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无聊

来自:水果健康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无聊,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一直与我们存在,它是我们生物性的一部分,又名:烦死了。无聊源于对日常生活缺乏激情,它让你觉得没有意义可言,让生活看起来很空虚。这是一种神秘的感觉——既无精打采,又焦躁不安。无聊的产生源于一种冲突,即我们渴望“强烈的心理活动”,却又无法受到刺激。

“这样的日子有多久了?当然了,我会困,会睡,会吃,会渴,会冷,会热。这样的日子是否没有尽头、一切都是周而复始的轮回。日夜交替,四季更迭。过去的会再次到来。我没有做什么新的事,也没有看见什么新的东西。有时候,这让我感到恶心。在很多人眼中,生活并不痛苦,但很空虚。”《传道书》的叙述者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一种无可救药的乏味即将席卷这个世界。这种乏味和随之而来的无聊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信息在数量上增长,却以质量为代价。

这些对于无聊的早期探讨都暗示了一种不适感,即想要投入投入令人满意的活动却又无能为力。它们都强调了无聊的核心:这是我们头脑空空的信号。

无聊包含一种事情缺少意义的感觉,意识到生活的荒诞,会使人产生焦虑之感。世界的根本体现最直接地表现为我们对欲望的具身体验。换句话说:生活是欲望、奋斗和期盼。如果人生是无休止的渴望,那么我们怀有的欲望永远无法得到彻底的满足;一个欲望实现了,另一个欲望又出现了,欲望本身一直存在。幸福——是从欲望中解脱的片刻——永远是即将降临。幸福一旦到来,新的欲望将立刻现身。我们注定要长久地受苦,因为心中的欲望如流水般永不停歇。两个悲惨的选项摆在我们。面前:欲望未了的痛苦或是无欲无求的无聊。

无聊根植于虚无。虚无贯穿于存在;它带来无限的眩晕,就像凝视无限的深渊一般。之所以“无聊是万恶之源”,恰恰是因为我们寻求一切方法来避免无聊。而躲避无聊实际上是在加强它的束缚。如果我们没有那么渴望逃离无聊,它会将我们引向另一种生活方式,对于人生目标的热切追求将成为我们的向导。

纵观历史,无聊一直与庸常生活相联系,由于没有一件事能保证让我们此刻或未来得到满足,我们每日的奋斗似乎空无意义。这就是无聊的讽刺之处。一方面,它凸显了存在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它促使我们永不停歇地追求新鲜和有意义的东西——我们希望能够满足我们的东西。

我们的原始欲望掩藏在层层社会化的外衣之下,让我们不得安宁。意识到这些欲望的存在,对我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秩序都是一种威胁——我们害怕自己的欲望。一种对策就是简单地将那些我们不想要的欲望从头脑中清除出去。随后我们便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想要做些什么,却又无法准确说出自己想做什么。我们已把那些内心深处的欲望的细节关押在潜意识的地牢里。我们渴求,这种渴求却没有具体目标,在这种感觉中,我们会焦虑难安,尝试寻找能够满足渴求的强有力的东西,却徒劳无获。

对于无聊的人来说,紧张和空虚都是一种由于缺乏刺激而产生的心理饥饿。因为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种饥饿的感觉,人们会求诸外部世界,以期找到消失的目标和/或对象。无聊代表着对更深层次心理问题的回避,但这又让我们陷入了另一个困境——我们能想到的任何事情都无法让我们满足,因为它们离我们的原始欲望太远了。意识不到自己有的情绪,我们就像失去了方向的浮舟。

无聊是“一种悬而未决的期待状态,事情开始了,却又什么都同发生;一种弥漫开来的焦虑不安,它包含着最荒唐,最矛盾和祈求,祈求一种欲望。”无聊一种对欲望的渴望,每当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所威胁,无聊便会产生。人生意义的缺失和内心深处的冲突,这些似乎都是人类独有的问题。重点在于,我们必须拥有自主决定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参与到世界中,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选择。仅仅是眼花缭乱的选择和激励并不够。实际上,过多地选择和持续的刺激都会超出我们的控制,这种感觉一点都不舒服,更像是焦虑,甚至是狂躁。选择是关键的,要做出选择,我们必须认定一项活动比另一项更重要或更能使我们满足。而如果我们的环境阻止我们充分表达我们是谁或我们能做什么,无聊便产生了。

