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土耳其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二战时土耳其是个什么状况?~

凯末尔死后,他的主要助手伊斯麦特伊诺努(smet nnü)于1938年当选为土耳其第二任总统和人民共和党主席,执政直到1950年. 伊诺努刚当上总统就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纳粹德国和美英都竭力争取土耳其加入各自的阵营参战.希特勒派特使游说伊诺努,而丘吉尔于1943年1月亲赴土耳其的安达纳,在一节列车车厢里密会伊诺努.同年4月,伊诺努密赴埃及,与出席第二次开罗会议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 在二战初期,英美均觉得土耳其中立比较符合盟国利益,可以切断德国与中东油源间的通道.但1942年盟军战事不利,丘吉尔一度希望土耳其参战开辟中东战线牵制德国,但罗斯福依然坚持土耳其中立较好.后来盟国考虑,土耳其一旦战败会造成无法收拾的灾难性影响,因此还是决定让土继续中立. 而在土耳其方面,伊诺努虽然内心倾向盟国并且与美英领导人多次密晤,但他考虑,当时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仍在进行中,经过多年战乱的国民经济并未完全恢复,仍需休养生息,而且土军装备与素质远不能与德国相提并论,冒然与德宣战将带来一场民族灾难.因此他决定继续保护中立,同时与盟国保持友善关系和良好默契,以便在战后获得更多援助,以提防苏联染指海峡. 伊诺努的计划无疑是非常符合土耳其的国家利益的聪明选择,使土耳其在二战中得到休养和发展,改革也继续推进并获得成功.二战后,伊诺努就全面倒向美英并加入北约. 图为1943年1月丘吉尔在安达纳郊外一节列车车厢内密会伊诺努的照片.土耳其在二战中保持中立但偏向盟国的立场可见一斑.

希望采纳

法国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强国。在“二战”前夕,法国的军事实力、特别是陆军,更是傲视欧洲群雄,有“欧洲第一强国”之称。庞大的法国海外殖民地起初倾向于维希政权,战争后期加入戴高乐将军在内的盟军,共同抵抗德军。
1、从军队数量上来说,法国常规部队的规模一直维系在300万左右,超过英国、德国、美国、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战争打响后,法国紧急召集国民参军入伍,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将军队总人数扩充到699万。
2、从武器装备上说,法国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世界军事强国。以陆军为例,法国陆军装备好、机械化水平高、机动能力强,拥有大量的摩托化单位。“二战”前夕,法国军队在前线共有约58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1562架飞机。
以海军为例,法国海军是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海军之一在欧洲仅次于英国,强于德国,综合实力排名世界第四。法国海军拥有1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50余艘各型驱逐舰,潜艇101艘。
3、法国还用11年时间打造了一条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这条防线位于法国东北边境地区,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假如德国军队选择以此来正面突破的话,必将付出惨烈的代价。
1940年6月,贝当组阁后,向德国投降。德国以对英作战需要占领了法国北部和整个大西洋沿岸地区。法属北非和法属西非及法属印度支那等海外殖民地和领地也依然服从维希政府的领导。维希政府虽然屈服于纳粹德国,但是并没有按照德国的要求加入轴心国,也没有对英国宣战。
原贝当内阁国防部副部长戴高乐流亡法国,成立‘自由法国运动’,对德国急需作战并被英美等盟国视为法国合法政府和盟国。在法国德占区里,有两大抵抗系统:受英美支援的“自由法国运动”的地下抵抗组织,还有就是以法共为首的“法国民族联合解放阵线”的游击组织。
1942年英美在阿尔及尔登陆,法属北非殖民当局和军队倒向盟军并参加了突尼斯战役。之后不久,法属西非也投向盟国。
1944年,自由法国军队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法国第二装甲师在英美军队的成全下率先进入巴黎。1944年9月,维希政府迁往德国。罗斯福决定承认法国为共同作战的盟国,从原定的德国美占区中划分出一块给法国作法占区。法国奇迹般由战败国变为五大战胜国之一。

