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重树木》文言文

来自:装修装饰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 樊重树木文言文翻译与答案

樊重的字是君云。他家世世代代都是以耕种庄稼为生计。他家还做生意。樊重的性格非常厚道,他做事情非常讲究法度。他们家三代同堂,但是没有分家,财物是共同拥有的。但是子孙之间都互相尊敬,家里面的礼仪像官府家一样讲究。

樊重很懂得如何去经营自己的家庭,在生活中不浪费。他家的奴仆都能够做到人尽其用。他的家人上下齐心,家里的钱财每年都成倍地增长。以至于后来他的家总共有了三百余顷。樊重家的房子都是层楼高阁的,四周有渠灌注。 樊重还养鱼、养牲畜。

乡里如果有人生活有困难,向他求助的时候,他总会帮助他们。樊重曾经考虑要制作器物,于是他就种了梓树和漆树。人们对于他的做法不以为然。但是在几年后,樊重种的梓树和漆树都得以应用了。过去那些嘲笑他的人现在反过来想要向他借这些木料。樊重的钱财积累到了成千上万。他经常帮助他的同乡人。

有一次,樊重的外孙何氏因为钱的问题兄弟之间发生了争执。樊重为他们的行为感到不好意思。就索性送给他们两顷田地。这样就解决了他们之间的争执。本县的人都称赞樊重的品格,将他推为三老。

在八十岁那年,樊重去世了。他生前借给别人的钱有百万,但是他却叫他的子女们把这些债单都烧掉。那些借债的人感到很惭愧,纷纷去还钱。但是樊重的儿孙们遵照父亲的遗嘱不接受他们的还款。

扩展资料

原文

樊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经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乃至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

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债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樊重树木

《樊重树木》是一篇古文,选自《齐民要术》序。形容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樊重想要做器物,他先种梓树与漆树,当时人们嘲笑他,可他不管,最终事成。

启发借鉴

学习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文言词语、英语单词、数理化公式等,都要一个一个积累,日子久了,便会融会贯通,水到渠成。没有一步登天的事,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成大事者必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定能成功。

文学常识

《齐民要术》是中国北魏的贾思勰(xié)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它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储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生产过重大影响。

2. 樊重树木文言文翻译

樊重树木翻译: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

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件事呀!做人做事应从长远考虑。

原文: 樊重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扩展资料: 樊重的生平 樊重性情温和厚道,但做事情很讲究法度。他家三代没有分家,财物共有,子孙相互礼敬,家里常常像官府一样讲究礼仪,“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樊重既善于经营家业,又善于做买卖。他非常节俭,常常是一点损失浪费都没有;他使用仆人、佣工人尽其用,所以家里能够上下同心合力,樊家的财产和收成也每年都成倍增长,以至于后来拥有田地三百余顷。

樊重家所建造的房舍都是层楼高阁,四周有陂渠灌注。他在庄园内挖池养鱼,牧养牲畜,把自己的庄园整理得井井有条。

樊重还乐善好施,凡是乡里有穷困紧急的人向他家求助,他都毫不吝啬地帮助他们。 樊重另外一个女儿的儿子何氏兄弟为争夺财产闹的不可开交,樊重深为不耻,为平息纠纷,他自己分出二顷田产给何氏兄弟(赔田争讼)。

樊重在乡里德高望重,人人称颂,被推举为“三老”(西汉的一种政治制度,三老掌教化)。 樊重活到八十多岁才无病而终。

临终之前,樊重让家人把乡里向他借贷的借据都收集到一起,竟有数百万之多。看着这些文契,樊重什么也没说,让家人一把火都烧了。

债家知道这件事后,都感到十分惭愧,纷纷到樊家还债。樊重诸子受父遗命,一律予以免除,一家也没有接受。

3. 樊重树木文言文翻译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译文】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件事呀!(做事应从长远考虑)樊重树木 (樊重)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债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麻烦给个好评哈,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4. 樊重树木文言文翻译与答案

樊重树木》的翻译:樊重的字是君云。

他家世世代代都是以耕种庄稼为生计。他家还做生意。

樊重的性格非常厚道,他做事情非常讲究法度。他们家三代同堂,但是没有分家,财物是共同拥有的。

但是子孙之间都互相尊敬,家里面的礼仪像官府家一样讲究。樊重很懂得如何去经营自己的家庭,在生活中不浪费。

他家的奴仆都能够做到人尽其用。他的家人上下齐心,家里的钱财每年都成倍地增长。

以至于后来他的家总共有了三百余顷。樊重家的房子都是层楼高阁的,四周有渠灌注。

樊重还养鱼、养牲畜。乡里如果有人生活有困难,向他求助的时候,他总会帮助他们。

樊重曾经考虑要制作器物,于是他就种了梓树和漆树。人们对于他的做法不以为然。

但是在几年后,樊重种的梓树和漆树都得以应用了。过去那些嘲笑他的人现在反过来想要向他借这些木料。

樊重的钱财积累到了成千上万。他经常帮助他的同乡人。

有一次,樊重的外孙何氏因为钱的问题兄弟之间发生了争执。樊重为他们的行为感到不好意思。

就索性送给他们两顷田地。这样就解决了他们之间的争执。

本县的人都称赞樊重的品格,将他推为三老。在八十岁那年,樊重去世了。

他生前借给别人的钱有百万,但是他却叫他的子女们把这些债单都烧掉。那些借债的人感到很惭愧,纷纷去还钱。

但是樊重的儿孙们遵照父亲的遗嘱不接受他们的还款。

5. 【文言文阅读

小题1:⑴从前 ⑵代词,代樊重小题1: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

(2分)小题1: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作准备,有长远打算。(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的主题思想。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来谈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即可。