无聊是一种想要却无法参与到令人满足和活动中的不适感。

无聊带来一个困境:我们想要做些什么,我们想要沉浸在一件事里,但是目之所及,并没有什么能够满足这个愿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欲望迷局。

首先,当被困在一个欲望迷局里,即想要做些什么又不想随便什么都做时,我闪便会感到无聊。我们一时无法激起想做点什么的欲望。我们可以希望换个环境,因此感到沮丧,但着关键是我们心中无法生发出对当前可及的事物的欲望,于是我们觉得无聊。

其次,当我们的认知能力、我们的技能和天赋不得其用时,也就是说我们头脑空空时,我们也会感到无聊。这两种机制同时出现,无聊便浮现了,如果它们不出现,无聊也不会出现。这两种机制相互加固,需要明确的是,这些机制并不是无聊的诱因,它们就是无聊本身。 当我们的认知资源未被利用时,我们就会体验到无聊带来的不安感,这就是进化的力量所塑造的。正如身体没有足够的营养,我们就会感到时饥饿,头脑的营养不足也会激发我们想要改善这种处境。生理结构决定了我们愿意追求精神上的投入,而无聊就是促使我们不断寻求这种投入的信号。

我们拥有那么多前所未有的、诱人的、快速的、便捷的占据心智的方法,想要摆脱无聊困境的本能动力可能会将我们引向一些幽暗之处。我们天生就要追求精神投入的说法不应该和施展心力的需求混为一谈。实际上——在相同的条件下,我们会追求更容易占据我们心智的活动。

除了欲望迷局和头脑空空外这两个机制外,还有五个迹象:

1、当无聊到来时,不安感也随之而来,因为我们感到和世界失去了联系。。

2、时间变得漫长:如果没有什么占据我们的头脑,那我们只能关注唯一剩下的事——追踪时间的流逝。

3、难以集中注意力:面对单调乏味,让人提不起兴趣的选择,我们的注意力开始衰减,我们的大脑开始神游。

4、当我们无聊时,手上做的任何事都变得没有意义。简单来说,那些我们不想做或者不能占据我们心智的活动是没有价值的。

5、无聊是无精打采和焦躁不安的结合体。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我们的精力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上一秒你还偃旗息鼓地不愿意地移动哪怕一寸,下一秒你就紧张起来,焦虑地踱步,想找些什么事做,但没有什么能满足你躁动的心。每一次想到一件事,你就会告诉自己:“还是算了,不值得。” 无聊的人知道他们有好多事可以做,但他们就是不能投入其中。如果能的话,他们早就做了,如果无聊就是没有做事的动力,那么告诉他人有事可做并不能扭转局面。为了避免无聊,我们需要在自己的技能和兴趣与可选择的任务找到平衡。

无聊是痛苦的,这痛苦与空虚的心灵和我们所说的欲望迷局都有关联。无聊的人肩负着脑子空空的重担。不论他们做什么、想什么,感觉什么,或者想象什么,都不能充分调动认知资源。同时,无聊的人想做些什么,却没法开始做任何事——就好像启动失败。这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束缚——虽然想要做些什么,却无法将这种欲望和当下可以做的任何联系起来。无聊是一种没有含义。没有方向的渴望——一种对欲望的渴望。当我们自己的行为受限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我们并不想做此时此刻能做的事,我们会发狂般地搜寻能够填补空虚、缓解压力的东西。无聊的人被一种欲望所折磨,却不知道满足这种欲望的条件是什么。

引起无聊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五种:

情绪:即当下的感觉。情绪反应了我们与周遭的联系,我们的情绪以各种方式标记事情的重要性,否则我们将会漫无目的,主次不分。若没有情绪来表示不同事情的价值,我们的世界就会失去色彩。我们将不再有理由去做这件事而不是那件事,也没有理由去做任何特别的事。

生理:即对环境的觉察和反应能力。

认知:即对周遭世界的专注力和思考力。

动机:即投入某件事的动力。

意志力和自控力:即建立并执行计划的能力。

为什么有人极易感到无聊呢?部分原因是他们的神经元很快就会对周围事物失去反应。除了这一点,易无聊的人还面临另一个问题——他们长期感到精神不振。作为对缺乏刺激的补偿,易无聊的人会到处寻找能让自己兴奋起来的东西。这是无聊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没有足够的能量来充分利用我们和认知资源,我们不可避免地陷入无聊。那些平常闵不易兴奋的人本就缺乏刺激,如果他们无法从外部世界获得激励,他们将无法集中全部精力。然而,集中精力不仅仅是保持对外反应活跃和对内精神充盈,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拥有足够的认知能力。

