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弱小的秦国崛起一统天下的商鞅变法,到底有多厉害?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商鞅变法究竟有多厉害,能让秦国崛起最后能够一统天下?~

从周孝王六年(前905)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而被封到秦邑一带,成为天子的附庸国,到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王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正式册封为诸侯王。
一百多年间,秦国几乎尝尽了国弱被人欺的滋味。因为封地偏西,远离中原核心地带,秦国就一直被视作落后于东方六国的蛮夷。


直到秦穆公时期,秦国灭掉了西方的十多个少数民族国家,将疆域扩大了千余里,秦国在春秋时期的腰杆才挺得更直了些。
可是若空有大地盘,没有守护国土的实力,这样的繁盛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尤其是在经历了战国初年魏国对自己的一系列侵犯之后,秦国更是坚定了发展国力的信念。


秦孝公时期,这位"发愤于西陲"的君主,面向天下广招人才,意图通过这些人才去革除秦国的一些弊病,帮助秦国走向强大。也正是在秦孝公这样的纳贤政策之下,在魏国仕途受阻的商鞅便动身去了秦国。
商鞅本是卫国人,且出身高贵。年轻时,商鞅就对法家的思想非常感兴趣,受到变法先驱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后来他到魏国为官,本也受人赏识。但因为魏惠王未重用商鞅,他又担心自身安危,便离魏去秦。


虽然后来秦国变法干得轰轰烈烈,但一开始的推行也很不顺利。
《商君书·更法》记载,秦孝公一开始对变法,也担心"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而当时被秦孝公寄予厚望的商鞅、甘龙、杜挚三人,在变法事宜上观点也不尽相同。
商鞅认为"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而甘龙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


不仅如此,杜挚还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不应变法的理由。他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还说:"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不过这场争论的结局呢,我们都知道,商鞅胜出,秦国随后开始改革。
商鞅变法的起点,是三人论辩之后,秦孝公随即颁布的《垦草令》。
这其实是商鞅向秦孝公提交的变法"预案",核心就是"重农抑商"。而在这部法案颁行的三年后,商鞅被秦孝公正式任命为左庶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变法。

为什么说商鞅变法可以让弱小的秦国崛起,主要是最本质的原因就在于商鞅变法其实刺激了百姓的劳动动力。他可以让百姓更加有动力的进行一定的劳作,也就是在这样的刺激之下,使得老百姓们更加愿意,也更加愿意拼命的去进行一定的耕种工作,因为对于他们也是有利的,并不再是完全有百姓自主。以前的时候,百姓们自己耕种,自己自足。
一、由弱小变成强大当时的秦国其实在当时是非常弱小的一个国家,是整个帝国当中最贫瘠土壤,也是最不好的国家,它基本上濒临海边,所以它的土地非常少。他不能向内陆的国家一样依靠跟踪来刺激当时国库的丰盈,所以当时的秦国其实是整个六个国家当中最弱小的。而在当时商鞅当宰相,他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使得当时的经过逐渐的强大。
二、土地改革商鞅变法决定了土地的私有制,使土地变成了国家所有。所有的土地必须上缴国家,开垦出的土地也属于国家百姓,他们在耕耘的时候是统一由国家分配的,按照克国家的人口,这也是杜绝了许多的地主阶级,他们在当时抢夺了大量的土地。其实这样的话可以刺激百姓的耕种率,同时,他们也规定只要是专属于百姓土地上。种出来的粮食,当百姓赋予的时候,上交税收。可以将粮食代替金钱进行税收。这样其实是刺激了百姓愿意出去劳作。
同时,当时的商鞅变法也是规定了当时各个百姓家的分家率。他并不支持大家族大规模的统一居住,他支持小家庭单个居住,这样可以。避免在大家族当中由当时的当家主人统一分配粮食的现状。如果有个体出来分别耕耘的话,其实增加国家粮食税收的。

从周孝王六年(前905)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而被封到秦邑一带,成为天子的附庸国,到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王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正式册封为诸侯王。

一百多年间,秦国几乎尝尽了国弱被人欺的滋味。因为封地偏西,远离中原核心地带,秦国就一直被视作落后于东方六国的蛮夷。


直到秦穆公时期,秦国灭掉了西方的十多个少数民族国家,将疆域扩大了千余里,秦国在春秋时期的腰杆才挺得更直了些。

可是若空有大地,没有守护国土的实力,这样的繁盛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尤其是在经历了战国初年魏国对自己的一系列侵犯之后,秦国更是坚定了发展国力的信念。


