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词来形容汉代墓葬文化特点,还有就是汉代帝王陵规格是什么样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汉代王侯的墓葬形式是什么样的?~

史料记载:“框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垄必巨!”,这是当时厚葬之风强盛的直观写照。汉代的广陵得天独厚,地处江淮之间,水陆便捷,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经济繁盛。在重祭祀、厚孝道的观念指导下,以雄厚的物质为基础,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汉代广陵丧葬文化。

汉代墓葬不乏高规格的,属王侯级的墓葬就有好多座。汉陵苑里安放着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夫妇的合葬“黄肠题凑”木椁墓,这是一座全国罕见的大型汉代墓葬之一

历史的风云影响着生活习俗。刘秀夺取了政权以后,曾下诏书严禁厚葬,但厚葬之风仍有增无减,而木椁墓的葬式确较西汉为简。东汉前期,砖室墓开始在扬州地区显现,但数量不多。漆器仍是主要的随葬品,金属器也较盛行,釉陶器占的比例较少。青瓷器开始流行,铁器和铜器较普遍。东汉后期,由于外戚、宦官的夺权之争,酿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这反映在墓葬中,精美的工艺品不见了,灰陶器却又复出,以家禽为模型的随葬器物盛行起来。葬式也有所改变,木椁墓保持夫妇合葬的风俗。而砖室墓却以单身墓为主,从扬州地区出土的这个时期的砖室墓来看,尚未发现合葬的现象。由于砖室墓的兴起,木椁墓逐渐淘汰,用料极其简单,结构日趋简陋。汉墓凝聚有汉代丧葬文化,系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是相对稳定繁荣的封建大帝国,为强化封建统治,统治者借助经济基础和宗法意识形态,掀起厚葬之风,使汉代的葬制、葬礼、墓园、墓室及随葬品都超出历朝历代。辽南汉墓深受内陆影响,但因地方性的诸多因素,又出现极为突出的特点。

  辽南汉代墓葬有两个极为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用贝壳作墓室材料而形成的贝墓,仅在辽南集中出现(接近辽南的山东长山岛少量存在)。二是反映氏族宗法制度的“族坟墓’,亦为内陆所少见。

  贝墓存在于辽南的沿海地区,已发掘的有100余座。贝墓是以海蛎、海螺、蛤蜊、鲍鱼壳、海帽等为主要材料建成的墓室。做法是先掘好土圹,在墓底铺一层贝壳,四周竖立木板为椁,入墓后盖上木板,空隙处塞实贝类,然后封土。据文献记载,最早的贝墓出现于春秋时期,《左传》记载:“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这里说的“蜃”,便是贝类,《辞海》解读是大蛤。郑玄解释:“蚌蛤之蜃,犹塞也,将井椁塞下以蜃,御湿也。”所以用贝壳筑墓,是因为贝壳坚硬不朽,又防御潮湿,保护尸体不易腐坏(《周礼·地官》)。

  辽南贝墓最早由日本人于1931年发掘数座。新中国成立至今,辽宁考古工作者于1954年发掘大连市营城子41座;1957年发掘旅顺口李家沟26座;1975年至1978年发掘普兰店市花儿山乡30余座。此外,还在瓦房店市、金州区、旅顺口区,大连湾等沿海地区分别发掘数十座。

  辽南贝墓绝大多数出现在西汉时期,东汉初期仅有少部分。其墓葬形制与内陆一致。西汉前期多为单室墓,中期多为夫妻分室合葬墓,后期多为夫妻同室合葬墓,后期至东汉初期为贝石墓(即以贝壳与卵石或石椁合筑)和贝砖墓(以贝壳与长方形素砖合筑)为主。

  辽南的贝墓之多、之集中,为我国各地区的墓葬所仅见。其原因是辽南地区近海,人们养成喜爱贝类的食俗,因长期经验,发现贝壳坚硬而又隔绝潮湿,所以取来作为墓葬的材料。再是辽南沿海的贝类丰富,30多年前,海水落潮时潮出的贝类蛤蜊遍布、锥螺成堆,汉代自当更为丰富。从发掘的贝墓分析,许多贝类,尤其是锥螺内脏完好,说明是在筑墓时现从海水中取来的。

  但是,随着砖石结构的墓葬产生与发展,贝墓逐渐消失。因为贝壳筑墓毕竟没有砖石使用方便,砖石可以砌出宽大整齐的墓室,贝壳零散,作为墓葬材料,要借助木板。当人们的生活居室的主要建筑材料以砖和石为主后,墓室自然也就要改用砖石。所以,西汉后期以前为贝墓,后期至东汉初期为贝石,贝砖配合使用,到东汉中期已不再有贝墓。