控制我们的注意力就是一项基本认知技能,对于无聊重点是专注以及控制自己注意力的能力,即控制我们注意力的方向,过渡分心的事情,记住并思考信息。它是我们思维的守门人,能让我们与周遭世界和内心感觉联结起来。如果说无聊的定义是想要沉浸在一件事中的欲望得不到满足,那么注意力弱自然也会是导致无聊的原因。

当我们的内在动机被驱动时,我们做某事就是为了它本身,行动本身就是回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锻炼和发展了自己的技能,满足了想要变得更有能力以及自我主导的需求。当我们无法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时,我们更容易感到无聊,而自控指的是找到我们的重中之重,并将其转变成我们能够追求的切实可行的目标。

当被一个无聊的任务或环境所困时,我们很快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就是一种浑身不舒服的感觉,在那样的时刻,那感觉就像是无聊威胁着要抹杀我们的存在,我们极度渴望感觉些什么,以确认我们还活着。这种极度渴望感受些什么,以确认我们还活着。这种极度的渴望会让我们走上危险且不健康的道路,人们越是感到无聊就越会选择那些快速简单的奖赏来摆脱无聊,虽然这在经济上并不是最优解。

无聊就是失去了可能性的诱惑,感觉这困在沉闷的、无休止的现在。时间的流动停止了,不再有任何力量可以把我们带入一种未知的未来;未来只不过是更多的现在。

正是信息缺失让单调的事情显得无聊,而人类有寻求信息的内在需求,这并不等同于追求肾上腺素飙升那种意义上的感官刺激,而是一促渴求新的发现来驱动的好奇。今天的我们被信息淹没,而信息过量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噪声。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就会兴致大减,无聊随之而来。无聊产生于节奏越来越快,变化缺乏意义,行动缺乏终点的时候。事情不断发生,但我们难以理解它们,这个时代信息获取的便捷性至少给人一种事物变化速度不断加快的印象,我们从来没有停下来仔细想想这些信息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有人认为上网是对无聊的一种反应,但你越是无聊,你对那些快速易获得的快感的依赖就越可能是不健康的。就像任何成瘾性行为一样,上网上当下确实提供快速、有效、轻松地解脱。哪怕无聊的情绪暂时被抑制住了,但这种短暂的解脱终究无济于事也不健康。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不能使用修书 的大脑参与到事情中,互联网就会成为我们逃避无聊的避难所。而这个避难所最终是没有意义的,一旦断开互联网,我们又回到了最初面临的问题。该怎么做呢?它们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吸引以及抓住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从闷闷不乐中暂时解脱,难怪我们会被一个无法克服的恶性循环所俘虏。互联网至少让我们有事情可做,但这只是避免无聊的虚假方式,充其量只是一种忙碌的假象。时间必须被填满,但不是被任何事情填满。我们被不断创新的必要性所驱使,渴望新事物,但又不断提高新奇有趣的标准。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对已有的东西感到麻木和厌倦。

一个常见的满足精神参与需求的方法是与我们的同伴进行社会互动。对一些人来说,对无聊和孤独的回应是进入社交媒体的兔子没洞,虚幻的连接在短期内缓解了无聊的不适,但最终他们未能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更糟糕的是,这种不能深入满足我们社交需求的做法,甚至可能会在长期内延续无聊的状态。当我们转向这些简单的方法来缓解无聊带来的不适时可能会无意中使我们更难找到真正需要的连接。

无聊既不好也不坏,它不会帮助我们决定应该做什么来缓解不适感,但是如果没有能力意识到自己的无聊,我们就有可能持续处于一种不适的精神脱离状态,或者当我们越来越沉溺于网络时,会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很好。面对不断分散的注意力,我们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抵制快速和简单的精神参与的诱惑,或者说心灵的垃圾食品,它们无法满足我们,并将使我们再次循环到无聊的状态。相反,我们需要寻找真正的解药,以满足我们对精神投入的需求。

