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半坡原始居民要用半地穴式房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有什么好处????????~

有利于防寒保暖。半地穴式房屋,一部分深入地下,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
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居住区内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居住区周围有用于防护的壕沟。
半坡村落由1道深壕环绕而成,包括46房屋、6座陶窑、200余窖穴、250座墓葬。

建筑风格:
一号房屋是最大的一座,位于环壕聚落的中心。《西安半坡》考古报告是这样记述的:长方形浅半地穴式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西部残约三分之一。
残墙高约50厘米,用黄土夹草筋、树枝和树叶筑成,墙内插有密集的粗约20厘米的木骨,墙壁内侧有间隔约100厘米的“扶壁柱”,墙面经火烧烤,光滑平整,坚实耐湿。

(1)半坡聚落是北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是南部长江流域
(2)因为半坡聚落是北方的,又因为比较干冷,所以建造的才是半地穴式房屋。因为河姆渡聚落是南方的,又因为比较温暖潮湿,所以建造的才是干栏式房屋。

因为半地穴式房屋具有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的优点。

屋内有灶炕,供炊煮和取暖用。并且当时的半坡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以及保留火种。建房时他们先在地上挖出一个圆形或方形的坑,在坑中埋设立柱,然后用树枝等材料沿炕壁建起围墙,有的还在内外抹上草泥,以增强牢固性,最后在立柱和围墙上架设屋顶。

扩展资料:

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6000年前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原始农业有了发展,开始有原始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狗等。会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并使用陶器,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定居生活。以经营原始农业为主,使用的石器为比较精致的磨制石器。

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彭头山文化和大溪文化以及澜沧江上游的卡若文化都曾使用半地穴式房屋,在燕山以北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居民都是以半地穴式房屋为主要居住形式。半地穴式房屋还具有用材方便,构造简易的特点,而为中国北方居民长期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居民位于陕西省,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有三个啊。
第一是为了防御其它动物的袭击。
第二是为了取暖,冬暖夏凉。
第三是为了防止洪水的到来吗,所以建在半三腰啊,但是为什么就不直接建在山顶呢,那就是为了取水的方便吗。

可以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并且能抵御野兽攻击,预防洪水等。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现在,中国西北地区和窑洞在建筑模式上和它有着传承关系。

  半地穴式建筑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半地穴式建筑出现在半坡遗址。北方地区寒冷干燥,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与现在的窑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有一部分深入地下,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
  距今约5000~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居住区内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居住区周围有用于防护的壕沟。
  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他们先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最后架设屋顶。屋内,地面修整的十分平实,中间有一个坑,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


为什么半坡原始居民要用半地穴式房屋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