秦孝公时期,这位"发愤于西陲"的君主,面向天下广招人才,意图通过这些人才去革除秦国的一些弊病,帮助秦国走向强大。也正是在秦孝公这样的纳贤政策之下,在魏国仕途受阻的商鞅便动身去了秦国。

商鞅本是卫国人,且出身高贵。年轻时,商鞅就对法家的思想非常感兴趣,受到变法先驱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后来他到魏国为官,本也受人赏识。但因为魏惠王未重用商鞅,他又担心自身安危,便离魏去秦。


虽然后来秦国变法干得轰轰烈烈,但一开始的推行也很不顺利。

《商君书·更法》记载,秦孝公一开始对变法,也担心"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而当时被秦孝公寄予厚望的商鞅、甘龙、杜挚三人,在变法事宜上观点也不尽相同。

商鞅认为"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而甘龙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


不仅如此,杜挚还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不应变法的理由。他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还说:"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不过这场争论的结局呢,我们都知道,商鞅胜出,秦国随后开始改革。

商鞅变法的起点,是三人论辩之后,秦孝公随即颁布的《垦草令》。

这其实是商鞅向秦孝公提交的变法"预案",核心就是"重农抑商"。而在这部法案颁行的三年后,商鞅被秦孝公正式任命为左庶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变法。


在《商君书》中,商鞅列举了秦存在的弊病。故而之后的改革措施,基本都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围绕农业这一立国之本,商鞅的改革举措基本如他在《商君书·去强》中所说的"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必胜。按兵而农,粟爵粟任,则国富"一样。

在农业和民生领域,除了《垦草令》,还有废除井田制,推行分家政策,统一度量衡。井田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土地制度,出现于商朝。在这种制度下,土地属于天子,庶民受其恩惠,得到土地的耕种权。然而这种制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际的执行效果非常一般,到了春秋时期俨然成了披着国有外衣的贵族土地私有制。所以为了增强国家对土地的控制,保证税收,商鞅便果断地对井田制动了手。


分家制,与当时的军事政策是相辅相成的。当时商鞅重新编订了全国的户口,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开始按人头征收军赋。而既然以家庭为单位,那全国户数越多就能征得更多的军赋。所以要求成年男子从本家独立的分家政策便应运而生。

而统一度量衡,则是便于国家政令能够在各地更好地被执行。随着秦国疆域的扩展,全国各地文化、度量衡等不统一造成的问题更加突出。所以为了提高地方对中央政令的执行效率,商鞅展开了对度量衡的统一。而客观来说,这还有利于各地的平行和民间交往。


而在军政方面,则有迁都咸阳;用军功爵制代替世袭制;推行郡县制等。

迁都一事,很显著的好处便是打击原本的贵族势力,助推军功爵制的施行。而以军功受爵,又益于激发秦军士气。而废除世袭又与郡县制联系密切。


这二者的实施,都有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掌控。控制强了,赋税便能落实,国家财政和兵力才有了保障。

可以说,正是商鞅推出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政策,使得变法呈现出"1+1>2"的局面。而这样全方位的实力的提升,最终使得秦国国力得到质的飞跃。这为之后秦国"扫六合"立下了基础。

国家大事,并无"一步登天"之捷径。秦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也依赖于其"六世之余烈"。



商鞅变法的核心是重农轻商,废除井田制,赋税按户收取;第二在军政方面,用军功爵代替世袭制;第三是迁都咸阳;第四,统一度量衡。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改革,为秦国提供了丰富的财力和物力,为横扫六国打下了基础。

商鞅变法让秦国国力变强,人们听从指挥,人们对当兵不再恐惧,向往靠军功过上好生活。

商鞅变法非常的厉害,它顺应民心和潮流,得到了秦国百姓的支持和拥戴,让使得秦国从一个落后贫穷的小国家,一跃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


让弱小的秦国崛起一统天下的商鞅变法,到底有多厉害?视频

相关评论:
  • 18912523621秦孝公:他凭什么是秦国统一的真正奠基人,原因让人佩服不已
    劳伊左而这 “六世”所指的正是秦朝一统天下之前的六位秦国国君: 秦孝公 嬴 渠梁 、 秦惠文王嬴驷 、秦武烈王 嬴荡 、 秦昭襄王 嬴驷、 秦孝文王嬴柱 和 秦庄襄王 嬴异人。但唯有秦孝公 嬴 渠梁才是真正使得秦国从最弱小的国家(秦朝当时是战国初期七雄中最弱的国家)...

