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电影《十月围城》?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十月围城电影评价如何?~

九十年代之后,尤其是九七香港金融危机之后,香港电影就走上了一条稳步下降的道路。中国在加入WTO之后,随之也签订了当时香港电影人认为的保命符CEPA协议。CEPA签订之后,不少香港电影人北上,形成了内地与香港电影合拍史上的一股风潮。一些人保持着香港电影中的市井气息,一些人选择了内地较为喜欢的家国叙事脉络,还有一些走上了一条不断炒冷饭的不归路。

2009年拍摄的《十月围城》就属于这中间的第二种。
香港电影似乎从一开始就擅长做一些小情节,哪怕是在民族和国别背景下的故事,也是喜欢从个人的爱恨情仇再发展到家国大义。比如我们经常会想起的关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那个故事,也是从小江湖的个人恩怨再到民族气节,这次好像是香港电影的一种叙事传统。那么,如果规定动作一定要讲大情节大背景呢?那就干脆专研人物故事线,来一个群生像。

《十月围城》正是如此,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了保护孙中山先生,香港中环的各位能人异士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中间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有一条可以再细化的故事线索,但是每一位都是点到为止,因为在这里他们都暂时放弃了个人恩怨为国家服务。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样的设定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粉丝观影所带来的边际效应,同时也暗含了当时部分北上电影人的心态,一种淡化小我服务大家的心理。与其在港片低迷的困境中纠结是否“港片已死”、“港味消失”的话题,还不如主动修正自己将自己的力量贡献到整个华语电影的繁荣之中。

从这个角度来讲,《十月围城》算是代表了十年前合拍片的一种心态,也以起强大的演员阵容和精良的制作班底名利双收。

现在回过头看看当年的演员:刚从《梅兰芳》那里载誉归来的王学圻,还喜欢穿超高防水台的范爷,希望通过电影能够转型成功的李宇春,还没有和张柏芝离婚的谢霆锋,阔太李嘉欣依然美,张学友也还没有自己的表情包……

