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乌台诗案全过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乌台诗案,对苏轼有哪些影响吗?~

仕途影响:
乌台诗案之前,苏轼的仕途才刚刚起步,对于政治生涯,苏轼充满了憧憬,作为政治家,他经常忧国忧民,也希望尽自己的力量贡献于国家,拯救万民于水火。但在乌台诗案之后,苏轼的仕途经历了转折,苏轼将满心的为国家情怀,人民分忧转换到更为宽广人文情怀上,寄情于游山玩水,心处庙堂。
文学影响:
乌台诗案前苏轼的作品重点还是放在朝廷上、国家大事之上,政治上。在经历了乌台诗案后,苏轼的作品题材风格有了明显的转变,百姓疾苦,忧国忧民,游山玩水成为了新的题材。前期苏轼的风格以豪迈、气势磅礴著称。在历经了乌台诗案后,苏轼的风格有了一丝婉约的味道,也多了怀念的味道,更加关心自身及周边的亲友了。

扩展资料
乌台诗案背景
台诗案发生之时,正值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新政变法。这场文字狱发生的时间就是变法到改制的转折点上。苏轼由于抵制新法、拥护旧法,由于有新法者的利益,致使苏轼在仕途上磕磕绊绊。
被贬收到诏书后的苏轼要向皇上回奏,因被降职苏轼心中有一些不平之气,于是在回奏中写下了“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句话就被有心者大做文章。认为苏轼污蔑朝廷,最后在众多朋友的帮助下逃过一死。
乌台诗案虽然从表面来看是一场文字狱,但实际上也是北宋朝廷新派和旧派之间的斗争,苏轼因为得罪了新派势力,于是引发了乌台诗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 (1079),苏轼移任湖州 (浙江省吴兴县),七月遭御史台所派遣的皇甫遵等人逮补入狱,他们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

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做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挖出一句二句,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法律一类的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以法律教导、监督官吏;又如“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说他是指责兴修水利的这个措施不对。其实苏轼自己在杭州也兴修水利工程,怎会认为那是错的呢?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总结一句话,是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

苏轼在御史台内遭到严刑拷问,他自认难逃死罪。最后终能幸免一死。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蒙神宗的恩赐被判流放黄州(湖北省黄冈县),苏轼被拘禁近百日,后获释离开御史台之狱。后人把这桩案件的告诉状和供述书编纂为一部《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汉书·朱博传》:“是时,兀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世便以御史府为乌府,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他们包括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御史台的见习史官)舒覃、何正臣等,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致祸的原由,除上述的“莫须有罪名”外,据说是因为得罪了当时的宰相王安石。当时人的笔记里曾记载其事。

说苏轼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苏轼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

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幺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幺,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又问小孩说这是什幺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幺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这段记载的真伪已不可考。从史实上看,王安石罚苏轼,错改两句诗似乎不是王安石讨厌苏轼的真正原因。其实质上的原因,当是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之故,苏轼方有如此刑名之狱。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苏轼转知湖州。诗案就是苏轼到湖州任所时写的《湖州谢上表》引起的。苏轼这几句牢骚话,笔下的“新进”,指的是王安石变法时被引进的一批投机钻营的“群小”。“生事”一词,已成为保守派攻击变法派的时下习惯用语。这些用语自然刺痛那些仍然窃据高位,谋取私利的“小人”。

第一个站出来检举苏轼的是御史里行何正臣,紧接着是王安石的学生李定。宋神宗在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的百般构陷下,只得降旨将苏轼交御史台,由李定为首的“根勘所”负责审理。他的笔触更加尖刻犀利且指责积贫积弱的朝廷,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得到平复,然而,“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东坡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 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文字狱便揭开了序幕。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李定等人奉旨查办,立即派太常博士皇甫遵才前往湖州逮捕苏轼。八月十八日,苏轼被解到京城,投入御史台狱。两个多月的“根勘”审理,苏轼受尽非人的折磨。御史台严刑拷打,昼夜逼供,真是“诟辱通宵不忍闻”。最后,李定等人强加给苏轼“四大罪状”,请求宋神宗处死苏轼。

宋神宗面对御史台的奏报,心里也着实犯难。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曾有遗嘱:除了犯叛逆谋反罪,一概不杀大臣。李定等人必欲置苏轼于死地,朝野上下,舆论哗然,认为苏轼未犯叛逆罪,不该重处。更奇怪的是,新旧两派正直之士,均出面营救。由于各方面的营救和舆论压力,促使宋神宗产生宽贷苏轼,从轻发落的念头。最终,苏轼得轻判,以“蒙恩责授黄州团练副使”结案。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乌台,即御史台。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它兴讼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苏轼是被告。原告是: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他们指控苏轼写诗文讪谤朝政、反对新法、指斥皇帝,要求处置苏轼。

原来,苏轼步入仕途之日,正值王安石变法之时。朝廷上革新派和守旧派两军对峙,斗争激烈。苏轼站在守旧派的立场上,多次上书神宗,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并请求尽快制止变法。