6. 樊重树木的翻译和道理

樊重树木 原文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选自《齐民要术》 译文 樊重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反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道理:做事应从长远考虑。

7. 文言文: 解释

樊重,字君云。

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其营经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乃至开广田土三百余顷。

其所起庐舍,皆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

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

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

年八十余终,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债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

诸子从敕,竟不肯受。【译文】樊重,字君云。

他家世世代代都很擅长耕种庄稼,并且喜欢做生意。樊重性情温和厚道,做事情很讲究法度。

他们家三代没有分家,财物共有,但子孙都相互礼敬,家里常常像官府一样讲究礼仪。樊重经营家里的产业,非常得法,一点损失浪费都没有;他使用仆人、佣工,能够人尽其用。

所以家里能够上下同心戮力,财产和利润每年都成倍增长。以至于后来拥有田地三百余顷。

樊重家所建造的房舍都是层楼高阁,四周有陂渠灌注。樊重家还养鱼、养牲畜,乡里有穷困紧急的人向他家求助,樊重一般都满足他们。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

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

樊重的钱财积累至成千上万,他便经常周济本家同族,施惠于乡里。樊重的外孙何氏,兄弟之间为一些财产而争斗,樊重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索性送给他们两顷田地,来解决他们兄弟之间相互愤恨,相互诉讼。

本县的人都称道樊重的行为和品德,将他推为三老。樊重在八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他平素所借给别人的钱财多达数百万,他在遗嘱中安顿子女们将那些有关借贷的文书契约全部烧掉。

向他借贷的那些人听说后都感到很惭愧,争先恐后地前去偿还。樊重的孩子们都谨遵父亲的遗嘱,一概不接受。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

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

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件事呀!(做事应从长远考虑)。




《樊重树木》文言文视频

相关评论:
  • 17590109399樊重树木文言文翻译
    邱珠朱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樊重树木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

  • 17590109399樊重树木文言文翻译
    邱珠朱樊重树木》的文言文翻译是:樊重栽种树木。以下是 首先,樊重是一位非常重视栽种树木的人。《樊重树木》中的“樊重”指的是一位古人,他擅长种植各种树木。在古代文献中,栽种树木不仅是为了实用,如木材的使用和果实的收获,还象征着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其次,文言文中的“树木”一词,指的是...

  • 17590109399樊重树木文言文翻译
    邱珠朱樊重种树的故事,深刻诠释了长远规划的重要性。他当初种下梓材和漆树,虽遭人嘲笑,但经年累月,树木派上了大用场,那些先前嘲笑他的人如今却成了求树者。这正如俗谚所说:“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樊重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和长远的眼光,不断积累...

  • 17590109399樊重树木文言文
    邱珠朱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者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樊重想要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此嗤之以鼻。然而在过了...

  • 17590109399文言文樊重树木中 向之笑者的之是什么意思
    邱珠朱原文出自《齐民要术》中“樊重树木”的故事。即:原文“向之笑者”是者字短语,其中之字短语“向之笑”是体词性词语,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无词义,具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所以“向之笑”可理解为“向笑”。而在充当句子主语的“向之笑者”中,向:名词,可译为:过去,从前,往昔。例如:...

  • 17590109399文言文翻译 甘桔千树
    邱珠朱李衡字叔平,襄阳兵家的儿子,汉朝末年到吴国担任武昌渡长。当时校书郎吕壹掌权,大臣们都怕他,没有敢说他不是的人。……(被)推荐做郎官,孙权接见他后非常喜欢,李衡口头陈述吕壹几千条坏事,孙权听后感到惭愧。过了几个月,吕壹因事情暴露而被杀,李衡受到重用。……当时孙休在州郡,家人过分放纵...

  • 17590109399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邱珠朱五、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向之笑者 (2)咸来求假焉 (3)然积以岁月 2.下列句...

  • 1759010939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言文加翻译
    邱珠朱一年完成的不如种粮食。十年完成的不如种树。一辈子完成的不如培育人才。能够一年内获得的是粮食,能够十年获得的是树木,能够一百年才能获得的是人才。

  • 17590109399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王祥至孝
    邱珠朱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向之笑者 (2)咸来求假焉 (3)然积以岁月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亲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

  • 17590109399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52——100
    邱珠朱但是过了多年以后,(当年樊重种的树)都可以派用场了,(做成了各种器具).当初那些讥笑他的人,都来向他求借.这就是种植树木不可以停止的(道理).俗话说:”一年的计划,没有比得上种稻谷的;十年的计划,没有比得上种树的.”说的就是这个啊.100、司马光勤学司马光是宋朝哲宗时的宰相,曾经主编过《资治通鉴》,是...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