2009年好像很近,但又好像很远了。

这几乎是今年贺岁大片最后的希望了,数着票房过日子的中国电影,也该收获点口碑了。此时的《十月围城》,倒像是捍卫中国商业电影尊严的荣誉之战了,还好,至少从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制作人陈可辛作为一名电影从业人员的诚意,这个东西在中国电影中越来越稀少了。所以无论我下面说什么,希望都不要影响到你的观影欲望,从感官刺激和情感诉求上来讲,本片绝对值回票价。 尽管因事先反复被人提醒这部电影在赚人眼泪方面的杀伤力而做足了思想准备,但当那些惨烈的死状撞击眼球的时候,我还是感到了喉头的一丝哽咽,以至于我有点害怕我会被下一个更加悲壮的牺牲彻底击垮,这样的来自电影的震撼好久没体味到了。《十月围城》的残酷之处在于这是一部以死亡为卖点的电影,可视为另一种形态的《死神来了》,而将死神带来的,不是杀手,不是灵异,而是孙文。 《十月围城》有一个显得有点诡异的假定性,那就是本应是个秘密行动的孙文赴港一定要闹到满城风雨路人皆知,甚至精确到孙中山的下船时间,而且从上岸到离港一定要持续一个小时,这是用血肉之躯抵挡清朝鹰犬如潮攻击的一小时。这一切似乎都是为了规定主要角色的死亡结局而设定的,这里被放大的是死亡的方式,被忽略掉的是死亡的意义。每一个死亡都很拉风,而最终想起来这一切渲染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让观众忘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这些牺牲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当然无谓的牺牲也可以带来悲剧的力量甚至是更深层次的思辨,比如《拯救大兵瑞恩》,有没有必要为了拯救一个人的生命而付出更多的生命代价,最后这样的思考可以引申为影片的人性主题。但《十月围城》没有提供这样的主题升华空间,影片结束时的字幕,列举了刺杀事件后革命党策划的一系列起义,直至最后的辛亥革命,这是要为了给这些人的牺牲一个意义上的判定,但这毫无说服力。尽管喊了很多的革命口号,但这种人为斧凿痕迹过重的荒唐假定所造成的技术性失误,还是让《十月围城》在本质上沦为肤浅的闯关游戏。 尽管陈可辛一再地在各种场合和言论中与香港电影撇清关系,但《十月围城》终究还是脱不掉香港江湖电影的各种痕迹,虽然有一个大的革命背景,但参与到保护行动里的人也只有王学圻、梁家辉、王柏杰扮演的三个人物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其他人不是被蛊惑就是出于忠义或报恩心理而慷慨赴死的,这与《江湖情》、《英雄本色》等老式港产黑帮动作片义薄云天的主题是一脉相承的,当然这也为目前中国电影注入了久违的血性和豪情。事实上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也确实得到了三合会、洪门等江湖组织的大力协助。据说《十月围城》的剧本写于十年前,当时的版本是个三人戏,就是围绕着梁家辉、黎明、胡军扮演的这三个人物展开,不知道是否有早期黑帮社团的萍踪侠影,但在现行的香港电影必须去适应的意识形态体制的大环境下,更具观赏性的有组织的帮会行为被代之以一名儒商人格魅力的感召也是必然之选,尽管王学圻已经尽量赋予了这个人物以性格层次和爆发力了,但李玉堂一呼百应引得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号召力还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也可以说《十月围城》在获得了更多的资金保障和市场规模的同时也付出了损失观赏性的代价,香港侠义电影中的那种癫狂和嗜血已被消解殆尽,同时也在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电影审查制度的迎合中丧失了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人文价值,本来在关于民众参与社会变革的盲目性和功利性问题上有更多的文章可做的,这方面的深层思考在足本的《投名状》中也是有体现的。 所有的这一切注定了《十月围城》中的所谓英雄豪情也只能成为炮灰式的技术性煽情,而且从里到外透着一股信仰执拗的憨傻之气,这也是陈可辛自己退居幕后而让陈德森来执导该片的原因,因为一个单纯的爆米花式的催泪动作大片显然不足以激发他的创作热望。拍摄过《神偷谍影》、《紫雨风暴》等动作片的陈德森是一个擅于营造令人窒息的节奏氛围的导演,这一点在《十月围城》的后半程表现得还是比较充分的。有人说这电影中的打斗时间过长了,我倒不这样认为,这主要是影片的结构问题,本片以半场为界的文武戏过于泾渭分明,另外想一想从前人们对传统武侠电影中长达十数分钟的最后决战的期待和津津乐道,就知道现在的观众对动作电影的要求了,高节奏高对抗的酷炫风格才是王道,黎明天梯决战一场戏,虽然造型有点雷,以至于引发了笑场,但不得不说这场戏在技术环节上做得很出色,包括用声效贯穿的室内外对切,还有陈光荣的配乐,都让这场戏的震撼力达到了极致。 对李宇春和巴特尔这样的流行偶像的挖掘利用从另一方面体现了陈可辛在迎合内地观众口味上的游刃有余,出乎我意料的是,巴特尔演的出奇的好,他的死施放了影片第一个催泪弹。李宇春一直在很努力地演,可眦眉瞪眼的有点用力过猛了,春哥的演技提升空间还有待挖掘,但对于广大的玉米来说,这样的处子秀也足够惊喜了,而且我估计如果《十月》要想在票房上压过《三枪》,玉米的贡献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砝码,这个小算盘也应该在陈可辛的预估之内吧。和李宇春演得同样卖力的是谢霆锋,他死的那一场我真有点不忍心看了,这个过程要是再多渲染一点可能我的眼泪真就下来了。 拍群像戏最重要的是要赋予每个人鲜明的个性,《十月围城》中身价最高的演员是甄子丹,但最能压得住阵的还是王学圻和胡军。以前在内地演员与香港演员合作时总是显得状态游离,但到了《十月围城》,内地方法派演员的演技优势已经成为保证影片整体素质的重要一环,这背后阐释的实际上是影片形态和观众诉求的变化。很多香港电影人还在天真地以为内地观众实际上是喜欢那些纯港味电影的,其实这很一厢情愿,陈可辛早就参透了这一点,包括众多的港片粉丝对港味的留恋,也只是叶公好龙式的自我陶醉而已。