扩展资料:
闪击法国
法兰西战役1940年5月10日至1940年6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为侵占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对英法盟军所实施的进攻战役。1940年5月10日,德军开始进攻,荷军投降。在空军支援下强渡默兹河,并开始从迪南和色当地区向索姆河口方向扩大战果。
14日占领色当、迪南并突破法第9、第2集团军防御,向英吉利海峡推进,英内阁下令实施“发电机”计划,组织敦刻尔克撤退。
1940年5月28日,比利时投降。法军的抵抗毫无组织。德军坦克兵团迅速向法国腹地推进。领导新政府的贝当元帅请求德国武装力量统帅部停战。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签订了《贡比涅停战协定》,同意德国占领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并宣布退出战争和解除法国舰队武装。
法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签署停战协定,按照协定德、意军队占领法国大部,其粮饷由法国政府负担。法国全面停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他开始是中立的,后来倾向于同盟国了
当时隆美尔入侵埃及时一直希望土耳其的炮群象英军舰队开火,如果真是那样英军本来就不妙的处境将更糟糕了,但是土耳其一直没有这样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若不是在外交和军事上艰难得取得了双重胜利,土耳其这个国家几乎无法继续存在下去。
由于一战的惨败,后来凯末尔在遗嘱中特别提到:如果将来世界大战再次爆发,如果土耳其无法保持中立,就一定要加入英国所在的一方。因为从历史上看,英国总是能站在胜利者的一边。
1939年的初春,处于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到处散发着火药味。3月15日,希特勒兵不血心刃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此后英法两国便慌忙不迭地向波兰、罗马尼亚和希腊等欧洲小国提供安全保证,并开始和土耳其进行紧急磋商。尽管土耳其政府对英法所作的种种承诺深表怀疑,也不愿意单方面承担任何义务,但为了在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仍和英法政府就签订一项互助条约达成了协议。5月12日,英方公布的英土声明称:“在具体协定完成之前,陛下政府和土耳其政府宣布,如果发生侵略行动从而导致地中海区域的战争,它们将准备进行有效的合作,并竭尽全力相互帮助和支持”〔1〕。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容相同的法土声明也于6月23日发表。然而由于欧战的爆发和土耳其希望有一个观察时期,以便看看苏德两国究竟会对它和英法的接近作出何种反应,因此英法土三国互助条约拖到1939年10月19日才最终签订。
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土耳其力图摸清苏联外交的新动向并与这个北方大国保持友好的关系,为此土外长萨拉若卢〔2〕便于9月22日前往莫斯科进行紧急磋商。但由于当时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恰好也在莫斯科,苏联方面自然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和德国的谈判上,于是萨拉若卢受到了冷落,和莫洛托夫的会谈只是时谈时停,最后只得以毫无结果而告终。又气又急的萨拉若卢只得在10月17日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安卡拉。