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扶贫攻坚,怎么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论述脱贫攻坚为什么要精准?如何做到精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发展差异很大,形成贫困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强调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可以实现各贫困地区的跨越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基。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树立经济发展的标杆,我们在沿海地区选取了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和地区,作为了发展的“桥头堡”,并开辟出专门的区域,给予政策的倾斜与照顾,让这一部分地区率先富裕了起来。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所以,在部分地区富裕之后,我们要以先富带动后富,并最终一起走向富裕。尤其是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指引下,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这个“牛鼻子”具有特别意义。

第一,这有利于扶持政策集中使用,发挥“筷子效应”的最大作用。从贫困人口的分布特点来看,有连片,也有零散。所以,在扶贫实施的过程中,要集中使用好相关政策,把政策落实到特定的贫困人群、具化到每一个人,防止分散政策的“注意力”。这就要求在政策的制定上更加注重精准,用一个个具有创新性的政策,消灭贫困,化解可能存在的“返贫”风险。扶持政策集中使用的目的,就是要发挥不同政策的优势,抱团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推进脱贫攻坚的精准化。

第二,这有利于优化扶贫资源配置,提高扶贫工作的实际效果。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扶贫不能再搞“平均主义”,而是要提高扶贫的实际效果。因此,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就是要在哪些资源配置在哪个位置上着力,把最好的资源匹配给最需要的人,完成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来带动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这有利于把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落到实处。全面建成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共享成功的发展经验。这就需要把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引向不发达地区,并因地制宜,开创出本土发展的模式。其中,最迫切的是向不发达地区的群众传输发达地区的发展思维、发展方法等,授人以渔。

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这个“牛鼻子”,需要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精准扶贫的政策举措,以产业为突破,以人才为先锋,做到扶贫先扶智,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拔穷根摘穷帽,促进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同时明确了目标: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把握三个环节。按照公开透明、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原则,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把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精准帮扶是关键,要按照“一村一计一部门”“一户一策一责任人”的要求,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精准管理是保证,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档案,加强精准扶贫监测,跟踪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情况,确保其得到有效扶持。

第二,抓好三个层面。在政府层面,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在市场层面,要融开发于扶贫之中,融扶志于扶贫之中,激发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使扶贫工作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在社会层面,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更好地把“帮”和“促”结合起来,形成多维联动的社会扶贫新格局,增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第三,坚持六级联动。中央统筹,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省级负起总责,做好确定目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下达项目、投放资金、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地级市要承担起本市扶贫开发的主体责任和结对帮扶责任,加强统筹谋划、重点攻坚和督促落实;县级要抓好落实,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乡级要实行包村包户,建立包户数、包项目、包脱贫的帮扶机制,使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帮扶责任人;村级要摸清底数,建档立卡,找准“贫根”,建好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当好“领头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第四,实施五大工程。推进基础扶贫工程,科学规划和建设贫困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构建骨干网络、改善区域发展条件,完善末端建设。推进产业扶贫工程,制定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开发等扶贫行动计划,积极培育贫困地区特色支柱产业。推进新村扶贫工程,以扶贫新村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危房改造。推进能力扶贫工程,通过基础教育、能力培训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打牢脱贫致富的根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推进生态扶贫工程,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计划,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

第五,突出三大重点。一是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因地制宜选择一批产品有特色、市场前景好的产业给予重点培养和扶持,走产业支撑的开发式扶贫路子,重点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大第二产业比重,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二是突出完善基础设施。要坚持向面上覆盖、向基层延伸,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三是突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平等接受教育。要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均等化要求,着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要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扩展资料:从脱贫攻坚任务看,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仍在3%以上。3年要实现脱贫3000多万人,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压力不小,难度不小。这个压力和挑战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且脱贫攻坚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
目前,贫困人口超过200万的有7个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有111个、超过20%的贫困村有1.67万个。按照这些县和村前几年每年贫困发生率下降3至4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剩余3年时间内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特别是“三区三州”地区,不仅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而且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发展滞后较多、公共服务不足,有的地方可以用“有天无地,有山无田,有人无路”来形容,脱贫难度更大。
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村居住着51%的贫困人口,普遍存在村两委班子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村内道路、入户路、环境卫生设施短缺,大量危房需要维修和重建等难题,贫困村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
当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居高不下,分别超过40%和14%,缺劳力、缺技术的比例分别占到32.7%和31.1%, 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16%,这些人群的比例越往后将会越高,是贫中之贫、艰中之艰。化解特殊贫困群体难题是打好脱贫攻坚战面临的最为突出的挑战。
另外,贫困群众短期脱贫容易、长期稳定致富难度大的问题也很突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但现在大部分地区产业扶贫措施比较重视短平快,考虑长期效益、稳定增收不够,很难做到长期有效。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社-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脱贫攻坚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扶贫开发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扶贫开发为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和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全球的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贫困地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贫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一是贫困人口多,按照国家的标准,到2013年底还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参考国际标准,还有两亿多人。

