中的使用范围?
    施具虾对联起源于桃符。它是用纸,布或竹子,木头或柱子写的双重陈述。这些单词简洁明了,它们是相同的艺术形式,相同数量的单词和相同的结构。它是一种独特的中国艺术形式。二、特点:1、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

  • 13919873980对联的起源、别称、特点及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范围
    施具虾对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的桃符。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算是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

  • 13919873980对联的起源,别称,特点是什么???
    施具虾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历史探源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

  • 13919873980对联的别称是什么
    施具虾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春联来源于古代的桃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长期延续下来的民族风俗文化。桃符演变为春联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到了宋代时,在桃木板上...

  • 13919873980对联的起源,别称,特点是什么???
    施具虾对联,亦称楹联或对子,是书写在纸张、布料上或雕刻在竹木、石柱上的对仗语句,以其简洁而含义深远著称。对联起源传说可追溯至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中文语言艺术形式,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仗工整:对联的文字结构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了有意空出的字位以达到特定...

  • 13919873980对联的起源,别称,特点是什么???
    施具虾对于对联的起源,楹界对此有多种说法,一般都认为最早的对联是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关于孟昶题桃符版事,《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张唐英的《蜀梼杌》、黄修复的《茅亭客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还有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识》等都有所载。《蜀梼杌》一书中说,“蜀未归宋之前,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

  • 13919873980对联基础知识
    施具虾对联基础知识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一)对联概述对联俗称“对子”,简称“对”、“联”;别称“联对”、“联语”、“联句”;雅称“楹联”、“楹贴”、“贴子”、“偶句”、“应对”、“对语”等等,是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对联的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传统的实用文体。与诗的单位叫“首”,文的单位...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