既然不能指望从苏联身上得到更多的东西,土耳其遂于10月19日和英法最终签订了三国互助条约。该条约规定英法土三国在一、地中海地区因遭欧洲侵略而爆发战争;二、英法因援助罗马尼亚和希腊而触发战争;三、土耳其因遭欧洲侵略而爆发战争的三种情况下均应相互支持并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3〕。欧洲在这里既可以指德,也可以指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大国,从而使这一条约具有广泛的针对性。在互助条约签订的同时,三国还签署了一项财政和经济问题的特别协议,它规定英法应为土耳其提供总数为4500万英镑的贷款,其中的一部分是用来为土耳其购买军火的。这一特别协议事实上便是三国互助条约的物质基础,土耳其当然会视英法是否履行其承诺而见机行事。然而到1940年春天,英法却声明一时无法履行上述协议,于是三国互助条约也就自然成了一纸空文。
1940年初春,为支援遭到苏联进攻的芬兰,英法一方面积极筹组一支前往北欧的远征军,另一方面又计划对苏联的南方发动攻击,其目标为高加索油田。3日,英国驻中东的空军部队已作好了轰炸巴库油田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法国空军参谋部也制订了在6天内摧毁高加索30%至35%炼油设施的详细计划〔4〕。此后英法曾要求土耳其政府为它们执行上述任务的作战飞机提供空军基地,却遭到了后者的拒绝。苏联在得悉英法的意图后,曾对它们进行猛烈的抨击,而土耳其则因确未卷入此事,得以躲过苏联的指责。
随着欧洲局势的日趋紧张,土耳其政府只得采取更加谨慎的政策。1940年5月,德国在西线发动大规模进攻后,土耳其方面只是轻描淡写地发表了一个毫无实质性内容的声明。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13日,英法方面正式要求土耳其与意大利断交,为英法军队提供各种方便,并关闭黑海海峡,禁止轴心国船只在那里通过,但却遭到土外长萨拉若卢的婉拒。6月22日,法国败亡;7月11日,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只得故作大方地发表一项声明,声称土耳其没有站在英法一边参加是可以理解的,并表示希望英土两国的友谊仍能继续保持下去。面对三国互助条约名存实亡的局面,英国只能打肿脸充胖子,吞下土耳其不履约的这一苦果。其实从英法方面也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因为它们并没有按照特别协议所规定的那样向土耳其提供任何物质上的支持。这样,土耳其便得以十分体面地保持住了自己的中立。
1940年10月,意大利大举进攻希腊,东地中海地区爆发战争。此时,英国固然没有要求土耳其采取任何联合行动,土耳其也心安理得地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样,在欧战爆发一年多,战火不断蔓延的情况下,土耳其仍能置身于战事之外,不能不说是其外交政策的一个成功。
2
1941年春,巴尔干的战事已是一触即发。土耳其在此时不得不采取一种更灵活的外交政策,即在德英苏之间“走钢丝”。它一方面和与德国极为接近的保加利亚在2月17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换取德国不入侵土耳其的保证;另一方面又在2月底向来访的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承诺,一旦有必要,土耳其将毫不迟疑地参战。在3月24日,经磋商,土耳其又和苏联同时重申:两国在1925年签订,并在1935年得以延长的土苏中立互不侵犯条约依然有效。这样一来,土耳其又果然得以躲过在1941年4月爆发的巴尔干战争。