二是贫困程度还比较深,贫困人口不仅收入水平低,一些地方还面临着吃水、行路、用电、上学、就医、贷款等诸多困难。三是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大部分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落后的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方的贫困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所以必须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打一场新的扶贫攻坚战。

1、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多种农业补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扶贫资金。中国减贫战略的核心是对贫困人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发展能力、扩大发展机会。

2、创新中国特色的反贫困机制:自力更生、地方为主、国家支持、社会捐赠、对口支援、市场驱动、国际援助,7个机制组成了政府主导、多元投资、相互补充、激励相容、广泛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扩展资料

1986年起,中国开始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设立了扶贫开发专门机构,评定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制定与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扶贫开发方针,并于1994年、2001年、2011年分别制定了扶贫规划纲要,明确了阶段性扶贫开发目标。

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扶贫日



理由: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方式: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扩展资料:

考察脱贫质量,既要在过程中动态考察,也要在结果上静态考察。是不是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是不是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我们还要考察是不是实现了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保证脱贫质量,需要提高市场机制的益贫性,在贫困地区通过合理配置资源,让市场发挥长效作用,这种机制所产生的效益溢出就是益贫性。

要依据现行标准,严格程序,必须严防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苏一方面,要科学确定脱贫目标,科学调整修订市、县、镇、村脱贫攻坚路线图,严把退出关口。

参考资料:人民网-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理由: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二,方式: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扩展资料:

当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1、现在许多农民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前不久,我们参加精准扶贫交叉复核检查,到中心村,该村驻村工作组的同志说,一见到有车子进村,首先想到的就是又有什么东西分了,又有多少钱可得了。有些地方像祝宣明说的那样“你有多少钱给我,如果没有,那我过来做什么”。

他认为这一切也就该由你政府来买单,你政府来负责!像踏湖村糯打坡组陈远贵希望的那样,我没有房子住,政府给我修一栋房子吧。

2、旧的矛盾与新的冲突并存, 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仇富心理,贫困光荣的心理,历史积累的矛盾,价值观念的冲突。

一些本已经生活得好好的农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不是太亏了,怎么就不如这些贫困户呢?自己勤勤恳恳反而也不如这些好吃懒做的贫困户了。还有措施与效果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精准识别标准认识不同的冲突等等。

参考资料:人民网-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发展差异很大,形成贫困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强调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可以实现各贫困地区的跨越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基。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树立经济发展的标杆,我们在沿海地区选取了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和地区,作为了发展的“桥头堡”,并开辟出专门的区域,给予政策的倾斜与照顾,让这一部分地区率先富裕了起来。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所以,在部分地区富裕之后,我们要以先富带动后富,并最终一起走向富裕。尤其是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指引下,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这个“牛鼻子”具有特别意义。

第一,这有利于扶持政策集中使用,发挥“筷子效应”的最大作用。从贫困人口的分布特点来看,有连片,也有零散。所以,在扶贫实施的过程中,要集中使用好相关政策,把政策落实到特定的贫困人群、具化到每一个人,防止分散政策的“注意力”。这就要求在政策的制定上更加注重精准,用一个个具有创新性的政策,消灭贫困,化解可能存在的“返贫”风险。扶持政策集中使用的目的,就是要发挥不同政策的优势,抱团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推进脱贫攻坚的精准化。

第二,这有利于优化扶贫资源配置,提高扶贫工作的实际效果。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扶贫不能再搞“平均主义”,而是要提高扶贫的实际效果。因此,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就是要在哪些资源配置在哪个位置上着力,把最好的资源匹配给最需要的人,完成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来带动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这有利于把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落到实处。全面建成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共享成功的发展经验。这就需要把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引向不发达地区,并因地制宜,开创出本土发展的模式。其中,最迫切的是向不发达地区的群众传输发达地区的发展思维、发展方法等,授人以渔。

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这个“牛鼻子”,需要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精准扶贫的政策举措,以产业为突破,以人才为先锋,做到扶贫先扶智,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拔穷根摘穷帽,促进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同时明确了目标: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把握三个环节。按照公开透明、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原则,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把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精准帮扶是关键,要按照“一村一计一部门”“一户一策一责任人”的要求,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精准管理是保证,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档案,加强精准扶贫监测,跟踪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情况,确保其得到有效扶持。

