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泛大陆有多大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太平洋曾经存在着古大陆吗?~

地球古大陆分裂成现在的样子是由于大陆板块逐步漂移形成的,一般认为大陆板块漂移始于2亿多年前,迄今仍在漂移之中(环太平洋带等板块边缘的地震就是证据之一).

大陆漂移的设想早在19世纪初就出现了,最初的提出是为了解释大西洋两岸明显的对应性。直到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问世,才作为一个科学假说受到广泛重视。在这本不朽的著作中,魏格纳根据拟合大陆的外形、古气候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古地极迁移等大量证据,提出中生代地球表面存在一个泛大陆(Pangea),这个超极大陆后来分裂,经过二亿多年的漂移形成现在的海洋和陆地。
由于当时受对地球内部构造和动力学的知识局限,大陆漂移和动力学机制得不到物理学上的支持。魏格纳学说的不幸遭遇在于他倡导大陆漂移的同时却认为大洋底的稳定。直到他去世的20年后,抛弃洋底稳定不动的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人们对大陆漂移的兴趣又复萌了。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魏格纳以倡导大陆漂移学说闻名于世,他在《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这部不朽的著作中努力恢复地球物理、地理学、气象学及地质学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因各学科的专门化发展被割断——用综合的方法来论证大陆漂移。魏格纳的研究表明科学是一项精美的人类活动,并不是机械地收集客观信息。在人们习惯用流行的理论解释事实时,只有少数杰出的人有勇气打破旧框架提出新理论。但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陆漂移由于缺乏合理的动力学机制遭到正统学者的非议。魏格纳的学说成了超越时代的理念。
魏格纳去世30年后,板块构造学说席卷全球,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由此可见到:一种正确的理论在其初期阶段常常被当作错误抛弃或是被当作与宗教对立的观点被否定,后期阶段则被当作信条来接受。但无论如何,人们至今还纪念魏格纳的,不是他生前冷遇与死后热闹,而是他毕生寻求真理、正视事实、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的科学精神。
早期的世界地图已清楚地表明非洲和南美洲相对海岸线的“锯齿状拟合”。远在1801年,洪堡(A.Humboldt)及其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们已经提出,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和岩石都很相似。魏格纳首先提出,应该用深海中的大陆坡边缘进行大陆拟合。凯里(S.W.Carey )证明,两个大陆的外形在海面以下2000米等深线几乎完全可以拟合。布拉德(E.Bullard)等人借助计算机计算,发现无论用1000米或2000米等深线拟合的结果差别不大。复原拟合工作证明,各大陆可以通过复原形成一个超级大陆,即魏格纳所命名的“泛大陆”。泛大陆是由冈瓦纳大陆(南方各大陆加上印度)和劳亚大陆(北美和欧亚)组成的复合古大陆。
魏格纳首次提出大陆漂移观点时,许多证据来自他对古气候的研究。他注意到,各大陆上存在某一地质时期形成的岩石类型出现在现代条件下不该出现的地区:如在极地区分布有古珊瑚礁和热带植物化石;而在赤道地区发现有古代的冰层。运用将今论古的原则,魏格纳把冰川活动的中心放在当时的旋转极附近,而珊瑚礁和蒸发岩分布的地带放在赤道附近,用这种方法确定了各大陆当时的古纬度。对古纬度和现代纬度的比较,魏格纳得出了大陆漂移的结论。
魏格纳认为,大陆漂移对现代由海洋分隔的各大陆上动物群和植物群的显著相似性提供了最好的解释。使魏格纳和以后的调查者们获得深刻印象的一些例子有:南美和非洲都能见到的具有类似蝾螈的骨骼构造的淡水爬行动物中龙(Mesosaurus),它不可能游过大洋;大西洋两岸的古生代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组合很相似;南极洲三叠系中有许多陆生爬行动物的化石在其它大陆上同样存在;二叠纪舌羊齿植物群(一个独特的植物组合)的种子蕨化石,见于南方的各个大陆和印度。古生物学的证据曾引起过人们众说纷纭的争论,迪茨(R.S.Dietz)在1967年就人们争论的证据发表了一篇评论,其中有霍尔登(J.C.Holden)所作的若干饶有趣味的图群。
如今,这些争论都已是历史的陈迹,从这里我们可以见到,以旧框架收集新事实只是徒劳,用旧理论去解释事实又往往导致荒谬。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现在的几块大陆过去曾经是一块大陆。而造成大陆漂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地幔的对流(即热的地幔物质向上升,升到大洋底再向两边分开并形成年轻的洋底板块,洋底板块与大陆板块交接并钻进大陆板块下面,重新进入地幔中继续参与地幔的对流运动),由于地幔不停地对流,而大陆又是漂在流体状态的地幔上,所以就把浮在它上面的大陆板块扯裂并推开。