1941年6月18日,土耳其和德国签订了友好互不侵犯条约,才过了4天便爆发了苏德战争,土耳其立即宣布在这场冲突中保持中立。但当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大举进攻,屡屡得手时,土耳其便采取了明显的亲德仇苏立场。土耳其报刊开始长篇累牍指责苏联企图攫取黑海海峡,伊诺努总统则私下多次告诉德国大使巴本:土耳其最关心的便是“消灭俄国巨人。”土耳其还派出军事代表团去苏德战场,为德国侵略军助威。1942年初,因所胃德驻土大使巴本夫妇被刺而引起的一场风波导致苏土关系的一度急剧恶化〔5〕。1942年夏秋之交,当斯大林格勒战役揭开序幕,德军开始大举向顿河地区进犯时,新出任总理的萨拉若卢对巴本声称:“他本人希望消灭俄国,消灭俄国是元首的功绩,只有把俄国境内的俄国人至少杀死一半,德国才能解决俄国问题。”
但到1943年初,当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遭到惨败后,土耳其迅即调整自己的外交方针,开始缓和与苏联的关系。而正是在此时,历来对土耳其去向很感兴趣的英国也开始试图拉拢土耳其参战,英国的这一举动是和丘吉尔当时朝思暮想的“巴尔干方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早在1942年春夏之交,当丘吉尔极力反对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而力主在巴尔干大举登陆时,便提出了他著名的“巴尔干方案”,声称“打击鳄鱼的下腹部和打它的口鼻部一样有效”〔6〕。而要在巴尔干作战,土耳其的支持自然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便从过去的消极等待土耳其参战,变成积极推动土耳其走上对轴心国作战的道路。
1942年11月9日。丘吉尔在和苏联大使迈斯基的谈话中便断言,只要采取适当的步骤,那末他就有把握使土耳其在次年的春天或夏天参加反对德国和意大利的战争。在场的外交大臣艾登公开对丘吉尔的乐观预测表示怀疑,以为土耳其可能因此开价过高,致使盟国无法满足,土耳其的参战自然也就成为泡影。然而这位一向很自信的英国首相却表示他有足够的政治远见,对此事有绝对的把握〔7〕。在丘吉尔的劝说下,到了该年年底,罗斯福也表示希望土耳其能参加反轴心国的战争〔8〕。
1943年初的英土高级会谈本拟在塞浦路斯举行,但由于土耳其方面提出异议,于是丘吉尔只得屈尊亲往土耳其南部的城市阿达纳去和土耳其的最高领导人进行磋商。经过1月30-31日的会谈后,丘吉尔立即告知斯大林,声称土耳其将在年底前参战,并认为土耳其将提供空军基地供盟国作战飞机轰炸罗马尼亚油田之用。然而斯大林对此却深表怀疑,在给丘吉尔的回函中称:土耳其很难把“它对苏联和英国的条约义务和它对德的条约义务结合起来”〔9〕。
后来的事实表明,艾登的疑虑和斯大林的看法都是正确的。根据阿达纳会议的决定,英国将供应土耳其一批武器装备,并加强土耳其的防空设施,在此基础上开展双方的军事合作。然而事隔不久,当英国军事代表团前往土耳其和土军方商讨各项具体事宜时,土耳其政府竞以恐遭到德国报复为理由,拒绝和英国军方达成任何协议。
到1943年春天,尽管土耳其的态度已很明朗,而美国也无意在地中海地区进行大规模战役,并在苏联的敦促下,越来越倾向于尽早在法国的北部开路第二战场〔10〕,但是丘吉尔却仍醉心于他的“巴尔干方案”,极力想促成土耳其的早日参战。
在美英对土耳其参战表现出不同态度的时候,苏联却一直保持着沉默。只有到1943年10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美英苏三大国外长会议上,苏联的态度才顿趋明朗,即坚决要求土耳其立即参战。1943年10月19日,会议开始的第一天,苏联代表团便建议第一项议事日程应为:“审议缩短对德和它在欧洲同盟者作战时间的措施”,其中包括“以三大国名义建议土耳其政府立即参战。”库尔斯克战役后,苏军已经完全掌握了苏德战场上的主动权,但是德军仍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要解放全部国土,最终击败德国法西斯,仍须付出极大的代价。为减轻自身所承受的压力,苏联一方面积极谋求在法国的北部开辟第二战场,另一方面也努力探求其它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争取土耳其的参战。