生物学对人类的塑造是,我们喜欢精神上的投入,这让我们感觉很好,反之则感觉不好。投入带来的愉悦源于一个事实,即我们能够与世界交互,获得技能有掌握以及发展。这种对于精神投入的渴望因此激励我们去参与,去投入。一旦我们投入某件事当中,神奇的事发生了——我们对这件事的关注使它变得有趣了。

兴趣是一种结果,而非原因。无聊是一种前期的兴趣机制,促使我们产生精神投入。一旦投入任何事中,兴趣就会产生,进而加深和维持我们的投入度。无聊不仅仅是缺乏兴趣,无聊除了感觉手头上的事情不够有趣,无法满足之处,还包括一种不安分的投入欲望。

无聊是对行动的号召。我们如何回应无聊才会导致积极或消极的结果。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回应这一号召。我们可以试图掩饰无聊来逃避它。一头钻进互联网或社交媒体的兔子洞当然能消磨时间,但某些时候我们会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做的这些事没有什么价值。寻求刺激或者不断的新奇事物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个策略说好了是一种冒险,但根本没有可持续性。认为我们有资格也有能力创造不断变化、永远刺激和新奇体验的这种想法,也注定了我们要与无聊做持久的斗争。无聊的信号表明我们需要行动,需要改变我们正在做的事情,需要让我们的头脑投某件事情。但是,如果把这种信号转化成一种需要保持永远兴奋的信号,那么这种欲望就不可能得到满足。

我们不应该掩饰或者逃避无聊。事实上,对无聊做出良好有反应会赋予它价值。接受不适感能够让我们免于停滞不前,因为不适感恰恰激励我们采取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聊不好也不坏。解开无聊的诅咒,避免无聊的祸害,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反应。

但应对无聊并非易事。无聊的人其实想做些什么事,同时他们心里又没有特别想做的事——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如同戈尔迪之结(快刀斩乱麻)。苦于无聊的烦闷,我们想象也许刺激就是解药,但这正是无聊这一信号的神秘之处。越是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法可能越容易使问题复杂化。更多时候,陷入无聊是痛苦中的我们期待世界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我们也许会一股脑儿地尝试很多不同的方法,看看什么能让我们满意。正如戈尔迪之结的解法并非一目了然一样,无聊的解药也并非就摆在我们面前。相反,它源自我们内心。

我们决意要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当我们感到无聊的时候,这种能动性——一切都在掌控中的感觉一一消失了。正如漫无目的在漂浮在汪洋大海的木桶没有能动性,仍作凭自然摆布。相反渔船可以选择何时何地抛锚,也可以在暴风雨来临前收拾东西上岸躲避。

无聊告诉我们要重新发挥能动性,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能动性是有限的。我们既不是上帝,无法强迫世界屈服于我们的意志;也并非被动的容器,无力地等待着被填满。我们处于两者之间一个或许令人难以接受的尴尬地带。当无聊的信使到来,我们最好采取行动,发挥能动性,尽管它可能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恰恰做了完全相反的事。我们采取了抑制能动性的行动,时间一长,这只会让我们与无聊的斗争变得更糟。

无聊实际上正变得不那么普遍,但更具威胁性。(因为能给我们提供刺激的事情变多了,快感如此多的情况下还能无聊你说可怕吗?)这种威胁性与我们对无聊的恐惧有关。无聊令人苦恼,仅仅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就害怕它。引起这种恐惧至少还有另外两个因素,其一是对我们自身不足的恐惧,其二是对我们失败的恐惧。二者都是对我们能动性的挑战。

我们因为恐惧而对无聊做出适得其反的反应听起来很是奇怪。其实没什么古怪的。当面对任何令我们苦恼和情形时,我们都会寻求解脱,越是痛苦,我们就越是专注地寻找当下的解脱。长期的后果显得不那么重要,我们更关注即时的解脱。

由于害怕无聊,我们拼命寻找那些能轻易获得的活动,以尽快将我们从无聊中解救出来。而这样的活动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控制我们的注意力,本质上是将我们困在不用动脑的操作中,网页上的那些点击按钮让我们精准陷入广告商的控制范围,游戏里精心设计的关卡让我们顺利闯进下一关。发牌机上的铃声和哨声刺激着我们再来一局,即使我们已经输掉了比毕生积蓄。这些东西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但它们只是把我们当作达成目的的工具,绕过了我们对投入的需求。

