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来自:游玩旅游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呢?~

春节贴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留下来的习俗,每到年三十的上午,家家户户都会忙着贴对联。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每年三十的上午我都会跟着家里的大人贴对联。后来到我上学之后,贴春联的任务就交给了我。贴春联的时候,每一副对联我都会念一遍,感受它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在感受春节的欢快的气息。
贴对联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的认真,红纸黑字这也是对新年到来的祝福。那么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贴对联呢?贴对联又是从何时兴起的?

春节贴的对联也叫春联,最早的一副春联是出现在五代时候的后蜀国,那时候叫桃符。后蜀国的国君孟昶是一个比较喜欢新鲜事物的人,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他突然产生一个想法,让他手下的大臣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了门框上。
这两句话的内容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最早的一副春联。桃符挂在门框上,既起到辟邪的作用又有了祝愿、祈福的内容。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就越来越普遍,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用红纸写桃符。

“春联”一词正式出现,是在明代初期。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以前是穷苦人出身,他以前在大户人家打工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过年的时候贴的桃符。等他登记当皇帝以后,有一年除夕他颁布了一道圣旨,内容是“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春联一词应运而生。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开始微服私访,看到家家户户贴的春联他非常的高兴。后来看到一家杀猪的人家门上没有贴春联,他问清楚原因后,就帮人家写了一副。皇帝对春联都如此重视了,下面的大臣、百姓更会大力推广,这样就促进了春联的盛行。

从此以后贴春联的习俗一直流传了下来,直到现在每年过年的时候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忙着贴春联。春联上华丽的辞藻,抒发了大家美好的愿望“迎春纳福、辞旧迎新”。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联的起源于桃符,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1、过年贴的对联叫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子",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看到一家家、一户户、一副副字体不一、内容丰富的对联,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乡风民俗和浓郁的年味,感受万家团圆、和和美美、喜气洋洋的欢欣和对美好愿景、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

  2、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作为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不仅在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殿堂里也放射着奇异的光彩。

最早出现的对联该是春联,而春联又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桃符产生于秦代前后。当时的桃符,是在深红色的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画上他们的图像,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随着南北朝骈文的出现和唐诗的发展,“桃符”的内容也在更新,产生了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便是最早的春联雏形。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桃符诗,是楹联界大多数人认定的最早的春联。

春节时门户悬挂“挑符”的习俗继续沿袭到了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诗里便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新桃”便是新题的“桃符诗句”。宋元时期,宫庭、宦门以及寺庙、佛门又出现了镌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为“楹联”。据有关资料,最早的寿联、挽联、题赠联,也在当时产生了。

明朝开国初年,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在年三十那天传了一道圣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一夜之间,由宫庭豪门到普通百姓家都有了春联。自些春节贴春联成了习俗。在对联的发展史上,朱元璋这位封建皇帝功不可没。

到了清代的乾康盛世,对联艺术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日臻完美的程度,不仅内容涉及面广,口对笔题,俯拾皆是,而且是名流云集,高手不穷。

时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仍然焕发着艺术的青春,受到人们的喜爱。对联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它既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又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性。可以断言,只要汉字存在,对仗工稳、格律谐畅的对联就不会消失。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为什么叫对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漳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漳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漳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3779918051过年的时候贴对联寓意
    龙昂详1、春节对联寓意着驱除邪恶、祈求平安。2、春联的贴用,是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3、贴春联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4、春联表达了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期盼。春联上下联的区别主要有四种方法:1、根据音调的平仄来区分,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通常是仄音(三声或四声),而下联则是平声(...

  • 13779918051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 哪些情况下不用贴对联
    龙昂详1、过年贴春联是中国民间春节习俗之一,是华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年春节,无论是在城市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在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2、过年贴春联是人们对未来一年最美好的祝愿,不过要贴春联,还要买两棵竹子放在门口,意思是来年节节...

  • 13779918051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
    龙昂详2、继承传统习俗过年贴春联的习俗起缘于宋朝,在明朝开始盛行,到了清朝,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过节贴春联是流传下来的习俗 ,我们要继承传统习俗。春联是怎么来的...

  • 13779918051为什么过春节要贴春联?
    龙昂详1、贴春联是为了表达美好期盼。2、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3、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4、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

  • 13779918051过年了为什么要贴对联,门神的呢??
    龙昂详4. 春联在明朝时期盛行。据《簪云楼杂说》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除夕时传旨,要求公卿士庶门上必须贴春联。他本人也亲自为王公大臣书写春联,如赐给中山王徐达的对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这种做法得到了文人的推崇和民间的效仿,使得贴春联成为了春节的传统习俗...

  • 13779918051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除夕为什么要守岁
    龙昂详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2、放鞭炮。自古以来就有着放鞭炮的传统,放鞭炮,让春节更加热闹...

  • 13779918051为什么过春节要贴对联 春节要贴对联的原因介绍
    龙昂详人间的人们就把他俩的名字写在桃木上,放在门口辟邪求平安。4、后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宫廷里的人开始在桃符上写联语。到了宋代桃符由木板换成纸张开始叫“春联”、“春贴纸”。从这以后贴春联的习俗开始兴盛起来,春联的内容也跟着丰富了。5、现代春联已经是我们过年必备的一道程序,看着家家户户把...

  • 13779918051过年时贴对联寓意是什么意思?
    龙昂详过年时贴对联的寓意有下面几个:1、可以保平安,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阖家幸福。古人贴春联就是为了驱邪保平安,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在春联上面,希望可以保佑来年平平安安。2、可以增加节日的氛围,寓意过年、新年,看起来十分喜庆。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贴着春联,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 13779918051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
    龙昂详1. 春联传统源远流长:贴春联的习俗源自宋朝,至明朝时期开始广为流传,并在清朝时期达到了一个文学艺术的高峰。春联,亦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通过精致、对仗、简洁且巧妙的文字,不仅描绘了时代的背景,也体现了我国独特的文学魅力。过年期间贴春联,不仅是对这一古老习俗的传承,更是...

  • 13779918051过年为什么贴对联
    龙昂详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而我们每逢过年,都会贴春联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2、增加节日气氛 我们发现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 -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看到的春联的种类很多,贴的地方也有不同,但是无...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