会议期间,斯大林在10月21日抽空会见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表示希望能促成土耳其尽快参战,并指出:“同盟国为土耳其提供武器,现在需要它帮同盟国的忙了,否则向它提供武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到明年,将不再需要土耳其参战……”同时还强调过去对盟国有利的土耳其中立现在变得对德国有利,因为土耳其正在起着保护德国的巴尔干侧翼的作用。斯大林认为,既然土耳其希望参加战后的和会,那末就应当对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且不无讽刺地说:“现在土耳其有着太多的友谊:它和德国有友谊,和英国结成同盟,又和美国人和苏联都有友谊”〔11〕。斯大林的这番话既表达了希望土耳其尽早参战的心情,又发泄了苏联对土耳其长期保持中立地位的不满。
10月25日,以艾登为首的英国代表团就土耳其参战问题提出备忘录,表示相信一旦土耳其参战对盟国将是非常有利的,然而英国方面却怀疑在当前情况下,土耳其是否会主动参加对德作战。该备忘录还指出,由于盟国无法为土耳其提供25中队的战斗机来保卫土耳其的领空,因此自然不能指望它在近期内参战,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说服土耳其允许盟国使用它的机场,使它由“中立的立场转向非交战国立场”,然后再推动它积极参战。艾登和丘吉尔不一样,对土耳其的参战历来不抱有很大的热情,在这个问题上,他比丘吉尔要现实得多,这份备忘录事实上是反映了艾登的观点。10月28日,美国代表团团长也提出了一份备忘录,语气更加谨慎,认为在一面进行意大利战役和一面准备登陆法国北部的情况下,美英方面已无法对土耳其作出任何承诺,因此“在目前准备推动土耳其对德作战是不合时宜的”。
10月28日下午,在三国外长第十次会议上,莫洛托夫和艾登、赫尔就土耳其问题进行了详尽的探讨。艾登和赫尔都重申了英美双方在各自备忘录中所陈述的观点,艾登表示英国政府愿意考虑所有可能促成土耳其参战的方案,而赫尔则建议应由三国参谋部去研究这一问题。莫洛托夫则措辞强硬地陈述了苏联方面的意见,他认为三方存在的分歧并不在某些细节问题上,而在原则上是否要求土耳其立即参战。他对盟国一方面向土耳其提供武器,而另一方面却又不坚持要求土耳其参战感到迷惑不解,建议“应以三国政府的名义要求土耳其立即参战,以便对共同事业提供帮助”,假如土耳其拒绝,那末三国政府就有理由责问土耳其政府为什么既接受盟国的武器,却又不参战。这位外长强调仅仅要求土耳其为盟国提供空军基地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毫不含糊地要求土耳其现在就参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盟国带来好处,“以后我们没有它也能获得成功,到那时候就不再需要土耳其帮什么忙了!”〔12〕
莫洛托夫的发言不仅强烈指责土耳其的迟迟不参战,而且也流露出对盟国的不满。据苏联军方估计,如果土耳其在1943年底就参战,那末还可从苏德战场上,吸引开15个德国师团,起一定的缓解作用,如拖到1944年,苏德战场上的形势将继续朝有利于苏军方面的方向发展,到那时候土耳其的帮忙将是多余的。苏联固然对土耳其长期的暖昧态度感到不满,然而更不乐意看到的是土耳其在参战后只要花很小的代价便能分享胜利的果实,因此自然便会要求土耳其立即对德国开战。此外苏联根据历史的经验也有理由担心,如果盟国提供给土耳其的武器不用来打德国人,那末是否有一天可能用来打俄国人呢?因此,在三国外长会议上,苏联对美英两国在土耳其参战问题上所持的立场明确表示异议。经过多次协商,11月1日,苏英双方才达成协议,在双方签署的议定书中称两国政府将在最近时期内建议土耳其政府参战。11月10日,美国也加入了这一协议。