  贝墓起源并集中在辽南,山东长海县受辽南的影响也出现少量贝墓,而内陆地区不见贝墓, 内陆省的沿海也少有发现。

  第二个特点是“族坟墓”异常突出,是先秦“同族相葬”制度的延续。

  宗族是以血缘关系和地域关系构成的社会关系形态,是上古氏族公社的基本社会结构。进入阶级社会后,奴隶主进一步强化宗族、宗法,以此统治人民。与当时的土地国有制相适应,与严密的宗法制度相配合,死者也按宗法制度“同族相葬”,这就是历史典籍中说的“族坟墓”。这种墓葬制度,在西周和战国时期极为盛行。

  然而,战国末年各国变法导致土地私有制逐渐合法化。西汉时土地自由买卖,使墓地也逐步成为一家一户所有的私有财产,“族坟墓”制度遂被破坏。代之而起的是家族墓地,不同的家族根据其地位选择墓地,强宗豪族的墓地连绵多代,但一般家族世代族人增多,各房各支,各家都可以自择墓地,这就造成了”族坟墓”的瓦解。

  然而西汉王朝建立后,为强化集团统治,仍以种种方法使奴隶社会的宗族关系继续存在下去。其中一法是让每个宗族成员固定在一个地缘土地上,世代聚族而居,同时以丧葬形式强化这种血缘与地缘关系。使每个成员都视祖茔神圣不可动摇,生是亲属,死必同茔,即使远离故乡而生活,死后也要“叶落归根”,葬入祖茔。东汉的郑玄为之诠解说:“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一宗一祖“生相亲爱,死相哀痛”。由于汉代统治者的提倡、宣传,使同地而居,同族而葬的观念代代相传,影响深远。

  这种影响在辽南地区格外突出,每每发掘汉代墓葬,皆是排列整齐有序,密集相接的墓群,分散或孤立的汉墓甚少。1953年春,在鞍山市沙河东的窑场建设工程中,一次清理400多座密集相连的汉墓。同年,在海城大屯清理一个80余座墓葬的汉墓群。1954年,在辽阳太子河筑堤清理200多座墓室的汉墓群,1955年又在辽阳三道壕清理数群东汉墓,其中一个童棺墓地,一次掘出368个排列十分密集的儿童瓦棺墓。大连地区的汉墓更是成群发掘出现,例如:1954年在营城子一次清理40多座西汉贝墓、十几座砖室墓,共计52座汉墓同属一族。旅顺铁山地区、江西区、北海区、大连湾、金州董家沟、普兰店花儿山乡及庄河、瓦房店等地区皆发掘几十座密集相接的汉墓群。

  例如大连市营城子汉墓,一个墓地数百座汉墓,有贝墓、贝石墓、贝砖墓、砖室墓、石板墓。这个墓群跨越年代达四五百年之久,属于同类型墓葬集中在一起,越是外围时代越晚。由此可知,这些墓主都是按宗族内各直系宗亲的血缘关系及世系辈份,依次埋入墓地的。这就是贾谊所说的:“六亲有次,不可相逾,相逾则宗族扰乱,不能相亲。”(贾谊:《新书》)。

  1953 年发掘的鞍山沙河东的一个汉墓群400多座。而据调查估计这个墓地原有汉墓在千座以上(孙守道:《论辽南汉魏晋墓葬制之发展演变》、《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1期)。根据发掘的400多座墓葬,其排列方位、形制、随葬特点、墓葬材料、墓室结构,都说明这个墓群是一个宗族墓地,而因入墓时代不同,排列有序,并体现了绵延相接的特点。

  辽南地区的汉墓群正是先秦“族坟墓”的延续,说明宗法关系在墓葬制度中体现强烈。这一情况在内陆地区虽有反映,但没有辽南地区反映集中。从汉代的这种突出的墓葬制度,又反映了汉代时期,辽南地区的社会宗法制度、宗法关系、宗法观念较内陆强烈、稳固。从而为我们研究辽南的历史文化、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参考。

特点很多,确切说汉代崇尚视死如归,就是说生前生还环境怎样死后还是照样子来,就像生活从地面搬入地下而已,因为中国不赞同主动开发帝王陵墓因为现代所有的白虎措施还不完善,所以汉代帝王陵墓规格布局还不得而知,因为汉代地方等级制度等同中央,所以在已经发觉的大云山汉墓还是可窥探一二的,可以作为重要参考,纯手打 望采纳啊

黄肠题凑


用一个词来形容汉代墓葬文化特点,还有就是汉代帝王陵规格是什么样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9446696292古代民间墓穴的形式和方位有许多名称,如野猿攀果、美女拜堂等,它们是...
    羊翰栏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匿名用户 2018-05-18 展开全部 传说。在整个汉帝国或汉文化圈之内,墓葬形制大约可分为主流与旁支两类。主流墓葬形制,是继承先秦以来的竖穴木椁墓、土洞墓、以及由此二者发展出来的横穴砖室墓,是汉代墓葬普遍形制。支流方面,则如四川的崖墓、山东...