大陆漂移的设想早在19世纪初就出现了,最初的提出是为了解释大西洋两岸明显的对应性。直到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的《大陆与海洋的形成》问世,才引起地质界的震动。在这本不朽的著作中,魏格纳根据拟合大陆的外形、古气候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古地极迁移等大量证据,提出中生代地球表面存在一个泛大陆(Pangea),这个超极大陆后来分裂,经过二亿多年的漂移形成现在的海洋和陆地。
由于当时受对地球内部构造和动力学的知识局限,大陆漂移和动力学机制得不到物理学上的支持。魏格纳学说的不幸遭遇在于他倡导大陆漂移的同时却认为大洋底的稳定。直到他去世的20年后,抛弃洋底稳定不动的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人们对大陆漂移的兴趣又复萌了。
早期的世界地图已清楚地表明非洲和南美洲相对海岸线的“锯齿状拟合”。远在1801年,洪堡(A.Humboldt)及其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们已经提出,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和岩石都很相似。魏格纳首先提出,应该用深海中的大陆坡边缘进行大陆拟合。凯里(S.W.Carey )证明,两个大陆的外形在海面以下2000米等深线几乎完全可以拟合。布拉德(E.Bullard)等人借助计算机计算,发现无论用1000米或2000米等深线拟合的结果差别不大。复原拟合工作证明,各大陆可以通过复原形成一个超级大陆,即魏格纳所命名的“泛大陆”。泛大陆是由冈瓦纳大陆(南方各大陆加上印度)和劳亚大陆(北美和欧亚)组成的复合古大陆。
魏格纳首次提出大陆漂移观点时,许多证据来自他对古气候的研究。他注意到,各大陆上存在某一地质时期形成的岩石类型出现在现代条件下不该出现的地区:如在极地区分布有古珊瑚礁和热带植物化石;而在赤道地区发现有古代的冰层。运用将今论古的原则,魏格纳把冰川活动的中心放在当时的旋转极附近,而珊瑚礁和蒸发岩分布的地带放在赤道附近,用这种方法确定了各大陆当时的古纬度。对古纬度和现代纬度的比较,魏格纳得出了大陆漂移的结论。
魏格纳认为,大陆漂移对现代由海洋分隔的各大陆上动物群和植物群的显著相似性提供了最好的解释。使魏格纳和以后的调查者们获得深刻印象的一些例子有:南美和非洲都能见到的具有类似蝾螈的骨骼构造的淡水爬行动物中龙(Mesosaurus),它不可能游过大洋;大西洋两岸的古生代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组合很相似;南极洲三叠系中有许多陆生爬行动物的化石在其它大陆上同样存在;二叠纪舌羊齿植物群(一个独特的植物组合)的种子蕨化石,见于南方的各个大陆和印度。古生物学的证据曾引起过人们众说纷纭的争论,迪茨(R.S.Dietz)在1967年就人们争论的证据发表了一篇评论,其中有霍尔登(J.C.Holden)所作的若干饶有趣味的图群。
如今,这些争论都已是历史的陈迹,从这里我们可以见到,以旧框架收集新事实只是徒劳,用旧理论去解释事实又往往导致荒谬。
南美、非洲、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地层两两相似,使魏格纳获得了深刻的印象。大西洋两岸所共有的地质现象更加证明这两块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的。
在北大西洋两岸的两块大陆,有一条非常重大的古山系,被称为加里东山脉。如今在大西洋东岸的挪威看到的是山系的西段,这条山系通过爱尔兰以后似乎淹没在大西洋下。可是在加拿大的纽芬兰则有一个古山系仿佛从大西洋里爬上来,它和欧洲的加里东山脉有许多相同之处。这个在北美出现的山系被称之为老阿巴拉契亚山脉。魏格纳认为北美的阿巴拉契亚山脉曾一度和欧洲的加里东山脉相连。如果把大陆拼合在一起,就形成一条连续的山系。
岩石中含有磁性矿物,在地球磁场的影响下,岩石形成时就受到磁化,从而保存了它们形成时间和地点的地球磁场方向的古地磁记录。通过对岩石所记录的古磁场的倾向和倾角的测量,可以计算岩石形成时地球磁极的位置。
人们从各个大陆不同时代的地层里测出几千个古磁极的位置,连接任一大陆不同时期的古磁极的线,就是那个大陆的视极移曲线。将各大陆视极移曲线比较,调整的结果表明,在2亿年前的所有大陆曾是一块共同的大陆——泛大陆。
魏格纳最后却因为寻找证据而去世了,他的尸体在第二年才被发现。

在地史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泛大陆和泛大陆一词。
泛大陆一词的产生,是那些不懂得地壳运动形式和地壳运动通史的人,他们不仅不懂得古大陆的形成过程和结构,就连古大陆的分裂运动过程也是乱搞一通。
这一类人在研究地壳运动的时候,连地球的近况都不知道,试问又何以致远?
他们所谓的泛大陆,是对古大陆以前的地壳运动通史的笼统叙述而已。