第二,抓好三个层面。在政府层面,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在市场层面,要融开发于扶贫之中,融扶志于扶贫之中,激发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使扶贫工作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在社会层面,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更好地把“帮”和“促”结合起来,形成多维联动的社会扶贫新格局,增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第三,坚持六级联动。中央统筹,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省级负起总责,做好确定目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下达项目、投放资金、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地级市要承担起本市扶贫开发的主体责任和结对帮扶责任,加强统筹谋划、重点攻坚和督促落实;县级要抓好落实,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乡级要实行包村包户,建立包户数、包项目、包脱贫的帮扶机制,使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帮扶责任人;村级要摸清底数,建档立卡,找准“贫根”,建好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当好“领头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第四,实施五大工程。推进基础扶贫工程,科学规划和建设贫困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构建骨干网络、改善区域发展条件,完善末端建设。推进产业扶贫工程,制定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开发等扶贫行动计划,积极培育贫困地区特色支柱产业。推进新村扶贫工程,以扶贫新村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危房改造。推进能力扶贫工程,通过基础教育、能力培训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打牢脱贫致富的根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推进生态扶贫工程,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计划,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

第五,突出三大重点。一是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因地制宜选择一批产品有特色、市场前景好的产业给予重点培养和扶持,走产业支撑的开发式扶贫路子,重点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大第二产业比重,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二是突出完善基础设施。要坚持向面上覆盖、向基层延伸,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三是突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平等接受教育。要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均等化要求,着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要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Ueujdjjdjjd

谢谢
望采纳


为什么要进行扶贫攻坚,怎么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视频

相关评论:
  • 14716792901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湛丽凤答: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

  • 14716792901为什么说脱贫攻坚经验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脱贫攻坚经验有哪些?_百度...
    湛丽凤答:贫是我国的一项惠民政策,也是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对策,小康生活不小康重要看同乡,农户生活品质做到哪些水平,是否有幸福感,满足感,归属感,这就是精准脱贫机构的总体目标,也是政府部门服务于人民的服务宗旨。扶贫攻坚的主要表现也就是让地区困难户可以实现一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指标值,可以不会再贫苦,...

  • 14716792901怎样做到以科学思维方法引领扶贫攻坚
    湛丽凤答:强化资源支撑,增加财政扶贫投入,整合涉农涉贫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强化政策支撑,在“最先一公里”做到决策科学、政策给力,在中间环节做到政策叠加、协同发力,在“最后一公里”做到政策落实、执行有力。二、辩证思维要求充分认识和把握脱贫攻坚的规律性。一是既要见物,更要见人。...

  • 14716792901为什么说脱贫攻坚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湛丽凤答:原因:1、持续增收的挑战。收入维度是相对贫困的基础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范返贫风险更多的是基于收入的考量。从目前的政策设计看,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扶贫、生态旅游扶贫等各项扶贫政策已取得良好效果,但能否保障脱贫群体获得稳定的收入并持续地增长,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检验。2、多维贫困的挑战。多维...

  • 14716792901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谈谈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湛丽凤答:开展挂牌督战、保持政策稳定、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开展脱贫攻坚普查。1、开展挂牌督战。认真落实关于开展挂牌督战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未摘帽的52个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村挂牌督战,督促指导相关省份制定挂牌督战实施方案,督促指导挂牌督战县、村制定作战方案...

  • 14716792901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湛丽凤答: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要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开展督查巡查,加强常态化督促指导,继续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各地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全面检验,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参考资料来源:嘉峪关市供销合作社--如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

  • 14716792901脱贫攻坚意义是什么?
    湛丽凤答:中国实施脱贫攻坚战,贡献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中国方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借鉴。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成功减贫之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要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中国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介绍...

  • 14716792901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我们还需要做出哪 ...
    湛丽凤答:2、要多措并举巩固成果。要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种养业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周期较长,要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3、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

  • 14716792901扶贫攻坚对生活的意义
    湛丽凤答:同时,坚持分类指导扶贫原则,注重提高贫困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力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切实做到既“雪中送炭”又增强“造血功能”,体现精准性要求和组合拳特征,使精准扶贫工作走向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整体战和大决战,就是一场贫困地区、困难...

  • 1471679290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党和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的原因
    湛丽凤答:党和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的原因就是贫困是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大家必须团结一致才能富起来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