这是关于革命的电影,整部影片透露着满满的民族主义的情怀,每个情节都值得推敲,绝对是一部值得用心去看的好电影,陈德森导演的作品口碑都不错,这部影片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可能并不是顶尖的,但也算得上是翘楚,关于革命的电视电影都不少,而能让人静下心来看的并不多,这是其中的一部。

影片中有很多明星演员的加盟,不得不说,他们精湛的演技是为影片加分的,在细节的处理上也很到位,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热血和抱负,还有关于民族大义的取舍,现在的人是不了解从前的那种感情的,影片中有一句“不做亡国奴”是很有震撼感的,那个时代我们能了解的事物太少,要不是有革命人士站出来,后面会发生什么事还真不知道。

这部影片让我们了解到那个时候场景,每个人都心里都有一颗革命的心思,为了国家甘愿奉献,不管是什么阶层的人物,在那个时候,心都是连在一起的,在这样充满情怀的电影当中,应该是怀着敬畏的心去看的,其实影片中还表现出了“良知”这个词,做为一个中国人,坚决守护自己的信仰,是一件十分值得骄傲的事情,在影片当中,国家远远大于个人,即便是被人诬陷误会,都不会改变自己的信仰,而“孙中山”传达出来的“革命之火犹如燎原之势”,这句话奠定了革命的基础。

影片的力量实在很大,每个人的信念都让人肃然起敬,也让我们了解到,为了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以前的那些人,付出了多少的心血,而影片比起其他的来说,让人喜欢的还有一点,不止有关于革命的严肃,还有些小风趣夹杂在其中,不会让人觉得枯燥,在这样的题材中脱颖而出,也是有他的色彩在里面。

王学圻是个老戏骨,他饰演的李玉堂更是有一颗爱国之心,后来更是义无反顾的投身于革命,对于家庭和国家,他都在维护,是我在整部影片当中最喜欢的人物,当然,其他人也都各有好处,在这部巨制当中,都是不可磨灭的存在,哪怕只是一个小配角,也能为影片增添意味,在那样的时期,只有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才会发现不一样的地方,这是影片传达的思想,也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历史。

因为有了这部电影的出现,让我们铭记了这段历史,孙中山是革命的发起人,因为有他的率先发声,后面的这条路不管有多难走,我们的前辈们,都咬着牙走过来了,历史性的突破就在那个时候.

《十月围城》这个名字,包含了当时的困境,历史是沉重的,一切都是为了打破陈旧的格局,迎来崭新的生活,这种怀抱着民族大义的影片,让人看得意犹未尽,同时也对历史一直敬畏,如果没有那时候的革命,也就不会有现在的生活。



电影《十月围城》叙述了一部关于革命奋斗史的悲怆历史,用巧妙的手法刻画了一群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救国历程。该影片不仅作为陈可辛导演的代表作之一,更是缅怀历史的情怀之作,向所有革命人士致敬,堪称一部大片剧作,时至今日已然成为经典,仍然能够引起观众共鸣,或将会永远传递下去。

故事背景设置于反清起义,新革命诞生的大背景下,为保护孙中山出城,一群社会底层人物在商人老王的集结下,组成了一支看似并不起眼的护卫队,尤其是他的儿子作为孙中山的替身,相当于刀俎上的鱼肉,但是革命的道路,又何尝能够说停止便停止的。面对清政府的重重围堵,他们用鲜血杀出一条血路,最后虽然成功完成了护送任务,但也因此付出了惨痛代价,从影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革命成功的不易,革命胜利的背后是由无数不知名的革命勇士用生命搏来的。

《十月围城》的拍摄视觉并未停留在成功的大人物身上,而是由数名无名平凡人士的点滴组合而成,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故事和人物特征。电影前期的平和叙事并感觉不到拖沓冗长,反而较为细腻的描述出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寄托,例如谢霆锋饰演的车夫阿四,誓死保护自家老爷少爷,他也有自己最爱的女孩,奈何铮铮男儿,尽忠胜过爱自己,奉献了自己的大好年华。

