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有多少种少数民族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青海省33个民族有哪些~

青海省全省共有54个民族成份,因为民族众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仅列出人口较多的几大民族。
藏族137.50万人,占24.44%;回族83.42万人,占14.83%;土族20.44万人,占3.63%;撒拉族10.70万人,占1.90%;蒙古族9.98万人,占1.77%;其它少数民族2.25万人,占0.40%。
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万人的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五个民族。
据2011年青海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省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64.32万人,在总人口的562.67万人的46.98%。

青海省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发祥地之一。

扩展资料:
据2010年第六次青海省人口普查数据统计,青海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983516人,占53.0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643206人,占46.98%。
藏族137.50万人,占24.44%;回族83.42万人,占14.83%;土族20.44万人,占3.63%;撒拉族10.70万人,占1.90%;蒙古族9.98万人,占1.77%;其它少数民族2.25万人,占0.40%。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60211人,增长了5.67%;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84951人,增长了12.08%。少数民族人口比重由45.51%提高到46.98%。
各地常住人口分布情况是:
西宁市2208708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9.25%;海东地区1396846人,占24.82%;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489338人,占8.70%;海南藏族自治州441689人,占7.85%;玉树州378439人,占6.73%;
海北藏族自治州273304人,占4.86%;黄南藏族自治州256716人,占4.56%;果洛藏族自治州181682人,占3.23%。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玉树州人口增长最快,10年间增长40.78%;其次是海西州,增长32.56%;而后依次是果洛州、黄南州、西宁市、海南州。
参考资料来源: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青海省民族分布


青海的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

5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

1、5个藏族自治州:玉树、果洛、海南、海北、黄南藏族自治州

2、1个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3、1个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

4、1个撒拉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5、2个回族自治县:化隆、门源回族自治县

6、2个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7、1个蒙古族自治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扩展资料:

一、土族: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青海的民和、大通两县和甘肃的天祝藏族自治县也比较集中,其余的则散居在青海的乐都、门源、都兰、乌兰、贵德、共和、西宁和甘肃的卓尼、永登、肃南等地。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族总人口数为289565人

二、撒拉族

撒拉族因自称“撒拉尔”,简称“撒拉”而得名,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乡、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河家。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撒拉族总人口数为130607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海

百度百科——土族

百度百科——撒拉族



43个。

青海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藏、回、蒙古、土、撤拉、蒙古等全国所有 56 个民族中的 43个,总人口为 528.6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 42.8% 。人口密度为 7.32 人/平方公里,少数民族聚居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8%,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5个世居少数民族。

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5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

有5个藏族自治州(玉树、果洛、海南、海北、黄南藏族自治州)、1个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个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1个撒拉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县)、2个回族自治县(化隆、门源回族自治县)、2个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个蒙古族自治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72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98%,区域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1.55%。此外全省还有28个民族乡。

扩展资料:

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辖西宁市、海东市两个地级市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果洛州等6个民族自治州,共48县级行政单位。青海省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43个少数民族,2017年常住人口598.38万。

青海有着“世界屋脊”的美称。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江河源头”、“中华水塔”。

截至2018年2月,青海下辖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6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27个县,7个自治县,1个县级行委。基层行政单位有:369个乡,34个民族乡,36个镇。

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与内地沿海汉族地区比较,差距悬殊。例如,少数民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1.8人。

两个特点:

第一,小聚居和大杂居。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200多个民族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但在这些地区又都杂居着不少汉族,其比例也相当高。

第二,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于西部及边疆地区。全国拥有56个民族的省区有11个,占全国31个省区的35.5%。尽管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很广,但其人口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边疆地区。我国陆地边境线全长2万多公里,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海

百度百科-少数民族



青海省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43个少数民族。

1、青海的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 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

2、5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其中有5个藏族自治州、1个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个土族自治县、1个撒拉族自治县、2个回族自治县、2个回族土族自治县、1个蒙古族自治县。

3、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72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98%,区域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1.55%。此外全省还有28个民族乡。

4、青海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青海有旧、中、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动物岩画和宗教岩画;悠扬的民歌“花儿”,奔放的藏族歌舞,抒情优美的土族民间舞蹈《安昭》、《纳顿》;民间佛教绘塑“热贡艺术”,藏族卷轴画“唐卡艺术”,酥油花艺术;独具特色的民间刺绣。

扩展资料:

青海,简称青,省会西宁,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69.66万平方千米 。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青海民族的重要节日:

1、燃灯节:藏历1419年十月二十五日,一代宗师宗喀巴在甘丹寺圆寂。后来,每年这一天,整个藏族地区每家每户都点灯纪念这位伟大的佛教领袖。

2、土族波波会:土族的重要节日,每年的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举办以祈福为目的的跳神活动。

3、圣纪节:伊斯兰教历3月12日,相传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都在这一天,为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另有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4、热贡六月会:每年农历6月17日至25日之间举行“六月会”,是青海同仁县藏族村庄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容宗教、祭祀、娱神、娱人于一体,以盛大的群体舞蹈为中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2011年青海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青海省有5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53个。

青海省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64.32万人,在总人口的562.67万人中的比例为46.98%。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仅低于西藏和新疆,高于广西、内蒙、宁夏自治区。青海省的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

各少数民族中,藏族137.50万人,占总人口的24.44%;回族83.42万人,占总人口的14.83%;土族20.44万人,占总人口的3.63%;撒拉族10.70万人,占总人口的1.90%;蒙古族9.98万人,占总人口的1.77%;其它少数民族2.25万人,占总人口的0.40%。

扩展资料

青海省5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

其中有5个藏族自治州(玉树、果洛、海南、海北、黄南藏族自治州)、1个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个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1个撒拉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2个回族自治县(化隆、门源回族自治县)、2个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个蒙古族自治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参考资料

青海省民族宗教概况-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青海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藏、回、蒙古、土、撤拉、蒙古等全国所有 56 个民族中的 54 个,总人口为 528.6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 42.8% 。人口密度为 7.32 人/平方公里,少数民族聚居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8%,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5个世居少数民族。除汉族外,藏、回、土、撤拉、蒙古族均超过万人。


青海有多少种少数民族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