请求未果,于是希望离开政治斗争的旋涡,故上书请求外任。获准后,先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又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在此期间,苏轼针对新法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写了一些讥讽新法的诗文,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任湖州知州后不久,乌台诗案便发生了。

宋神宗在接受了何正臣、舒亶等御史们对苏轼的指控后,派遣太常博士皇甫遵前往湖州拘捕苏轼。押解至京后,苏轼被投入御史台的监狱。何、舒等人把苏轼写的诗深文周纳、无限上纲、曲解附会,目的是欲陷彼于罪,置彼于死地。他们对苏轼诗《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之二)》的解释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台诗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苏轼受"乌台诗案"之苦 受挫后写出最美"月光曲"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的乌台诗案全过程视频

相关评论:
  • 15385802537北宋乌台诗案
    於竿瑗苏轼在徐州抗旱之后,在元丰三年迁湖州太守,只呆了三个月,就碰上了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北宋的的一桩大案,由苏轼而起,累计一连串朝廷大臣。苏轼在地方做官,政绩又好,只是他写诗还不忘朝政。王安石罢相又为相,朝廷一片混乱。苏轼被抄家,押解途中想自杀,但还是遏制住了冲动。苏轼曾与长子苏迈相约...

  • 15385802537“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
    於竿瑗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 (1079),苏轼移任湖州 (浙江省吴兴县),七月遭御史台所派遣的皇甫遵等人逮补入狱,他们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做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挖出一句二句,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

  • 15385802537乌台诗案?
    於竿瑗展开全部 -- 乌台诗案始末 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

  • 15385802537乌台诗案的故事简述
    於竿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不幸卷入了一场名为"乌台诗案"的风波。起因于御史何正臣上书,指控苏轼在被任命为湖州知州后的谢恩表文中,言语中暗含对朝廷政事的隐晦批评。御史李定更是指出苏轼的言论有四大不当之处,这使得他面临了严重的指控。这场案件的导火索是由监察御史首先揭发,随后苏轼被带到了...

  • 15385802537苏轼的乌台诗案简介
    於竿瑗元丰二年,一代文豪被人诬陷说在他的文章中有诽谤朝廷,藐视皇帝的诗句,被关进牢狱达一百多天,这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乌台诗案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苏轼的乌台诗案简介 元丰二年,一代文豪被人诬陷说在他的文章中有诽谤朝廷,藐视皇帝的诗句,被关进牢狱达一百多天,因为当时是...

  • 15385802537乌台诗案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
    於竿瑗3. 案件审理:苏轼的案件在乌台进行审理,这是当时一个重要的中央机构。审理过程中,他面临了严厉的指控和审讯。此案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许多人对其表示支持。4. 案件的影响:乌台诗案对苏轼的仕途及人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他最终得以幸免,但被贬至黄州等地,这对他的文学创作及思想都产生了深远...

  • 15385802537苏东坡写了哪些诗词引发乌台诗案的?
    於竿瑗苏轼“乌台诗案”,宋时即已流传,并有多种抄本、刊本记载。今所见几种刊本中,《涵海》本《东坡乌台诗案》、《忏花庵丛书》本《乌台诗案》为原案实录,基本保存了诗案原貌;《苔溪渔隐从话》本按编辑诗话的要求做过删改。苏轼“乌台诗案”即苏轼四十四岁时下御史台狱一案。“乌台”指的是御史台...

  • 15385802537乌台诗案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指的是哪一首诗?
    於竿瑗但乌台诗案的影响所及,远远不止苏轼一个人。据统计,受此案株连的多大70余人,甚至连死者也不能幸免。驸马都尉王诜,因为与苏轼交往甚密,结果收到贬官处分。苏辙因上书营救其兄弟,结果被谪监筠州酒税,保守派大佬司马光也因此被处于罚金。纵观乌台诗案的全过程,可以看到当时北宋朝廷在王安石变法问题...

  • 15385802537乌台诗案是怎样发生的,故事主角苏轼为何会惹上此事?
    於竿瑗苏轼为什么会被御史台请喝咖啡呢?1079年8月18日,苏轼被送进了御史台监狱,案子是由御史台亲自审理,而他们提出的证据就是苏轼的诗集,所以这个案子在历史上被称为“乌台诗案”。提出审查苏轼的人是监察御史舒亶、御史中丞李定,此二人正是前宰相王安石在变法期间提拔的人,那此二人为何会...

  • 15385802537东坡究竟有什么罪?乌台诗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於竿瑗熙宁四年(1071)苏轼上诉谈新法弊病,因此受到王安石的挤兑。苏轼于是自请出京任职,这便到了杭州。后来又调往密州等处。苏轼的一生颠沛流离,到过许许多多的地方,但他心胸豁达,几乎未抱怨过几句。二、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43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也正是这一年,乌台诗案拉开序幕,一...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