这些吸引眼球的手段在短期内都很有效。事实上,急切地想要摆脱无聊的我们根本抵抗不了这些活动的诱惑,长期来看,我们越是依赖这些外在的东西来解决无聊问题,我们的能动性就越是萎缩。一旦萎缩,我们就能愈加容易受到无聊的影响。这个不断加速的恶性循环只会变得越来越难停止,恐惧加剧了这个循环,确保我们会被无聊持续困扰。

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害怕。包括无聊在内的任何负面情绪本身并不危险。相反,这指向了需要解决的危险。无聊的关键信息是我们的能动性消失了,而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杀死信使无济于事,只会让我们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真正的需求未被满足。满足指的并非仅仅是占据我们的头脑,而是挑战头脑——在与世界交互的过程中实施我们的能动性。

对无聊的适应性反应是怎样的呢?寻求一种心流状态,培养好奇心,抑或只是放松,这些都是有效的投入。除了这一些,还有一种选择,即置身当下。作为对无聊的回应,它应让我们抛开寻找解脱折想法,而是专注在此时此刻。向内凝视让我们更加仔细地审视内心的源动力。对此加以练习,我们会变得专注于当下和自己。换句话说,我们变得心无旁骛。

在我们尝试逃避的时候,我们也剥夺了学会如何置身于当下,以积极的方式重整自我能量的机会。为了发现内心深处最想做的事,我们需要忍受一段时间的低落,在此期间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不为外界所引导。通过接受感到无聊的风险,我们得到了找到解药的机会。与其和无聊做斗争,不如接受无聊的处境给了我们日后摆脱它的可能性——我们有机会认识自己的欲望和目标,这样我们便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投入并致力于一个有目标的行动。

与其说无聊是件好事,不如说偶尔不被世界刺激是好事。你得让那些平常会让你无聊的小事突然让你兴奋起来。接受更少的刺激,抵制那种让外界的事物来驱动和控制我们行为的冲动,是一件好事。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我们在生活中做些什么以及做这些事的节奏。

如果允许外部力量来决定我们投入世界的方式,而这些力量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吸引和抓住我们的眼球,那我们便与自我疏远了。相反,当这些力量退去,我们还有再次找到自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发现自我。一方面,这是一种幸运,是迎接我们能动性以及根除无聊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好好地审视自我并不总是令人人愉快,无聊让我们以自己的视角打量你的存在,其最终的结果是精确和谦逊。你是渺小的,因为你是有限的。

当【欲望——行动——新的欲望】这个循环停滞不前时,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我们便会看见,在时间的无限性面前,我们的行动终将是徒劳。正如之前提到的那样,无聊提醒我们,我们的能动性是有限的——我们既不是神,也不是空空的、等待被填满的容器。我们需要做的是接受自己的平凡。我们必须愿意在时间长河里驻足,勇敢面对自己的平凡,在做到这些的同时不向无聊屈服。有效地回应无聊需要你接受自己的局限性。无聊提醒着你,你是有限的,你的行动最终无足轻重,然而它也要求你做出选择,投入活动。

虽然你的行动微不足道,但你必须采取行动。这不是什么悲观的困境。相反,这就是生活本身:“然而,事物愈是渺小,愈是充盈着生机、情感、喜悦、恐惧、悲悯......激情是渺小人的特权。

因为你是有限的,并且受制于永远存在的各式各样的无聊,所以你才能体会到激情。当无聊的信使来临时,明智的做法是深吸一口气,抛掉任何可能控制你注意力的东西,接受自我局限性,然后追求能够实现能动性的行动。没有简单的,一刀切的一套行为准则可以替你做到这一点。无聊不会告诉你应该做些什么。

以下原则可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下代替简单的答案:

寻找能够明确而不是模糊你的欲望和目标的活动。

追求能够实现你的价值的目标——对你来说重要的目标。

为了某事本身而做这件事,而不是为了逃避其他事。

选择能让你的周遭充满活力的活动,这样你就会进入更深的连接之中。

采取行动来表达并拓宽你有效能。

找到能够让你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投入其中并且表达自我的活动。

无聊让我们面临一个简单但又深刻的问题:你要做什么?

(知道了为什么无聊之后,要怎么改变呢?很简单,进化成一个不无聊的人就行了。哈哈)


我们为何无聊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