泛大陆又称联合古陆。大陆漂移说所指晚古生代时期全球所有大陆连为一体的超级大陆。包括北方的劳亚古陆和南方的冈瓦纳古陆。

泛大陆相关理论
无论是在大洋底下或大陆底下的岩层,原来都是由一块块大板块构成的。在这些大板块之间不是大洋中脊的裂口,就是几千米深的海沟或者是巨大的断层。


古代泛大陆有多大视频

相关评论:
  • 18260649429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学说观点
    羊新供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核心观点是古代的地球表面各大洲,如美洲、非洲、亚洲、欧洲和澳洲,以及南极地区,曾经是一个单一的大陆——泛大陆。这个泛大陆被认为是花岗岩质的陆块,如同冰山漂浮在玄武岩质的海底基盘之上。据魏格纳推测,由于潮汐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作用,泛大陆在中生代逐渐分裂,首先是...

  • 18260649429晚前寒武纪末—早古生代初泛大陆解体及原特提斯洋的形成
    羊新供许多地质学家认为,新元古代全球有一个超级大陆或泛大陆存在,并位于南半球或赤道附近。前寒武纪末—早古生代初,泛大陆解体(H.A.Bozhko,1986;J.F.Lindsay et al.,1987;丸山茂德,1990,见A.V.Ilin,1991),并认为震旦纪—早前寒武世许多大陆和陆块边缘地带含磷层、黑色页岩相的发育、早寒武世...

  • 18260649429板块构造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羊新供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A.魏格纳(1880—1930)在总结前人有关大陆漂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大地构造假说——大陆漂移说,引起全世界科学界的重视. 魏格纳认为:在3亿年前的古生代后期,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岛屿是连在一起的,构成一个庞大的联合古陆,称为泛大陆(Pangea);周围的海洋称为泛大洋(Panthalassa).从中生代开...

  • 18260649429古代三向碰撞形成英国大陆
    羊新供要理解这一过程,需要追溯到4亿年前,远在3亿年前形成的著名超大陆泛大陆形成之前。当时是早古生代,地球上的大部分海平面地壳被划分为几个大陆,最大的大陆是冈瓦纳大陆,其中包含的大陆地壳将成为现代南半球大陆。其他的是阿瓦隆尼亚(加拿大和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前身)、洛伦蒂亚(北美的前身)、巴伦西亚、...

  • 18260649429新元古代地质
    羊新供新元古代地质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新元古界,这是一个发生在泛大陆与泛古洋第一次演化时期的地质时期。在这个时期,北秦岭构造带占据重要地位,它主要由秦岭岩群、宽坪岩群、二郎坪岩群和丹凤岩群等构成。秦岭岩群的形成可追溯至古元古代,约2000至2200百万年前,主要由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组成,经历...

  • 18260649429地壳是怎样来的啊
    羊新供元古代末还发现有冰碛岩,这是全球性第一次大冰期的产物。 (三)古生代(距今6亿—2.3亿年前) 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据研究,6亿—7年亿年之前,大陆经历过多次分合,在元古代末期(晚前寒武纪),各分散陆块曾联合组成泛大陆。寒武纪时泛大陆发生分裂,在...

  • 18260649429加里东期扬子古板块的构造演化
    羊新供中国大陆晋宁期的汇聚作用与震旦纪开始的拉张环境可能具全球性,从属于新元古代全球的Rodinia泛大陆的形成与前寒武纪末—早古生代初的泛大陆裂解[11~12]。泛大陆解体后形成了原始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以及散布在原特提斯洋(时限为震旦纪—早古生代)中的中朝、扬子-华夏、羌塘-昌都、印支与塔里木、柴达木等陆块、微...

  • 18260649429怎么证实大陆漂移?
    羊新供数十年后,大量的研究表明,大陆的确是漂移的。人们根据地质、古地磁、古气候及古生物地理等方面的研究,重塑了古代时期大陆与大洋的分布。大约在2.4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汇聚在一起的,这个大陆由北极附近延至南极,地质学上叫泛大陆。在泛大陆周围则是统一的泛大洋。此后,又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泛...

  • 18260649429谁能详细介绍下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羊新供【盘古大陆】盘古大陆(Pangaea或Pangea),又称「超大陆」、「泛大陆」,原文为希腊文∏αγγαία,有「全陆地」(all earth)的意思。盘古大陆是指在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间形成的那一大片陆地。而这个名字是由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所提出的。现今地球有七块大陆,更早的六亿五千万年前,...

  • 18260649429远古总共有几个纪?
    羊新供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共3个纪。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学进化这个时期,可以是从46亿年前到38亿年前或34亿年前,这个数字之所以有数以亿计的年数之差,是因为...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