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空城计的阅读答案

来自:视觉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空城计的阅读答案!~

真正三国志中记载的是没有诸葛亮空城计的,只是三国演义中按照小说的手法美化了诸葛亮而已。 大概意思是讲司马懿带着几十万大军攻打诸葛亮,亮派马谡去守街亭,马谡是个书呆子,失了街亭,司马懿就攻到城下了,诸葛亮身边已经没什么兵了,就大开城门,派几个老兵去院子扫地,自己带两个侍童在城楼上弹琴唱歌,司马懿看见了以为有埋伏,调头就跑了,这是为了表现诸葛亮有胆识有智谋的故事,是晋朝一个叫郭冲的人写的,他是孔明的粉丝,所以根本没有这件事。对于空城计易中天先生的点评说:“这不合逻辑啊,第一,你不就是怕他城中埋伏了军队吗,派一个侦察连进去看看,探探虚实可不可以?第二,司马亲自来到城下,说明距离很近,你派个神箭手把他射下来行不行?第三,司马十几万大军,把这个城围起来,围它三天围而不打行不行?何至于掉头就走呢。”最后先生结论说“所以是不合逻辑的。其实个人认为诸葛亮的空城计也许司马懿早就看透了,但司马懿仍然没有攻城而是撤军,有以下三个原因:一、司马懿善于用兵,自马谡失街亭后,作为三军统帅,他肯定能估计出诸葛亮的兵力已经不足;二、曹睿早就对司马懿有所防备,但只有司马懿才能抵御诸葛亮的进攻,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肯定知道如果此时擒杀了诸葛亮,他自己不久也会被曹睿所杀,这就是“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三、司马懿多疑,诸葛亮在城楼上的一曲《高山流水》铿锵有力,无半点失误,他认为这不像是面临危险时所弹,怕中埋伏因而退兵。其实城中武将士兵早已调出,只有文官士卒不到三百余人。然后等到他得知诸葛亮使用的是空城计后感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也!表面上是承认自己上了诸葛亮的当,但是这却是说给他手下将领听的(如张颌、郭淮等),目的是让他们知道,他是忠心和蜀军打战的,不然魏主曹睿必然起疑心,这就是司马懿最聪明的地方。

三国时期:诸葛亮驻西城,得街亭失守之讯,又知
乘胜来攻,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虚;在危急中,定空城之计,令将城门大开,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
兵至城下,见状大疑,又素知诸葛亮谨慎,不进而退;及至探明回军,诸葛亮已调来赵云,惊退司马。
首先,
体现了诸葛亮在知道司马懿杀过来的时候急中生智想出摆空城的计策,使得司马懿不敢入城,“一生谨慎今求险”更表现了诸葛亮更胜司马懿的无匹智慧。
其次,体现可诸葛亮作为主帅的沉着和冷静,并且在城楼上弹琴时的那份沉着更是显得诸葛亮的

第三,诸葛亮那份非凡的自信让人十分震撼。在这一个用生命和国家兴亡做赌注的时刻,诸葛亮的
和潇洒让人感觉到他那份超人的自信,一切都象是在他计划之中一样。司马懿的疑虑也是因为诸葛亮的自信。

答: 名称 空城计
拼音 Kōng’chéng’jì
解释 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事例 你不能老是用“空城计”;这“空城计”也有失手的时候。
歇后语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空城计退敌-----反败为胜;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用法 作宾语;指欺骗对手。
英文 presenting a bold front to conceal a weak defence 。
故事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

诸葛亮没有摆过空城计哦,三国里用空城计的是曹操。解释下空城计,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诸葛亮空城计的阅读答案视频

相关评论:
  • 18670347063空城计的阅读题答案
    缪鸿径我今天看了空城计,主要是讲在春秋战国时期,诸葛亮的兵力不敌司马懿撤退,司马懿一路追杀诸葛亮,诸葛亮急中生智,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生性多疑的特点演了一出空城计,他叫几个士兵打开城门,在门口扫地,诸葛亮在城上弹奏曲子,司马懿看到以后怀疑里面有伏兵,不敢贸然进去,最后司马懿终于退兵了,诸葛亮...

  • 18670347063诸葛亮空城计文言文的答案
    缪鸿径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 18670347063空城计阅读理解题
    缪鸿径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 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斑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

  • 18670347063诸葛亮空城计阅读答案
    缪鸿径1\\安排勤务兵,打开城门,并打扫大门口,所有将士全部藏起来,城楼上设琴桌弹琴。2、错用马谡,失了街亭。情报事务,军队全部派出去了,城里兵少,不用空城计无法退魏兵。3、司马懿多疑,认为诸葛谨慎,不犯错误,认定城内有伏兵,进城乃是找死,因此果断退兵。4、三分天下定策略,火烧博望坡,令关...

  • 18670347063空城计阅读答案
    缪鸿径答案:(1)关羽;(2)张飞;(3)周瑜;(4)刘备。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完成5—8题。5.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提示:从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去分析。参考答案: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平生谨慎,不会冒险,如今大开城门,一定会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城,定会中计。(或用...

  • 18670347063空城计 答案 1.诸葛亮一生谨慎,今日行此险计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 ...
    缪鸿径1、三国演义原文: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2、从三国演义来看,诸葛亮很了解司马懿,知己知彼吗!司马懿自称不如诸葛亮,也许是琢磨不透诸葛亮。也许有一种可能就是司马懿故意放了诸葛亮,因为有诸葛亮的存在才有司马懿的用武之地,没有了...

  • 18670347063空城计阅读答案。
    缪鸿径乘胜来攻,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虚;在危急中,定空城之计,令将城门大开,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兵至城下,见状大疑,又素知诸葛亮谨慎,不进而退;及至探明回军,诸葛亮已调来赵云,惊退司马。首先,体现了诸葛亮在知道司马懿杀过来的时候急中生智想出摆空城的计策,使得司马懿不敢...

  • 18670347063空城计。阅读答案。求求大家了···
    缪鸿径1.引:带着 蜂拥:比喻很多人、事物一下子挤上来 诸军:所有军兵 2.这段话刻画了孔明怎样的性格特点?你对孔明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这段话刻画了孔明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我认为孔明是个沉着冷静的人,他会在没有兵力的情况下镇定地摆设空城计,很勇敢很聪明。望采纳 蟹蟹^v^ ...

  • 18670347063诸葛亮空城计的阅读答案
    缪鸿径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 18670347063《空城计》中诸葛亮在城楼上的表现怎样阅读理解
    缪鸿径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尽皆失色”是对众官的神态描写,反衬出诸葛亮镇定自若、处变不惊。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写出了大军压境之时,诸葛亮故作镇定、轻松的表情。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抚掌而笑”写出了诸葛亮计谋成功后如释重负的庆幸。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