以买臭豆腐为生的傻大个,性格憨厚老实,甘愿为一帮不认识的人豁出姓名,也许是由于所谓的正义驱使,但不免有些心痛,江湖高手乞丐亦是如此,反差最大,留给人印象较为深刻的赌徒,驱使他叛变的不是革命,也不是正义,而是最贴切实际对女儿的爱,他也成为了真正的男子汉。最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甄子丹那精彩的打戏,以及鼓足勇气纵身一跃,与快马对抗,亦成为了一经典画面。

整部电影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剪辑,都以快准狠的标准出发,既有排山倒海之势力,也将细节深处描写的细致到位,堪称制作精良。电影前期主要以叙事为主,后期主要以打斗为主,一静一动,完美渲染了该影片的悲剧氛围,丝毫无马虎之处,粗细相结合,将社会动荡时期的压迫感与紧张刺激感完美呈现出来,对于人物的细节情感描述,也丝毫没有牵强之意,可谓是非常用心了。

在特殊背景下,一群平凡的人,在导演的塑造下,变的不平凡,甚至熠熠生辉,一个非常严肃的历史话题,在导演的镜头下悲壮却不失温暖。古往今来,人们大概只会记得一个个具有光环的大人物,殊不知,革命成功也需要许多炮灰的堆砌,每个人物都至关重要,无数名小人物将大人物推上人生巅峰,换来祖国美好的今天,这是对小人物的致敬,也是一份认可。我们身处如今美好的家园中,回顾历史,方可知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我们踩在散漫热血的这片土地上,有何种理由不热爱国家,不热爱生活,不珍惜生命。

总而言之,电影《十月围城》题材主旨都很好,制作更加精良,演员阵容强大,个个都演技爆棚,整个剧组用心良苦,足矣称为经典之作了,激发国人爱国之心,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强烈推荐大家前去观看。



电影《十月围城》讲述了一个众多小人物成就一个大英雄的故事,成大事不易,并不仅对于成事者自己来说的,也包括那些处在成大事者身后,默默无闻的人们。

凡事有因就有果,又付出就会有成就,这是为人熟知的道理。但是真的将其付诸实践,事实上的付出往往会比我们想象中要多的多。

电影《十月围城》是带领观众打开另一种视野,让观众看到成就一个伟人,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多少人做出牺牲。

在护送孙中山先生出城的前一天,一行护送者聚在一起,说着关于“过了明天”的打算。

“明天”就是护送孙中山先生出城的那天,“明天”也是意味着国家走向独立民主的那一天。

他们过了明天都要做什么呢?要娶喜欢的女孩为妻,过上幸福的小日子;要和父亲行走江湖,逍遥自在;要继续追求渴望的知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过了明天,有那么多想去做的事情。你看到屏幕里他们说话时的眼睛,亮晶晶的,对未来满是憧憬。

可是“明天”是很艰难的一天,他们兵分各路却也面对各路阻拦的人,逃跑、掩护、对抗,一切都是巨大的考验。

他们赢得了考验,成功护送孙先生出城,但是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父亲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未婚的女孩失去了心爱的未婚夫;闯荡江湖的游魂在飘荡……

我看到他们牺牲的惨烈,更深觉革命成功的不易。一件成功的事情背后,有那么多人为此拼命过。

这部电影值得受到好评,因为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伟人,也让我们看到了伟人身后牺牲的人,那些值得被我们致敬、却也不知道他们姓名的人。



上映于2009年的《十月围城》群星璀璨,集合了陆港两地老中青三代明星,共同奉献了一部精彩的动作电影。作为一部人物众多的群戏,影片没有埋没任何一个人物的故事,哪怕镜头不多,对白很少的小角色,也交代了他/她的背景和故事,使他/她选择和言行有其合理性。这一点殊为难得,因为这部影片正是要为大事件背后的小人物立传。

大事件是孙文赴香港,与同盟会的同僚共商举兵反清的大事。清廷派出大批刺客,打算趁机在香港除掉孙文。一群小人物临危受命,承担起保护孙文安全的重任。这正是本片英文名Bodyguards and Assassins的含义。

个人觉得,要保护的人是不是孙文,事情是不是发生在清末,这些并不重要。因为本片中的「革命」只是一件外衣,换成「反清复明」也行,「替天行道」也行,它的内核其实是一部武侠片。如果讲成评书,就可以叫做《孙文剑侠图》。