  • 19446696292汉代衰亡与中国暮葬文化的关系
    羊翰栏汉代墓葬已发展的较为成熟。汉代是相对稳定繁荣的封建大帝国,为强化封建统治,统治者借助经济基础和宗法意识形态,掀起厚葬之风,使汉代的葬制、葬礼、墓园、墓室及随葬品都超出历朝历代。在东汉初期建筑的砖墓,砖都是在一面印有绳纹。到东汉末期许多砖墓都是用花纹砖,使墓内装饰变得十分讲究。

  • 19446696292汉代墓葬方法多是黄肠题凑,那其他朝代的墓葬特点是什么?
    羊翰栏魏晋之际,辽东、河西等边远地区的豪族大姓,沿袭汉代旧制,营建砖石结 构的大墓,在墓壁和砖面上施彩画,其题材多与汉墓壁画相似。在中原一带,却很少有在墓内绘壁画的;但到了北魏,壁画又重新流行。长江流域的东晋和南朝,则流行用模印着画像的砖来装饰墓壁。 这一时期的随葬器物,主要是陶瓷器如杯、盘、碗、壶...

  • 19446696292汉人葬“高楼”怎么回事?汉代的陶楼是如何形成的?
    羊翰栏今天,我们来谈谈在汉墓中发现的一座陶器建筑——。这是什么设备?陶楼,顾名思义,是用泥土制成的建筑,常用作陪葬品。而汉代的陶瓷建筑,造型逼真,结构合理,工艺精湛,性能精湛。它们不仅是汉代建筑的再现,也是精美的艺术品。为什么这些文物会出现在汉人的墓葬中?最初的版本有两个主要功能。一个是...

  • 19446696292介绍一下。徐州的两汉文化。谢谢
    羊翰栏徐州汉代的十八座陵墓中,经考古发掘的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狮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驮蓝山第四(五)代楚王陵等多座。西汉时期,徐州楚王陵以其“精”“奇”“雄”的特点,被誉为徐州文化三绝之一。狮子山兵马俑的发现,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也极为丰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丧葬制度与军制战阵,对...

  • 19446696292南阳丧葬习俗
    羊翰栏如今,大量出土的中国画和石刻成为研究汉代墓葬文化的珍贵资料。汉代的随葬品除了传统物件外,还开始在墓葬中埋藏金银和艺术品。随着粘土烧制砖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砖瓦不仅让人们可以建造房屋,而且开始用砖块和石头建造墓室来保护棺材。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砖墓只作为外棺,木棺仍用于盖棺,使棺更坚固耐用。西汉中期以前...

  • 19446696292中国古代墓葬的方式?
    羊翰栏独特的墓葬形式 中国墓葬的形式很多。一般来说,人死后用棺材殓身或者直接埋入土中,这属于墓葬或土葬。但很多少数民族有一些奇特的丧葬形式。比如说“巴人悬棺”葬。藏族的人死后,依经济和社会地位不同,采用天葬、水葬、火葬、土葬或塔葬等形式。普通人都采用天葬,塔葬只对高僧,是将大师们的法体...

  • 19446696292石室单词解释
    羊翰栏在古代,它特指宗庙中的藏神主石函,即存放神主的石室,如《左传·庄公十四年》所述。石室也被用于纪念先人,如殷济瞻仰司马子长遗文后建立的石室。在墓葬文化中,石室则指石制的墓室,如汉代以后的奢侈葬俗中常见。石室有时也象征坚固的防守,如三国时期的比喻,形容为金城石室,表示极高的防御能力。...

  • 19446696292秦汉陶器汉代陶器
    羊翰栏汉代陶器在工艺上也有显著进步,釉面技术的广泛运用可能受到罗马及欧洲琉璃技术的影响,表明当时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往来密切。墓葬文化中,陶制品如壶、尊、盆等,被大量用于陪葬,以满足死者在阴间的需要,称为“明器”。这些器物表面的装饰,如粉彩和低温铅釉,各有特点,但铅釉的毒性限制了其在日常生活中...

  • 19446696292胡固堆汉墓地址在哪里?
    羊翰栏关于胡固堆汉墓的介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历史背景:胡固堆汉墓作为汉代墓葬,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葬制习惯以及人们的信仰和审美观念。通过对汉墓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汉代的历史文化。2. 墓葬结构:胡固堆汉墓在墓葬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墓葬内可能包含墓室、墓道...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