紧接着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德黑兰会议上,美英苏三国首脑又在三国外长所达成协议的基础上就土耳基参战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在军事方面,英国的布鲁克将军确认:如果土耳其参战将给盟国带来不少好处,首先是打通达达尼尔海峡的航线,并可能对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退出战争起很大的作用;其次是可以通过黑海和苏联建立直接的联系;再次则是盟国可以利用土耳其的空军基地对德国在巴尔干的重要军事设施进行空袭〔13〕。丘吉尔甚至煞有其事地询问斯大林,如果土耳其因参战而招致保加利亚的进攻,那末苏联是否会出面制止。斯大林明确答复:苏联将在土耳其参战的情况下,制止保加利亚采取任何报复行动;同时又指出:土耳其问题“既是政治问题,也是军事问题,土耳其是大不列颠的盟国,与苏联和美国都很友好。应该使土耳其不要再在我们和德国之间做游戏。”〔14〕
由于丘吉尔在会上大事兜售他的“巴尔干方案”,引起了斯大林的疑虑,担心英国的真正意图是在推迟,甚至取消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为此对土耳其参战的兴趣也大为减少。11月30日,莫洛托夫在和艾登、霍浦金斯会谈时明确表示:“如果吸引土耳其参战将意味着‘霸王’战役的延期,那末斯大林元帅将会反对吸引土耳其参战。”霍浦金斯则希望吸引土耳其参战不至于影响“霸王”战役的实施。〔15〕最后,丘吉尔表示应要求土耳其参战:“如果土耳其人拒绝我们的建议,我们应该对其阐明自己严肃的立场。我们应该告诉他们,这样他们将不能参加和会……此外,我们将停止向土耳其提供武器。”〔16〕根据英国的建议,美苏一致同意邀请土耳其总统伊诺努前往开罗和罗斯福及丘吉尔进行有关土耳其参战问题的协商。
1943年12月4日至6日,美英两国首脑和土耳其总统伊诺努在开罗进行了会晤。本应与会的苏联代表维辛斯基未能如约前来,甚至苏联驻埃及大使也没有出席会议,表明苏联已不像一个多月前那样望土耳其参战了。在会上,尽管丘吉尔费尽口舌,但土耳其方面仍拒绝直接参战,只是同意在1944年2月15日前,将可供盟军使用的空军基地准备就绪,而在这一时期,盟国应继续向土耳基提供各种军事物资。罗斯福对土耳其参战并未寄托多大希望,甚至艾登也怀疑土耳其政府对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究竟怀有多大的诚意,挖苦伊诺努在临别时拥抱丘吉尔是“15小时激烈争辩的唯一收获。”但丘吉尔却兴高采烈,以为已大获成功,在写给参谋长委员会的备忘录中再三叮嘱应及时满足土耳其在武器装备上所提出的各种要求〔17〕。
然而随即开始的英土军事谈判却很快陷入僵局,明知美英方面有实际困难的土耳其政府竟层层加码,提出许多过份的要求,迫使英国军事代表团只得在1944年2月离开土耳其。此后美英开始指责土耳其故意玩弄手段,哄骗盟国,而土耳其则毫不相让,反唇相讥,嘲笑英国利令智昏,希望仅用几个便士便把土耳其推入战争的火坑。4月14日;美英两国警告土耳其不得再向德国提供战略物资,过了六天,土耳其政府才表示同意。6月23日,美英又出面要求土耳其完全断绝与德国的外交和经济关系;此时第二战场已经开辟,德国的全面失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此情况下,土耳其才最终于8月2日宣布和德国断交,此后又在美英的不断敦促下,于1945年1月6日断绝和日本的外交和经济关系。
到1945年2月雅尔塔三巨头会议召开时,自然已谈不上什么要求土耳其参战的问题。三大国只得退而求其次,宣告如果土耳其在2月底前对德宣战,那末仍将允许土耳其参加战后的和会,按照丘吉尔的话,就是“给土耳其人最后一次悔过的机会”〔18〕。
得知此消息后,本在休假期间的土耳其议会只得于1945年2月23日匆匆召集特别会议,宣布向轴心国宣战,此时离开欧战结束只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了。