金庸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然而,事实上,行侠义之事者未必为的是国和民,甚至未必懂得为国为民的道理。为了保护孙文而牺牲的义士中,多半不知道自己保护的是谁。王复明最大的梦想是回归少林寺,他参与行动是出于朴素的善恶观;方红最大的梦想是带着父亲的尸骨回老家,她参与行动是因为想完成父亲的遗志;刘公子在巨大的悔恨中醉生梦死,已如行尸走肉,他参与行动是因为生无可恋,死对他恰是一种解脱;沈重阳深陷赌博不能自拔,但良知未泯,他参与行动是出于对前妻和女儿的愧疚;阿四最大的梦想是娶到心爱的阿纯,他参与行动是为了向老爷和少爷报恩;只有李重光算是懂得革命的道理,也知道自己为谁而死,但是年仅十七岁的他,参与行动的决心有多少是成熟理性的选择,有多少只是少年的一腔热血呢?

他们以及其他更多没有留下名字的义士用生命换取了孙文安全离港。孙文说,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但是,痛苦之后,果真文明了吗?看着生命消逝、血流成河,满口崇高理想和大道理的陈少白和经历着丧子之痛的李玉堂,一定会像刘公子问李玉堂那样问一句,「值吗」的吧。



《十月围城》是我在小的时候非常喜欢的一部片子,如今重温依旧非常喜欢。总结来看,我喜欢这样的一个在如此多大牌明星云集的情况下没有谁掩盖了谁的光芒,故事的叙述也没有因为要给哪个明星的镜头就影响了故事叙述的完整性。

这部片子首先是一部献礼片,自然是主旋律的。提倡的价值观是:小人物如果奋斗的目标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层面上,那么小的人物也可以变得伟大。可能是考虑到市场和影响力,这部片子请到了王学圻、张家辉、任达华、谢霆锋、甄子丹、胡军、周韵、范冰冰、李宇春以及跨界合作的巴特尔,这部片子中的演员随便找出来一位去拍片子,都可以抗大旗,任男女主角。

“主旋律”与全明星之间的平衡就显得尤为困难了,众星云集的片子我们不是没有看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都有过这样的尝试。但是,让观众把注意力放到观注明星身上对于一个想好好讲故事的导演来说并不是好事儿。这就需要导演在把握故事节奏方面多下一些苦功夫。在这部片子中,除了整片的前半段对每一位明星显得有些照顾外后面的故事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在商业片元素上,整片真的是没什么短板。清军的动作设计很有特色,不比《黄金甲》中的小兵的动作设计差。单人的动作戏,落在胡军身上的、落在黎明身上的以及落在甄子丹身上的都很好看。尤其是甄子丹部分还加入了跑酷的元素,十分的用心。

在人物的感情交代上,为了凸显“平凡见伟大”感情线刻画的也相当不错,比如甄子丹的感情戏份:从打探消息只认钱的赌鬼到也愿意为民族大义现身的成长,文戏也同样可圈可点。同样精彩的故事线还有谢霆锋饰演的车夫:与巴特尔饰演的和尚之间的友谊、对周韵饰演的老板的一见钟情、对老板的忠诚,如有些人的评价一样“当时的谢霆锋贡献出了不输王学圻张家辉的演技。”

这里我还想提一下李宇春和她唱得主题曲,也叫《泡沫》。“一下子成熟忘了怎样软弱,昨天的不满一下变得开阔,也许我浅薄可不是泡沫...”写出了一个小孩子在父亲死后慢慢的领悟出名族大义的心境,我当时听到这首歌被唱起是真的是有感动在心中。

2009年的时候是华语电影总体品质还不是很高的一年,当时的“堆明星”的概念还很盛行,大家愿意为明星买单而少有关注影人演技和影片品质的,《十月围城》这部片子在品质上无疑是佼佼者。

既传递了“小人物也有家国情怀”的主旋律情怀,同时也用这些明星打造出了一个相当棒的商业影片。观影结束的人们在欣赏精彩的动作戏之余很大一部分会被小人物的前赴后继所感动。

我喜欢这部影片,是一部好电影。




怎么评价电影《十月围城》?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