  • 18912523621原本只是西部边陲小国的秦国,为何最后竟然能够一统天下?
    劳伊左秦国的祖先最开始其实是养马的,后来因为护卫周天子有功,才被分封了一块土地成为了诸侯国。只不过在当时秦国极为弱小甚至连函谷关都出不去,天天被晋国按在家里打。直到秦穆公时期,秦国达到了诸侯国时期的巅峰成就。不过能让秦国一统六国的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点是秦国在秦穆公后期建立起了骑兵队伍,...

  • 18912523621为什么如此野蛮落后的秦国最后能一统天下呢?
    劳伊左这批清华简埋葬于地下,而且是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前埋的,所以避免了"焚书坑儒"的毁坏,尽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考古专家还是从这批竹简中找到资料:"飞东逃于商盍氏。成王伐商盍,杀飞,西迁商盍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根据清华简上的记载,武王伐纣时,因为商朝内部空虚,所以一路势如破竹...

  • 18912523621商鞅变法对现代企业变革和管理有哪些借鉴意义?
    劳伊左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成功变法,让秦国崛起的关键:敬贤、敬法、共心、共魂。1、敬贤论:如...

  • 18912523621秦国统一靠的是什么?秦国统一不只是靠军事能力
    劳伊左助攻着十万秦军势如破竹,一举拿下楚国商于之地。如此水运能力,也有了秦国连横高手张仪,对楚王的那句霸气自夸:方船积粟,起于巫山……一日行三百余里……不费汗马之劳,不至十日而拒捍关。拿下楚国,就是开个船的事儿。多年后汉王朝一统天下,汉都长安的水运交通,每年仅粮食就有六百万石。

  • 18912523621为什么奠定秦国基础的商鞅变法,最后又让秦国迅速灭亡?
    劳伊左以军功为晋升主要通道的秦国,已经很难停下战争的脚步 商鞅变法,不仅改变了秦国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而且使得秦国得以强势崛起,历经数代人的积累,最终成功统一天下。然而,由于商鞅变法主要是为战争服务,百姓获取利益主要依靠军功,而且不能继承,这导致秦国极富侵略性。正如后世文官掌权的宋朝极力避免战争...

  • 18912523621秦国是怎样一统天下的
    劳伊左秦何以能由西陲的一个小部落,在周王迁都后才得以封为诸侯的小国成为一统天下的大国呢。 先从秦国的基础条件说起,这些在商鞅变法前就由秦朝先王们打下了基础。 1. 秦国的国力:周王东迁,秦国就主要负责应对西边的游牧民族,戎狄甚强,秦国初年一直在挣扎中生存,但是在不断的战斗中,秦国逐渐强大,到秦穆公时期,西边...

  • 18912523621商鞅变法,才使秦国变强,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秦始皇统一对吗?_百度知 ...
    劳伊左关于秦国的崛起历史,人们常用六个字来形容“奋六世之余烈”。从这六个字中,可以知道秦国能够一统天下,似乎只是君主明辨是非,雄才大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秦国的六世君主固然雄才大略,要不然秦国也不会一统六国。但君主的雄才大略,也需要国力的支持。要不然怎么扩大疆土,加强对附近弱小国家的控制...

  • 18912523621从困守一隅到一统天下,大秦帝国凭何崛起,又因何灭亡?
    劳伊左此时的秦国无疑是达到了最巅峰,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诞生了。可是在始皇去世之后,秦帝国迅速崩塌。因为秦帝国的残暴,因为秦二世的暴虐,导致六国残余的势力举起了造反的大旗,百姓也对秦帝国的暴政感到不满,最后在十八路诸侯的联盟之下秦帝国倒下了。不能让人感叹,秦国的崛起是无数代秦人的努力...

  • 18912523621揭示秦孝公死前为何让位给商鞅?
    劳伊左直到周王封为诸侯国,秦才正式以诸侯国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他曾在秦穆公的领导下变得异常辉煌,成为中原春秋五霸之一,后在秦穆公之后逐渐衰落。到了代王时,秦国的国内外矛盾已经非常尖锐。秦献公是一个负责任的国王。他主动挑起秦国改革的重任,积极寻找秦国崛起的机会,解决秦国的弱小现象,发展...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