二战时期的土耳其视频

相关评论:
  • 19744976213二战后苏联为何没能征服土耳其?
    庞耐佩答:在二战中,土耳其一开始中立,最后还是加入盟国了。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交汇处,把守战略要道。战争刚刚开始,各国使节就蜂拥而至,希望用各种阴谋诡计动摇这个年轻的共和国的中立立场。但土耳其的策略是同时向德国和英国出口矿石等资源,换回武器和其他物资来保卫自己的国家,并借此机会寻求发展。德国将帮助土耳其...

  • 19744976213斯大林没有趁二战反攻时夺取土耳其海峡,是实力弱还是运气差?
    庞耐佩答:二战之后,挟胜利之威风的苏联,直接从罗马尼亚政府的手里,强势的拿走了但比萨拉比亚,但是在黑海的土耳其海峡依旧没有突破。之所以如此会这样,有一个重要的缘由就是,经过了一战的大败,土耳其不敢再在二战随便站队了,所以土耳其在二战期间,选择了中立位置。这使得作为同盟国的苏联没有理由对土耳其,进行...

  • 19744976213问: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为什么没有攻击土耳其
    庞耐佩答:土耳其其实和纳粹的关系不错,甚至差点加入轴心国。这样怎么兴兵攻打?原因是1据“考证”,他们都有雅利安人的血统。2土耳其因为近代史中的经历跟西方的感情不好。不过德国当时是后起之秀,所以没怎么参与那些事,它是个例外。一战之后,“同病相怜”的它们反而更有了惺惺相惜之感。再一个,二战爆发后...

  • 19744976213...希腊 匈牙利 罗马尼亚 西班牙 瑞典 土耳其 捷克斯洛伐克 都没有...
    庞耐佩答:9.土耳其,土耳其在二战时期是中立国,但国力较强,武器装备比日本好一点,10.西班牙,西班牙也是中立国,但是综合国力也偏强,11.中国,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也是二战伤亡最多,付出代价最高的国家,军队人数:7分,士兵质量:5分,(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为6分)武器装备:5分,(国军6.5分...

  • 19744976213历史上是否真有抢滩登陆战?具体时间地点交战双方是谁?
    庞耐佩答:有,一战时期的加里波利之战,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1、加里波利之战 加里波利之战(1915年2月19日-1916年1月9日),又称达达尼尔战役(DardanellesCampaign),在土耳其此战称为恰纳卡莱之战(土耳其语:ÇanakkaleSavaşlari)。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加里波利(Gelibolu)半岛进行的一场...

  • 19744976213若土耳其在二战加入轴心国,对轴心国战局会有怎样的影响?
    庞耐佩答:当意大利向法国宣战的可能性增加时,狭窄的海域对商船关闭。实际上,坎宁安(Cunningham)负责地中海地区时,大多数时候都是从直布罗陀到达亚历山大的运输队—他的老人首先去了美国,然后去了本国舰队。哈伍德一直在努力拯救马耳他。但是土耳其却不同。实际上,盟军从亚洲和欧洲旧大陆部署资源和部队实际...

  • 19744976213二战时期的大同盟指什么
    庞耐佩答:二战时期同盟国阵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法国(自由法国临时政府)、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英属印度、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古巴、海地、巴拉圭、乌拉圭、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哥斯达黎加、巴拿马、...

  • 19744976213二战中盟军中都是哪些国家
    庞耐佩答: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南斯拉夫、墨西哥、缅甸、菲律宾、阿比西尼亚(即今埃塞俄比亚)、伊拉克、巴西、玻利维亚、伊朗、哥伦比亚、利比里亚、法国、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巴拉圭、委内瑞拉、乌拉圭、土耳其...

  • 19744976213冷战时土耳其、希腊为何落入美国手中?
    庞耐佩答:希腊内战终以资本阵营支持的 *** 军取得胜利,以至希腊在冷战期间都属资本主义阵营。 至于土耳其,在二战时大部份时间中立,但二次大战后苏联向土耳其要求在接连黑海与地中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设立海军基地,令帝俄时代一直被俄罗斯欺凌的土耳其对苏联充满戒心,美国也把握机会,支持土耳其拒绝苏联建立海军基地...

  • 19744976213二战时苏联红军巅峰时期为什么没有拿下黑海出海口?可以说一下吗?_百...
    庞耐佩答:当时苏联很弱。尽管斯大林在波茨坦会议上强烈要求英国和美国同意让苏联接管黑海海峡,而不是土耳其,但英国和美国原则上不反对。但随后,土耳其背负着苏联,在正确的时候投入了北约的怀抱。因此,斯大林不敢把黑海变成大海。俄罗斯关注黑海海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彼得大帝之父阿列克谢一世时期。尽管斯大林强烈要求英国...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